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文題
漫畫往往意味深長,能引發(fā)我們的思考。請你仔細觀察右側這幅漫畫,借助簡單的文字提示,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寫一寫你獲得的啟示吧。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嘗試通過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③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校名、班級名和姓名。不少于450字。
構思引路
一、觀察漫畫,知曉內(nèi)容
讀圖畫。觀察漫畫,看看漫畫中有什么?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仔細觀察后可以看出,小孩子盤腿坐著,母親正拿著書教孩子,孩子面前擺著一輛玩具汽車。
讀文字。漫畫中的標題或簡單的文字提示也是觀察時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借助文字,同學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漫畫內(nèi)容。漫畫中,“可不可以陪我長大,而不是教我長大?!边@里面含有一定道理,孩子還是玩玩具的年齡,媽媽卻在一邊讀書給他聽。
二、聯(lián)系生活,尋找關聯(lián)
看完漫畫,同學們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的相似現(xiàn)象,尋找漫畫與生活的“相似點”,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寫寫什么是“陪我長大”而不是“教我長大”??梢酝ㄟ^自己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展現(xiàn)爸爸媽媽如何“伴我成長”,如何做“我”的引路人。
點石成金
明確了寫作思路,我們在具體寫作文時還應該注意,如何寫好自己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展現(xiàn)爸爸媽媽伴我成長:
一、寫出具體事例
除了寫漫畫內(nèi)容外,還要根據(jù)漫畫所表達的意思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例。生活中哪些事可以展現(xiàn)爸爸媽媽“伴我成長”呢?和父母一起讀書,分享讀書心得;和父母一起看電影,分享觀后感受;甚至可以和爸媽一起散步、逛街,在交談中你收獲了父母的鼓勵與愛……這些舉例都可以體現(xiàn)爸爸媽媽“伴我成長”。
二、寫出父母的言行對自己的影響
記敘時,我們要著重描寫出父母的言行對自己的影響。比如,和父母一起看書,你當時沒有耐心,可他們認真的狀態(tài),讓你堅持讀下去;比如和父母一起看電影,其中主人公提及某個歷史典故,好學的媽媽認真查找資料,弄清典故由來,你從中感受到媽媽好學的品質(zhì)。用這樣的舉例和細節(jié)描寫來證明“身教勝于言教”。
三、寫出自己的收獲和感受
記敘事例后,我們要寫出自己的收獲。通過父母的陪伴,我們養(yǎng)成了怎樣的學習習慣,父母沒有“說教”,但是“我”懂得了哪些道理。例文中,爸爸陪伴“我”爬山,“我”不僅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還鍛煉了“我”的意志力。這部分就展現(xiàn)了“父母陪伴”的力量。
作文誤區(qū)
癥狀一:審題不清
看到圖畫,以為是看圖寫話,直接寫了一個孩子和母親之間發(fā)生的事情。
癥狀二:偏離漫畫主題
有些同學偏離“陪伴長大”這個主題,寫了其他主題習作。
癥狀三:平鋪直敘,缺少內(nèi)心感受
有些同學只是簡單地描寫漫畫,沒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沒有展現(xiàn)內(nèi)心感受的事例。
作品鑒賞
憶兒時
◎豐子愷
我所喜歡的,最初是蠶落地鋪。那時我們的三開間的廳上、地上統(tǒng)是蠶,架著經(jīng)緯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飼葉。蔣五伯挑了擔到地里去采葉,我與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蠶落地鋪的時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楊梅好吃得多。我們吃飽之后,又用一張大葉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蔣五伯回來。蔣五伯飼蠶,我就以走跳板為戲樂,常常失足翻落地鋪里,壓死許多蠶寶寶,祖母忙喊蔣五伯抱我起來,不許我再走。然而這滿屋的跳板,像棋盤街一樣,又很低,走起來一點也不怕,真是有趣。這真是一年一度的難得的樂事!所以雖然祖母禁止,我總是每天要去走。
蠶上山之后,全家靜靜守護,那時不許小孩子們吵了,我暫時感到沉悶。然而過了幾天,采繭、做絲,熱鬧的空氣又濃起來了。我們每年照例請牛橋頭七娘娘來做絲。蔣五伯每天買枇杷和軟糕來給采繭、做絲、燒火的人吃。大家認為現(xiàn)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時候,應該享受這點心,都不客氣地取食,我也無功受祿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與軟糕,這又是樂事。
七娘娘做絲休息的時候,捧了水煙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給我看,對我說:“做絲的時候,絲車后面,是萬萬不可走近去的?!彼男≈?,便是小時候不留心被絲車軸棒軋脫的。她又說:“小囡囡不可走近絲車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軟糕。還有做絲做出來的蠶蛹,叫媽媽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終不要吃蠶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諸姐都不要吃的緣故。我所樂的,只是那時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氣。日常固定不動的堂窗、長臺、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變成不常見的絲車、匾、缸。又不斷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 ……
我七歲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復養(yǎng)蠶。不久父親與諸姐弟相繼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兒時也過去了。因此這回憶一面使我永遠神往,一面又使我永遠懺悔。
品讀
豐子愷先生回憶了讓他難以忘懷的兒時樂事,展現(xiàn)出祖母和姐姐們陪伴他成長的情景,體現(xiàn)了祖母和姐姐們的勤勞,語言描寫展現(xiàn)七娘娘對“我”的關愛。作者將兒時的記憶通過漫畫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來,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念。
實戰(zhàn)演練一
漫畫的啟示
◎楊淑慧
今天,我看到一幅漫畫,畫中有一個母親與小孩子,小孩子盤腿坐著,母親正拿著書教孩子,而孩子面前擺著一輛玩具汽車。下面還有這樣一句話:“可不可以陪我長大,而不是教我長大?!边@句話如一根針扎進我的心中,看著被丟在一旁的玩具車,我心頭升起一股說不出的滋味。
這幅漫畫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爸爸媽媽總是一味地說教、嘮叨,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對比自己家孩子的短處,卻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寶貴品質(zhì);很多爸爸媽媽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不能看電視,要多看書,可是這些要求家長都做不到。我覺得同學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溫暖的懷抱和平等傾心的交談。
我的爸爸就是“陪伴我長大”的家長。他知道我喜歡爬山后,非常尊重我的想法,幾乎每個周末他都帶我去爬山。我們一起爬了五蓮山、九仙山、大青山、馬耳山……在爬山的過程中,爸爸給我講了很多關于地理、植物、氣候的知識。同時,我也看到爸爸身上很多美好的品質(zhì),比如看到山上有垃圾,爸爸會主動撿起并扔進垃圾箱。有時找不到垃圾箱,他會攜帶垃圾下山。爸爸的行動讓我感受到愛護環(huán)境不是一句空話,也讓我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從此,我也養(yǎng)成撿垃圾保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因為爸爸的身教比說教更讓我信服。
爬山不但促進了我們的親子關系,讓我欣賞到了日出、云海、霧凇這些美好的自然景觀,同時也鍛煉了我的意志力,讓我在學習生活中能夠有足夠信心克服困難。在爬山的過程中我也鍛煉了身體,收獲了快樂和來自爸爸的愛。
希望叔叔阿姨們,可以陪伴孩子玩玩具、爬山,增進親子關系,做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點評
小作者結合爸爸陪伴“我”爬山,通過爸爸講地理、植物、氣候等有關知識,撿垃圾保護環(huán)境的事例,展現(xiàn)了爸爸的博學多識和愛護環(huán)境的美好品質(zhì),自然引出“身教勝于言教”的主題。習作最后小作者發(fā)出呼吁,希望叔叔阿姨們都可以“做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描寫練筆
小作者描寫了爸爸陪伴自己“爬山”的經(jīng)歷,你的父母有哪些陪伴你的經(jīng)歷呢?一起去游樂園,一起散步,一起逛商場……請你選取一處寫下來,寫出在這次經(jīng)歷中,你有什么獨特感受以及你從爸爸媽媽身上看到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實戰(zhàn)演練二
漫畫的啟示
◎張馨月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覺得這句話用在父母和子女身上很合適。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畫,上面畫著一個小男孩坐在玩具前面,想開心地玩玩具,可是媽媽在一邊拿著書,不停地打斷小男孩,“兒子,這個故事好聽嗎?”“兒子,媽媽給你講,要認真聽啊!”小男孩扔掉玩具,一臉茫然地看著媽媽。媽媽興致高漲地講啊講,好像她講的都能讓孩子記住一樣,好像她講了孩子就學會了。邊上有一句話:可不可以陪我長大,而不是教我長大,我覺得這是小男孩此刻的心聲。他希望自己的媽媽陪他一起玩玩具,而不是在一邊不停地教他根本聽不懂的知識。這個畫面也是現(xiàn)在很多孩子的童年寫照。
同學們每天不停地學習知識,不停地在耳邊聽到各種道理??墒前职謰寢屨嬲牢覀冃枰裁磫幔课覀冃枰氖歉改傅呐惆?、鼓勵,而不是每天的說教、指責。
很慶幸,我的爸爸媽媽是陪我長大的。周末,媽媽會安排我們一家三口去郊游。假期還帶我去體驗勞動的快樂。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了鄉(xiāng)下豐收節(jié)。爸爸媽媽也是在城市里長大,所以我們?nèi)硕际恰傲慊A”。爸爸“身先士卒”,不怕臟不怕累,挽起褲腳,學著農(nóng)民伯伯的樣子下地干活;媽媽秉承“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宗旨,用筆記錄農(nóng)作物的名稱和農(nóng)民伯伯常說的“諺語”。我看到爸爸媽媽好學謙虛的態(tài)度,也學著他們的樣子,認真地在田間觀察不同農(nóng)作物的生長狀態(tài)。我的很多知識都是在和爸爸媽媽共同勞動中學到的。
爸爸媽媽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我想:我的身心是健康的,知識自然就會了,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點評
習作開篇“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應漫畫句子。描述漫畫時,不僅想象了畫面,也寫出了人物的內(nèi)心。后面結合父母陪伴自己“參加鄉(xiāng)下豐收節(jié)”的例子,展現(xiàn)爸爸媽媽“好學謙虛”的態(tài)度,“我”也因此“學著他們的樣子”。習作最后道出“爸爸媽媽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
【10~11版作者系山東五蓮縣洪凝街道中心小學學生,指導并置評:王霞】
描寫練筆
他想開心地玩玩具,可是媽媽在一邊拿著書,不停地打斷小男孩,“兒子,這個故事好聽嗎?”“兒子,媽媽給你講,要認真聽??!”小男孩扔掉玩具,一臉茫然地看著媽媽。
小作者把小男孩想玩玩具,可是媽媽卻在一邊不停地說教的場景,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出來,讓我們感同身受。聰明的你,一定能運用這種方法把漫畫內(nèi)容寫出來,并且結合生活事例,寫出你看了漫畫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