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片
曹雪芹(約1715-1763),清代小說家、詩人、畫家。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溪等。曹雪芹早年經(jīng)歷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富貴生活,后受到政治斗爭的牽連,家道從此衰落。晚期居北京西郊,窮愁潦倒,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年未及五十,貧病而卒。
內(nèi)容介紹
《紅樓夢》是曹雪芹以自身生活經(jīng)歷為基礎(chǔ),以“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方式,“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的極具思想性、藝術(shù)性的中國古代章回體小說。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揭示了封建大家庭中各種錯綜復(fù)雜的矛盾,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墮落,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出身的女子的悲劇形象,展示了極其廣闊的封建社會的典型生活環(huán)境,體現(xiàn)出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
小說中的賈府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名門望族,賈寶玉是賈府中的公子,他性格叛逆,蔑視禮教,淡泊名利,尊重、熱愛女性,與姑媽之女林黛玉有著深厚的感情。然而,由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禮教的束縛,他最終被迫娶了姨媽之女薛寶釵,林黛玉傷心而死。最終賈府衰敗,賈寶玉在經(jīng)歷了各種磨難后落發(fā)出家,整個家族中的女子也“死的死,散的散”。小說以“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作為結(jié)尾,暗示了封建社會的必然滅亡和人生的無常。
藝術(shù)特色
《紅樓夢》的輝煌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藝術(shù)內(nèi)涵豐富
《紅樓夢》涉及的領(lǐng)域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除文學(xué)、哲學(xué)、宗教、政治、經(jīng)濟、歷史、地理、管理、風(fēng)俗之外,還廣泛涉及了戲曲、美術(shù)、醫(yī)藥、園林建筑、飲食、娛樂、節(jié)慶、典章、服飾、器用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在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筑金石等各個領(lǐng)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堪稱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百科全書。
2.結(jié)構(gòu)布局精巧別致
全書結(jié)構(gòu)新穎而奇巧,以神話故事、“假語村言”掩去內(nèi)容的實質(zhì),將作品置入撲朔迷離的霧色之中,而借用“真”“假”觀念,托言“夢”“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說借著這一以假寓真的結(jié)構(gòu)鋪陳發(fā)展,最后營造出一個“生活世界”。上半部“備記風(fēng)月繁華之盛”,下半部寫“樹倒猢猻散”的衰敗局面。其中前五回為序幕,是全書的總綱,它對全書的主題、主線、副線以及賈府家事、人丁、四大家族之間的關(guān)系和十幾個主要人物性格特點、命運都做過或明或暗的概括。小說以賈府為中心拓展,又與外界發(fā)生廣泛的牽連,上至皇宮,下至市巷、鄉(xiāng)野,時近時遠地反映出整個社會的狀況。各種人物在各種環(huán)境中穿梭,交織出豐富的情節(jié)、錯綜復(fù)雜的矛盾,形成了清晰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
3.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紅樓夢》的最大特色。小說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達四百多個,重點出場的人物有六七十個。塑造了一大批獨具個性、栩栩如生、性情多樣的藝術(shù)形象。如寶玉、黛玉、寶釵、鳳姐、劉姥姥等,成為不朽的藝術(shù)典型。其他如晴雯、襲人、湘云以及賈政、賈母等放在書中次要地位來描寫的人物,也無一不個性鮮明,生動形象,呼之欲出。尤其是對相似人物的描繪,作者同中見異,寫出了其間細微的乃至本質(zhì)的差別,如黛玉和妙玉都是孤高成性的人物,但她們又不相同:一種是傲世的孤高,一種是出世的孤高。黛玉的孤高使人感到熱,而妙玉的孤高讓人感到冷。迎春、探春、惜春都是貴族小姐,思想情趣、愛好、性格的差別卻是那么鮮明。作者善于通過細膩、逼真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描寫,把人物放置在激烈矛盾沖突的漩渦里,用人物獨特的言行舉止,鮮明突出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精段選讀一
且說寶釵、迎春、探春、惜春、李紈、鳳姐等并大姐、香菱與眾丫鬟們在園內(nèi)玩耍,獨不見林黛玉。迎春因說道:“林妹妹怎么不見?好個懶丫頭!這會子還睡覺不成?”寶釵道:“你們等著,我去鬧了她來?!闭f著便丟下眾人,一直往瀟湘館來……忽見面前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地迎風(fēng)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倒引得寶釵躡手躡腳地,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嬌喘細細,也無心撲了。
(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有刪改)
◆賞析
“寶釵撲蝶”是《紅樓夢》中兼具詩情畫意與深刻寓意的經(jīng)典片段。讀者印象中的寶釵是端莊穩(wěn)重的大家閨秀形象,而在此片段中,她看到玉色蝴蝶后“意欲撲了來玩耍”,還“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去撲蝶,并且“躡手躡腳”地跟隨蝴蝶,“香汗淋漓,嬌喘細細”,這些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她天真爛漫、活潑俏皮的少女一面,使寶釵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同時,蝴蝶易逝,如同大觀園中女兒們的青春與歡樂,注定無法長久停留,為“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悲劇添了一筆注腳。
精段選讀二
晴雯道:“這是孔雀金線織的,如今咱們也拿孔雀金線,就像界線似的界密了,只怕還可混得過去?!薄幻嬲f,一面坐起來,挽了一挽頭發(fā),披了衣裳,只覺頭重身輕,滿眼金星亂迸,實實撐不住。待要不做,又怕寶玉著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著。便命麝月只幫著拈線。晴雯先拿了一根比一比,笑道:“這雖不很像,若補上,也不很顯?!睂氂竦溃骸斑@就很好,哪里又找俄羅斯國的裁縫去!”晴雯先將里子拆開,用茶杯口大的一個竹弓釘牢在背面,再將破口四邊用金刀刮得散松松的,然后用針紉了兩條,分出經(jīng)緯,亦如界線之法,先界出地子后,然后依本衣之紋來回織補。織補兩針,又看看,織補兩針,又端詳端詳。無奈頭暈眼黑,氣喘神虛,補不上三五針,便伏在枕上歇一會……晴雯已嗽了幾陣,好容易補完了,說了一聲:“補雖補了,到底不像,我也再不能了!”
(選自《紅樓夢》第三十回,有刪改)
◆賞析
這段情節(jié)生動刻畫了晴雯的剛烈性情與精湛技藝。她雖病重至“頭重身輕,滿眼金星”,仍咬牙堅持織補寶玉的雀金裘,展現(xiàn)出“爆炭”般的倔強。動作描寫極富張力——“挽頭發(fā)”“披衣裳”的強撐,“織兩針歇一會”的虛弱,與“恨命咬牙”的堅持形成對比,凸顯其“心比天高”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