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6-0116-04
沙門氏菌能在家禽中廣泛傳播,引發(fā)禽沙門氏菌病,又是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環(huán)境里無處不在。在肉雞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沙門氏菌可借空氣、飼料、飲水等多種途徑感染家禽。被感染的肉雞生長速度減緩,料肉比升高,健康狀況惡化,死亡率增加,給養(yǎng)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人類一旦食用受沙門氏菌污染的禽肉,就可能染病,威脅公眾健康。因此,控制沙門氏菌在家禽間傳播意義重大,既關乎家禽健康與養(yǎng)殖效益,又和食品安全、人類疾病預防緊密相連。本文通過深入剖析肉雞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特征、發(fā)生機制及防控策略,以期為業(yè)界提供科學指導,推動肉雞養(yǎng)殖實踐朝著更加安全高效的方向發(fā)展。
1流行情況及風險因素
1.1流行情況
沙門氏菌在家禽,尤其是在肉雞中的流行,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該病原體的廣泛存在,不僅降低家禽生產性能,還可通過污染雞肉產品,進而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流行率:在不同地區(qū)和生產體系下,肉雞群中沙門氏菌的檢出率存在顯著差異。在肉雞、生雞肉以及蛋雞中,沙門氏菌的患病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距(IQR)表示,分別為 40.5% (IQR11.5%~58.2% )、 30% (IQR 20%~43.5% )和 40% (IQR 14.2%~51.5%) [1]。這些數據表明,沙門氏菌在家禽產業(yè)鏈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都有較高的感染率,尤其是在肉雞養(yǎng)殖和加工環(huán)節(jié)。環(huán)境條件、飼養(yǎng)管理方式、生物安全水平等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影響肉雞沙門氏菌的感染率。
從檢測到的沙門氏菌株血清型分布情況來看,腸炎沙門氏菌是最常見的血清型,鼠傷寒沙門氏菌次之。這兩種血清型在家禽群體中極為普遍,而且與人類食物中毒事件緊密相關,常常是引發(fā)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都柏林沙門氏菌和印第安納沙門氏菌等血清型雖相對少見[2],但也不能忽視。它們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對家禽健康和食品安全構成威脅。沙門氏菌血清型的多樣性,充分體現了其適應不同宿主和環(huán)境的強大能力。不同血清型在傳播途徑、致病機制等方面存在差異,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對沙門氏菌的防控難度,給家禽養(yǎng)殖行業(yè)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
1.2風險因素
肉雞感染沙門氏菌的方式和途徑很多,不僅可以通過污染種蛋實現垂直感染,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進行水平傳播[3]。一旦沙門氏菌在養(yǎng)殖場中傳播流行,容易導致雞群反復發(fā)生該疾病,難以徹底消除,嚴重危及養(yǎng)殖效益。
垂直傳播:沙門氏菌能夠經受感染的種蛋傳遞給下一代雛雞。如果孵化場或種雞場存在沙門氏菌污染,新出生的雛雞可能從一開始就攜帶病原體,這增加了后續(xù)感染和傳播的風險。
水平傳播:在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沙門氏菌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如糞便、羽毛、皮膚等)以及間接接觸(如被污染的水、飼料、設備和人員衣物等)迅速在雞群間傳播,在密集飼養(yǎng)條件下更容易發(fā)生。
環(huán)境因素:潮濕、溫暖和條件欠佳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非常有利沙門氏菌的生存和繁殖。糞便清理不及時、通風換氣不科學和消毒措施不到位,這些不良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都會增加沙門氏菌的感染風險。
生物安全:不同年齡段的雞混養(yǎng)、引入新的雞只時沒有進行隔離檢疫、工作人員在不同區(qū)域之間移動而不更換工作服等管理方式,對沙門氏菌的傳播有直接影響。
抗生素過度使用:過度依賴抗生素預防和治療細菌性疾病,可能會促進耐藥性沙門氏菌株的發(fā)展。此外,某些抗生素可能會抑制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從而為沙門氏菌提供了生存空間。
飼料質量與處理:飼料原料受到沙門氏菌污染或者在加工過程中未能有效殺滅病原體,沙門氏菌則會隨飼料進入養(yǎng)殖場。
應激因素:家禽處于應激狀態(tài)(如高溫、寒冷、運輸、疫苗接種等)時,其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下降,更容易受到沙門氏菌的侵襲。同時,應激也可能促使已存在體內的沙門氏菌活化增殖,進而臨床癥狀。
其他動物作為傳播媒介:農場內外的野生鳥類、寵物等動物可能是沙門氏菌的攜帶者。它們可以將病原體帶到養(yǎng)殖場內,進而傳染給家禽。
2 發(fā)病機制
雞腸炎沙門氏菌病的發(fā)病機制,涉及從感染途徑到病理變化、免疫反應等多個復雜步驟。沙門氏菌一旦進入宿主腸道,利用自有的特殊粘附因子,粘附于腸上皮細胞表面,并開始繁殖,隨后侵入腸上皮細胞,形成含有細菌的膜包圍囊泡,并在細胞內復制,同時在細胞間擴散[4]。
沙門氏菌入侵后,會觸發(fā)宿主產生強烈的局部炎癥反應,也可能對腸組織造成損害,導致腸絨毛縮短和平坦化,進而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效率。如果病原體突破了腸黏膜屏障,則可能引發(fā)全身性的免疫反應,如發(fā)熱、食欲減退等癥狀,并有可能發(fā)展成敗血癥。某些沙門氏菌株對常用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使得治療更加復雜,并可能導致機體長期帶菌,即使病癥緩解后,沙門氏菌仍能在體內存活并會再次被激活。
3 防治措施
3.1生物安全管理
強化生物安全措施是減少沙門氏菌感染的關鍵。首先,嚴格進出人員和物資管理,確保所有進入養(yǎng)殖場的人員和物資都經過消毒處理,避免帶人外來病原體;其次,定期對雞舍及其周邊環(huán)境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重視飲水系統(tǒng)、飼料儲存區(qū)等關鍵區(qū)域的消毒。此外,保證養(yǎng)殖環(huán)境舒適、干凈,根據養(yǎng)殖實際和天氣變化合理進行通風換氣,并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消除病原體繁殖的溫床。
3.2疫苗接種
在肉雞養(yǎng)殖中,使用合適的疫苗是增強肉雞群體免疫力、降低沙門氏菌感染概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種針對特定血清型的沙門氏菌疫苗,比如腸炎沙門氏菌疫苗和鼠傷寒沙門氏菌疫苗等[5。這些疫苗能夠針對常見且危害較大的多種沙門氏菌血清型發(fā)揮作用,幫助肉雞抵抗病菌侵襲。
然而,現有的傳統(tǒng)疫苗存在一定局限性。像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雖然在提高機體抗體水平防控沙門氏菌感染有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一方面,它們通常需要多次接種,不僅增加了養(yǎng)殖成本和人力投入,還可能給肉雞的生長管理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對于雛雞而言,多次接種疫苗可能影響其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不利于雛雞的健康成長。
為了攻克這些弊端,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沙門氏菌新型疫苗的研發(fā)。一些新技術的應用,為疫苗研發(fā)帶來了新的突破方向。例如,利用可生物降解納米顆粒作為載體遞送滅活疫苗的技術,能夠更高效地將疫苗成分輸送到肉雞體內,提高疫苗效果;改良版活疫苗的研發(fā)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7,這些新型疫苗在激發(fā)黏膜免疫反應方面表現更優(yōu),能為肉雞提供更強的保護力,有望在未來為肉雞養(yǎng)殖行業(yè)解決沙門氏菌感染難題提供更好的方案。
3.3合理用藥
當出現臨床癥狀時,合理選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進行治療。考慮到耐藥性的潛在風險,應該謹慎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并遵循獸醫(yī)的專業(yè)指導,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以減緩耐藥性的發(fā)展。
抗生素的減量使用:傳統(tǒng)上,抗生素被用作治療沙門氏菌感染的第一選擇,但在人類醫(yī)學和動物生產中,抗生素濫用導致了嚴重細菌耐藥性問題[8-9]。歐盟已對此實施嚴格禁令,我國也發(fā)布公告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劑。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應加強對抗生素使用的監(jiān)管,制定嚴格的使用指南,限制非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建立實時監(jiān)測體系,跟蹤沙門氏菌的流行趨勢及其對抗生素的敏感性變化,通過數據分析,為精準調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益生菌的應用:特定類型的益生菌(如乳酸菌、芽孢桿菌等)和其他微生物(如酵母),可通過競爭性排除、增強宿主免疫力、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等[10]多種方式抑制病原體生長。糞腸球菌、酸乳球菌、動物芽孢桿菌等組合已被實踐證實,能有效降低肉仔雞胃腸道中沙門氏菌和其他致病菌的增殖速度。
中草藥的應用:很多中藥會對雞致病性沙門氏菌有較強的體外抑菌和殺菌作用,如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等,對沙門氏菌抑菌效果較好。
其他替代品:除了益生菌和中藥外,還可以考慮使用益生元、有機酸、精油等天然物質作為抗生素替代品[]。它們不僅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腸道環(huán)境,還能促進營養(yǎng)物質消化吸收,增強機體抵抗力。
3.4飼養(yǎng)管理優(yōu)化
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如控制飼養(yǎng)密度、保證充足營養(yǎng)供應等,有助于提高肉雞抵抗力,減少疾病發(fā)生。此外,合理的光照周期和舒適的環(huán)境條件,也對家禽健康至關重要。
4結語
為有效降低肉雞感染沙門氏菌風險,保障雞肉產品安全質量與公共衛(wèi)生安全,需采取多層次綜合防控策略,涵蓋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優(yōu)化飼養(yǎng)管理、嚴格監(jiān)控飼料質量及處理方法等關鍵方面。未來研究應聚焦新型疫苗研發(fā)、探索抗生素替代品應用、開發(fā)更高效防控方法,以應對復雜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隨著研究深入,有望構建更完善安全管理與監(jiān)控體系,為肉雞養(yǎng)殖行業(yè)提供技術支持,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最大程度降低沙門氏菌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參考文獻:
[1]CASTROVARGASRE,HERRERASM,RODRIGUEZ
H R,et al.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salmonella spp.isolated from poultry:a global overview.[J].VetWorld,2020,13(10):2070-2084.
[2]周娜.肉雞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癥狀及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業(yè),2024(15):105-106.
[3]姜林.肉雞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措施[J].家禽科學,2023,45(2):39-40+46.
[4]HOFACRE CL,ROSALESAG,COSTA MD,et al.ImmunityandProtectionProvidedbyLiveModifiedVaccinesAgainstParatyphoid Salmonellain Poultry-An Applied Perspective [J].Avian Dis.2021,65(2):295-302.
[5]ACEVEDO-VILLANUEVA KY,AKERELE GO,AlHAKEEMWG,etal.ANovel ApproachagainstSalmonella:AReviewofPolymeric NanoparticleVaccines for Broilers and Layers.Vaccines (Basel) [J].2021,9(9):1041.
[6]PANJ,WEIRR,XUP,etal.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ofSalmonella vaccinesin poultry:Amini review[J].VetImmunolImmunopathol.2024,278:110855.
[7]RAJPUTDS,ZENGD,KHALIQUEA,et al.Pretreatmentwithprobioticsameliorateguthealthandnecrotic enteritis in broiler chickens,a substitute toantibiotics[J].AMBExpress.2020,10(1):220.
[8]黃巾凌,王嘉煒,牛沁雅,等.沙門氏菌中與萘啶酮酸和環(huán)丙沙星抗性相關基因及突變的檢測分析[J].食品科學,2019,40(22):320-330.
[9]張盛,王一冰,蔣守群.益生菌對雞抵御沙門氏菌感染作用研究進展[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21,33(5):2408-2415.
[10]李莉,段凱文,程素芳,等.中藥對雞白痢沙門氏菌體外抑菌效果研究[J].江西畜牧獸醫(yī)雜志,2024(5):23-26.
[11]陳繼發(fā).植物精油對雞抵御沙門氏菌感染作用的研究進展[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23,35(2):681-686.
[12]王善海.肉雞沙門氏菌感染的防治探討[J].家禽科學,2022(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