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令人談之色變。國家癌癥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每年新發(fā)胰腺癌患者約有11.89萬例,其中10.63 萬例最終走向生命終點。更可怕的是,一項納入1000例胰腺癌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發(fā)現,近1/3的胰腺癌患者曾被誤診為胃炎、胰腺炎或肝膽疾病,患者平均延誤診斷時間3~6個月。面對這個善于偽裝的“致命殺手”,科學的篩查策略是守護生命的第一道防線。哪些篩查手段能幫助我們穿透胰腺的解剖迷霧?特別是對高危人群來說,胰腺癌的常規(guī)篩查有哪些注意事項?
1. 胰腺癌“能躲會藏”。
胰腺深居腹膜后間隙,毗鄰人體重要血管和器官,這種特殊的解剖位置使胰腺癌宛如潛伏在身體暗處的危險獵手?;颊叩脑缙诎Y狀極其隱匿,輕微的上腹部不適、偶爾的消化不良等非特異性表現,極易與常見消化道疾病混淆。當患者出現明顯的疼痛、黃疸、體重驟降等典型癥狀時,往往已錯失手術根治的最佳時機。臨床統(tǒng)計顯示,僅有約2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仍具備手術條件,而術后5年生存率通常不足30%。
2. 常規(guī)手段會“卡殼”。
現有篩查手段面臨靈敏度與特異度的雙重考驗。胰腺癌的常規(guī)篩查手段主要包括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在實驗室檢查中,CA19-9 是最常用的胰腺癌診斷標志物。但是,這個指標的靈敏度約為78.2%,特異度約為82.8%,就是說并不能100% 篩查出胰腺癌患者。如果患者存在膽道梗阻、膽道系統(tǒng)感染等問題,這個指標還可能發(fā)生異常變化,比如出現假陽性結果,影響醫(yī)生判斷。
影像學檢查包括B 超、CT、MR、超聲內鏡等檢查手段。B 超檢查的原理是利用超聲波的反射成像,但在實際操作中,檢查結果受限于人體腹部的脂肪層和腹水,聲波傳導受到干擾,再加上其他可能因素的干擾,造成成像質量大打折扣,使醫(yī)生難以辨別病灶、判斷良性與惡性,最終造成誤診或者漏診。
有沒有能夠準確篩查出胰腺癌的手段呢?當然有!這就是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ET-CT。
人體注射放射性核素標記的顯像劑后,因腫瘤細胞代謝活躍,這些顯像劑會在腫瘤病灶內“扎堆”,儀器探測到核素衰變信號,就會呈現出腫瘤的形態(tài)、數量、大小等信息。CT是通過X射線斷層掃描,呈現人體解剖結構。PET-CT把兩者信息疊加,實現了功能代謝與解剖結構的雙重顯影。研究證實,PET-CT對T1期胰腺癌的檢出率較常規(guī)CT 檢查提高35%。
而且,PET-CT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性,能深入分子層面,精準探測人體生理、病理變化,靈敏捕捉疾病早期代謝異常,在病癥尚無常規(guī)跡象時,為早診早治贏得先機。同時,PET-CT還能發(fā)現胰腺之外是否存在轉移,微小的腫瘤代謝活動都能被精準“捕捉”,且掃描范圍廣。數據顯示,PET-CT將淋巴結轉移和遠處微轉移的識別準確率提升至85%。
此外,PET-CT對胰腺癌分期評估與治療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經確診的患者進行分期評估時,PETCT能精準判斷腫瘤大小、形態(tài)、位置,根據代謝活性明確有無浸潤、轉移,準確做出分期,助力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定。
定期進行PET-CT檢查也是患者確診治療后隨訪的關鍵步驟,醫(yī)生會根據PET-CT的結果對比,來判斷患者的疾病控制與進展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基于疾病本身的復雜性及胰腺癌的篩查難度,我們提倡大家定期體檢,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注意進行胰腺的重點檢查。以下人群要將胰腺檢查“提上日程”,高度重視胰腺健康。
■年齡大于40歲且具有以下任意一個危險因素:大量吸煙、飲酒;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排除肝、膽、胃腸等疾病后伴有非特異性腹痛、腹脹。
■新發(fā)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年齡在60 歲以上,缺乏糖尿病家族史,無肥胖,并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
■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患者。
■有胰腺癌家族史者(直系親屬中胰腺癌患者超過2 例)。
■有胰腺良性病變并接受遠端胃大部切除術者,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
■短期內出現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
第一步:提升胰腺癌篩查意識。
早期篩查對胰腺癌的防治意義非凡。PET-CT 在精準度上表現卓越,可視為胰腺癌篩查的最后防線,但它并非萬能,單一使用仍有局限。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能從血液層面反映身體的潛在病變,超聲檢查可直觀查看胰腺形態(tài)。將這些篩查方法有機結合,形成一套全面的綜合策略,可更大程度提高胰腺癌的早期檢出率,為患者爭取更多生機。
第二步:高危人群要定期篩查。
前面提到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篩查。篩查前需空腹8~12小時,這能讓血液檢測結果更準確。進行PET-CT檢查前,應空腹6 小時,把空腹血糖控制到小于11毫摩/ 升,避免劇烈運動,保持身體處于平靜狀態(tài)。請務必重視自身健康,積極配合專業(yè)篩查,以便早期發(fā)現潛在風險,及時干預。
與“癌王”賽跑,科學的篩查策略是贏得生命競賽的關鍵。我們呼吁一般人群將胰腺檢查納入常規(guī)體檢,高危人群按時進行胰腺專項篩查,必要時進行PET-CT檢查。
希望社會各界重視胰腺癌篩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胰腺癌的認知與篩查意識。通過早篩、早診、早治的三級預防體系,改寫胰腺癌治療的悲觀結局,讓更多患者重獲生命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