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6-0129-03
寄生蟲病是散養(yǎng)畜禽群體中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不僅會通過多種途徑損害雞的組織器官,還會大量吸收畜禽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并通過分泌毒素進一步干擾畜禽的生理機能,嚴重阻礙畜禽的生長發(fā)育,使其健康狀態(tài)進一步惡化。另外,寄生蟲還可能通過食物鏈傳播給人類,對食品安全構成潛在威脅[1-2]。因此,采取有效的寄生蟲病防治措施,能夠減少寄生蟲在畜禽體內的寄生,降低食品被污染的風險,從而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此外,開展有效且可行性高的寄生蟲病防治工作,既能減少畜禽糞便及其污染物中寄生蟲和蟲卵對土壤、水源等環(huán)境污染,同時也能也能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推動養(yǎng)殖業(yè)朝著綠色可持續(xù)方向發(fā)展[-4]。因此,本文深入剖析散養(yǎng)雞常見寄生蟲病的預防措施、治療用藥及關鍵飼養(yǎng)管理等方面要點,并探討了散養(yǎng)雞寄生蟲的防治方法,期望能為養(yǎng)殖戶提供科學防治寄生蟲病的新思路,同時也為畜禽養(yǎng)殖業(yè)的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1蛔蟲病
雞蛔蟲外觀顏色為淡黃色,形如細長的豆芽柄狀,體長一般為 2.6~11cm ;其蟲卵呈橢圓形,表面光滑且殼厚,可隨糞便排出體外,并發(fā)育成感染性蟲卵?;紫x病在養(yǎng)雞場中廣泛流行,各品種的雞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尤其3~4月齡的雛雞是蛔蟲病的主要易感群體。此外,1年以上的雞若感染蛔蟲,可成為蛔蟲的攜帶者,雖然未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但體內會持續(xù)排出蛔蟲卵,隨糞便散布到外界環(huán)境中污染土壤、飼料和水源。感染性蟲卵在土壤內可保持6個月的感染力。健康雞在覓食、飲水過程中,一旦吞食了被感染性蟲卵污染的飼料或飲水,就極有可能感染蛔蟲[1],從而導致蛔蟲病在散養(yǎng)雞群中傳播。
感染蛔蟲病的病雞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營養(yǎng)不良、進行性消瘦、冠和眼結膜蒼白、羽毛松亂、啄食羽毛或異物、生長遲緩或停滯以及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現等癥狀,排出的稀糞中?;祀s血液,嚴重時病雞會衰竭死亡。成雞感染后的癥狀并不明顯,但會逐漸表現出消瘦、貧血和產蛋量減少等情況。雞蛔蟲主要寄生于雞的小腸內,剖檢可見腸管堵塞,腸黏膜充血、出血,腸壁增厚、有白色壞死灶;十二指腸和小腸可見大量蛔蟲,腸漿膜面嚴重者可見血性分泌物。這是因為雞蛔蟲幼蟲進入腸道后會侵害腸黏膜,破壞腸黏膜的完整性,進而影響腸絨毛的正常功能,最終直接影響雞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利用。此外,這些炎癥和出血點為致病菌提供了入侵的門戶,增加了繼發(fā)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在嚴重感染病例中,蛔蟲成蟲會在雞的小腸內大量聚集并相互纏繞、打結,導致腸道堵塞,影響糞便的正常排出和機體對營養(yǎng)的吸收。腸道在成蟲大量聚集的持續(xù)壓力和刺激下變得脆弱,甚至可能引起腸破裂,造成腸道內容物泄漏到腹腔內,進而引發(fā)嚴重的腹膜炎。
雞蛔蟲病的診斷主要依據是糞便檢查或腸道剖檢中發(fā)現的大量蟲卵或蟲體。治療雞蛔蟲病可選用多種具有廣譜驅蟲作用的藥物,如驅蛔靈、左旋咪唑、阿苯達唑(丙硫咪唑)、芬苯達唑或伊維菌素等藥物,使用時確定合適的劑量和用藥方法等,以確保用藥安全和防治效果。若使用 1% 伊維菌素預混劑,可按雞體重 0.2~0.3mg/kg 拌食,連用 5~7d"。喂藥時間通常選擇在傍晚,在次日清早清理糞便,并進行堆積發(fā)酵以殺滅蟲卵。優(yōu)先使用經農業(yè)農村部批準的獸用制劑,遵守藥物休藥期規(guī)定,防止藥物殘留對食品安全造成影響。
2球蟲病
雞球蟲病是由一種或多種球蟲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蟲病,損害雞的腸道健康。不同種類的球蟲不僅寄生于雞不同腸道部位,其致病力也有差異。例如,柔嫩艾美耳球蟲寄生于盲腸,致病力最強的毒害艾美耳球蟲寄生于小腸的1/3處[3]。雞球蟲病的癥狀主要包括精神萎靡、羽毛粗糙,食欲不振但飲欲增加;腹瀉,糞便帶血;脫水,皮膚皺縮;貧血,雞冠及皮膚黏膜蒼白;整體生產性能受到明顯影響,產蛋、肉品質均下降,病情嚴重時導致死亡。
營造適宜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對散養(yǎng)雞球蟲病的防治至關重要。始終保持雞舍干燥、通風良好和清潔衛(wèi)生,定期清除糞便,并集中堆積發(fā)酵處理,以殺滅糞便中的球蟲卵囊;籠具、食槽、水槽等設施要定期開展消毒工作[4],采取噴灑、浸泡或擦拭等操作方法,按照規(guī)定的濃度進行消毒。成年雞感染后常成為帶蟲者,是傳播球蟲病的重要病源,因此要將成雞與雛雞分開喂養(yǎng),這樣可以避免帶蟲的成年雞將病原傳播給更易感的雛雞,進而有效預防雛雞暴發(fā)球蟲病。在雞的日糧中添加0.25~0.5mg/kg 硒,可以提高雞對球蟲的抵抗力[3]。在球蟲病的易發(fā)期和高發(fā)季節(jié),在日常養(yǎng)殖中可以選擇磺胺二甲氧嘧啶、氯苯胍、磺胺喹惡啉、鹽霉素等藥物預防,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或在獸醫(yī)的指導下進行,精準把控藥物的使用劑量、用藥時間以及用藥頻率等關鍵因素,確保預防效果的同時避免藥物濫用。散養(yǎng)土雞首次驅蟲時機一般選擇在35~45日齡,此時雞只雖已具備一定的抗病能力,但感染寄生蟲的風險也在逐步上升。為預防寄生蟲的再次感染,在首次驅蟲后,建議每隔一個月驅蟲一次。夏、秋季是蒼蠅和甲蟲等中間宿主大量繁殖的季節(jié),此時期驅蟲頻率可以適當增加。雞群感染球蟲病,可選擇地克珠利、鹽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樣需要嚴格遵循藥物的劑量規(guī)定和使用方法,做到按時按量、足療程給藥,以保障治療效果,促使病雞盡快康復,減少經濟損失。
3絳蟲病
絳蟲外形扁平如帶狀,蟲體分為頭節(jié)、頸與鏈體三部分,其中鏈體由數個至數百個節(jié)片組成,各個節(jié)片間有明顯的界限。禽類絳蟲最常見的有戴文屬、賴利屬、變帶屬、劍帶屬和皺緣屬等種類。其中,四角賴利絳蟲、棘鉤賴利絳蟲、有輪賴利絳蟲和節(jié)片戴文絳蟲是常見的寄生于雞小腸內的四種絳蟲。7~40日齡的雞對絳蟲易感性強,發(fā)病后表現出明顯的癥狀,例如下痢、血便或排出帶蟲體節(jié)片的糞便。嚴重感染的病雞,生長受阻、產蛋量下降,且可能因絳蟲代謝產物引發(fā)癲病、癱瘓等神經癥狀。剖檢可見機體消瘦,皮下水腫;腸道能見到綠蟲蟲體,有時可見腸阻塞,甚至腸破裂引起腹膜炎;腸黏膜增厚、出血,腸腔內含有大量粘液,伴有惡臭味。糞便檢查是診斷禽絳蟲病的常用方法,以觀察到蟲卵或節(jié)片來確診。一旦確診雞患絳蟲病,必須立即選用合適的藥物治療,驅蟲的同時緩解腹瀉癥狀。常用的驅蟲劑包括吡喹酮、芬苯達唑、阿苯達唑伊維菌素可溶性粉等[4],配合使用益生菌制劑、魚肝油口服液、中藥制劑等藥物[5],促進腸黏膜的進一步恢復。輕度感染:單一驅蟲藥(如阿苯達唑)+ 益生菌。中重度感染(伴隨嚴重腹瀉、血便):首選吡喹酮,配合止血敏(酚磺乙胺)止血,及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同步做好養(yǎng)殖場滅蟲措施(如噴灑菊酯類殺蟲劑)等。在實際使用這些藥物時,需要根據雞的具體病情、體質以及養(yǎng)殖環(huán)境等因素,在獸醫(yī)的指導下搭配使用,避免藥物之間的相互干擾和不良反應。
百蟲、 5% 氟化鈉、 2%~3% 的除蟲菊酯或 5% 硫黃粉等均勻撒在病雞全身羽毛上;對于局部感染,可用硫黃軟膏涂擦或 0.5% 氟化鈉浸泡患膚[。然而,使用上述藥物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濃度和方法進行操作,最好在獸醫(y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這些藥物,避免濃度過高可能會對雞造成中毒等傷害。使用敵百蟲時,操作人員要注意自身防護,避免中毒;使用后要及時清理雞舍,防止雞誤食殘留藥物。
5小結
不管是雞體內寄生蟲病還是體外寄生蟲病,均能對家禽的健康和生產性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來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并保障家禽的健康。不僅要做好雞舍的清潔衛(wèi)生、定期消毒、合理控制飼養(yǎng)密度等基礎工作,還要選用安全、高效、低毒的驅蟲藥物及時治療,而藥物的方法使用和正確的劑量也非常重要。經過合理的治療后,不僅能減輕病雞的痛苦,快速恢復其健康狀態(tài),提升生產性能,還能防止寄生蟲病在雞群中大規(guī)模傳播,降低養(yǎng)殖成本,提高養(yǎng)殖經濟效益。
4體外寄生蟲病
羽虱是雞常見的體外寄生蟲之一。在養(yǎng)殖中羽虱主要借助直接接觸或經污染的用具傳給健康雞。羽虱以咬食羽毛為主,致使雞的羽毛受損、脫落,進而表現出瘙癢、不安等行為。仔細觀察,有時可見雞的皮膚上形成痂皮,甚至有出血現象[5]。
螨蟲包括雞刺皮螨、雞膝螨等,能夠引起雞的皮膚出現各類皮炎癥狀,病雞產生強烈癢覺,進而頻繁做出抓撓行為,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與生長。健康雞主要通過與病雞的直接接觸以及接觸被螨蟲污染的墊料、設備等感染螨蟲。
雞體外寄生蟲病的診斷可通過觀察家禽的臨床癥狀,如瘙癢、羽毛受損和脫落等,做出初步判斷。進一步仔細檢查家禽的皮膚和羽毛,從中尋找寄生蟲或蟲卵,送往實驗室進行檢測,以確定寄生蟲的種類和感染程度。治療可用 0.5% 的敵
參考文獻:
[1]馬曉霞.散養(yǎng)畜禽寄生蟲病的防治[J].飼料博覽,2020(4):76.
[2]史耀峰.雞傷寒與蛔蟲混合感染的診治[J].家禽科學,2025,47(3):89-91.
[3]其木格.雞球蟲病的防治[J].家禽科學,2024,46(10):78-80.
[4]倪凱倫,丁林玲,陳云蕾,等.不同養(yǎng)殖模式土雞寄生蟲病精準防治技術的研究[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23,43(5):80-83.
[5]李林.畜禽寄生蟲病的危害及防治思路[J].畜牧業(yè)環(huán)境,2024(14):77-78.
[6]秦濤,吳瓊.家禽體外寄生蟲綜合防控措施[J].北方牧業(yè),202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