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雄安新區(qū)雄縣境內(nèi)的白洋淀千里堤沿線,有一群自然村靜靜地躺在淀邊,與大自然和諧共生。本次,我們有幸專訪到攝影師,他用長達近十五年的時間通過一系列專題攝影作品,記錄下了這些村莊和淀區(qū)的變遷,精選出眾多照片,展現(xiàn)給世人。他鏡頭下的白洋淀千里堤沿線,既有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也有淳樸善良的村民生活。特別是那些反映村莊變遷的照片,更是讓人感慨萬千。其中,大口子碼頭的繁忙景象、七里莊的寧靜小巷、西大務的古老民居等,都成為了他的代表作,深刻揭示了白洋淀千里堤沿線所承載的豐富的人文景觀與生態(tài)變遷,為我們提供了關(guān)于人類文明生存狀態(tài)的深刻啟示,作品真實、細膩、富有感染力。
宋朝興,通過鏡頭捕捉千里堤沿線十余座村莊,與這片水域背后的生活故事一一那些在浪花中歷經(jīng)風雨的船工、靠著這淀水生活的人們,在月光下傳承百年的民間榔子戲、在古老的生活智慧中傳承的蘆葦編織手藝,都在與這淀水的互動中,講述著生命的傳奇。這不是關(guān)于個人鄉(xiāng)愁的私人敘事,而是一部用影像記錄的人類文明生存的深刻啟示。
宋朝興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十杰、滄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滄州攝影40年十佳攝影師、任丘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
榮譽
2025年《水岸》入選第11屆首爾國際攝影節(jié)《中國之眼》攝影展
2025年《河的記憶》入選“再見·攝影”東京攝影展·日本
2025年《水岸2011-2025》專題攝影畫冊·手工書
2024年《星河》入選麗水世界攝影人大會獲最佳策展人獎
2024年《千里之堤-2024》攝影畫冊·手工書
2023年《星河》專題攝影畫冊·手工書
2023年《默觀》入選麗水國際攝影節(jié)2023年《誘》入選大理國際影會
2023年入選河北中宣部河北文聯(lián)中青年文藝人才培養(yǎng)“燕趙秀林計劃”
2022年《默觀》獲第26屆河北省攝影藝術(shù)展覽專題藝術(shù)類金獎
2022年河北攝影家文獻《千里之堤》劉錚主編由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
2018年《消逝的光影》第24屆河北省攝影藝術(shù)展覽視頻短片銅質(zhì)收藏獎
2015年《小息》獲第五屆全國農(nóng)民攝影大展藝術(shù)類金質(zhì)收藏獎
2014年《街頭營生》平遙國際攝影展
2014年《街頭營生》上海國際攝影展
2014年《雪后小景》獲第四屆全國農(nóng)民攝影大展藝術(shù)類銅質(zhì)收藏獎
2014年被評為1974-2014滄州攝影40年十佳攝影師
2013年被評為河北省攝影十杰
2013年《老家》獲第三屆全國農(nóng)民攝影大展藝術(shù)類銀質(zhì)收藏獎
攝影與攝像:宋老師,您好!您從2011年4月至今用近十五年的時間記錄了白洋淀千里堤沿線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創(chuàng)作了《河的記憶》等攝影專題,這份堅持為人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記錄和深刻啟示,能否談談您最初是如何想到要創(chuàng)作這一系列影像的?
宋朝興:其實我是一個不把“創(chuàng)作”掛在嘴邊的人,不是為了所謂的創(chuàng)作而拍。
影像從心,是因為這些影像與我的成長和經(jīng)歷有關(guān),我拍攝這些照片只是想從這些影像里尋找我自己。
攝影與攝像:您在《河的記憶》專題作品中精選了趙北口、棗林莊、李廣、大口子碼頭等10個自然村和一個大型碼頭以及干里堤西側(cè)四公里相鄰的兩個水村一一圈頭村和采蒲臺村進行展示,那這些村落及碼頭他們背后所蘊含的生存智慧及變化帶給您哪些思考?
宋朝興:在華北平原深處,一道堤壩如同歲月的刻度尺,將千里堤沿線十余座村莊,與白洋淀的湖水裁割成兩個相互滲透的世界。這道綿延的“千里堤”不僅是地理的分界,更成為觀察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態(tài)共生關(guān)系的絕佳樣本。
我以15年光陰為顯影劑,用鏡頭記錄下這片水域畔發(fā)生的微妙嬉變,讓每一幀畫面都成為時空長河中的切片標本和歷史文獻。
15年來我記錄了那些在浪花中歷經(jīng)風雨的船工、靠著這淀水生活的人們,在月光下傳承百年的民間郴子戲、在古老的生活智慧中傳承的蘆葦編織手藝,都在與這淀水的互動中,講述著生命的傳奇。
在時間的沖刷中,船工大爺們的背影在我拍攝的這十五年間里,一位位逐漸地消逝在我的鏡頭里當我再次來到這里,白洋淀的湖水總能映襯出他們那堅韌的背影!
2017年,我拍攝了七里莊村民間邦子劇團。他們都是本村村民,沒有報酬,也不靠這個謀生,只是老人們口口相傳的兒歌“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上唱大戲”說的就是他們!這個劇團由老一輩言傳身教,一代代傳唱到2017年,傳唱了近百年。
那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指引方向的生存智慧,一代代靠淀水而漁,手工編織,生存生活的古老技藝,正慢慢地淡出生活的視野。
我在堤岸邊拍下的景象,展現(xiàn)了這片水域承載的歷史與生活。堤岸邊的垂柳、荷花、蘆葦蕩、小木船,淀里鮮活的魚蝦蟹,咸鴨蛋、熏魚,這里的鐵鍋燉河鮮,還有白洋淀獨有的手工編織的葦席、葦箔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被這淀水浸潤、沖刷,構(gòu)成了比書本描寫更為生動的歷史記憶?,F(xiàn)代的豪華游艇和零散的農(nóng)家院,雖然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卻也成為了這片水域變遷的一部分,記錄著從傳統(tǒng)漁業(yè)到現(xiàn)代旅游的緩慢轉(zhuǎn)變。
《河的記憶15年》系列影像,通過直接攝影的方式,把那些平常的生活狀態(tài)凝結(jié)成了永恒的影像。在白洋淀千里堤這15年的變遷中,我用鏡頭記錄了這里傳統(tǒng)質(zhì)樸的生活,看到了這里這些年美好的發(fā)展變化。
2012年6月28日,千里堤西圈頭村水域,放魚鷹的人。本圖選自《河的記憶》專題
2017年1月,七里莊村民間郴子劇團老藝人劉曉雪,今年92歲健在。本圖選自《河的記憶》專題
攝影與攝像:在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中,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珍視和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以及人與河流之間未來發(fā)展中那份獨特的情感紐帶?
宋朝興:從古到今,社會一直在發(fā)展中,人類情感的紐帶從未斷連過,從舊到新是一個融合交替的過程,我們不必擔憂,一切的人類遺產(chǎn)都會被傳承下去。
攝影與攝像:在您的作品中,河流不僅是自然景觀的流動畫卷,更是承載著無數(shù)歷史與文化記憶的載體,您記錄的這些影像也將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對拍攝對象和場景有哪些考量?
宋朝興:其實在2011一2020年的拍攝中我基本采用了“直接攝影”的方式,客觀地記錄現(xiàn)實并在圖像里還原現(xiàn)實。2021一2025年期間,我采用了更加主觀的觀看方式,更加關(guān)注這里的生態(tài),發(fā)展以及變化。
攝影與攝像:十五年,對于一個人來說,是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對于您的這個項目來說,這十五年意味著什么?
宋朝興:我的“河-系列”分三部,第一部《千里之堤》由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劉錚老師主編2022年已完成。第二部《水岸2011-2025》攝影畫冊,已經(jīng)完成,第三部《河的記憶》畫冊籌備中。十五年,我最好的攝影青春歲月,都灑在了這條千里堤之上,我所拍攝的上方張這里的影像,更像是我青春的合集,收獲的不只有這里的影像,更找到了那個曾經(jīng)看不見的自己!
宋朝興的《河的記憶》專題攝影,如同一部細膩而深邃的紀錄片,將白洋淀千里堤沿線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娓娓道來。他的鏡頭下,既有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逐漸消逝,也有新時代元素的悄然融入,共同編織出一幅幅生動的人類文明生存畫卷。這些照片不僅記錄了白洋淀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更傳遞了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對未來的思考。感謝宋朝興老師用十五年的堅持與熱情,為我們留下了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讓我們一同珍視這份記憶,繼續(xù)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讓《河的記憶》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不竭動力。
2025年2月5日,千里堤沿線西大郭村,如今村民們生活條件好了這種二層樓房這幾年多了起來。
2023年10月2日,千里堤沿線西大鄔村碼頭??康穆糜魏廊A載客游艇。本圖選自《河的記憶》專題
2024年1月8日,千里堤沿線梁溝村冬季在冰上直播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