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釗,歷史學博士,2007年畢業(yè)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現為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中國近代歷史與文化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近代城市社會結構、20世紀司法改革與法律社會史、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運動與文化改造、中美關系史等。
孔祥文,歷史學博士,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中華文史網編輯。譯有《甲午戰(zhàn)爭——一個意大利人的記述》《北京:公共空間和城市生活》《進香:中國歷史上的朝圣之地》等,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
1937—1949年,北平深陷重重危機。日偽的統(tǒng)治、戰(zhàn)亂的動蕩、經濟的崩潰以及各種運動嚴重沖擊著這座城市的政治經濟秩序,百姓生活愈發(fā)艱難,傳統(tǒng)婚姻家庭關系也因此搖搖欲墜。本書借助于檔案館里保存的海量民國時期司法案卷,透過歷史的塵埃,還原北平底層婦女的生活境況與內心世界。對于檔案中頻繁出現的“通奸”“誘拐”“重婚”等法律案件,作者試圖揭示其背后的真實原因:戰(zhàn)時經濟失衡、糧食供應匱乏,使傳統(tǒng)上依賴丈夫養(yǎng)活的婦女陷入絕境——種種犯罪行為,實則是她們迫于生存不得已采取的自救手段。不同于同時代活躍在公共領域的精英女性,這些游走于灰色地帶的貧困婦女,只能借助于市井“潛規(guī)則”,在法律和制度的縫隙中謀取生路。她們的經歷滿載底層小人物的血淚心酸,卻也呈現出一段被宏大敘事忽視的真實歷史,以及一個建立在非正常經濟基礎之上、借由鄰里關系網絡運轉的城市下層社會。
是循規(guī)蹈矩,坐以待斃;還是打破陳規(guī),自我救贖?在這本書里,你將讀到近百年前一群中國底層女性的生命故事。她們大都不善書寫,其經歷卻意外被封存于當時的法律案卷之中。在通奸、逃婚、重婚、販賣人口、走私、販毒等罪行的背后,是亂世之下小人物艱難謀生的心酸日常,也是個體與社會沖突和對抗的復雜境況,以及主流社會變遷之外不為人知的一段歷史。盡管時隔近百年,這群底層婦女在面對動蕩不安的命運考驗時的痛苦、無奈和期盼,卻仍能為我們所深深共情?;乜串斚?,或許我們也會對他者多一份包容,對真實世界多一份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