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內(nèi)
政論文是議論文的一種,它從政治的角度闡述和評論當(dāng)前重大事件或社會問題,并提出見解和主張,內(nèi)容廣泛,形式多樣。中國古代文人以高度的社會責(zé)任感和勇于擔(dān)當(dāng)?shù)木?,以敏銳的洞察力,積極向君王上奏進諫,引經(jīng)據(jù)典,針砭時弊,獻言獻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閱讀古代政論文,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他們的家國情懷,也能學(xué)習(xí)其高超的說理藝術(shù)。
一、順勢而為、委婉懇切的勸諫藝術(shù)
生活中,我們對一個普通人進行勸說都是非常不易的,更遑論勸諫的對象是位高權(quán)重的君王。因此唯有深入理解君王心理,才能使說理有效。如《諫太宗十思疏》抓住唐太宗希冀唐王朝能夠長治久安,同時希望自己治國理政也能夠“神形俱逸”的心理來勸諫,態(tài)度謙卑,言辭懇切,同時描畫“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的圖景,以利相誘,使勸諫易于被接受。
二、邏輯嚴密、條理清晰,以理服人
政論文在論證過程中往往遵循嚴密的邏輯順序,層層遞進,體現(xiàn)條理性和完整性。如《諫太宗十思疏》開頭部分首先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況,從反面議論,提出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中間部分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為什么要居安思危;最后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也就是“十思”,并指出“思”的結(jié)果——“鳴琴垂拱,不言而化”。全篇以“思”字作為貫串全文的線索,思什么——為什么思——怎么思,思的結(jié)果如何,邏輯嚴密,脈絡(luò)分明,條理清晰。
三、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增強說服力
政論文為了增強觀點的說服力,常常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諫逐客書》通過大量的舉例論證、引用論證來增強說理的力度。如舉秦國四位君主重用客卿的事例,證明客卿對秦國貢獻顯著,從而證明逐客的錯誤。將秦國對待客卿的態(tài)度與對待非秦國的物品(如珠玉、音樂等)的態(tài)度對比,突出秦國重物不重人的矛盾,進一步論證逐客的錯誤。多種論證方法的綜合運用,使說理深刻而有力。
四、運用鋪陳手法和修辭,使文章情感充沛,氣理通暢
為了增強說理氣勢,作者常常運用鋪陳手法和修辭手法,使語言有氣勢,感情更充沛。如《諫太宗十思疏》則將“十思”進行鋪陳,用“智者”“勇者”“仁者”“信者”四個排比句,闡述“十思”的效果,可謂字句工整,氣勢磅礴。
出乎其外
【選文一】
論積貯疏
◎〔西漢〕賈 誼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撸怨偶敖?,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鄙袝r,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驅(qū)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zhuǎn)而緣南畝,則蓄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梢詾楦话蔡煜拢睘榇藦[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選自《漢書·食貨志》,有刪改)
◆賞析
《論積貯疏》是賈誼給漢文帝劉恒的一篇奏章,中心論點是:發(fā)展農(nóng)業(yè),儲存糧食,對于治國安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文章邏輯嚴密,思路清晰。開篇從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的觀點引申開來,強調(diào)當(dāng)時社會中食者眾、儲蓄少的現(xiàn)象,提醒當(dāng)權(quán)者關(guān)注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中間緊密圍繞“積貯”的論題,深入分析,就應(yīng)付自然災(zāi)害和戰(zhàn)爭兩個方面,從國家存亡的高度闡明不積貯的危害,進一步論證了積貯的重要性。最后從正面總結(jié)“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指出積貯之利。同時,提出了“驅(qū)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的具體辦法。文中運用大量的正反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說理充分有力。此外,還運用了鋪排的手法,排比句、對偶句式以及反問句的大量運用,使作者的情感表達鮮明而充沛。
【選文二】
治安疏(節(jié)選)
◎〔明〕海 瑞
九卿總其綱,百職分其任,撫按科道糾舉肅清之于其間,陛下持大綱、稽治要而責(zé)成焉。勞于求賢,逸于任用,如天運于上,而四時六氣各得其序,恭己無為之道也。天地萬物為一體,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洽,熏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樂矣??梢再澨斓刂?,則可與天地參。道與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壽矣。此理之所有,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終之藥,遙望輕舉,理之所無者也。理之所無,而切切然散爵祿、竦精神,玄修求之,懸思鑿想,系風(fēng)捕影,終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夫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復(fù)何言?大臣持祿而外為諛,小臣畏罪而面為順,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忠,惓惓為陛下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間,而天下之治與不治,民物之安與不安決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選自《海忠介公集》,有刪改)
◆賞析
《治安疏》是1566年海瑞任戶部主事時所寫。當(dāng)時明朝已趨于衰落,土地大量集中,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軍備不整,外敵不斷侵擾,官吏貪污成風(fēng),百姓困苦不堪。而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明世宗朱厚熜卻一心修道,不理朝政。海瑞眼看這種情況,懷著滿腔憤激,寫成了這篇歷史上出名的奏疏,對明世宗迷信道教、妄想長生、錯聵誤國的過失進行了指責(zé)。
選文以“九卿總其綱”的治國理想展開,用“恭己無為”暗諷皇帝修玄求仙的荒唐,指出“真樂”“真壽”在于踐行天道而非煉丹服藥。而后筆鋒直指“君道不正,臣職不明”的朝政危機,希望君王能接納建議。既有理學(xué)思辨的嚴謹,又有“昧死竭忠”的赤誠,展現(xiàn)出剛直不阿的風(fēng)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