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物實驗樓的走廊總是安靜的。即使在人來人往的課間,這里也像是被隔絕在另一個世界。蘇羽第一次去標本室時,陽光正從高處的氣窗斜斜地照進來,在米白色的地面上投下一道道光影。她記得那是個周四的下午,走廊盡頭傳來空調運轉的細微聲響,空氣中飄散著福爾馬林淡淡的氣味。
標本室的門略微有些老舊,黃銅門把手上的漆已經剝落了一些。她遲疑了一下,才輕輕推開門。房間比想象中要大,四周的墻壁都是深褐色的木質展示柜,玻璃柜門后整齊地排列著數(shù)不清的標本。陽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斜射進來,在玻璃表面形成細碎的光斑。
第一次見到那只鳳蝶是在右側第三個展示柜里。那是一只已經死去多時的柑橘鳳蝶,被固定在玻璃標本盒中,翅膀完美地展開,黑色的底色上裝飾著優(yōu)雅的黃色條帶,尾部的鳳尾格外修長。標本盒的一角貼著一張泛黃的標簽,上面工整地寫著:采集時間:2023年5月18日;地點:武夷山北區(qū)柑橘林;采集者:陳笛。
她站在那里,被這種近乎永恒的美麗吸引。展示柜的玻璃極其干凈,她甚至能在上面看到自已模糊的倒影: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女孩,穿著簡單的白色T恤和牛仔褲,手里還抱著一本《昆蟲分類學》。這時,身后傳來了腳步聲。
實驗室里的儀器和玻璃器血反射著夕陽的光芒,空氣中漂浮著細小的塵埃。當她轉身時,看見了陳笛教授。他穿著略顯褪色的白大褂,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看上去比她想象中要年輕得多。微卷的黑發(fā)下是一張溫和的面孔,說話時習慣性地推一下眼鏡,這個小動作讓他顯得既嚴謹又親切。
“這是去年在武夷山采集的,”他走到展示柜前,聲音輕柔得仿佛怕驚擾了什么,“那里是鳳蝶的重要棲息地。你對蝴蝶感興趣?”
小羽點點頭:“我在查資料時看到實驗室有蝶類標本,就想來看看。\"她停頓了一下,“沒想到會這么美。”
陳教授笑了,說:“每個人第一次看到這些標本時,都會被它們的美震撼。但真正打動人的,是它們活著時的樣子。”他轉身走向辦公桌,從抽屜里取出一個厚實的筆記本,“要看看野外考察的照片嗎?”
那是她大二的第一堂實驗課。陳教授正帶領學生們研究中國特有蝶類的分布與保護。他翻開筆記本,里面不僅有照片,還有密密麻麻的觀察記錄。每張照片旁邊都標注著詳細的信息:溫度、濕度、海拔、植被狀況。小羽注意到,當他談論蝴蝶時,眼神里都帶著一種特殊的專注,仿佛在講述一個永遠說不完的故事。
二
“每一種蝴蝶都與特定的寄主植物共生,”他解釋道,手指輕輕拂過玻璃標本盒,“就像一段無法分離的緣分。柑橘鳳蝶的幼蟲以蕓香科植物為食,特別喜歡柑橘類的嫩葉,這種共生關系已經持續(xù)了很久很久。大自然的奧妙,往往就藏在這些微妙的聯(lián)系中?!?/p>
標本室的角落里有一臺老式留聲機,深褐色的木質外殼泛著溫潤的光澤。據研究生學姐說,那是陳教授的父親留下的。
有時候,當他整理標本時,會放一些古典音樂。舒伯特的鋼琴曲《蝴蝶》是他最喜歡的一首。那輕盈的琴聲在安靜的標本室里回蕩,仿佛真有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從那天起,小羽開始頻繁去實驗室。起初是為了完成課題,后來卻變成了一種難以割舍的習慣。陳教授總是在那里,有時在整理標本,有時在查閱文獻。他的辦公桌永遠整齊有序,右上角放著一個青花瓷茶杯,里面的茶水總是半滿的。陽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照進來,在他的白大褂上投下條狀的光影。
有一次,她在整理資料時不小心碰倒了一摁書。陳教授幫她撿起散落的紙張,發(fā)現(xiàn)其中夾著一首李商隱的詩?!澳阆矚g《錦瑟》?”他問道。那是她隨手抄下的,為了記住某個突然想到的點子。
“嗯,”她有些不好意思,“特別喜歡‘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兩句?!?/p>
“有意思,”他推了推眼鏡,“我喜歡顧城的詩,特別是《門前》,短短幾行字就把大自然最本真的狀態(tài)描繪出來了?!菰诮Y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就像我們觀察的這些蝴蝶,都在安靜地完成著生命中最美的過程?!?/p>
春天的實驗室總是特別忙碌。陳教授要準備新一輪的野外考察,還要指導即將畢業(yè)的研究生。但每當小羽來實驗室,他總會抽出時間和她聊天。從蝴蝶聊到詩詞,從科學聊到傳統(tǒng)文化。她漸漸發(fā)現(xiàn),在這個總是穿著白大褂的教授身上,學術的嚴謹和人文的溫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有一個下午,實驗室里只有他們兩個人。窗外下著蒙蒙細雨,空氣中彌漫著春天特有的濕潤氣息。陳教授正在擺弄顯微鏡,突然說起了自己的學生時代。“那時候條件很艱苦,”他說,“但每次看到新的物種,那種興奮感至今難忘?,F(xiàn)在的學生們,有更好的設備,更廣闊的視野,但不知道還能否保持那種純粹的熱愛?!?/p>
小羽站在窗邊,看著雨滴劃過玻璃窗。她想說自己也有那種純粹的熱愛,但話到嘴邊卻變成了:“教授,您為什么會選擇研究蝴蝶?”
陳教授放下手中的工作,眼神有些恍惚,說:“也許是因為它們太美了。美到讓人想要去了解,去保護。每一種蝴蝶的消失,都是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損失?!彼聪虼巴猓熬拖瘳F(xiàn)在這樣的春雨,滋潤著萬物生長,而蝴蝶就是大自然最好的使者。”
春天悄然離去,五月的風已經帶來了夏天的氣息。那天下午,陽光格外明媚,陳教授在整理野外考察的裝備時,突然抬頭問她:“要不要去武夷山?我們要去觀察夏季蝶類活動,那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非常完整?!?/p>
三
她幾乎是立刻就答應了,仿佛在期待這個邀請已久。后來她才知道,這次野外考察原本只計劃帶研究生,是陳教授特意為她申請了名額。
考察隊一共有四個人:陳教授、小羽,還有兩名研究生。張露是“研三\"的學姐,專門研究蝶類與氣候變化的關系;李斯是“研二”的師兄,負責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他們都有豐富的野外考察經驗,對小羽這個“新手”照顧有加。
考察開始前一周,陳教授組織了一次周密的準備會。張露展示了她收集的武夷山近五年的氣候數(shù)據,指出五月中旬是觀察鳳蝶最理想的時節(jié)。李斯則根據衛(wèi)星地圖,標注出幾處鳳蝶可能的棲息地。小羽負責整理采集工具,一遍又一遍地檢查每個器具的完整性。“去年這個季節(jié),我在北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片新的柑橘林,\"張露指著地圖上的一個紅點說,“那里的環(huán)境特別適合柑橘鳳蝶繁殖。\"她說這話時看了看陳教授,后者微微點頭。
李斯補充道:“最近幾年山里的開發(fā)項目增多,要抓緊做生態(tài)調查?!彼_筆記本,“我建議這次重點關注環(huán)境變化對蝶類棲息地的影響?!标惤淌谡J真聽著他們的匯報,時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要點。陽光從窗外斜射進來,照在他的鏡片上,映出一道淡淡的光暈。
小羽坐在一旁,默默地記著筆記。她注意到陳教授在提到某些觀察點時,語氣會變得特別柔和,仿佛在談論一個珍貴的老朋友。
考察開始于五月中旬,那時武夷山的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清晨六點,他們在生物樓前集合。天才蒙蒙亮,露水打濕了停車場的草地。陳教授開著實驗室的越野車,小羽坐在副駕駛座位上,兩位研究生在后排核對裝備清單。車后備廂里裝滿了采集器具、照相機、望遠鏡和野營裝備。
“第一次野外考察,緊張嗎?\"陳教授一邊發(fā)動車子一邊問。小羽搖搖頭,又點點頭,逗得大家都笑了。張露遞給她一個三明治,說:“放松點,野外考察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好心態(tài)?!?/p>
車子駛出城市,沿著高速向南行駛。晨光漸漸鋪滿大地,路邊的農田在陽光下泛著金色。李斯打開了一首輕音樂,悠揚的旋律讓緊張的氛圍松弛下來。
“記得第一次野外考察時,我比你還緊張。\"陳教授突然說,“那時候裝備沒現(xiàn)在這么好,全靠經驗和直覺。第一天就把采集網弄壞了,只能用備用的?!彼χ鴵u搖頭,“現(xiàn)在想想,那些手忙腳亂的日子反而很珍貴?!?/p>
穿過連綿的丘陵,武夷山的輪廓漸漸清晰。青翠的茶園層層疊疊,像是披在山坡上的綠毯。當?shù)氐牟柁r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裊裊炊煙從山間的房屋升起。
陳教授熟門熟路地開著車,偶爾指著遠處的山峰,為她們介紹當?shù)氐牡乩硖卣骱椭脖环植??!翱吹侥瞧窳至藛??那里是鳳蝶常出沒的地方。竹子的枝葉為它們提供了很好的棲息環(huán)境?!彼f話時總是很平靜,卻帶著一種感染力,仿佛每個字都經過深思熟慮。
車子沿著九曲溪蜿蜒向上,溪水清澈見底,陽光照在水面上閃閃發(fā)亮。張露打開筆記本,開始記錄氣溫和濕度數(shù)據。李斯則拿起相機,不時拍下沿途的景色。小羽看著窗外飛逝的山景,內心充滿期待。
在半山腰的一個驛站,他們遇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厚重的雨幕遮蔽了視線,不得不停車避雨。一位姓王的老茶農熱情地邀請他們去他家暫避。
王大爺?shù)姆孔邮堑湫偷幕张山ㄖ?,黑瓦白墻,門前種著幾株桂花樹。屋里散發(fā)著淡淡的木香,墻上掛著幾幅山水畫。老人泡了一壺當?shù)氐拇蠹t袍,香氣四溢。
“這山里啊,天氣說變就變?!蓖醮鬆斠贿叺共枰贿呎f,“不過這雨對茶葉好,對山里的蟲子也好?!?/p>
張露拿出一個防水的工具包,里面裝著幾套備用的采集工具?!叭ツ晡覀兙褪窃谶@附近遇到暴雨,”她一邊整理裝備一邊說著,“采集網都濕透了,好在有備用的?!崩钏菇舆^話題:“是啊,那次差點影響了整個考察計劃。后來教授建議每次野外考察都準備雙份工具?!蓖醮鬆斅犞麄兊恼勗挘粲兴嫉攸c點頭,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做研究真是認真。我在山里住了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仔細的考察人員?!标惤淌谛χ鴵u搖頭,說:“做研究就是這樣,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影響最終的結果?!彼nD了一下,“就像您種茶一樣,講究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毙∮鹂粗麄兘徽劊蝗幻靼琢耸裁唇袑I(yè)精神。那不僅僅是嚴謹?shù)膽B(tài)度,更是對所研究對象的尊重和熱愛。
陳教授拿起茶杯,輕輕地吹了吹,問道:“王大爺在這兒住了多少年了?”
“四十多年了。”老人眼里泛著懷念,“那時候山里的蝴蝶可多了,五顏六色的,滿山飛?,F(xiàn)在少了,可能是山里開發(fā)得太多。
聽到這里,陳教授眉頭微皺。他從背包里取出一本圖冊,向王大爺請教當?shù)睾姆植记闆r。老人雖然不懂專業(yè)術語,但對山里的變化了如指掌。他們聊了將近一個小時,陳教授不停地記錄著什么。
雨停后,空氣格外清新。陽光穿透云層,照在潮濕的樹葉上,折射出晶瑩的光芒。他們告別了王大爺,繼續(xù)向目的地進發(fā)。
四
“生態(tài)調查不僅要靠科學數(shù)據,”路上,陳教授若有所思地說,“當?shù)鼐用竦慕涷炌芴峁┖芏嘀匾畔?。他們是這片土地最親密的觀察者。”
傍晚時分,他們抵達了預定的營地。這是一片開闊的山坡,周圍是大片的柑橘林和茶園。張露熟練地開始搭建帳篷,還主動教小羽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耙紤]地勢、風向,還有安全因素,\"她說,“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讓采集器材發(fā)揮最大作用的地方。\"李斯則在一旁架設氣象觀測設備,他的動作很嫻熟,像是做過無數(shù)次?!懊魈煸缟弦獪y露點溫度,\"他一邊調試儀器一邊說,“這對了解蝴蝶的活動規(guī)律很重要?!?/p>
陳教授走過來檢查他們的工作,不時給出一些建議。他的目光掃過營地的每一個角落,確保一切都符合科研要求。月光下,他們忙碌的身影映在帳篷上,構成了一幅默契協(xié)作的畫面。
“明天一早就能看到不少蝴蝶,”陳教授說道,“它們喜歡在露水未干時活動?!彼膭幼骱芗氈?,像是在擺弄什么精密的藝術品。
夜里,蟲鳴此起彼伏。四個人圍坐在營地中央,就著簡單的野餐討論今天的發(fā)現(xiàn)。張露說起她在溪邊看到的一種罕見的鳳蝶,李斯則分享了他拍到的幾張植被照片,陳教授不時補充一些專業(yè)知識,氛圍輕松而愉快。
小羽默默地聽著,偶爾記上幾筆。夜風吹拂著她的發(fā)梢,帶來淡淡的茶香。抬頭能看見漫天繁星,在這遠離城市的山野間顯得格外明亮。她想起陳教授曾經說過,研究自然就像觀察星空,需要耐心,也需要一顆敏感的心。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們就開始工作。清晨的山谷籠罩在薄霧中,露珠掛在蛛網上,像串串晶瑩的珍珠。陳教授帶著小羽去檢查昨晚布置的陷阱,其他兩人則負責記錄周邊環(huán)境數(shù)據。
“看,”陳教授突然停下腳步,指向一片開滿野花的草地。晨光中,幾只鳳蝶正在花間翩誕。它們的翅膀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光,動作優(yōu)雅得令人屏息。小羽趕緊拿出相機,但陳教授輕輕按下了她的手。
“先用眼睛記住它們活著的樣子,”他輕聲說,“照片記錄的只是表象,真正的生命之美在于運動的瞬間?!?/p>
他們靜靜地站在那里,看著鳳蝶在花叢中起舞。微風拂過,帶來淡淡的花香。陳教授的目光專注而溫柔,仿佛在欣賞世間最美的藝術品。小羽偷偷瞥了他一眼,發(fā)現(xiàn)他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
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了。陽光、露水、花香、蝴蝶,還有他們兩個安靜的觀察者,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小羽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更加困惑了。
直到太陽完全升起,他們才開始采集數(shù)據。陳教授教她如何辨識不同種類的鳳蝶,如何記錄它們的行為特征。他的聲音輕柔而耐心,像是在講述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故事。
五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在武夷山的不同區(qū)域進行考察。每到一處,陳教授都會詳細講解當?shù)氐纳鷳B(tài)特點。他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最容易發(fā)現(xiàn)特定的蝴蝶品種。
有一天中午,他們在一處山坳休息。張露和李斯去溪邊取水,營地里只剩下小羽和陳教授。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陳教授從背包里取出一個舊筆記本,遞給小羽。
“這是我讀研時的野外記錄,”他說,“可能對你有幫助。
小羽接過筆記本,輕輕翻開。紙張已經發(fā)黃,但字跡依然清晰。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觀察數(shù)據,還配有手繪的蝴蝶素描。在筆記的空白處,偶爾會寫著一些隨想,有對自然的感悟,也有對生命的思考。
“那時候沒有這么好的照相機,只能靠畫畫來記錄,”他笑了笑,“雖然畫得不怎么樣。
小羽卻覺得這些素描非常美,線條雖然簡單,但準確地捕捉到了蝴蝶的神韻。她注意到,在其中一頁的角落里寫著一句話:生命的奇跡不在于它的長度,而在于它綻放的瞬間。
“現(xiàn)在想想,那時的自己也像只蝴蝶,\"陳教授望著遠處的山峰,“對未知充滿好奇,隨時準備展翅飛向更遠的地方?!?/p>
小羽沒有說話,但她感覺心里有什么東西在悄悄發(fā)生變化。陽光照在陳教授的側臉上,他的眼神溫和而深邃,仿佛能看透生命最本質的東西。
那天下午,他們在一片原始林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種疑似新品種的鳳蝶。發(fā)現(xiàn)新物種的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張露迅速架設起便攜顯微鏡,李斯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采集網靠近那只鳳蝶。陳教授示意大家保持安靜,他的眼睛一刻不離那片翩誕的身影。
“翅膀的花紋,”他輕聲說,“和已知的柑橘鳳蝶有明顯區(qū)別。”他從背包里取出參考圖譜,手指在書頁間快速翻動。小羽注意到他的手微微發(fā)抖,這在平時嚴謹冷靜的陳教授身上很少見。
李斯成功采集到樣本后,張露立刻開始記錄發(fā)現(xiàn)地點的詳細數(shù)據:海拔1580米,相對濕度 76% ,氣溫 23.4°C ,周邊植被以柑橘科和樟科為主。她的筆尖在本子上快速移動,生怕遺漏任何細節(jié)。
“這種花紋特征,”陳教授透過顯微鏡仔細觀察,“翅膀邊緣的黃色條帶比常見的種類更窄,尾部的鳳尾也更修長。”他抬起頭,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可能是一個新的亞種,甚至是新種?!?/p>
小羽被分配了記錄影像資料的任務。她的相機對準那片原始林區(qū),試圖捕捉更多同類型鳳蝶的蹤跡。陽光透過樹冠灑下斑駁的光影,每一幀畫面都像是一幅精心構圖的作品
“要建立完整的形態(tài)特征數(shù)據庫,回去后還需要進行DNA分析?!标惤淌谕nD了一下,“如果真的是新種,這對研究武夷山的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p>
傍晚時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打斷了他們的工作。四個人匆忙收拾器材,躲進附近的山洞。雨幕中,山谷顯得格外幽深。陳教授脫下外套給小羽披上,自己卻被雨水淋得滿身濕透。
在等待雨停的時間里,陳教授拿出筆記本,開始繪制那只鳳蝶的細節(jié)素描。鉛筆在紙上留下流暢的線條,翅膀的紋路、觸角的形狀,每一筆都十分考究。小羽湊過去看,發(fā)現(xiàn)他還在素描旁邊標注了大量專業(yè)術語。
“你知道嗎,”他一邊畫一邊說,“新物種的發(fā)現(xiàn)往往是機緣巧合。但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偶然中捕捉到真相。
張露在一旁整理采集到的其他樣本,李斯則檢查著設備是否受潮。雨聲漸漸變小,山洞里彌漫著泥土的清香。陳教授站在洞口,望著雨后的山谷,突然輕聲吟誦起顧城的詩: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那首詩在山谷中回蕩,與蝴蝶翩斑的意境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小羽站在他身后,看著他的背影逐漸與暮色融為一體。她忽然明白,有些感情就像蝴蝶一樣,美麗而短暫,但正是這種短暫,才讓它顯得彌足珍貴。
六
考察即將結束的前一天,他們在武夷山最高的觀察點安營扎寨。夜晚,繁星點點,月光如水般傾瀉而下。張露和李斯已經休息了,營地里只剩下他們兩個人。夜色漸深,篝火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陳教授望著星空,像是在思考什么。營地里只剩下蟲鳴和遠處溪水的聲音。
“小羽,”陳教授突然開口,聲音很輕,“你知道為什么蝴蝶的生命這么短暫嗎?”
她搖搖頭。
“因為它們把所有的美好都濃縮在了短暫的時光里?!彼强?,“就像我們對自然的研究,可能窮盡一生也只能理解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正是這種永遠無法窮盡的神秘,才讓科研如此迷人?!?/p>
“就像今天發(fā)現(xiàn)的那只鳳蝶?”小羽輕聲問。
“是的,”他轉過頭,目光溫和,“每一次發(fā)現(xiàn)都像是揭開大自然的一個小秘密。但揭開一個秘密,往往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未知?!彼nD了一下,“這讓你想起什么了嗎?”
小羽看著跳動的火焰,若有所思:“像是在解讀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p>
陳教授笑了,說:“有意思的比喻。蝴蝶用短暫的生命寫就最美的詩句,我們用畢生的時光去解讀它?!彼闷鹨桓鶚渲?,輕輕撥動著火堆,“有些詩句驚艷了時光,有些感情溫暖了生命,都是值得珍藏的?!?/p>
夜風拂過,帶來遠處若有若無的花香。小羽忽然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更加困惑。她想起白天拍下的照片,那些瞬間定格的翅膀,是不是也在試圖留住什么?
“教授,”她猶豫了一下,“您覺得,理解和記錄哪個更重要?”
“它們本就是一體的,”他的聲音帶著一種篤定,“就像蝴蝶的生命,飛翔是為了尋找,停留是為了欣賞。我們記錄是為了理解,理解是為了更好地記錄。”
篝火漸漸變小,但談話卻仿佛打開了一扇窗?!懊魈炀鸵律搅耍彼h處的山影說道,“但這次考察帶給我們的思考,會一直延續(xù)下去。就像每一只標本都在講述一個故事,每一次野外考察也都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獨特的印記?!?/p>
小羽明白他話中的含義。就像蝴蝶不會因為生命短暫就停止飛翔,人也不該因為某些感情無法延續(xù)就否定它的價值。
晨露中的營地開始收拾。一只鳳蝶掠過帳篷,翅膀上的花紋在陽光下格外分明。他放下手中的器材,目送它消失在山林深處。
回程的路上,車里很安靜。張露和李斯都睡著了,只有輕柔的音樂在播放。小羽看著窗外的景色,想起這些天的點點滴滴:清晨的露珠、翩誕的蝴蝶、山間的風雨、他認真工作時的側臉。漸漸地,窗外的風景如同被按了快進鍵,模糊成一片青翠的水彩。她想起標本盒里凝固的蝶翼,想起顯微鏡下細密的鱗片,想起那些被數(shù)據記錄的生命軌跡。
這趟考察給她的,遠不止是科研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生命、對自然、對感情的全新認識。就像陳教授說的,有些美好注定是短暫的,但正因為短暫,才顯得珍貴。
回到學校后,小羽還是經常去實驗室。只是現(xiàn)在,她更多的是為了研究本身,而不是其他。她學會了用更專業(yè)的眼光看待每一份樣本。當分類、編目、研究變成日常,那個夏天卻像一枚琥珀,將某些瞬間永遠凝固。
每當整理那些標本時,她總能想起武夷山的那些日子,想起那個站在晨光中觀察蝴蝶的身影。
七
如今的小羽已經是生物系的副教授,每次走進實驗樓時,還是會被那種特殊的寧靜所感染。她的辦公室就在原來陳教授辦公室的隔壁,那臺老舊的留聲機依然在角落里靜靜地躺著,時不時會傳出舒伯特的鋼琴曲。
十年來,她的研究方向始終沒有改變。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里,她記錄了中國特有蝴蝶物種的分布變遷,其中不少都來自那個夏天的發(fā)現(xiàn)。那種在武夷山發(fā)現(xiàn)的新型鳳蝶,最終被收錄進了分類圖鑒,采集者一欄里并列著四個名字:陳笛、張露、李斯、蘇羽。
去年,她帶著自己的研究生去武夷山考察。站在熟悉的山坡上,看著年輕人認真記錄數(shù)據的樣子,恍惚間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那片柑橘林依然在那里,只是比以前稀疏了許多。她讓學生們在王大爺家的老屋前合影,照片里的黑瓦白墻已經有些斑駁,但門前的桂花樹開得比從前還要旺盛。
“教授,您看這些數(shù)據。”一個扎著馬尾的女生遞來筆記本,“這個地區(qū)的鳳蝶數(shù)量比十年前減少了將近三成?!?/p>
她接過本子,輕輕推了推眼鏡。這個習慣性的動作讓她愣了一下,某些記憶突然變得清晰起來?!吧鷳B(tài)環(huán)境的改變總是潛移默化的,”她說,“我們能做的,就是記錄這些變化,盡可能保護它們。
辦公室里,她整理著這些年的研究資料。那個舊筆記本被她裝裱起來,放在展示柜的最顯眼處。翻開泛黃的紙頁,曾經的素描依然清晰,線條里藏著某種不變的專注。陳教授已經退休了,但他的標本整理方式仍然被實驗室沿用,就像他教會她的那些關于科研、關于生命的道理,永遠地留在了這里。
在她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張老照片。照片里的研究團隊站在武夷山的晨光下,年輕的她站在陳教授身邊,臉上帶著膈腆的笑容。每當新學期開始,總會有學生好奇地問起這張照片的故事。她會告訴他們這是一次改變她人生軌跡的野外考察,但她從不提起照片背后那些微妙的心緒。她明白,人生最珍貴的不是那些刻意保存的過往,而是在追尋真理路上不經意間遇到的美好。就像蝴蝶不會因為生命短暫而停止飛翔,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也永遠不會停止對未知的探索。
她輕輕合上展示柜的玻門,夕陽的余暉映照著那些被永久保存的標本。實驗室里,新一代的年輕人正在專注地工作,他們的身影與記憶中的往事重疊,構成了時光中最動人的畫面。在屬于她的這個標本室里,一切都在延續(xù),一切又都在改變。鋼琴曲依然在播放,陽光依然斜斜地照進來,而那些不經意的溫柔,也確實如她所愿,永遠保存在了時光里。
就像每一只蝴蝶都會選擇最美的姿態(tài)振翅,每一段故事也總有它最適合停駐的方式。她撫摸著玻璃柜,輕輕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