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是一種記錄旅行經歷的文章,描寫風景的同時,還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一篇好的游記不僅能帶讀者領略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自然美景,還能通過文字傳遞情感和知識,讓讀者開闊眼界。
一、細觀察,巧下手,文脈相融精選材
寫游記就像給旅行制作一本會呼吸的相冊,既要捕捉風景的“心跳”,又要剪掉那些打哈欠的片段。想象一下你剛和同學從鼓浪嶼研學歸來,手機里存著幾百張照片,如果全部塞進作文里,就像把整盒拼圖散亂著倒出來讓人看——每一個碎片都很美好,但毫無章法。聰明的做法是先給眼睛裝上“文化雷達”:出發(fā)前翻翻課本里相關的知識點,比如西湖的白堤是不是為了紀念白居易而修的,黃山的奇松怪石在地質課上屬于哪種巖石;再到短視頻平臺看看當?shù)刈罨鸬拇蚩c背后藏著什么故事,就像給景點提前貼上熒光標簽。等真正踏上旅途時,你的行囊便會裝下這些——專門過濾那些讓你心跳加速的瞬間、讓你腦洞大開的冷知識,還有那些難以忘懷的特別經歷。比如在故宮房檐下躲雨時,發(fā)現(xiàn)屋脊獸嘴里居然藏著古代的消防機關;或者在麗江客棧學做東巴紙,粗糙的樹皮纖維硌得手心發(fā)癢,卻讓你記住了千年手藝的溫度。
二、選畫面,抒情感,情景結合引共鳴
寫游記時做到情景結合的關鍵在于巧妙融合故事和細節(jié),營造生動的場景和情感。游記不僅要描繪所見的美景,還要捕捉旅行過程中的情感和故事,這樣才能讓讀者產生共鳴,感受到旅行的意義。寫作時,只需保留最閃光的鏡頭:也許是武夷山竹筏下突然啄你腳趾的調皮小魚,也許是古城墻裂縫里鉆出來的外賣電動車,古今碰撞的火花生動有趣,耐人尋味。還記得語文課上學的《與朱元思書》嗎?吳均從富陽到桐廬走了一百多里,可他只盯著“奇山異水”使勁描寫,就像用激光筆在星空圖上圈出最亮的星座。阿來老師更絕,把自己變成一滴水流遍麗江,這種視角咱們也能學——下次寫小區(qū)門口的便利店,不妨假裝自己是冰柜里冒出的冷氣,看著晨光在烤腸機玻璃上畫彩虹。千萬別學旅行團的日程表,從幾點集合寫到幾點回程,那就像把新鮮荔枝榨成罐頭,甜味還在,可風味早就漏光了。記住,好的游記不是攝像機,而是一個會講故事的萬花筒,轉個角度就能讓平凡的場景綻放成煙花。
三、細觀察,選角度,移步換景風景異
寫作時,我們可以使用定點換景法,選定一個觀察點,隨著視線的移動,依次描繪所見的景物。使用這種方法時,需注意選擇合適的觀察點,并在描繪時保持觀察點的穩(wěn)定,觀察的景物保持不變,通過變換觀察點來描繪不同角度的景物。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從多個視角來呈現(xiàn)同一景物,從而豐富文章內容。還可以使用移步換景法,在移動觀察點的同時,描繪所見的不同景物,這種方法可以讓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來領略不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