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目標(biāo)不是為了讓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有多好、將來能掙多少錢、能取得怎樣的社會地位等,而應(yīng)該是
家庭教育的目標(biāo)不是為了讓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有多好、將來能掙多少錢、能取得怎樣的社會地位等,而應(yīng)該是如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記者:作為濟源市健康路小學(xué)的副校長,您是如何與家庭教育結(jié)緣的?
程麗:2010年的時候,大家對家庭教育還很陌生,我也不例外。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關(guān)于心理咨詢的培訓(xùn)課程,課間聽到有位老師跟周圍的人講中式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我覺得很新鮮,因為她說的方法和理論我以前從來沒聽到過。
課后,我打聽到那位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邀請她來我們學(xué)校,給孩子們上一堂中式家庭教育課。那是我第一次跟劉素文老師聯(lián)系,并沒有抱很大希望。但出乎意料的是,劉老師爽快地同意了。
劉老師的那堂課,引經(jīng)據(jù)典,將傳統(tǒng)的中式家庭教育理論融入課堂,同學(xué)們都聽得津津有味。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班有個成績墊底的學(xué)生,平時課堂聽寫生字,寫10個字能錯8個,但在劉老師的那堂課上,他的生字竟然全寫對了!
這件事讓我深切感受到,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也讓我更加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如何幫助他們成長。
從那以后,我就開始跟劉老師學(xué)習(xí)中式家庭教育,并盡我所能,教我周圍的家長、老師利用中式家庭教育理論幫助孩子。
記者:在您看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程麗:是我們最終的教育目標(biāo)——如何讓孩子幸福。家庭教育的目標(biāo)不是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有多好、將來能掙多少錢、能取得怎樣的社會地位等,而應(yīng)該是如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幸”的內(nèi)涵是管住自己。怎么管?做到三點就夠了:不動心、改變心、凈化心
記者:那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呢?
程麗:我們可以從文字的角度,重新審視一下“幸?!倍帧募坠俏膩砜?,“幸”是一副手銬的形狀,手銬是用來干什么的?管人的!我們可以理解為“幸”的本意就是管住人。管住什么人呢?修己成人!所以,“幸”的內(nèi)涵就是管住自己。
不幸往往就是因為沒管住自己。我們現(xiàn)代人的不幸一般指身體和心理上的疾病,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吃出來的病,懶出來的病,氣出來的病。
吃出來的病有哪些?高血脂、糖尿病等。之所以會生這些病,就是沒有管住自己的嘴。懶出來的有貧窮、肥胖癥等。氣出來的病有哪些?焦慮、抑郁、嫉妒等都可以理解為因為想不開氣出來的病。為什么會生這些病?就是沒有管住自己的心,凡事愛抱怨,啥事都往心里擱,斤斤計較,長此以往就會生病。
記者:怎樣管住自己的心呢?
程麗:做到下面三點就可以了。
一、不動心
什么是不動心?就是不起念,不判斷。比如,今天冷不冷?冷和熱都是個人的判斷,我們認為冷,是我們自己的主觀感受,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認為冷。那要怎么說才客觀呢?今天最高氣溫23℃。這樣才是不帶主觀色彩的客觀事實。
再比如,我的孩子今天聽寫沒有全對。這是事實。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心中有些難過,這是因為我覺得,聽寫沒有全對意味著學(xué)習(xí)不好,學(xué)習(xí)不好意味著沒有美好的未來。這其實是我的主觀判斷。
為什么不能動心?因為動心就會狹隘地理解客觀事實,讓我們有情緒,感到不幸福。比如,早上吃飯,感覺粥太稀了;走在路上,感覺人太多了。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而且我們對事情的理解往往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經(jīng)驗上,比如我給老師打了3個電話,老師都沒有接,于是我就很生氣。這是因為,老師沒接電話,我覺得老師對我有意見。但實際上,老師不接電話有很多種原因,可能是手機忘家里了,也可能是正在上課或者開會,對吧?
怎樣才能不動心?記住一句話:一件事情發(fā)生了,我們認為它好或者不好,完全取決于我們的認知和處理。
比如,孩子端飯時打碎了碗。面對這一客觀事實,我們?nèi)绻汝P(guān)心孩子有沒有受傷,讓孩子感受到關(guān)愛,然后再指導(dǎo)孩子把打碎的碗和地上的飯菜收拾干凈,是不是會讓孩子有所成長呢?從這一方面看,孩子打碎碗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我們一味地指責(zé)和埋怨孩子,不僅我們生氣,孩子也會不開心,不會去收拾殘局,更不會有所成長。從這一方面看,孩子打碎碗就是一件壞事。
所以,不動心就是遇到事情管住自己的心,冷靜下來。靜能生慧,我們有了智慧,才能傳遞給我們的孩子。
二、改變心
什么是改變心?就是改變自己的認知和判斷。有問題的認知,是我們不幸福的根源。
比如孩子偏食,我們往往認為是一件壞事,因為偏食會讓孩子營養(yǎng)攝入不足,影響健康,于是我們就讓孩子必須得吃什么,而且要吃多少。其實不吃某種蔬菜并不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因為我們的身體十分奇妙,只要吃飯的時候是高興的,吃的食物都能轉(zhuǎn)化為身體需要的營養(yǎng)。孩子吃飯的時候,我們?nèi)绻u孩子挑食,要求孩子必須吃什么,孩子心情不好,反而會影響消化,最終影響身體健康。
再比如很多父母經(jīng)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打游戲、不愛學(xué)習(xí)、寫作業(yè)不認真,不是好孩子,為此很煩惱。其實,家長對此也要有正確的認知: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某些行為不對,把這些行為改了,就好了呀。家長有了這樣的認知,才能真正接納孩子。
三、凈化心
很多人說:“我也想不動心,可遇見事就忍不住火冒三丈。我也想改變心,但做不到。”
凈化心很簡單,就三個字——“我錯了”,但很多人說不出口,因為覺得說這句話就意味著自我否定。其實,我們理解的“我錯了”的“錯”,本義并非如此。
“錯”的反義詞是“對”,我們先來看“對”的本義是什么:左邊的“又”是手的變形,右邊的“寸”本義是手掌到手腕的地方,是寸口,也是“手”。左右都是手,兩手相對就是“對”,那兩手錯開就是“錯”。
這樣解釋“錯”的話,我們說“我錯了”,其實就是我們的看法和事情本身“錯開”了,會不會就容易說出口了呢?
有一個故事可以幫助大家理解:有一天,子路在街上見到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吵架,因為在算賬的時候,買布的人說“三八二十三”,賣布的人說“三八二十四”。子路上前勸架,說買布的人錯了,于是買布的人和子路吵了起來。
有人看不下去了,建議他們?nèi)フ铱鬃釉u評理??鬃勇犃耸虑榈木売?,說:“子路,你錯了。”買布的人一聽得意揚揚地走了。子路問孔子:“老師,三八明明二十四,我怎么錯了?”孔子說:“三八二十四是沒錯,可你和一個連三八二十四都不知道的人吵來吵去,不是錯了嗎?”子路一聽連連說:“我錯了,我錯了?!?/p>
很多時候,對錯并沒有那么絕對,只是我們的認知和別人錯開了而已。所以,一旦我們有了情緒,心里不痛快了,就要說:“我錯了?!边@樣能夠讓我們更快地冷靜下來,更好地處理事情。
“福”的含義也有兩個:珍惜擁有、奉獻所有。不要看我們沒有什么,而要看我們擁有什么
記者:聽起來確實很獨到,那“?!弊钟衷撛趺唇忉屇兀?/p>
程麗:“?!弊值募坠俏膶懛ㄗ筮叢渴紫袷且粡埞┳溃疫吷厦娴摹跋蟆北磉_的意思就是奉獻。奉獻什么呢?繼續(xù)看右邊,是個口小肚子大的酒壇子。在過去物資匱乏的時代,糧食十分珍貴,所以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有了余糧才能釀酒,所以酒是更珍貴的東西。我們擁有酒,就是擁有了最珍貴的東西。
所以,“福”的第一個含義就是:珍惜擁有。
有句話說得很好:不要看我們沒有什么,而要看我們擁有什么。我們擁有什么呢?健康、家人、工作、當(dāng)下……擁有這些,我們就有“福”嗎?不一定,因為我們還得珍惜這些擁有。珍惜健康,我們就不會暴飲暴食,不會熬夜;珍惜家人,我們就會好好說話,把孩子看成最好的孩子,把愛人看成最好的愛人;珍惜工作,我們就會認真鉆研,把工作做到最好……這樣做了,我們才是有福氣的,才會幸福。
“?!钡牡诙€含義是什么呢?我們有了最珍貴的酒,奉獻出來了,也是有福,所以“?!钡牡诙€含義就是:奉獻所有。
這個所有,不是所有一切的“所有”,而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比如金錢、物品、時間、力量等。我們把這些奉獻給家人,家人會覺得幸福;奉獻給別人,別人也會感到幸福。
我們把微笑奉獻給別人,別人也回饋我們微笑,我們會感到格外幸福和溫暖。除了微笑,掌聲、愛心、智慧等都可以奉獻出去。懂得了幸福的含義,我們再把它傳遞給需要的人,這就是奉獻智慧。
能做到以上這些,想不幸福都難。我個人的家庭和生活,都因為這些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到現(xiàn)在我和老公之間的關(guān)系還像剛談戀愛時一樣親密,和孩子的關(guān)系也很好。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