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站在時間的河邊,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張若虛說:“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陸機認為,透過寫作可以“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人們忍不住要窺探時間的奧秘,有人希望穿越時間,尋求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請閱讀以上材料,根據(jù)自身感受,寫一篇作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在寫作時,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立意:
1.抓住“站在”“時間”“河邊”這些中心詞,“時間”隱含著“歷史的變化”,“站在”和“河邊”則隱含著自己并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件,敘寫時應以第三人稱視角進行,方符合題意。
2.細膩描寫刻畫人物心理。作文想要出彩,就要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著重描繪內心世界的變化?!拔摇苯?jīng)歷了怎樣的掙扎、頓悟或釋然?是某個人的話語觸動了心弦,還是某個場景讓“我”恍然大悟?可以對此進行詳細描述,讓讀者看到“我”有了怎樣的感悟。敘述時,注意行文前后情感的變化,邏輯要清晰,過渡要自然。
考場練兵一
站在歷史的長河
◎劉偉煒
你可曾望過那浩浩蕩蕩的萬里長江?孔夫子曾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一去不復返,誰也不能回溯,只能向前。
你乘著一葉由文字與知識結合的扁舟,從充滿神話色彩的三皇五帝順流而下。你聽——流水潺潺,百家思想融合其中,猶如仙樂;你看——詩詞歌賦不勝枚舉,如同仙靈,在這歷史長河紛紛起舞。
突然,你在這仙境中嗅到了一絲味道,一絲讓你悲憤、痛心的味道,你猛然從剛剛的舒適中抽身出來,焦急地看向四周——這里不是仙境,分明是煉獄!這味道,最初是濃厚的煙味,慢慢地,越來越刺鼻,竟是讓人作嘔的硝煙的味道!你拿起船槳,奮力地劃動,冰冷的水濺起來,想要逃離這個不適的地方。猛地,你聽見陣陣哀號聲,可環(huán)顧四周,哪里有人?你站起身,前方一片黑暗——這河,深不見底。
用船槳撥開河面上的煙霧,你想找回這河的本色。霎時,你慌了神,絕望地凝視河水——一個個貪官肆無忌憚地享樂,百姓流離失所,八個骯臟丑惡的強盜竟用上了刀叉,圍坐在一起,正準備分食“中國”這盤大餐。你的心在滴血,聲音似乎馬上要沖破你的咽喉——“住手!”卻無濟于事。
“不,國絕不能亡!若是統(tǒng)治者無能,我們就推翻他,推翻那黑暗腐敗的統(tǒng)治;若是他們不肯反抗,那我們就站起來吶喊,喊破世人的夢,喊沸世人的血,救出他們的靈魂!”在黎明到來之前,總要有人點破黑暗。
霎時間,無數(shù)仁人志士站了出來,奮起反抗。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雖未取得成功,但向腐朽的政府和邪惡的列強證明了一個道理——“中國,神圣不可侵犯!”辛亥革命,將無能的統(tǒng)治者踢下歷史舞臺,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可他們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只得在黑暗中慢慢摸索。
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迷茫的人送來了馬列主義,先進分子看到了曙光,中國共產(chǎn)黨應運而生!你的眼睛在黑暗中存在太久了,前方那束光,刺得睜不開眼,你立即劃起船槳,拼命地追逐光亮。
你的耳邊涌進種種聲音:“還我青島,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激昂口號,臺兒莊戰(zhàn)役的聲聲炮響,秋收起義的決心;你看到中國共產(chǎn)黨如同一根針,將支離破碎的中國縫得嚴絲合縫;你看到中國共產(chǎn)黨如同城墻,防止外來勢力入侵……
“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你看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欣慰地看著一張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踏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這條大道,昂首挺胸走向未來!
點評
作文開頭描繪了萬里長江奔流,又引用孔夫子的名言,奠定了全文激昂飽滿的感情基調。下文圍繞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展開了詳細的敘述。全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敘述有邏輯,使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語言較為流暢,結尾有適當?shù)目偨Y和升華,具有一定的新意。
考場練兵二
站在中華文化的河邊
◎張藝霖
中華文化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五千多年且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它不是曇花一現(xiàn)的繁華,而是在漫長歷史中磨礪出的精粹。
正如那句“自生命誕生以來,從原核到真核,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海洋到陸地,簡單與復雜并存,繁盛與滅絕交替,奏響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樂章,其間洋溢著生命誕生與繁盛的歡頌”,自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自夏商周至元明清,自中國近代史到中國現(xiàn)代史,中華文明始終生生不息,經(jīng)久不衰。
政權更替變遷,思想文化繁榮,文氣貫通古今。大唐盛世,萬民來朝,長安繁華,李白揮筆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楊玉環(huán)死在馬嵬坡下,是杜甫顛沛流離下無奈嘆出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南唐后主李煜為懷念故國,感嘆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人倍感物是人非之無奈;五代十國,藩鎮(zhèn)割據(jù),后周禁軍統(tǒng)帥趙匡胤發(fā)動兵變奪取帝位,加強中央集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最讓人難忘的是蘇軾在經(jīng)歷烏臺詩案后誦出“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暢達……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xié)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同域外民族交往、進行文化交流,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創(chuàng)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正是這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以及深遠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才能譜寫出中華文化的不朽篇章。
梁啟超曾說過:“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當今時代,少年應心懷天下,有“無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巔”的遠大志向,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浩蕩胸懷,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膱远ㄐ拍睢I頌樯倌?,責任在肩,我們終將譜寫輝煌的篇章。
點評
作文開頭通過闡釋和描述中華文化的輝煌歷程,點明了中心,引發(fā)了下文的敘述。正文內容豐富,層次清晰,敘述有邏輯,結尾有升華。文中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語言流暢。
【湖南隆回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