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政文工團\"(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政治部文工團)派出一個小分隊,來九團慰問演出。小分隊不足十人,只能出演一些短小的節(jié)目,獨唱、獨奏、快板劇、活報劇什么的,多是根據新近幾次作戰(zhàn)中的英雄事跡新排出來的。思想內容沒得可說,可是出來進去總是那么幾個熟悉面孔,太乏味了!臺下開始發(fā)難:“不看!不看!不看!”
報幕人從大幕中縫處鉆出來,他每次出現(xiàn),觀眾都以為演出將會做出重新調整。這是一個頑固派,仍舊按照預定順序,不緊不慢地報出了下一個節(jié)目。臺下又狂呼亂喊起來:“出來一個坤角兒!出來一個坤角兒!”
團長齊競接到報告,風是風火是火地趕來了。
大幕拉開了,臺口高高掛起一盞汽燈,紗罩射出幽藍幽藍的光,把舞臺上下照得如同白晝。齊競健步登上舞臺,筆直地站在臺口,一動不動,一言不發(fā)。顯而易見是向臺下表明:我有充裕的時間和耐心,等你們鬧騰一個夠,什么時候不想鬧了,我才開口講話。有人認出了團長,彼此提醒:“一號!\"“一號!”
前面幾排觀眾端端正正坐好了,遠處的人似乎覺察出有什么不對頭,也都不敢再出聲了。齊競這才開始隊前訓話:“我應該祝賀大家,你們開創(chuàng)了一項歷史紀錄。自打我們團有建制以來,還從沒有發(fā)生過今晚這樣熱鬧的新鮮事?!彼溉灰愿甙硕壬ひ襞鸬?,“丟人現(xiàn)眼!給八路軍丟人現(xiàn)眼!給‘虎團’全團將士丟人現(xiàn)眼!”
獨立第九團擅長夜戰(zhàn),在百團大戰(zhàn)中屢建奇功,被八路軍前方總部授予“夜老虎團\"稱號。部隊上上下下引以為驕傲,總是喜歡親切地使用簡稱“虎團”。齊競強按怒火,改用平靜的語氣說:“我知道,最近幾次戰(zhàn)斗傷亡比較大,有的重傷員,更多是往悲觀的方面去想,情緒很不正常。可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成為聚眾滋事、發(fā)泄不滿的理由。野戰(zhàn)軍總部派演出隊下來,你們叫喊‘不看!‘不看!那豈不就是說,我們不稀罕上級前來慰問!我們不稀罕上級的關心愛護!”一時間,全場空氣像是凝結在一處,緊張極了,大家都聽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
“請等一下!請等一下!”傳來一個女孩子的呼喊聲。
齊競遠遠看到,那個女孩子站在場地最后,一只手抱著長長的一個什么物件。她一溜兒小跑來到了臺前,臉上掛著一絲天然的微笑,很自信的樣子,一看就知道受過良好的教育。齊競認出了,女孩抱在胸前的應該是一張古琴,用錦緞琴囊包裹得嚴嚴實實的。
女孩仰起臉,向高居于舞臺臺口的齊競提出交涉:“首長同志你好!碰巧我?guī)е徘?,就由我為大家彈奏一支曲子,可以嗎??/p>
一個花季少女懷抱古琴,突然出現(xiàn)在隊列前,齊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說明,她是從北平來的女學生,要報考邊區(qū)政府開辦的太行第二中學,路經此地,正好趕上“虎團\"在開晚會。
齊競臉上頓時感覺熱辣辣的,這一下,讓從淪陷區(qū)來的女學生看笑話了!
“歡迎歡迎!請到臺上來,請到臺上來!”齊競正式發(fā)出邀請。
汪可逾登上舞臺,她已經迫不及待地解開琴囊,取出了古琴。
“哎喲,天哪!這不是一張宋代古琴嗎?”齊競驚呼。
“夜老虎團”團長,帶兵打仗的一位老總,憑什么他一眼就認出了這是一張宋琴呢?愈加令北平女孩驚奇不已的是,團長一邊愛不釋手地鑒賞這張千年老琴,一邊隨口吟誦出了白居易的《廢琴》詩:“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p>
女學生也來了興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詩做回應:“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p>
姑娘席地坐在臺口,盤起雙腿,將古琴平平架在大腿上。自古便是這樣盤腿撫琴的,她取的是最為標準的一種彈奏姿勢。
自然是由齊競擔任了報幕員,他這才想起,不曾問過北平女學生姓名。
“我姓汪,叫汪可逾。三點水的汪,可不可以的可,逾越的逾。”
“下面安靜!下面安靜!現(xiàn)在,讓我來介紹這位彈奏古琴的汪可逾同學。大家看到了嗎,古琴,也叫‘七弦琴’,又稱‘瑤琴‘玉琴’。這是中國一種最早的彈撥樂器,有文字可考,不會晚于堯舜時期。好了,就請小汪同學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俊?/p>
“好!”來自山區(qū)的農民士兵們,祖祖輩輩不知古琴為何物,臺下雖有反應,但不甚熱烈。只見汪姑娘緩緩抬起右臂腕,纖纖素手彈出了一個散音一空弦音。她的這張宋琴共鳴極佳,洪亮一如銅鐘。團長看出,北平女學生從不曾在這樣的野臺子上表演過,不知道先要大喊大叫報出自己演奏的曲目來。
他問:“小汪同學,你第一個彈什么曲子?”
“《高山流水》?!?/p>
《高山流水》,齊競略知一二。唐代化為《高山》《流水》兩支樂曲,后經清人蜀派琴家張孔山改編,以大量滾、拂、綽、注等手法,作洋洋之水聲,人稱“七十二滾拂”。至今更一統(tǒng)天下,諸多名家?guī)缀鯚o一人不是遵張氏傳譜《流水》來演奏的。齊競心存疑惑:難道這個小小年紀的女琴童與眾不同嗎?
他問:“請問小汪同學,你彈《高山》,還是《流水》?”
汪可逾加重語氣回答:“不是《高山》,也不是《流水》,是《高山流水》!”
齊競以探討的語氣說:“好多人講,‘七十二滾拂'涵涌起伏、大氣磅礴,構成了全曲最華麗最堅實的高潮,為什么不可以一試呢?”古琴女孩從容地回答:“不做過多緩急變化,任其一路流淌下去,讓人領略到‘不舍晝夜’的意味,不是更有內在神韻嗎?”
齊競深深點頭,轉身報出了第一首曲名:《高山流水》。
離開舞臺一段距離,便可以隱約聽到遠處接連不斷的炮聲。臺下觀眾早把戰(zhàn)火紛飛隆隆炮聲擲諸腦后,一支古琴曲營造出超乎音響感受的一種空幻氛圍。
清風明月,萬籟俱寂。
(來源:《牽風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4月版)
【閱讀與人生】故事發(fā)生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百團大戰(zhàn)等揭示了這是華北地區(qū)的抗戰(zhàn)情況。在殘酷的戰(zhàn)爭背景下,一個身經百戰(zhàn)的團長與一個從淪陷區(qū)來的女學生通過古琴相遇相知,他們吟詩對答,探討《高山流水》,可謂浪漫至極且有中國民間奇趣意味。
【文本聚焦】團長齊競與女學生汪可逾對話,彼此都引用了白居易的詩,請結合文章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