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7897(2025)09-0007-03
0引言
清代才子魏秀仁所著小說《花月痕》,在一定時期,其文學(xué)地位一度在《紅樓夢》之上?!痘ㄔ潞邸匪龉适碌陌l(fā)生地,主要在并州(今為太原)。國內(nèi)大多研究者多從文學(xué)特征、社會意義等角度對該小說進行研究;筆者曾對《花月痕》中的局部園林景致、花文化、園林審美和文學(xué)審美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至今未見有研究者對書中呈現(xiàn)的并州園林景致和植物配置進行整體性研究。本文擬對《花月痕》中所描繪的并州園林景觀與植物配置進行整體性研究,以期為考究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特征和園林植物配置特點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1《花月痕》中的并州園林景觀
《花月痕》中所描繪的并州園林景觀星羅密布,主要集中在并州的柳溪和柳巷。
1.1柳溪
汾堤“旁植柳萬株”,柳溪在汾堤之東。溪水一道,映襯柳樹萬株,可為佳景。彤云閣為溪北最高之處,閣門外梧桐群植;西邊池水一泓,縱橫數(shù)畝,有荷花盛開,名為芙蓉洲,芙蓉洲中有一水閣。在溪南一帶秋華堂,有“桂樹造列如屏”;還有一汾神廟,汾神廟墻上有重門,連通秋華堂,且秋華堂還與芙蓉洲水閣后面的橋亭相接。東邊一帶垂楊,汾流環(huán)繞。
1.1.1彤云閣
彤云閣是上下兩層,上層閣后小屋后面有一小池,池中“喂有數(shù)十個大金魚,唼喋浮萍,升沉游泳”;由東廊入小門,有虬松修竹繞座黃石疊成的“蒼藤碧蘿、斑駁網(wǎng)罥”,以及“高有丈余\"的假山,再登若干石階后,可到朝南座落的彤云閣上層,此處“四面明窗,俯瞰柳蔭中漁莊稻舍,酒肆茶經(jīng),宛如天然圖畫”。假山處植物應(yīng)用為障景,起遮擋假山生硬線條的作用,使之生機勃勃。此外,夜景更好:“云凈天空,冰輪擁出,微風(fēng)引著南岸桂花的香,陣陣撲人鼻孔”,踏月聞香,可謂一景。閣門外一帶有梧桐林,遠(yuǎn)望汾堤上“萬株煙柳”,使丹作出“鹿門月照開煙樹\"的詩句,可見柳樹枝葉漫漫渺渺,如煙似霧,水也茫茫,稱為“煙樹”,極為恰當(dāng)。而漆樹科的黃護開花時,望之若煙若霧,也稱為煙樹,兩者不可混同。
1.1.2 芙蓉洲
芙蓉洲畔\"草花滿地,五色紛披”,可賞荷花,有“蓮葉半凋,尚有幾朵紅蓮,亭亭獨艷\"之景。而在芙蓉洲水閣,憑欄四望時,可“見兩岸漁簾蟹,叢竹垂楊,或遠(yuǎn)或近,或斷或續(xù)”,使觀者“覺得煙波無際”。此處水閣憑欄四望,雖無彤云閣高遠(yuǎn),但也從平面上構(gòu)成自然無限廣闊的意境,給觀者以美的感受?!耙宦诽ぴ?,步到水閣,倚欄遠(yuǎn)眺”,可賞月的“晶瑩寶相”,可“掬水月在手”,更可慢慢談心,還可泛舟,感受“那船就咿咿啞啞的,從蓮萍菱芡中蕩出”“水手們分開雙槳,向荷花深處蕩來,只見白鷺橫飛,垂楊倒掛,香風(fēng)習(xí)習(xí),花氣蒙蒙。真是香國樓臺,佛天世界”,船蕩到柳蔭中,遠(yuǎn)觀彤云閣,體會“雕楹碧檻,映著翠蓋紅衣,大有舟行鏡里之概”??梢娏匀簧鷳B(tài)環(huán)境極好,景色優(yōu)美,“蓮萍菱芡\"均有。蓮為挺水植物、菱芡為浮水植物、萍為漂浮植物,這些水生植物原生態(tài)生長,還有垂楊絲絲,與空中白鷺、水中魚兒動靜結(jié)合,再加水面如鏡,倒影疊疊,花香濃濃,舟上觀景,極為美妙。
1.1.3汾神廟西院
汾神廟西院客房為小說中人物韋癡珠住所,“院中有兩株大槐樹遮住了,不見天日”,這可能是作者有意著筆,暗示癡珠懷才不遇,滿懷抑郁,郁郁寡歡的心境。
“屋內(nèi)十分雅潔”,有玉簪、蘭花、水仙盆花和數(shù)枝水桅花,芬香撲鼻。擺列的花卉都花色素雅,且清香芬芳,較符合雅士文人的審美情趣。玉簪、蘭花、水仙有淡淡花香;炕上、長案書案上擺滿了書籍,有書香;一本書上有癡珠寫的“鐘期死矣渺知音,流水高山枉寫心。賞雅幾能還賞俗,絲桐悔作伯牙琴\"的詩,有詩香。屋內(nèi)花香、書香、詩香融為一體,突出了屋內(nèi)主人的才情高卓及淡泊、清高的人生態(tài)度。癡珠也頗有雅致,“將盆中開的玉簪,每人分贈一枝”,以花傳情,極其高雅。
1.1.4 秋華堂
秋華堂月夜下有“槐影篩風(fēng),桂香濕露”,涼爽至極,為冷色調(diào);而堂內(nèi)為癡珠與眾朋友相聚之處,充滿溫暖色彩,極其溫馨。據(jù)文中所繪,“這秋華堂系長七間一個大座落,堂上爽朗空闊,炕后垂三領(lǐng)蝦須簾,簾外排著十多架晚香玉。堂上點有二十余對紗燈,炕上四小盆盛開夜來香。堂左右二十多架蘭花,雖才打箭,燈光之下瞧那綠葉紛披,度著炕上內(nèi)外的花香,就不傾筋,也令人欲醉了?!薄耙粫?,月也上來,客廳中兩盆碧桃花開得艷艷,映著燈光,就像嫣然欲笑一般”。蘭花在色覺、嗅覺、光影下共同造景,收到了令人欲醉的效果;碧桃花在月色、燈光下,“嫣然欲笑一般”,更增嬌艷之態(tài)。蘭花、晚香玉、夜來香的花色素雅,搭配嬌艷粉紅的碧桃花及碧綠般的葉片,使堂內(nèi)色彩多樣;蘭花淡淡香氣,配合夜晚香氣更濃的晚香玉、夜來香的濃濃花香,使整個堂內(nèi)花香襲人;再加上紗燈的朦朧燈光和幾許如華月色,整個秋華堂因花色、花香、燈光、月色好看至極,當(dāng)真是個親朋好友月夜聚會之處。癡珠在此與知己朋友聚會、飲酒、作詩、吟賦、高聲談笑、豪飲美酒,酒味甘醇,如朋友之情,讓人心中溫暖甘醇。
綜上,整個柳溪,可登高觀景,可泛舟煙波,再加上嬌艷荷花,朦朧月色,是個消遣游玩的好去處。
1.2柳巷
柳巷附近有秋心院、愉園、寄園、呂仙閣等景觀。
1.2.1秋心院、愉園
秋心院有竹、梅、木蘭、梧桐、菊、梅、水仙花、西府海棠、牡丹花、茉莉、秋海棠、白雞冠花、枸杞等植物。愉園有竹、松、梧、梅、罌粟、虞美人、荷花、素心蘭、水梔等植物。
1.2.2寄園
寄園因山而構(gòu),第一層門內(nèi)有個花神廟,穿過竹徑,第二層門內(nèi)便是寄園,正屋為軒軒草堂,后有座“樓后臨池\"的共有3層的搴云樓(后改名為春鏡樓)。
1.2.3呂仙閣
呂仙閣是一座大寺院,“門前古槐兩樹,蔽日參天”。廟門墻外是縱橫10畝(1畝 ≈667m2) 的大池(外海),可見“繞著水是綠柳成行,黃鸝百囀”,使人感到心曠神怡。
1.3其他景致
1.3.1小蓬瀛、聽雨山館、竹塢、小天臺、梅窩
寄園內(nèi)的搴云樓樓后臨池,可乘坐名為“煙水浮家\"的船,出寄園,經(jīng)水路到小蓬瀛。令人不禁想到蘇州的藕園,四面臨水,游客賞園后,從后門坐船飄然而去。乘船到小蓬瀛,小蓬瀛“蒼松夾道,古柏成盤”,此處有“一帶長廊”,上有一個“靠山臨水,略似芙蓉洲水閣\"的榭;從小蓬瀛騎馬,迤東而行。過了好些“石磴云屏、小亭曲榭,到了平路”,見“茅舍竹籬,頗有雞犬桑麻之趣”,過一座石橋,“順著兩行竹徑,轉(zhuǎn)出柳堤,又過了幾處神仙洞”,可到聽雨山館后門,再\"轉(zhuǎn)過一座半石半土的小山,接著就是幾百株芭蕉,圍著三四間書屋”,再登“怪石嵯峨,若飛若走,古藤如臂,敗葉成堆\"的山徑,盤旋到了三丈多高小天臺山頂,此處可“遠(yuǎn)望搴云樓,近瞰竹塢梅窩,令人豁目爽心”,傍晚則有“夕陽西下,朱霞滿天”。拾級而下,到一山凹,桂樹林立,可見一靠山踞石名為“金粟亭\"的亭子,再沿著東邊山徑,到了一帶梧桐樹邊,“可遠(yuǎn)遠(yuǎn)聞著梅花的香”,之后到達有“一道青溪,圍著一個院落,也有幾堆小山,盡是梅樹,尚在盛開\"的梅窩,“園中佳處,已盡于此”,此時觀景悄然結(jié)束。
作者筆下的景觀如同“聽雨寨云,幻境真境”,也如同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一樣,一派田園風(fēng)光,亦真亦幻,別有洞天,令人有“世外桃源,恍非人間\"之感。這乘船騎馬徒步的一路,植物景觀極為密集和豐富,先是松柏群植,依次是竹、柳、芭蕉、桂樹、梧桐、梅群植。冬季時,雖然芭蕉因“窮冬苦寒”,不在最佳觀賞期,故“不見綠天的好景”,但可去小天臺登高,去“領(lǐng)略些花香\"的梅窩小坐,甚為慰藉。
1.3.2綠玉山房
此處為小說中人物韓荷生朋友劍秋的住所,“院里遍種芭蕉”,芭蕉綠葉如同綠玉,稱之為“綠玉山房”,極為貼切;院中“池水漣漪,繞著一帶短短紅欄,欄畔幾叢鳳仙,百葉重臺,映著屋角夕陽,別有一種裊娜之致”。此處鳳仙花從植,紅、粉、白、紫相間,以紅色為優(yōu)勢色,實為萬綠叢中的一抹紅,與瀲滟池水及“短短紅欄\"相呼應(yīng),使畫面生動起來。
1.3.3大營
此處為韓荷生領(lǐng)兵時住的軍中大營。4月中旬時有“芍藥盛開,庭外丁香海棠,紅香膩粉,素面冰心”,也有“鳥聲聒碎,花影橫披”,還有\(zhòng)"數(shù)竿修竹”“幾盆晚香玉”。芍藥和西府海棠色彩艷麗,而丁香為素面冰心、竹為清麗雅致、晚香玉為寂寞濃香,這3種植物色彩均淡雅素靜??梢?,軍中大營植物色彩配置上濃淡相間,以濃為主,整體色彩較濃艷。濃艷暗示了荷生春風(fēng)得意,素淡暗示了其才情高卓。
2園林植物配置特點
2.1重視意境的創(chuàng)造
《花月痕》中園林建筑較多,樓有春鏡樓、搴云樓等;閣有彤云閣、芙蓉洲水閣等;亭有陶然亭、金粟亭等,榭有愉園水榭和小蓬瀛水榭等,其間還有各種橋、假山、池、溪、楹聯(lián)、詩詞等景觀要素。這些園林建筑與落英繽紛的園林植物一起,在水、光、色、氣等自然環(huán)境下,一起創(chuàng)作出了詩畫般的意境,如柳溪“舟行鏡里\"之景、秋華堂的月下景致、搴云樓登高時觀景感受等,使觀者感受到美感??梢?,小說中園林景觀重視意境的創(chuàng)造且較成功。
2.2景觀生命力強
小說中重視植物與其他生物的整體表現(xiàn),使景致生機勃勃。例如,柳溪中的蓮萍、菱芡、垂柳等植物,與水中之魚、空中白鷺共同構(gòu)成一幅生態(tài)景觀圖;秋心院有一綠鸚鵡鳥,與梧桐的綠葉相襯映;愉園水池中金魚與荷花構(gòu)圖;呂仙閣的綠柳與“黃鸝百囀”,使人心曠神怡。《花月痕》還有“桃花如雪牽歸馬,湘水連天泛白鷗”等眾多以詩詞形式展現(xiàn)的詩詞造景之句??梢姡驗樯镏顫娚募尤?,并州園林景觀生機勃勃。
2.3配置形式多樣,色彩遙相呼應(yīng)
梅窩處梅為群植,而秋心院和愉園中梅為孤植,故既可欣賞梅花香雪海的整體之美,又可欣賞其孤獨寡落寂寞之美。竹子在愉園、竹塢有群植之美,在秋心院和大營為叢植。而且,愉園中有綠色的竹、松、梧桐和色彩亮麗的罌粟、虞美人搭配而成的植物景觀,與大營中芍藥、海棠與丁香、竹子、晚香玉的色彩濃淡對比的植物配置相類同,整體植物景觀均色彩濃艷,這兩處遙相呼應(yīng),暗示韓荷生和杜采秋這一對有情人的人生觀及審美觀較一致,以及其美滿的愛情結(jié)局;而秋痕的秋心院與癡珠的汾神廟西院客房植物景觀整體色彩素雅,顯示了這對苦命鴛鴦清高落寞的人生態(tài)度。
2.4季相豐富
小說整體植物景觀較豐富,而且不同季節(jié)可觀賞不同的園林景觀。春可賞牡丹、芍藥、玉蘭、碧桃、丁香等,夏可賞荷花、鳳仙、芭蕉等,秋可賞菊花,冬可“玩賞殘雪新梅”。因為植物季相變化,園景也有季相之美,在愉園夏日可賞“芙香撲鼻,竹影沁心,林風(fēng)蕩漾,水石清寒\"之夏景,冬日可賞“瓊裝世界,玉琢樓臺\"之冬景。秋心院有“翠蓋亭亭\"之梧桐夏景,也有秋菊盛開和“草角花須,悉將濺淚”“西園碧樹今如此,莫近高窗臥聽秋!”的秋色衰敗之景;繁華和末落的植物景觀在季節(jié)上形成對比。秋心院在春節(jié)期間有擺放牡丹“唐花\"(溫室盆栽花卉),可見當(dāng)時的牡丹催花技術(shù)已經(jīng)相對成熟。對牡丹盆花催花,可提升牡丹的經(jīng)濟價值,帶來經(jīng)濟效益,更給北方春節(jié)帶來豐富色彩。
2.5重視香花植物
一方面,是室內(nèi)香花植物應(yīng)用。癡珠住所有玉簪、素心蘭、蘭花、水仙和“芬香撲鼻\"的水桅花;秋華堂有蘭花、晚香玉、夜來香;愉園有蘭花、素心蘭、水梔花的香等。另一方面,是室外香花植物應(yīng)用。愉園水榭有“只聞得雨后荷香芬芳撲鼻”;走進秋心院月亮門,“只覺得一陣陣菊花的香,撲人鼻孔”;去梅窩可“領(lǐng)略些花香”;柳溪有“香風(fēng)習(xí)習(xí),花氣蒙蒙\"和“桂香濕露\"等??梢?,植物美是花色、花香、花態(tài)的綜合體,是視覺與嗅覺的綜合體。小說作者在視覺和嗅覺上共同造景,營造了一個花色、花形、花態(tài)、花香均美的植物景觀氛圍。
3結(jié)語
研究《花月痕》中并州園林景觀與植物配置,對考究清朝年間的植物配置、文人情趣、植物審美研究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和理論意義,同時《花月痕》中提及的眾多古典園林植物造景對我國當(dāng)前園林植物造景設(shè)計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袁進.浮沉在社會歷史大潮中:論《花月痕》的影響[J].社會科學(xué),2005(4):112-118.
[2] 潘建國.魏秀仁《花月痕》小說引詩及本事新探[J].文學(xué)評論,2005 (5) :156-163.
[3] 陳沖.從《花月痕》中探討晚清名妓的生存狀態(tài)[J].名作欣賞,2018(9):131-132.
[4]張紅亮,段九菊.《花月痕》中“秋心院”與“愉園\"的園林景觀與花卉應(yīng)用分析[J].廣東園林,2013,35(1):17-19.
[5]張紅亮.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并州花:回望魏秀仁《花月痕》花文化之繽紛呈現(xiàn)[J].廣東園林,2016,38(3):48-51.
[6]張紅亮,段九菊.“盡日樓臺住畫中\(zhòng)"墨莊文囿足風(fēng)流”:《花月痕》之園林審美和文學(xué)審美分析[J].廣東園林,2016,38(2):52-55.
[7]向洪英,王燕飛,李小龍.淺談牡丹的應(yīng)用[J].花卉,2024(16):1-3.
作者簡介:張紅亮(1980一),男,漢族,山西壺關(guān)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風(fēng)景園林歷史理論及園林植物應(yīng)用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