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認為是世界上孤獨感較為強烈的國家之一。
為了應對這種孤獨感,日本出現(xiàn)了許多針對單身人士的服務和娛樂活動,使得獨居生活也能保持活躍和充實。無論是為了消磨時間、改變環(huán)境、放松心情,還是僅僅為了享受單身生活的樂趣,各式各樣的服務都能滿足單身人士的多樣化需求。
寵物能夠提供情感慰藉,緩解人們因缺乏身體接觸而產(chǎn)生的孤獨感,日本人將這一概念發(fā)揮到了極致。
由于居住空間有限,加上租賃房屋對養(yǎng)寵物的嚴格限制,許多日本人難以在家中飼養(yǎng)狗或貓。因此,“ 鐘點寵物”在日本各大城市掀起熱潮。在東京,“ 愛心狗狗”出租屋提供以每小時3000 日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價格租賃“鐘點狗服務”,顧客可以帶著租賃的狗去附近的公園散步。目前,這項服務似乎特別受到東京單身老年人的歡迎。
對于那些想要享受獨處時光或體驗“ 貓咪療法”的人來說,貓咖館是一個理想的選擇。這些場所最初是為那些因條件限制而無法在家養(yǎng)貓的人設計的。如今,不僅有許多獨自前來尋找片刻寧靜的“ 獨行俠”,也有愿意花錢來撫摸貓咪的游客。同時,日本還出現(xiàn)了一些專為愛貓的單身人士打造的公寓,這些公寓配備了適合養(yǎng)貓的家具、儲藏室和飼養(yǎng)區(qū)等設施。
除此之外,日本索尼公司開發(fā)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愛寶狗”也被視為單身族的理想伴侶。人們可以與愛寶狗建立情感聯(lián)系,而且與養(yǎng)真實寵物相比,無需承擔昂貴的養(yǎng)護費用。
盡管卡拉OK 通常被視為一種集體娛樂活動,但在日本街頭,也出現(xiàn)了像“1 卡拉”這種提供單人包間的練歌房。
面對不斷增長的單人包間需求,“1 卡拉”決定將其原有的多人包房改造成單人包間,以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
實際上,在日本,獨自享受的社交活動并不僅限于唱歌。居酒屋、酒吧乃至烤肉店都開始提供舒適的單人空間,并推出適合單人顧客的菜單。
隨著智能手機和社交平臺成為日常生活的標配,人們在餐廳、酒吧或咖啡館一邊就餐,一邊獨自看手機的場景已變得司空見慣。有些商家甚至將獨自用餐視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專門服務于那些愿意為享受獨處時光而付費的顧客。這些單人空間通常由小型獨立單元構(gòu)成,配備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個電子設備充電插口,為顧客提供了充分的私密性。
為了緩解孤獨感,一些日本人選擇通過租賃朋友服務來尋求陪伴。他們可以從租賃機構(gòu)租來一個“家人”傾訴心事,或者租一個“朋友”陪同去餐廳用餐、散步,甚至可以租一個“ 男朋友”回家見父母,以避免因單身而受到責備。
實際上,許多人選擇租友服務,是因為他們不想承受單身帶來的社會壓力。
在日本,單身生活也可以是充實和積極的。例如,37 歲的森本昌二便通過出租自己的時間來賺錢。他向那些希望有人陪伴進行日常簡單活動的人提供“ 陪伴服務”,比如逛商店、排隊、占座或進行日常對話。最初,他的服務是無償?shù)?,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橛袃敺?,每單收費1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0 元)。森本昌二表示,截至目前,他已經(jīng)收到了超過3000 個服務請求。
在日本,為一個保持中立且不涉及情感的人付費的現(xiàn)象已悄然興起,雖然這種現(xiàn)象在全球范圍內(nèi)可能并不常見,但它確實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社會趨勢:如今,人們爭相在社交媒體上追求點贊和關注,有些人卻選擇向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支付費用,以此來緩解孤獨感。
有些單身人士之所以選擇避免與他人面對面交流,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朋友和家人的期望已經(jīng)落空。為了滿足這部分人群的需求,日本的一些科技公司希望能提供一種服務,讓人們在不需要與他人直接互動的情況下緩解孤獨感。
隨著這一市場需求的增長,這些公司正致力于開發(fā)一種新型的伴侶模式,以幫助那些感到孤獨的人。
在這些創(chuàng)新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款寵物模擬器。這款模擬器采用了虛擬歌手“初音未來”的形象,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他角色。這臺小巧的設備配備了全息影像技術,能夠全天候與用戶進行溫柔“ 對話”。例如,它會用溫馨的話語歡迎用戶下班回家,并能進行日常交流,甚至叫用戶起床,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對情感陪伴的需求。
如果全息影像取代人類伴侶的想法聽起來令人有些困惑,那么能夠提供身體接觸的機器人可能會顯得更易于接受。岐阜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款名為“ 散步女友”的機械手臂,能模擬與伴侶散步時手牽手的感覺。這款設備設計成手的形狀,就是為了盡可能地模擬現(xiàn)實。
然而,從撫慰身心的“鐘點寵物”到租朋友傾訴心事,當“ 真實的連接感”成為數(shù)字時代的“ 奢侈品”,這些針對單身人士的新型服務究竟是在積極地緩解孤獨感,還是在無意中加劇了日本的孤獨現(xiàn)象,這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