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野菜,我和許多上了些年紀的人一樣,心中藏著一段關(guān)于它們的、難以磨滅的記憶。在我們走過的人生歲月里,野菜可不只是普通的植物,它們曾在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度成為了我們的主食,或者說,近乎主食般的存在。這背后,不僅僅是那個特殊時代下人們無奈的選擇,更承載著我們對往昔歲月里酸甜苦辣的深切回憶與深沉思索。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剛剛從戰(zhàn)爭的硝煙和創(chuàng)傷中蹣跚起步,百廢待興,經(jīng)濟發(fā)展嚴重滯后,尤其是農(nóng)村地區(qū),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農(nóng)民們背負著難以想象的沉重壓力,一年到頭在田間辛苦耕耘,揮灑汗水。即便遇上豐收的好年景,在繳完公糧、愛國糧,再留足種子之后,真正能落到農(nóng)民手中的口糧,少得讓人揪心。每到春天,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不少人家的米缸都見了底,陷入了缺糧的困境。
也正是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野菜成為家鄉(xiāng)人在困境中賴以生存的希望。其實,苦苦菜作為救荒之物,早有記載?!对娊?jīng)》中便多有提及,《唐風(fēng)·采苓》中的“采苦采苦,首陽之下”,《邶風(fēng)·谷風(fēng)》里的“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豳風(fēng)·七月》中的“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大雅·綿》中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飴”,這些詩句中的“荼”指的就是苦苦菜,從中可見,苦苦菜在古時就已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吨軙芬嘤小靶M之日苦菜秀”的記載,原來在小滿時節(jié),苦苦菜便會生長旺盛,而這也與我兒時的記憶相契合。
那時,我家人口眾多,而勞動力卻少,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父母掙的那點工分維持。父親因為常年過度勞累,身體落下了病根,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每一步都帶著生活的沉重。母親則像一棵堅韌的大樹,獨自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擔(dān)。她不僅要每天出滿勤掙工分,在田間勞作,還要操持家中繁雜的家務(wù),洗菜做飯、縫補漿洗,從早到晚,一刻不得閑。每當家中斷了炊,母親的臉上便會布滿愁云,那愁緒就像秋天里細密而又連綿不斷的毛毛雨,怎么也揮散不去。
兒時的我,仿佛化身成了勇敢的“小神農(nóng)”,懷著對饑餓的抗爭和對生存的渴望,嘗遍了各種能用來充饑的野菜。蒲公英、茴條、苜蓿、苦苦菜……這些野菜的名字,如今說起來,依然能勾起我心中無數(shù)的回憶。而在這眾多野菜中,吃得最多、時間最長的,當屬苦苦菜了,我們當?shù)厝硕剂?xí)慣叫它苦苣菜。在那個被饑餓籠罩的年代,這小小的苦苦菜,竟成為了家鄉(xiāng)人的救命菜?!侗静菥V目》記載“(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原來這小小的苦苦菜,不僅在艱難歲月里填飽了我們的肚子,還有著如此良好的藥用功效。
炎熱的中午,驕陽似火,或是在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我常常會偷偷溜進生產(chǎn)隊的麥田里,去尋找那能填飽肚子的苦苦菜。那時候,紫紅的菜芽才剛剛從地面探出小腦袋,仿佛在和我捉迷藏。我拿著鐵鏟,小心翼翼地輕輕一挖,白胖胖、嫩生生的菜莖便露了出來,好似一個個害羞的小精靈。不一會兒,我的肚兜就被苦苦菜塞得鼓鼓囊囊的,就像一個即將分娩的孕婦,那是收獲的喜悅,也是生存的希望。
古人也多有對苦苦菜的描寫與喜愛。中唐詩人元稹在《小滿四月中》云:“向來看苦菜,獨秀也何為?”表達了對苦苦菜的贊美,我想,在那艱難歲月里,苦苦菜于我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獨特而珍貴的存在呢。北宋晁補之在《同張子望顏伯儀上關(guān)納涼》中寫“飛去黃鸝獨無語,苦菜黃瓜亦堪數(shù)”,描寫了詩人和朋友郊外游玩,食用苦苦菜和黃瓜的情景,而我兒時挖苦苦菜的經(jīng)歷,雖沒有那般閑適,卻也有著別樣的滋味。南宋詩人葉適在《后端午行》中記錄“日昏停棹各自歸,黃瓜苦菜夸甘肥”,描繪了端午賽龍舟后人們吃黃瓜苦苦菜,夸贊其味道甜嫩肥美的場景。而在我記憶里,苦苦菜雖沒有那么肥美甘甜,卻有著一種特殊的、讓人難以忘懷的味道。南宋詩人王之望的“朝來食指動,苦菜入春盤”,寫出了苦苦菜入春盤令其食欲大振。那時的我,每當看到母親用苦苦菜做成的食物,又何嘗不是滿心期待呢。
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挖苦苦菜的次數(shù)多了,難免會被看田的人發(fā)現(xiàn)。那些看田的,大多是生產(chǎn)隊里壯實強橫的愣頭青。他們看到我這個小孩子,雖然不忍心動手打我,但也會嚴厲地訓(xùn)斥幾句,還威脅說要告老師。而一旦逮住了村子里的姑娘、媳婦在田里挖野菜,他們就會趁機嚇唬:“你說吧,怎么辦?是公了還是私了?”那些姑娘、媳婦們,平日里都是靦腆羞澀的,可在這一嚇唬下,心理防線瞬間就崩塌了,就像貓爪下的小鼠,嚇得瑟瑟發(fā)抖。在饑餓面前,人們似乎也顧不上什么羞恥心了。即便知道有被發(fā)現(xiàn)的風(fēng)險,村子里的姑娘、媳婦們還是一次次去冒險,畢竟,生存才是人生的第一大事??!
家鄉(xiāng)的土地貧瘠,十年九旱,每年秋天的收成少得可憐。即便大家都勒緊了褲腰帶,省吃儉用,可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家還是難以逃脫挨餓的命運。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沒有糧食可怎么行呢?為了填飽肚子,我曾吃過榆錢,那清甜的味道至今難忘;還啃過榆樹皮,那粗糙的口感仿佛還留在舌尖;甚至吃過用蕎麥桿做的“代食品”,那味道,真是一言難盡。
那一年,父親患上了浮腫病,身體虛弱得讓人擔(dān)心。母親除了精心照料父親,還把挖來的苦苦菜曬成菜干儲存起來。她就像鬧鐘上緊了的發(fā)條,為了一家人的生計,起早貪黑,不辭辛勞。母親把這些菜干留到冬天吃,就能省下一些糧食,這樣,到了來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家里就還有東西可吃。在我心里,母親就是那座永遠不會倒下的靠山,只要有母親在,我就不怕沒飯吃,就覺得生活還有希望。
清朝乾隆帝在《苦菜秀》中寫道:“氣備四時當夏成,首陽采秀佐和羹。其甘如薺風(fēng)人詠,非赤若珠顏氏評。作苦充腸宜旅客,微酸入口合書生。信能咬得其根者,卓犖何妨百事營?!彼P下的苦苦菜,有著別樣的韻味。而于我而言,苦苦菜見證了我曾經(jīng)生活的艱辛,也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在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時光如白駒過隙,匆匆流逝,轉(zhuǎn)眼間,物換星移。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過去那些用來充饑的苦苦菜,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稀罕物?,F(xiàn)在的人們越來越講究養(yǎng)生,追求天然綠色的食品,這苦苦菜也跟著身價倍增。在一些高檔的餐館里,一盤普普通通的苦苦菜,竟然能賣出不菲的價格。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餐桌上的食物豐富多樣,山珍海味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晌乙廊煌涣四嵌闻c苦苦菜相伴的歲月。那小小的苦苦菜,見證了我生活的艱辛,也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在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當看到苦苦菜,那些過去的時光仿佛又在眼前浮現(xiàn),讓我心中充滿了感慨和對生活的感恩。
選自《華興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