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命題不僅體現教師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評價的準確性以及對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有效考查.命題素材的來源則是命題工作的根基,是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等知識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為命題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框架.本文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探討初中數學命題素材的來源,以期為教師們提供更多的靈感和思路.
1從學生錯誤與疑問中挖掘素材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分析與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共性錯誤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對問題中的知識點和規(guī)律產生疑問進行追問,這些都是我們數學教師搜集命題素材的重要來源,從學生的錯誤和問題追問中積累命題素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豐富試題命制素材的有效途徑.
例1請運用因式分解法求方程 4x(x-2)= 2(x-2) 的解.
解析解題過程中,不少學生的解法是在方程兩邊直接除以 x-2 進而得出方程的解為
命題 研究性學習小組共同研討求方程(x-2)2=2(x-2) 的解;小明同學解題第一步:小明在兩邊同時除以 x-2 ;第二步:移項后得 x-4= 0;第三步:則此方程的解為 x1=x2=4 .小王說小明的解法存在問題,請你指出小明哪一步存在問題?正解又如何?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等式的基本性質,上述錯解是學生經常出現的一種錯誤,出現漏解的緣故是直接除去公共項 x-2 ,所以數學教師可以針對這種情況改編題目,讓學生根據錯誤的解析過程辨析錯誤步驟,引導學生認清問題本質,獲得正確的解題方法.
例2如圖1所示, ΔABC 中 ∠A=90°,BD 為 ∠ABC 的角平分線, CD 為 ∠ACB 的角平分線,試 求 ∠D 的值.
解析本題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典型案例問題,不少教師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教學,拖動點A變化位置和角度數值,容易發(fā)現 D 點位置和角度數值都發(fā)生變化;此情境下,不少學生提出疑問:若BD和CD為外角的角平分線, ∠A 和 ∠D 之間存在如何的數量關系?
命題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如圖2 所示, BF 為 ∠DBC 的平分線, CF 為 ∠BCE 的平分 線,試討論 ∠A 和 ∠F 之間的數量關系.
點評根據學生疑問進行試題改編是命制試題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學生整合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識,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產生“新聯系、新思維、新思想”,進而實現深度學習、高效學習.
2從課本典型例題中尋找靈感
初中數學課本教材例題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疑問,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疑問點,針對例題進行優(yōu)化和改編,形成新的試題.可見,課本中典型例題是試題命制的重要素材來源.
例3如圖3所示中△ABC和 ΔECD 均為等邊三角形,試分析 ΔDCA 如何變換成為 ΔECB (變換方式:平移、軸對稱或旋轉)?
解析本題是一道難度不大的典型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三角形旋轉性質的運用能力,經常被命題者作為“題根”素材進行改編命題.
命題如圖4所示中 AB=AC AD=AE ∠ACB=∠ADE ,試求:
(1)探究 BD 與 CE 之間的數量關系;(2)求證 AM 為 ∠CMD 的角平分線,
點評改編命題難度大大增強,由于學生對“題根”知識有所了解,比較容易明晰本題中利用“等腰三角形”代替“等邊三角形”,圖形旋轉的性質特點仍然存在,這是解決本題的重要“鋪墊”,學生解題聯想和拓展變得“水到渠成”,對三角形“全等、相似”的知識得以鞏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助力學生數學素養(yǎng)提升.
3結語
總而言之,命題是一線教師必須經歷的內容與過程,命題能力是教師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命題素材是命制高質量試題的重要基礎,如何獲取命題的素材與資源是教師關注的焦點.作為教師應該關注學生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并進行挖掘,形成命題的特色素材;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將課本教材中常見習題進行改編和拓展,形成命題的豐富素材.這樣才能命制出高質量的試題,進而助力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解題教學的實效性.
【本文系2024年度泰州市教育學會立項課題《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數學命題教學的實踐研究》(編號:TZ2024334)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煥.借助生活素材生成數學概念—以“函數”的概念教學為例[J].初中生世界,2023(36):67-69.
[2]尹莉莉.挖掘教材資源開發(fā)真題潛能—以“SSA”問題為源的真題拓展變式實踐[J].初中數學教與學,2024(7):13-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