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藏28年,他們六口之家的幸福故事,詮釋著民族團結的深厚情誼。
2025年4月16日,走進沈建兵家中,廚房里不時傳來油熱時的“滋滋”聲,他正穿梭在灶臺與案板之間。誰能想到,這位來自江蘇揚州的漢子,不僅有著高超的廚藝,也在家庭生活中傳遞著溫暖與愛。他的家庭因愛而團結,因奉獻而美麗,被推選為2023年全國最美家庭。他用柔和的江南口音,緩緩講述著自己與西藏的不解之緣:“我早已深深愛上這片土地,它給了我愛與榮譽,我要為它出份力。”
江南煙雨潤雪域
1997年,在上海做廚師的沈建兵,得知江蘇援藏干部正尋覓淮揚菜廚師。對方承諾三年一輪換、薪資優(yōu)厚,沈建兵便欣然奔赴雪域高原。沒承想,這片土地的陽光、景色與淳樸民風,讓他深深著迷。三年期滿后,他決定留在拉薩工作。
在這里,沈建兵邂逅了一生摯愛—藏族姑娘次仁倉決。他們同在湖北大廈工作,逐漸熟絡。沈建兵對與次仁倉決的第一次約會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兩人各自帶著朋友相約在咖啡館小聚。剛見面時大家有些拘謹。當話題轉向美食時,兩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沈建兵繪聲繪色地講起家鄉(xiāng)的淮揚菜,次仁倉決則熱情地介紹藏族的傳統(tǒng)佳肴,氣氛逐漸融洽。分別時,夕陽的余輝灑在次仁倉決的臉頰上,她的笑容格外燦爛。沈建兵看著她,心跳得飛快,那是心動的感覺。
這段感情剛開始時,沈建兵的內心有些忐忑。次仁倉決是出身公務員家庭的獨生女;自己卻是漂泊異鄉(xiāng)、家境普通的廚師。他不禁憂慮對方家庭是否會接納他這個外鄉(xiāng)人。但當他第一次走進次仁倉決家中,準岳父母的豁達與包容瞬間打消了他的顧慮。準岳父鄭重地握住他的手,眼中滿是慈愛:“婚姻是你們兩個人的事,我們只盼你們把日子過成蜜?!边@句話讓沈建兵眼眶泛紅,“家”的種子也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結婚后,沈建兵和妻子與岳父母同住,一家人相親相愛。岳母照顧女婿的口味,只要沈建兵在家,總會問:“要不要給你熬稀飯?”因為稀飯是他的日常最愛。每當他出差歸來,岳父總是準時守在門口幫他拎行李,第一句便是:“孩子,你回來了,辛苦了?!?/p>
幾年后,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因沈建兵工作繁忙,育兒的重任便落在妻子與岳父母肩上?!拔姨貏e感激爸爸媽媽幫忙照顧孩子,更感謝妻子的理解、包容與支持。”一次意外,讓他心底的愧疚瞬間放大。那天,岳母去幼兒園接小外孫放學,孩子興奮地一路小跑,老人擔心孩子摔跤,便小跑著跟在后面。臨近臺階時,老人一腳踏空,重重摔倒在地,胯骨骨折了。這一摔,不僅讓老人在醫(yī)院住了很久,還落下了病根。如今,老人走路都需拄拐杖。
沈建兵深感愧疚,老人卻總是安慰他:“你在外忙活,我們替你守好家?!敝灰挥袝r間,沈建兵便立刻趕回家,急切地接過家務活兒,陪伴在家人旁。他常半開玩笑地說:“只要我在家,你們只管吃飯,別的事都不用操心?!边@話雖是玩笑,但看著他忙碌的身影、揮動的炒勺,誰都能察覺到,他在用熱氣騰騰的飯菜,彌補那些錯過的時光。這時,次仁倉決常給丈夫打下手。他掌勺,她在一旁遞調料、切配菜……她也會教沈建兵一些藏菜的做法,沈建兵則分享淮揚菜的烹飪技巧,二人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在次仁倉決眼里,沈建兵有責任感、有擔當。她脾氣不太好,沈建兵總包容著她。看著在廚房里哼著蘇南小調的丈夫,次仁倉決微笑著說:“我們約好了,要用心守護這個家的溫暖?!睘榱烁玫卣疹櫦彝?,次仁倉決主動承擔起更多家務,讓沈建兵安心追求事業(yè)。她默默支持著丈夫的夢想。
漢藏風味共烹香
在西藏成家立業(yè)后,這片雪域高原成了沈建兵甘愿為之奮斗的第二故鄉(xiāng)。身為廚師,他始終懷揣一個心愿:讓更多人領略西藏獨特美食—藏面浸潤在濃郁的牦牛肉湯中,勁道十足;青稞酒醇厚迷人,是款待貴客的佳釀……這些美食獨具魅力,卻鮮為人知,值得被更多人知曉。
2004年,西藏自治區(qū)旅游局計劃選派廚師參加第五屆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這是時隔20年,自治區(qū)再次組隊角逐全國賽事。當?shù)弥约喝脒x時,沈建兵既激動又倍感榮幸。然而,比賽過程并不順利。評委對藏菜了解甚少,一系列質疑令沈建兵倍感尷尬。“你們西藏除了牦牛肉,還有魚?”“這食材,真的是西藏的嗎?”這些疑問讓他意識到,原來雪山之外的世界仍把西藏鎖在半個世紀前的舊相框里。最終,沈建兵所在團隊獲得全國銀獎,但評委的評價讓他心情復雜。評委說:“我們對藏菜幾乎一無所知,不知如何評判。分數(shù)給低了,顯得專業(yè)不足;給高了,從美觀角度看又不夠理想,只能折中打分?!?/p>
帶著遺憾返程,沈建兵一路上都在思考藏菜的推廣之道。當飛機穿越云層時,舷窗外連綿的雪山讓他豁然開朗:藏菜的傳播不能止步于味覺體驗,必須以西藏的文化為鑰匙,打開外界認知之門。作為江蘇人,沈建兵在藏菜文化和原材料的認知上存在局限。這時, 家人成了他的重要助力。憑借廚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他嘗試將西餐技法融入其中,為傳統(tǒng)藏菜注入新活力。
2006年,西藏自治區(qū)烹飪餐飲飯店業(yè)協(xié)會成立,沈建兵眾望所歸擔任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他勇于創(chuàng)新,以傳統(tǒng)藏菜技法為根脈,將雪域高原特有的食材化作創(chuàng)作靈感,開發(fā)出一系列令人驚艷的特色佳肴。其中,一道名為“8848”的手抓牦牛蹄堪稱經典。
這道菜品的靈感源自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米的巍峨高度。無數(shù)懷揣登山夢想的勇士,都會選擇租用牦牛作為可靠伙伴,馱載著沉重裝備,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珠峰之巔進發(fā)。沈建兵巧妙地將這段動人場景融入烹飪藝術,精選優(yōu)質牦牛蹄,經過多道復雜工序的精心烹制,成品外皮焦香酥脆,輕輕一咬便發(fā)出悅耳的脆響;內里則軟糯入味,飽含著高原食材特有的醇厚滋味,恰似登山者們堅韌不拔的勇氣與挑戰(zhàn)極限的精神,令人回味無窮。
藏式傳統(tǒng)小吃“推”(奶渣糕)由糌粑、酥油等調和制成,是沈建兵岳父的心頭好,每天早上都會吃一塊??紤]到其高油高糖的健康隱患,沈建兵開始著手改良。他選用青稞與雞爪谷調配糌粑,輔以天然蜂蜜……反復試驗后,一款漢藏融合的“藏式月餅”應運而生。新菜品保留了傳統(tǒng)風味,降低了油脂和糖分,口感清新怡人。岳父愛不釋手,徹底取代了家中的傳統(tǒng)奶渣糕。
沈建兵用創(chuàng)新藏餐詮釋著對西藏的熱愛:“我希望每位踏入西藏的客人,都能迫不及待地走進餐廳,品嘗地道的藏家美味,在舌尖上感受它的獨特魅力?!?/p>
酥油茶暖千家門
灶上翻涌的煙火氣,是沈建兵傳遞溫暖的橋梁。2007年,一家民辦孤兒院計劃在端午節(jié)舉辦公益活動,特意邀請他指導孩子們包粽子。沈建兵迅速備齊各種食材與粽葉,駕車前往孤兒院。
孤兒院內有70多名孩子,沈建兵手把手教他們裹粽葉、填糯米,一起煮制愛心餐……盡管活動結束時身體疲憊,但他內心滿是喜悅。這次經歷像一顆種子,在他心中種下了持續(xù)做公益的決心。從此,重陽節(jié)為養(yǎng)老院老人包餃子,冬至為孤寡老人送去熱騰騰的湯圓,成為沈建兵常做的事情。
在西藏昌都市八宿縣,曾因地下水中砷超標,大骨節(jié)病如同陰霾籠罩著這片土地。為斬斷病痛的鎖鏈,國家實施異地育人計劃,在八宿縣吉達鄉(xiāng)建起異地育人幼兒園,將患病幼兒悉心安置其中,為他們撐起一片充滿希望的天地。然而,由于當?shù)貤l件有限,孩子們的飲食單調且缺乏營養(yǎng)。
2018年,沈建兵聽聞孩子們的情況,迅速行動起來,捐贈了先進的廚房設備,并且精心設計科學營養(yǎng)的食譜。不僅如此,他還親自帶領專業(yè)廚師團隊,奔赴八宿縣,為孩子們烹制既美味又營養(yǎng)的餐食。當孩子們捧著盛滿色彩斑斕菜肴的餐盤時,眼中閃爍的光芒,恰似握住了人生中最珍貴、最甜蜜的禮物。
與孩子們相處時,沈建兵逐漸發(fā)現(xiàn)了他們眼神里更深層的渴望?!懊看稳ィ⒆觽兛倳o緊拉住我的手,眼神里滿是期待。那一刻我才明白,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可口的飯菜,更是溫暖的陪伴?!贝撕?,他成了這里的??汀C看巫鐾觑?,他和廚師們都會主動留下來,化身孩子們的玩伴。公益活動持續(xù)了三年,直到孩子們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沈建兵感慨萬千:“這段經歷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孩子們純真燦爛的笑容,我會永遠銘記于心,那是支撐我在公益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p>
沈建兵的善舉就像一?;鸱N,悄然在兩個兒子心中點燃了公益的熱忱。兄弟倆從小跟隨父親的腳步,俯身撿拾街頭巷尾的垃圾,主動清掃公共廁所,在公益讀書會的講臺上,用稚嫩的聲音分享著助人的感悟。自2015年起,他們用零花錢資助貧困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一路書信往來、節(jié)日問候,陪伴著遠方的同齡人共同成長。這份持之以恒的善意,讓小兒子脫穎而出,榮獲學校評選的“民族團結優(yōu)秀標兵”稱號。2023年,大兒子大學畢業(yè)后毅然選擇追隨父親的腳步,投身餐飲行業(yè)。談及緣由,他眼中閃爍著堅定:“從小到大父親和他的廚師朋友們總在默默幫助他人。這份社會責任感,早已成為我心中最好的榜樣?!毙值軅z心中,“像父親一樣”不僅是簡單的期許,也化作了踐行善意的行動指南。漢藏一家,有愛有善,讓沈建兵家庭在這一年被推選為全國最美家庭。
2025年5月12日,在成都舉辦的中國鄉(xiāng)廚大賽現(xiàn)場,作為評委的沈建兵目睹各地美食文化的璀璨,更加堅定了藏菜申遺的決心。他深知,這不僅是對傳統(tǒng)技藝的守護,更是讓世界讀懂西藏的重要契機。
暮色中的拉薩,月光如輕紗般籠罩著布達拉宮。結束一天奔波的沈建兵回到家中,妻子將“藏式月餅”端上餐桌。一家六口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中,香甜的糕點承載著溫暖與幸福。望著手中的糕點,沈建兵的思緒飄回28年前—那個異鄉(xiāng)青年初到西藏的時候。如今,他早已將江南的細膩與雪域的豪邁調和在炒勺之中,用美食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用公益之心為無數(shù)家庭送去溫暖。此刻他終于明白,所謂 “最美”,或許就是將日子過成蜜,讓愛長成造福社會的參天大樹。
(感謝西藏自治區(qū)婦聯(lián)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