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31.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6-0035-03
換羽是雞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在自然條件下,產蛋雞通常需要經過約1年的產蛋期后才會發(fā)生換羽并休產。自然換羽過程一般持續(xù)4~5個月,休產期不僅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而且后期產蛋率較低,這極大地降低了養(yǎng)雞的經濟效益。在規(guī)?;B(yǎng)雞生產實踐中,常采用饑餓、加鋅、加碘、低鈣、無鹽、藥物和激素等方法刺激雞群進行強制換羽,以此終止產蛋周期、縮短換羽時間,實現雞群整齊換羽和產蛋的目的[1]。
饑餓法強制換羽是通過停水、停料和控制光照等措施給蛋雞施加應激,使其停止產蛋,迅速換羽。營養(yǎng)不足,尤其是鈣的缺乏,會影響下丘腦的調節(jié)功能,加速營養(yǎng)物質的分解,消耗蛋雞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特別是對脂肪的消耗,導致蛋雞體重快速下降。同時,鈣的缺乏會抑制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致使卵巢、輸卵管等生殖器官萎縮,生殖系統功能衰退,從而使雞群停正產蛋、羽毛脫落并更新。換羽結束后,蛋雞體內激素分泌趨于平衡,生殖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恢復正常,蛋雞的體質和產蛋能力也迅速恢復,從而進入新的產蛋周期[2]。
眾多研究表明,強制換羽技術具有諸多優(yōu)勢:可以延長蛋雞的使用年限[3],充分利用蛋雞的兩個產蛋周期;能夠挖掘雞的遺傳潛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調整雞群的產蛋時間和數量,有效規(guī)避市場行情波動的風險,降低產蛋成本,提高養(yǎng)殖戶的經濟效益[4]。此外,該技術可以延長產蛋周期,提高產蛋率、蛋殼質量和蛋白高度,顯著改善蛋品質。有研究顯示,第二個產蛋周期的蛋殼質量更好,蛋重也有所增加。同時,強制換羽還能提升淘汰雞毛色和價值,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2024年10月,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某蛋雞養(yǎng)殖場開展了蛋雞強制換羽實踐,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基本情況
石家莊市藁城區(qū)某養(yǎng)雞場,單棟設計存欄量為1萬只。換羽前,蛋雞實際存欄9641只,產蛋率為 88% 。由于產蛋后期沙皮蛋數量較多,且蛋個大、蛋殼薄,同時雛雞價格較高,因此決定對該雞群實施強制換羽。
2強制換羽前準備
2.1雞群調整
淘汰老弱、病殘以及精神狀態(tài)不佳的雞只,確保雞群整體精神狀態(tài)良好。同時,去除過瘦和過肥的雞只。過瘦的蛋雞在換羽期間可能因無法承受持續(xù)性饑餓而虛脫死亡,而過肥的蛋雞在饑餓一定天數后,難以達到促使其強制換羽的應激效果。此外,已換過羽的雞只也應剔除,以保證雞群的均勻度。經過調整,實際參與強制換羽的雞只數量為9050只。
2.2預防接種
在換羽前 14d ,對全群雞進行H5禽流感疫苗免疫;換羽前7d,進行新城疫疫苗免疫;換羽前3d開始投喂預防腸道感染的藥物,連續(xù)使用 3d 以預防大腸桿菌感染。
2.3修喙
對于第一產蛋周期有啄癖的雞只,需要進行修喙處理。這樣可以避免雞只因饑餓而相互啄斗,導致死亡率上升。
2.4稱重
隨機選取100只雞進行稱重并記錄,測得平均體重為 2082g ,將其作為基礎體重,并對這些雞做好標記,以便后續(xù)稱重對比。
3強制換羽方法
3.1光照調節(jié)
停料期間,將光照時間調整為 8h ,光照強度設定為 10lx 。加料后,每兩天增加 0.5h 光照,直至每天光照時間達到 14h 后不再增加。當蛋雞恢復產蛋后,每天再增加 0.5h 光照,直到恢復到原來的 16h 光照后不再增加。
3.2飲水控制
停料第一天斷水,以后正常飲水。
3.3環(huán)境控制
3.3.1溫度由于換羽期間正值秋冬更替季節(jié),采取了晚上封閉門窗、輔助加溫等措施,保持雞舍溫度在21℃左右,避免雞舍溫度過低。
3.3.2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雞舍清潔衛(wèi)生,及時做好雞糞清理工作,加強消毒,確保雞舍生物安全,防止蛋雞體質虛弱引發(fā)疾病。白天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通風換氣,防止雞舍內有害氣體蓄積過多刺激雞只。及時清理料槽內的羽毛,防止雞吃掉而造成腸道阻塞,進而影響消化吸收,造成死亡率提高。
3.4具體步驟
強制換羽期間,飼喂、光照控制及死亡、產蛋量統計情況見表1。
3.5實踐效果
到強制換羽第50天,雞群共死亡131只,第50天產蛋8280枚,產蛋率恢復到 91.5% ,此次強制換羽取得成功。
4心得體會
4.1絕產天數
一般來說,換羽后產蛋率應降至 1% 以下。換羽第一天產蛋率下降 20% ,第二天下降 30% 第三天下降 80% ,7d后產蛋完全停止。若產蛋率未下降到 1% 以下,需采取停水等輔助手段,促使雞的產蛋率降到合適水平。
4.2限飼天數
限飼分為長限飼和短限飼兩種方式。通常情況下,冬季限飼10d左右,夏季限飼15d左右。具體天數應根據雞的失重率、死亡率、雞群健康狀況以及溫濕度等因素進行調整。一般認為,雞只平均體重減少 25%~32% 較為適宜。體重減輕過少,無法達到換羽目的;體重減輕過多,則會增加雞只的死亡率。
4.3 死亡率
換羽期間,部分雞只因無法承受人為施加的強應激而死亡,因此死亡率是衡量強制換羽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理想的換羽死亡率應 ?2% ,一般死亡率在 3% 左右。當雞群的累計死亡率超過 2% 或者雞群遭遇疫情時,應中止強制換羽,恢復供料。
4.4主翼羽脫換速度
多數情況下,強制換羽開始10d左右,羽毛開始脫落,15\~20d脫羽數量最多。主翼羽的脫換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一般35\~45d換羽結束。判斷換羽是否成功,可觀察 50% 產蛋率時雞只主翼羽的更換情況。若有5個主翼羽更換,說明強制換羽成功;若主翼羽更換少于5個,則表明換羽不完全。通常,主翼羽更換的根數越多,后期產蛋成績越好。
4.5重新開產日齡
換羽后重新開產日齡過早或過晚,都會對雞只的生產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4.6恢復給料量
恢復給料后,第一天每只雞投喂 20~30g 飼料,防止嗦囊堵塞,每天早晨喂1次。之后飼喂量每天增加 10g ,當日喂量達到 90~100g 后,讓雞自由采食。在產蛋率達 5% 時,投喂低蛋白質、高氨基酸的飼料,并補充維生素等。
4.7強制換羽后產蛋率
第二個產蛋周期的產蛋率通常為第一個產蛋周期的 92%~94% ,比第一個產蛋周期低約 5% 。
4.8稱重
隨機選擇蛋雞進行稱重,限飼前1d稱重一次,將所得體重作為基礎體重,用于計算每天的失重率,并對雞群分群編號。限飼一周后開始稱重,之后每2d稱重一次。在預定實施結束前幾天,每天稱重一次。供料后每周稱重一次,計算平均體重和體重回復率。一般來說,恢復供料10d后,雞只體重能達到原來體重的 80%
4.9種公雞不適合換羽
種公雞換羽會影響受精率,且公雞耐受能力較差,換羽過程中死亡率較高。
參考文獻:
[1]羅志忠,付顯東,王艷.饑餓強制換羽對蛋種雞新城疫、禽流感免疫抗體水平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5(20):134-135.
[2]姜士彬.蛋雞人工強制換羽方法[J]家禽科學,2020(6):27-29.
[3]趙永濤,張寶鎖,李連福,等.強制換羽技術在現代化商品蛋雞飼養(yǎng)中的應用體會[J].家禽科學,2014(12): 18-19.
[4]侯紹云,朱勇,張開武,等.蛋雞強制換羽饑餓法在生產中的探索及運用[J].中國畜牧業(yè),2023(13):56-57.
[5]李鳳霞,武翔,馬原.饑餓法強制換羽對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中國畜禽種業(yè),2024,20(2):101-104.
[6]呂顏枝.饑餓法強制換羽在蛋雞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24,44(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