讀者來信
我是一個1歲半寶寶的媽媽,有一個困擾我很久、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和老公在二線城市工作,收入都不錯,婚前各自有房,但卻總是因為金錢爭執(zhí)冷戰(zhàn),前期主要是我覺得他很摳,后期雙方都覺得對方摳。
比如:我懷孕保胎要打肝素,一直是自己花錢,他沒有主動給過;月子里我有工資的情況下,他借口周轉困難找我拿了8000元,最后發(fā)現(xiàn)他只是覺得自己花錢很多心理不平衡;寶寶費用,他出奶粉錢,我出尿不濕和其他雜費,但每次都要我主動找他拿錢;旅行我不出錢他會不開心,出去買東西他沒有主動付錢的習慣。
目前寶寶在老家由他媽媽帶,我們隔周回去一次?;厝ニ彩且聛砩焓诛垇韽埧?,我和他商量給他爸媽錢,他也不怎么給,只能我買寶寶需要的東西,偶爾給婆婆買點東西。婆婆非常有主意,說科學育兒也不聽,說我事兒多,婆媳矛盾很大。
他總說自己不摳,他覺得求婚給我買了手機,之前我做臉幫我付過一次錢,公司每季度發(fā)500元的購物卡都給家里用了,而且他過年會給我轉“520”,生日給我買禮物,七夕買拼多多的花,對我挺大方的。
他的行為是我定義他摳還是本身就摳?多次吵架都無果,還有救嗎?我考慮過離婚,但寶寶可能要靠我家人來帶,我也糾結離婚后就能過得更好嗎?
網友支招
@酷麻醬:看得我兩眼一黑,保胎針的錢都不愿意付,就這樣你還愿意自費吃這個苦給他生孩子,他救過你的命嗎?你們是沒談戀愛直接就結婚了嗎?不然戀愛期都在“談”什么?談星星談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就是不談錢?
@媛:你們兩人沒有感情基礎,所以生活也成了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錢本來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現(xiàn)在成了往來賬目。所謂摳門,無非是自私;你的計較,全因為不被愛。
@無與倫比:給你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你,但是不愿意給你花錢的男人一定不愛你。你們夫妻倆能互相算計成這樣,不懂圖什么。好似一開始就沒感情,結婚像合伙開公司一樣!這日子過得是一潭死水讓人絕望。
@巧:我看你描述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及矛盾的關注點,只想到一句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你們某種程度上是很相似的,他每“摳”一次,你都想從另一方面找補回來,然后就變成了相互拉扯,各自都不想吃虧。你們條件還可以,卻能因為經濟問題天天鬧成這樣,本質就是沒有情感鏈接只能談錢。健康的婚姻關系不應該是這樣的,夫妻要各自承擔自己負責的部分,而不是拿著算盤算每一筆賬。
專家解答
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著有《對于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等。
你老公摳不摳,你倆到底誰摳?我覺得是問錯了問題,“摳不摳”是主觀感受,沒有標準答案。你們之間的核心問題是:這段關系是否還能滿足你對婚姻的期待?
你們像兩個精明的商人,每次“合作”或“交換”都嚴格比較盈虧,沒有感情,全是算計。這些背后,藏著更可怕的真相:你們從未建立過真正的關系共同體。
做個思想實驗,假設你在金錢付出上比他更多,但是他花的錢都是主動給的,他在孕期和月子精心照顧你,出現(xiàn)婆媳矛盾時主動解決問題或者站在你這邊,那你還會揪住“他是不是摳門”這個問題不放嗎?正因為情感上他有了虧欠,你才只能從金錢上找平衡。
或者,如果你們有共同體意識,夫妻雙方的收入都放在一起支出,可能也不會出現(xiàn)爭執(zhí)了,因為你們是在為了把這個家經營得更溫馨穩(wěn)健而付出,不是競賽誰盈利更多、損失更少。
其實,你老公最“摳”的地方不是金錢付出,而是吝嗇對你的愛、體諒和對婚姻的重視。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育兒和婆媳關系上。
你已經有了關于離婚的考量,是否有經濟條件,是否有人負責育兒,你都有盤算,這種未雨綢繆很棒,也體現(xiàn)了你有離婚的底氣。但是離不離,確實不只是金錢上的付出,更關乎情感上的平衡。你可以再考慮一段時間,但不只是記金錢賬,更要記“情感賬”。比如,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他主動關心你幾次?他滿足過你什么需求?你們有沒有不聊錢的溫馨時刻?帶孩子的時候,他會不會有更多參與?你因為婆媳矛盾不開心時,他有沒有安撫你?會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這些考量也能揭示并預測你們的關系質量。
你問我,離婚后能不能過得好,誰也預判不了。但我希望,即使最后你決定離婚,也可以換個視角去看待自己的人生能怎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