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看似是不愿動腦子,其實是心理疲勞、專注力障礙、情緒耗竭等問題在作祟。尤其在有學習壓力、人際沖突等誘因疊加的背景下,極易誘發(fā)注意力問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xiàn)厭學、拒學等行為。
學不進去坐不住,可能是心理問題
在心理門診,注意力缺陷障礙(ADHD)、學習障礙、焦慮、抑郁等問題,在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中越來越常見。這些問題不僅會導致成績下滑、課堂表現(xiàn)不佳,更會破壞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動機。
比如,注意力缺陷不僅影響課堂聽講和作業(yè)完成,也會干擾孩子對信息的理解與整理,導致“怎么也記不住、學不會”的惡性循環(huán);學習障礙則可能讓孩子在某些學科的學習中表現(xiàn)得特別吃力,如數(shù)學、閱讀寫作,哪怕再努力,也難以跟上進度。
這些問題一旦長期存在,孩子很容易陷入“我不行”“我不聰明”的自我否定中,進而形成消極的思維模式,對未來的學業(yè)、職業(yè)、人際交往都會造成深遠影響。
該院心理科副主任醫(yī)師林光耀主任說,心理與認知問題不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而自動“長好”。相反,如果長期被忽視,它們會在成長過程中悄悄埋下失敗體驗和自我價值感受損的種子,影響孩子的整體人格發(fā)展。
情緒不是靠“講道理”糾正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xiàn)“情緒低谷”或“學習退步”并不是因為懶惰或叛逆,而是內在心理機制在發(fā)出求救信號。此時,如果家長缺乏識別能力,用打壓、說教或“激將法”來應對,反而容易加劇孩子的焦慮與抵觸,原本可逆的問題也可能演變?yōu)楦鼜碗s的行為障礙。
曾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初中女孩小陶(化名),面對數(shù)學幾何題屢屢出錯,成績明顯下滑。她開始逃避作業(yè),情緒低落。母親以為她偷懶、不聽話,頻繁批評,甚至罵她“智力有問題”,使得親子關系不斷緊張。
直到女孩出現(xiàn)自傷行為,家人才意識到,或許孩子是真的病了。經(jīng)評估發(fā)現(xiàn),女孩存在空間認知能力障礙及注意力缺陷,并非普通的智力問題。經(jīng)過系統(tǒng)干預,她的學習狀況和情緒逐步改善,家庭關系也重回正軌。
這個案例說明,對孩子的真正支持不是“管得更緊”,而是“看得更深”。如果能在早期識別出孩子的心理與認知問題,很多心理問題其實是可以被有效逆轉的。
心理問題≠ 精神問題
“很多家長對心理問題仍存在‘諱疾忌醫(yī)’的觀念,認為心理就診是‘給孩子貼標簽’,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qū)?!绷止庖f,心理問題并不等同于“精神問題”,大多數(shù)青少年的心理狀態(tài)問題,都可以通過科學的評估與干預實現(xiàn)良好改善。
后來,小陶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了該院就診。林光耀說:“目前,我們是以‘認知功能 + 心理狀態(tài)’為核心干預路徑,從專業(yè)評估到個體化治療的全流程都有配套。像小陶這樣的孩子,我們能為她心理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孩子的情況,在評估階段,我們會結合神經(jīng)心理測評、注意力功能測試、情緒行為量表等多維工具,判斷孩子是否存在注意缺陷、學習障礙或情緒障礙等問題。在干預方面,我們會重視非藥物手段。”林光耀補充道。
例如,針對注意力不集中、空間認知障礙、情緒障礙或家庭關系沖突等常見問題,就要考慮采用執(zhí)行功能訓練、針對性的感統(tǒng)訓練、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等方法,既幫助孩子修復能力,還會協(xié)助孩子與父母建立更健康的溝通與支持機制。
“通過在孩子心理問題早期進行科學識別和干預,就能避免長期積壓導致孩子形成更嚴重的障礙?!绷止庖f。
有心理問題不該“等著看”
我們常說“孩子有潛力”,但潛力從來不是無限的等待,更需要及時的呵護與激發(fā)。當孩子一次次在學習中遭遇失敗、在人際中被拒絕、在情緒中找不到出口,這種積壓的挫敗感就會轉化為對學習和生活的逃避,甚至成為人格發(fā)展的“隱傷”。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節(jié)點,最有價值的支持從來不是責備與催促,而是在孩子出現(xiàn)“學業(yè)下滑”“狀態(tài)異常”“情緒波動”等信號時,及時求助專業(yè)機構,盡早厘清問題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支持方案。
家長要做的,不是等孩子摔倒再去扶起,而是在他們前行的路上,提前掃清那些看不見的障礙。
做好四點,培養(yǎng)專注力
營造專注環(huán)境。孩子學習或玩耍時,保持周圍環(huán)境安靜、整潔。減少電視、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干擾,避免過多雜物分散注意力。例如,為孩子打造專門學習空間,布置簡潔,只擺放必要學習用品,讓孩子在安靜氛圍中專注做事。
設定明確目標。給孩子布置任務時,目標要具體、清晰。例如,讓孩子整理玩具時,需明確告知需整理的玩具種類和擺放位置。清晰目標讓孩子知道努力方向,更易集中注意力完成,逐步提升專注度。
利用興趣引導。了解孩子興趣愛好,以此為切入點。若孩子喜歡繪畫,準備繪畫工具,讓其專注繪畫。興趣激發(fā)內在動力,使孩子主動投入,沉浸其中,自然提升注意力,延長專注時間。
采用游戲訓練。通過游戲鍛煉孩子注意力,如拼圖、搭積木。這些游戲需孩子集中精力,在玩樂中提升觀察力、思維能力和注意力。定期進行游戲訓練,孩子專注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
(據(jù)“新民晚報”“有來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