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拉達是一種起源于意大利的戶外探險運動,其英文名為“Via Ferrata”。這是一種用U型鋼架、鋼纜繩等作為攀登和保護工具的戶外探險運動。與傳統(tǒng)的攀巖項目不同,飛拉達是在巖壁上行進,門檻更低,安全性更高,但感官刺激卻更強烈。
戶外探險教練雨果介紹,一戰(zhàn)時期,軍隊為了翻越高山,在山壁上裝了很多鋼架和鋼索。戰(zhàn)后,當?shù)乩习傩瞻l(fā)現(xiàn)這些裝置可以幫助他們翻山越嶺,逐漸演化成一種戶外運動,在全世界多個國家流行。
雖然是在高山巖壁上攀爬,但攀爬全程有一條“生命線”作為保護。這是一條鋼纜線,每隔一米左右,有一個錨點將鋼纜固定在山壁上。攀爬者需要穿上專業(yè)的攀爬裝備,將其套在腰和大腿上。裝備上帶有兩條被稱為腕鎖的鐵鏈,至少有一條會保證掛在“生命線”上。只要掛好腕鎖,即便出現(xiàn)踩空的情況,“生命線”和腕鎖也可以把人掛住,確保攀爬者的絕對安全。
此外,攀爬設(shè)備上還有一個位于腰帶部位的休息鎖。需要休息的時候,把這個鎖扣掛在生命線上,人就可以騰出雙手喝水、拍照,甚至玩手機。頭盔可以保護攀爬者頭部不被凸出的巖石棱角磕碰。
飛拉達在攀爬過程中的難點是使用腕鎖。前進時,腕鎖碰到“生命線”的固定錨點,就無法繼續(xù)向前通過。此時,攀爬者要先打開一條腕鎖掛在錨點前端的“生命線”上,再打開另一條腕鎖掛好。當兩條腕鎖都越過錨點,就可以繼續(xù)向前,直到下一個錨點處再依次操作。
攀爬過程中,腳下的U型鋼架就像是釘在山壁上的梯子。飛拉達的一些路段極具挑戰(zhàn)性,比如山體夾角位置的單條鋼索道,攀爬者要雙手握住“生命線”,橫向滑步移動。再如橫架在山壁之間的鋼索吊橋,攀爬者要兩手扶住鋼索緩慢前行。還有斜上登頂?shù)奶焯?,攀爬者要扶著兩邊一步步登上去?/p>
這些難點路段更加刺激,也是飛拉達的魅力所在。攀爬者在通過單條鋼索道或鋼索吊橋時,有如走鋼絲或走獨木橋般驚險,走天梯則有騰云駕霧之感。
雨果介紹說,飛拉達雖然老少皆宜,但不適合所有人。它能夠帶給攀爬者領(lǐng)略自然風光的獨特視覺沖擊,以及挑戰(zhàn)自然的心理快感。這是其備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雨果教練說:“很多人在完成飛拉達項目時,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釋放感?!憋w拉達攀爬時的專注感能讓人們暫時忘記生活和工作的煩惱,雙腳重新落地時,人的神經(jīng)格外放松。在雨果帶隊的經(jīng)歷中,曾有人玩飛拉達時因為恐懼而崩潰大哭,但在教練和隊友的幫助下堅持完成,最終完全釋放了自己的情緒。
做媒體工作的張源曾經(jīng)兩次在北京天門山景區(qū)體驗飛拉達,第一次是和同事一起拍攝介紹飛拉達的視頻。他回憶,剛爬上U型架時會有一點恐高感,但再往上爬時,注意力都集中在腳下和手上,回頭再看,發(fā)現(xiàn)高度沒有想象的那么恐怖。
熟悉了腕鎖的更換方法后,張源越爬越快,更年輕的同事被他落在后面。在等待同事的時候,張源把腰間的休息鎖掛在U型架上,拿出手機給同事拍照。他能看到在垂直的巖壁縫隙里頑強生長出的小草和爬行的螞蟻,能看到遠處的層層群山和飛在自己身旁的小鳥。他說:“這種視角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p>
攀爬過程中,張源覺得單鎖道的難度還好,雖然走在中間時晃得厲害,但因為是側(cè)身滑步,所以不覺得害怕。木板吊橋是他覺得最緊張的地方,有的木板寬度只有不到10厘米,他總擔心一腳踩空滑下去。張源說:“雖然有兩條腕鎖連在‘生命線’上,知道自己不會摔下去,但怕踩空后上不來,吊在半空也很尷尬?!辈贿^,飛拉達項目全程有教練或工作人員陪同,即便踩空,也會得到及時幫助。
第一次體驗過后,張源總結(jié)說,戴頭盔非常必要,他的頭部幾次磕在山石或U型架上。另外,他穿的是一雙跑步鞋,全程下來感覺非常硌腳。第二次體驗,張源換上了徒步鞋,9歲的兒子也順利走完全程,連稱好玩。
今年五一假期之前,90后崔婷從上海出發(fā),去杭州戶外徒步,體驗了一次飛拉達。她說:“我故意避開節(jié)假日,人少一些,教練更能顧得上我們,這樣感覺更安全些。”
崔婷記得剛登上巖壁回頭望下去的時候,心里有點發(fā)怵,尤其是操作腕鎖的手法不熟練,有些手忙腳亂。爬得慢了,擋住后面人的路,就更著急了。不過,隨著手法越來越熟練,她發(fā)現(xiàn)始終有一個腕鎖掛在“生命線”上,安全感上來了,爬起來也越來越快。
起初,崔婷以為沒有教練跟隨,后來發(fā)現(xiàn)景區(qū)的教練一直在隊伍中間。由于是團隊一起出行,攀爬中難免出現(xiàn)擁堵情況,前方隊伍稍慢時,后面的人就掛在巖壁上短暫休息。崔婷說,大家沒有抱怨前面人走得慢,也沒有人催促前面的人,氛圍非常好。
攀爬過程中,有一個女孩因害怕而發(fā)抖,整個人僵立在U型架上不敢前進。大家就安慰、鼓勵她。在走鋼絲橋時,為了減少橋的晃動,還有人站在橋上用體重壓住橋身,讓橋更穩(wěn)一些。在大家的幫助下,這位女孩也走完了全程。
崔女士以前玩過室內(nèi)攀巖,覺得飛拉達的門檻比攀巖低。徒手攀巖對核心和四肢的力量要求很高,缺乏運動基礎(chǔ)的人很難堅持,而飛拉達只是在U型架上攀爬,雖然也消耗體力,但只要身體沒有病癥,都能堅持下來。
在崖壁上,崔女士扣上休息鎖,給自己拍下了“人生照片”。她覺得飛拉達在外人看來很炫酷,在自己看來很刺激,比室內(nèi)攀巖能更好地享受風景和陽光。
飛拉達并不是最近才引入中國,浙江省雁蕩山風景區(qū)在2016年就引入了這個項目,2017年開始接待游客,還舉辦過相關(guān)競賽。飛拉達真正走進全民視野是最近兩年,國內(nèi)很多景區(qū)看到了雁蕩山的成功,紛紛跟進,一下就在全國各地發(fā)展起來。
北京石門山景區(qū)負責人表示,飛拉達項目能在各景區(qū)興起,是中國戶外運動發(fā)展的縮影。中國民眾從過去爬山觀景,發(fā)展到徒步、露營,現(xiàn)在參與的是融合運動與挑戰(zhàn)的攀巖、馬拉松、飛拉達等活動。通過對這些項○責編 王敬澤目進行趣味化改良,降低門檻,大眾的參與度就會提高,人與自然的距離拉近了。
現(xiàn)在,飛拉達項目衍生出了不少分支。比如兒童飛拉達、洞穴飛拉達、城市飛拉達。哈拉少年戶外運動組織者蓮娜從2021年開始,嘗試帶適齡的孩子們?nèi)ナT山體驗飛拉達。她回憶,像石門山這樣開設(shè)飛拉達初級道的景區(qū)不多,最初她們?yōu)榱吮WC孩子能安全體驗,采取教練和孩子“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陪護方式。后來熟悉了路線,積累了經(jīng)驗,她們開始組織更多孩子參與。
蓮娜覺得,跟其它對速度和耐力要求較高的戶外運動相比,飛拉達門檻很低。她說:“這是一項更強調(diào)個人體驗、實現(xiàn)內(nèi)心突破的運動,只要操作規(guī)范、量力而行,孩子可以從中獲得安全感和成就感?!焙芏嗪⒆芋w驗了飛拉達后,會興奮地與家長分享自己的勇敢,也能在體驗過程中去辨別安全與危險。
洞穴飛拉達是一個向地心挑戰(zhàn)的過程。北京千靈山等景區(qū)利用獨特地貌開啟了洞穴飛拉達,參與者可以通過繩索、天梯、速降等方式,在潮濕悶熱、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里來一場冒險。山城重慶出現(xiàn)了城市飛拉達,參與者可以沿著樓房外立面的鐵梯一路爬到幾十層樓的樓頂,俯瞰城市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