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列車穿過晨霧,腳步踏上陌生的青石板,我們便成了世界的讀者。每一程山水都是未拆封的信箋,藏著意想不到的注腳。這恰是旅行的妙處:我們尋找風(fēng)景,而風(fēng)景也在重塑著我們。
黃 山 記
◎徐 遲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費(fèi)心機(jī),創(chuàng)造世界。它創(chuàng)造了人間,還安排了一處勝境。它選中皖南山區(qū)。它是大手筆,用火山噴發(fā)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圍一百二十公里,面積千余平方公里的一個渾圓的區(qū)域里,分布了這么多花崗巖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臨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這些硃砂的,丹紅的,紫靄色的群峰,前擁后簇,高矮參差。三個主峰,高風(fēng)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這樣布置后,它打開了它的云庫,撥給這區(qū)域的,有倏來倏去的云,撲朔迷離的霧,綺麗多彩的霞光,雪浪滾滾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洶涌澎湃。被雪浪拍擊的山峰,或被吞沒,或露頂巔,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慳吝地賜予幾千種植物。它處處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鵑。它還特意委托風(fēng)神帶來名貴的松樹樹種,播在險(xiǎn)要處。黃山松鐵骨冰??;異蘿松天下罕見。這樣,大自然把紫紅的峰,雪浪云的海,虛無縹緲的霧,蒼翠的松,拿過來組成了無窮盡的幻異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還有八潭,四瀑。一道溫泉,能治百病。各種走獸之外,又有各種飛禽。神奇的音樂鳥能唱出八個樂音。
白露之晨,我們從溫泉賓館出發(fā)。經(jīng)人字瀑,看到了從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級羅漢級。這是在兩大瀑布奔瀉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鑿出來的石級,沒有扶手,僅可托足,果然驚險(xiǎn)。但我們現(xiàn)在并不需要從這兒登山。另外有比較平緩的,相當(dāng)寬闊的石級從瀑布旁側(cè)的山林間,一路往上鋪砌。我們甚至還經(jīng)過了一段公路,只是它還沒有修成。一路總有石級。裝在險(xiǎn)峻地方的鐵欄桿很結(jié)實(shí);紅漆了,更美觀。林業(yè)學(xué)校在名貴樹木上懸掛小牌子,寫著樹名和它們的拉丁學(xué)名,像公園里那樣的。
過了立馬亭,龍?bào)雌拢桨肷剿?,便見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難以攀登。這時(shí)山路漸漸陡峭,我們快到達(dá)那人間與勝境的最后邊界線了。
然而,現(xiàn)在這邊界線的道路全是石級鋪砌的了,相當(dāng)寬闊,直到天都峰趾。仰頭看吧!天都峰,果然像過去的旅行家所描寫的“卓絕云際”。他們來到這里時(shí),莫不“心甚欲往”??墒恰翱驮梗推?,他們都被勸阻了?!安豢缮?,乃止”,他們沒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記》中寫道:“天都險(xiǎn)莫能上。自普門師躡其頂,繼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歸而幾墮崖者已四。又次為李匡臺,登而其仆亦墮險(xiǎn)幾斃。自后遂無至者。近踵其險(xiǎn)而至者,惟余侶耳?!?/p>
(選自《徐遲文集》,有刪改)
美文賞析
本文以磅礴的筆觸勾勒黃山奇觀,將地質(zhì)演變與神話想象熔鑄成壯美畫卷。作者善用擬人手法,將大自然塑造成一位藝術(shù)大師,賦予群峰、云海、奇松以人格化的神韻。文中數(shù)字的精準(zhǔn)運(yùn)用(三十六源、二十四溪)與色彩的濃烈渲染(硃砂、丹紅、紫靄)形成了強(qiáng)烈的視覺沖擊,讀后令人印象深刻。
黃河的顏色
◎王若冰
伴隨一聲長鳴,火車駛上黃河鐵橋,車廂里驟然騷動起來,乘客們紛紛把頭擠向車窗。其時(shí)正值夕陽西下,火車已經(jīng)行駛到鄭州黃河鐵橋中間,轟隆隆呼嘯而過的窗外,一片金黃的洪流自北向南涌來。夕陽映照下,一川黃金流水如剛出爐的鋼水,閃射著金燦燦的光華在天地之間奔流。
“這就是黃河?。 ?/p>
就在我趴在人頭縫隙,癡癡望著金光燦燦的黃河,心旌飛揚(yáng)、不能自已時(shí),火車一聲長嘯,駛過了黃河大橋。窗外的田野、村莊,又陷入冬日的肅殺、灰蒙。
第一次和期待已久的黃河相遇,竟僅如此短短的一瞬間。然而,就是這轉(zhuǎn)瞬即逝的匆忙一瞥,鄭州附近金光閃射的黃河水和車窗外黃河流經(jīng)華北平原時(shí)的浩蕩氣勢,便讓我終生難忘。
20世紀(jì)90年代,我在蘭州看到的黃河卻青碧如洗。
那次到蘭州天色已暮,我投宿的賓館就在黃河鐵橋之側(cè)。第二天早上拉開窗簾,一條清凌凌的河流躍然窗外。河水清澈碧翠,舒緩東流。我有些納悶:明明就住在黃河邊上,眼前哪來這么一條纖塵不染的河流呢?室友指著窗外一河清流告訴我,眼前這條碧水清流就是黃河。他還告訴我,黃河在蘭州以上,都清澈如許。后來到了青海貴德,面對從瑪多黃河源頭起步,在青藏高原蜿蜒奔流500多公里后依然青翠如玉的黃河水,我竟感動得雙目濕潤。
彼時(shí)彼刻,我的感動不僅來自黃河上源清澈見底的黃河水,更緣于此前我在壺口看到的泥沙俱下、跌宕奔突的黃河的膂力與氣勢。
那是2011年。這年秋天,為寫作《渭河傳》,我駕車開始了在渭河流域的孤身漫游。為了追尋渭河支流北洛河的身影,我從陜西蒲城北上,直抵接近北洛河源頭的志丹縣。返回途中,發(fā)現(xiàn)有條公路直通壺口,便情不自禁,一腳油門從陜北高原進(jìn)入被滾滾南下的黃河劈開一道裂口的秦晉大峽谷。
到了壺口鎮(zhèn),滿河流水如凝結(jié)在一起的黃金黏液,閃射著耀眼金光,在秦晉大峽谷深處舒緩南下。傍依只有零星細(xì)浪無聲翻滾的黃河轉(zhuǎn)過一個彎子,驟然間就有隆隆巨響迎面撲來。順著震徹峽谷的喧響望去,茫茫水霧從峽谷中央升起。水霧升騰的地方,在西北高原奔走2000多公里的黃河帶著已經(jīng)與茫茫黃土地融為一體的顏色奔涌而來。一個巨大的石壺朝天敞開,因兩岸層層疊疊的巨石阻攔沖擊而頓時(shí)變得膂力震天的滾滾黃河,如身披黃金鎧甲、沖鋒陷陣的威武之師,手挽手,肩并肩,高舉金光四射的團(tuán)團(tuán)巨浪,一排接一排,奮不顧身,朝巉巖高筑的壺口奔瀉而下。飛瀉而下的巨浪跌落壺底,似沸湯開壺,激流翻滾,聲震如雷。堆堆巨浪飛濺而起,如競相綻放的黃金,金光四射,璀璨奪目。
那一刻,黃河兩岸被一種令人心旌飛揚(yáng)的金黃色映照著、籠罩著、擁抱著,猶如黃金鍛造的宮殿。以至于此后多少年,只要一想起黃河,我耳際就回響起排排巨浪涌入壺口時(shí)排山倒海般的隆隆巨響,眼前就浮現(xiàn)出壺口瀑布前赴后繼、激情綻放的黃金浪花……
(選自《文匯報(bào)》,有刪改)
美文賞析
這是一篇寫黃河的游記,主要介紹作者三次看黃河的情景,一次是在出差路上偶遇黃河,一次是看到碧水清流的黃河,一次是作者慕名去壺口,看到急流轟鳴、金光閃射的黃河。作者運(yùn)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表達(dá)出其對黃河的熱愛和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