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藏著心事,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不愿意向他人吐露。4年前,她率先發(fā)起“樹洞”活動,鼓勵孩子們把心里話、煩心事寫在紙條上,投到設置在校園里的仿真樹“樹洞”里,然后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截至目前,她累計收到學生信件5000余封
如果孩子們的心事能有一個宣泄的出口,能及時被發(fā)現(xiàn)和疏導,很可能就會少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少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少一起家庭糾紛……
張耀元的父親是一名警察,母親在縣殘聯(lián)工作,經(jīng)常幫助留守兒童和殘疾人。生長在這樣一個充滿愛心的家庭中,張耀元耳濡目染,心中充滿了正能量,立志長大后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2011年,張耀元考入重慶市璧山區(qū)公安局,2021年被任命為璧山區(qū)大興派出所副所長,同時擔任大興初級中學法治副校長。開學后,張耀元去給孩子們上法治教育課,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她的課反應冷淡,有些情緒低落、眼神躲閃,有些沉默寡言、坐立不安,甚至個別學生手臂上還有疑似自殘留下的疤痕……
課后,張耀元特意去找一些學生聊天,想了解一下他們心里的想法??扇螒{她說干口水,那些孩子也不愿向她敞開心扉。她把這個情況反饋給學校,希望學校能弄清原因,以便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可學生根本不配合。
于是,張耀元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詢問任課老師,走訪學生家庭,抽樣調(diào)查全區(qū)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況,終于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了問題。
一天深夜,張耀元接到市民報警,說發(fā)現(xiàn)一個7歲左右的小女孩獨自在街上游逛。她很快趕到現(xiàn)場,可無論她怎么詢問,小女孩始終一言不發(fā)。
無奈之下,張耀元只好把小女孩帶回派出所值班室。小女孩見值班室里只有張耀元一個人,突然撲進她懷里,哇的一聲大哭起來:“爸爸媽媽離婚了,爸爸晚上還去送外賣,我好久沒吃過爸爸做的飯了。爸爸脾氣不好,會打我罵我……”
看著懷里的小女孩,張耀元想起了自己的女兒,不由得緊緊地抱住了她。等小女孩情緒穩(wěn)定下來后,她聯(lián)系上小女孩的爸爸,跟他進行了一番長談。最后,小女孩的爸爸保證,以后會更加關心孩子,絕不再打罵她。
經(jīng)歷這件事后,張耀元一直在想,心病還須心藥醫(yī):如果孩子們的心事能有一個宣泄的出口,能及時被發(fā)現(xiàn)和疏導,很可能就會少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少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少一起家庭糾紛……可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愿意說出心里話呢?
一天,張耀元在網(wǎng)上查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料時,偶然看到一篇“樹洞”的童話故事,突然來了靈感:能不能在校園里設立一個“樹洞”,讓孩子們傾訴自己的心事?她把這個想法跟學校的老師們一說,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好點子。
于是,一棵仿真大樹很快在校園里“種”了出來,樹干上特意留有一個洞,里面裝有口袋,孩子們可以將心里話、煩心事都寫在紙上投入口袋里。
學生們紛紛將以前不愿說、不敢說的心里話和盤托出?!皹涠础崩锏男偶嗔似饋?,由起初的每周兩三封到后來的數(shù)十封、上百封
張耀元耐心地向?qū)W生們解釋建“樹洞”的目的,為打消孩子們的顧慮,她還公開了自己的電話和微信號,并向孩子們保證,“樹洞”的鑰匙由警察保管,他們所反映的問題也會由警察幫助解決。
剛開始,學生們對張耀元的話半信半疑,因此“樹洞”里的信很少。但張耀元沒有放棄,認真閱讀和回復收到的每一封信。為了拉近與學生們的情感距離,她自學魔術(shù)在課間給大家表演,捏泥人當獎品發(fā)給學生,還自編自演短劇、拍心理健康短視頻等與學生們分享。
漸漸地,學生們打消了顧慮,紛紛將以前不愿說、不敢說的心里話和盤托出。“樹洞”里的信件多了起來,由起初的每周兩三封到后來的數(shù)十封、上百封。張耀元認真對待每一封來信,對學生們的問題及時分類建檔,按照輕重緩急一一解決。她終于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被稱為“樹洞姐姐”。
有一次,張耀元發(fā)現(xiàn)一封奇怪的來信:一個叫瑤瑤的女孩畫了好幾張張耀元的簡筆畫,每張畫的背面都寫著“我的愿望是‘樹洞姐姐’可以經(jīng)常來看我”。
張耀元意識到,瑤瑤身上一定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需要幫助。經(jīng)過多方打聽,她了解到,瑤瑤1歲時母親離開了她,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她跟在爺爺奶奶身邊,性格有些孤僻,非常缺乏安全感。
之后,張耀元經(jīng)常抽時間去看望瑤瑤,為她洗頭、梳辮子,還為她慶祝生日,把她當女兒一樣對待。
瑤瑤漸漸變得開朗起來,更加愛畫張耀元了,而且對張耀元的稱呼也從“樹洞姐姐”變成了“超人媽媽”,平時常給張耀元打電話,提醒她注意身體,別忘了按時吃飯。
瑤瑤的爺爺奶奶看到孫女的變化,非常高興,逢人便說:“我家瑤瑤現(xiàn)在愛笑了,愛說話了,也愛學習了,還經(jīng)常幫我們做家務……”
小美是一名初一學生,投到“樹洞”里的信上說,因為童年的一次不愉快經(jīng)歷,她一直感到焦慮和抑郁,甚至產(chǎn)生過輕生的念頭,但又不能對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傾訴,問能不能跟“樹洞姐姐”說說。信的末尾,小美留了自己的微信號。
張耀元加了小美的微信后,小美說她特別喜歡唱歌,上小學時為了參加校園歌手大賽,不顧一切練歌,結(jié)果在比賽前一天突然感冒,無法發(fā)出聲音,最終不得不棄賽。這件事一直讓她難以釋懷。
張耀元知道,小美能把這件事情說出來,本身就是一種治療,因此耐心地聽她講完,然后告訴她,人要向前看,生活中美好的事情還有很多。
在張耀元的開導下,小美漸漸走出棄賽的陰影,變得開朗、自信起來,開始喊張耀元“元元姐姐”,有啥事兒都愿意跟她說,還常常錄制一些自己唱歌的視頻發(fā)給她。
如今,小美已是初三學生,刻苦學習之余,還熱心幫助同學。她說,她要把從“樹洞”里獲得的愛傳遞下去。
累計收到學生信件5000余封,成功勸返厭學、逃學學生26名,解決校園、家庭、心理隱患類問題900多個,化解校園矛盾糾紛188起
2024年1月,張耀元在“樹洞”中發(fā)現(xiàn)這樣一封信:“我的世界一片漆黑,就連籃球也不能和同學們一起打,活著真沒意思?!?/p>
看著這些消極的文字,張耀元感覺情況嚴重,立即與學校聯(lián)系,了解寄信孩子的情況。
寫信的是一個14歲的男孩,因為天生沒有右手,內(nèi)心很自卑,一度覺得活著沒意思,還不如死了算了。
張耀元找到這個男孩,開導他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好。隨后,她發(fā)動學校老師和同學一起來關心、幫助這個男孩,讓他融入班集體。
除此之外,張耀元還特意找到因公致殘的全國公安系統(tǒng)一級英模陳冰,請他給男孩寫了一封信,鼓勵男孩自強不息。這個男孩走出低谷后,給張耀元寫了一封信,字里行間都是對未來的憧憬:“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球隊的一員了,最大的夢想是參加殘奧會!”
4年來,在張耀元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璧山區(qū)60多所中小學都建了“樹洞”,并成立了由民警、教師、心理專家、家庭教育指導師等組成的工作室;“樹洞”累計收到學生信件5000余封,內(nèi)容從生活煩惱、心理困惑,到個人成長、家庭矛盾等。工作室成功勸返厭學、逃學學生26名,解決校園、家庭、心理隱患類問題900多個,化解校園矛盾糾紛188起。
張耀元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許多愛心人士主動和工作室聯(lián)系,先后組建了婚姻家庭、心理健康、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等4個專家團隊,吸納志愿者1370余人。張耀元的事跡被改編成《樹洞姐姐》系列漫畫,在全網(wǎng)的閱讀量達2910萬人次,她也獲得了“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quán)益先進個人”“重慶好人”等榮譽,并當選2024年“最美基層民警”。
面對榮譽,她說:“最開始,我只是想為身邊的孩子們做點兒什么,沒想到能做這么多。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我跟孩子們在互相治愈,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