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說:“我所走過的路并不總是開滿鮮花的,有時也是荊棘密布的”,于是,就在這樣的人生道路上,有內(nèi)卷者一路披荊斬棘,且歌且行;有躺平者尋求溫室,只顧今朝;更有卷不動又躺不平者,于“45°”人生中苦苦掙扎著。
在我看來,擁有“45°”人生者,心懷平步青云之志,腳下卻無始終如一之步伐,故令自己陷入了“卷不動”又“躺不平”的兩難困境。所以,在我看來,吾輩青年應“卷”以求進,“躺”而向安,適度享受“45°”人生,并可以于更“卷”中前行,如此才能為生命繪就更為多彩的華章。
面對風浪,將“45°”人生轉(zhuǎn)為“90°”內(nèi)卷,以“卷”求進,勇攀人生高峰,至“一覽眾山小”之境界。無數(shù)尋求理想成功者,正是我們面對困境苦苦掙扎時的榜樣:孫家棟60余年堅守崗位,主持研發(fā)45顆衛(wèi)星,為中國航天事業(yè)留下濃墨重彩一筆;謝軍30余年駐足航天事業(yè),用北斗三號衛(wèi)星回饋祖國;沈忠芳少年立志投身科研,以紅旗導彈系統(tǒng)捍衛(wèi)國家安全……一味“躺平”必不能成就如此輝煌,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還需以“卷”求進。內(nèi)卷,讓我們在不斷前行中遇見別樣的風光。
心求凈土,將“45°”人生轉(zhuǎn)為“180°”躺平,躺而向安,適度休整,悠然見南山。當繁雜的世塵擾亂我們的視野時,試著暫時停下前行的腳步,或許會尋得心靈的寧靜。陶淵明屢見官場黑暗憤然入林歸田,以菊為伴、以山為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方凈土;蘇軾數(shù)遭貶謫,月夜漫步,樹影搖曳,好友相伴,暫時的沉寂也難掩其才華,在“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中寫出了千古絕唱《赤壁賦》……故我們明白一味“躺平”的消極態(tài)度不可取,但于適度“躺平”中自我休整,才可待明日重拾行囊,再度揚帆遠航。
“卷”為人生奮力前行之亮面,“躺”為人生一時休整之暗面。我們應在明暗交織間,翻轉(zhuǎn)“45°”人生,鋪就更為亮麗的人生底色。“45°”人生如同為自己打造了固若金湯的牢籠,進退兩難;但是適時適度向“內(nèi)卷”與“躺平”翻轉(zhuǎn),以多樣的角度體味人生,“卷”“躺”有度,停中有所獲,休中有所得,才能為生命增厚、為人生添彩。
山海林林,向“卷”的“45°”人生助力前行;揮毫漫漫,向“躺”的“45°”人生開疆拓土。聆聽時代的號角音,靜觀祖國的波濤景,我輩青年必不會被“45°”人生困住,持“卷”“躺”有度之觀念,繪就人生華章!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學(2619)班,指導老師:祝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