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作為基礎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其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多元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圖書館已從藏書、借書為主的功能性場館向知識中心、學習中心、交流中心等多元功能為主的公共學習空間轉變。本文以實際案例為研究基礎,通過結合圖書館學、設計學等相關學科理論,探討圖書館中心式空間組織設計原則,以期總結該空間組織設計在圖書館設計和再設計方面的參考創(chuàng)新。
20世紀80年代至今,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我國圖書館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圖書館是國家、城市、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文化標志,但建筑設計領域關于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學術研究及參考較少,缺乏圖書館室內(nèi)設計方面的經(jīng)驗。
圖書館中不同部門的工作職責及工作區(qū)域相對獨立,導致許多圖書館出現(xiàn)空間組織無序、館內(nèi)動線混亂、讀者使用不便等情況。本文梳理并總結了圖書館設計中的常見空間組織形式,探討了中心式空間組織設計原則,旨在為圖書館室內(nèi)設計方面提供參考。
圖書館中心式空間組織常見形式
無論是城市還是高校,圖書館都是基礎建設的關鍵組成之一。就圖書館的中介性本質(zhì)而言,圖書館在不同社會階段都承擔著傳遞和利用信息資源的社會職能。圖書館的主要功能空間除了館藏空間、借閱空間,還包含編采空間、辦公空間等后臺空間,以及信息共享大廳、書吧等輔助空間。
圖書館設計關乎著未來幾十年讀者的使用感受、館員的工作感受等,館內(nèi)的空間組織形式若不明確,則會導致空間規(guī)劃不清晰、動線混亂、讀者找書困難、閱讀感受不佳等問題。因此,圖書館設計不僅要分析不同空間的需求與關系,還應該通過更好的空間組織形式進行合理規(guī)劃,為使用者提供更優(yōu)的環(huán)境。
圖書館作為城市和校園主要公共建筑之一,其體量龐大,往往由不同空間的多種組織形式構成,以下通過具體案例,總結圖書館常見的空間組織形式。
以垂直交通為中心
所謂交通,是穿過空間的運動,是連接其他空間序列的紐帶。19世紀末,圖書館建筑出現(xiàn)二層及二層以上層高后,圖書館中起交通作用的樓梯、電梯空間往往位于角落。在過往的圖書館設計中,交通空間只是起到連接各功能空間的作用。自20世紀以來,隨著圖書館層高和面積的增加,在圖書館設計中,樓梯和電梯的位置也開始有了新的設計,垂直交通往往起到連接各功能空間的重要作用。
上海圖書館在空間組織形式上采用了以垂直交通為中心,扶梯位于圖書館中心位置,連接二至四層,便于讀者快速到達借閱區(qū)域(圖1)。以扶梯和構造柱為主的寬闊中庭空間,為整個圖書館的中心位置支撐起各層空間模塊的穿插。同時,簡約的垂直交通讓中庭更顯通透,各功能空間以此為中心有序組織穿插,為各功能空間的讀者提供了開闊視野,便于讀者快速找到目的地。
從上海圖書館平面圖中可以看到(圖2),讀者通過垂直交通進入不同樓層后,以垂直交通為中心,讀者可以快速到達書架、閱覽區(qū)、教室、討論間等區(qū)域,樓梯、衛(wèi)生間等輔助空間位于建筑四周。各區(qū)域以垂直交通為中心四面圍合式布置,可以有效分散人流、避免交叉動線。
以門廳為中心
在許多圖書館的設計中,門廳僅保留空氣流通或人員進出的基本功能,經(jīng)常容易被忽視。門廳是讀者進入圖書館的第一空間,承擔著指引導視、分流人群等重要作用,門廳的設計也決定了讀者對圖書館的第一印象。以門廳為中心的設計可以讓讀者在第一空間就能獲取圖書館的相關信息或進行詢問幫助。隨著圖書館文化傳播功能的增強,門廳還應具備展覽空間、熱門圖書臺、文創(chuàng)吧、咖啡吧、共享閱覽區(qū)等擴展功能。門廳是具備極強信息集中性的復合型空間,因此,許多圖書館以門廳為中心進行了設計。
南京大學圖書館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門廳的信息傳達、展覽空間(圖3),為后續(xù)信息公示、舉辦活動、展覽特藏等需求提供了充分場地支持。南京大學圖書館以門廳為中心、交通空間穿插分布在四周連接各功能空間,保證了讀者身處門廳即可明確了解目的地行徑。
中國地質(zhì)大學圖書館以門廳為中心,將垂直交通圍繞中心空間進行設計,盡可能保證了各層的通達性。將藏閱學習空間沿圖書館四周布置,為讀者提供了明亮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以門廳為中心,交通輔助空間、藏閱學習空間呈中心包圍式,既能為讀者提供明確的信息導覽,又能保證各功能空間的通達性,還保證了讀者閱讀環(huán)境的舒適性(圖4)。
以閱讀空間為中心
閱讀空間作為圖書館最具學習氛圍的空間之一,往往能夠展現(xiàn)圖書館的特性。近年來,經(jīng)過設計后的階梯式空間,無論是在圖書館還是書店、辦公樓、商場等公共空間,都深受歡迎。在圖書館中,階梯式閱讀空間在設計時結合人體工程學,通過增寬踏步進深、增加坐墊及靠背、配以自然舒適的顏色材質(zhì)等設計手段,使閱讀空間變得舒適可停留,便于讀者在此駐足、讀書、小憩或交流等。
因階梯式閱讀空間的開闊性及共享交流性,此類空間往往設置在圖書館中較為開闊的公共空間。傳統(tǒng)圖書館“藏、借、閱”空間之間的界限逐步消融,空間之間的流動、融通、交流逐漸明顯。
天津濱海新區(qū)圖書館以“書山”為設計理念,將階梯式閱讀空間設計在圖書館入口位置,讓讀者進入圖書館后,便被體量龐大、昭示性明顯的閱讀空間所震撼。天津濱海圖書館以球型空間為中心,四周階梯式閱讀空間通過臺階進深、坐墊組合方式、書籍擺放位置等不同變化,將階梯式閱讀空間分為閱讀區(qū)、思考交流區(qū)、討論區(qū)。在圖書館設計中,通過幾條豌蜒的小路可到達圖書館的不同區(qū)域,不僅滿足了閱讀功能,還聯(lián)系了各個空間模塊,成為圖書館中重要的公共空間(圖5)。
階梯式閱讀空間既肩負了垂直交通的功能,連接了圖書館中的各功能空間,又將大部門讀者集中在入口空間處進行閱讀、學習和討論,增強了圖書館中的閱讀和學習氛圍、為圖書館討論學習創(chuàng)造了空間,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
以庭院為中心
庭院空間是連接室內(nèi)外環(huán)境、具備自然休憩空間的場所。庭院空間的自然舒適性能夠讓讀者放松身心,打破了傳統(tǒng)圖書館空間的沉寂氛圍。因此,許多圖書館在設計時,將庭院空間作為設計亮點,將花園引入圖書館內(nèi)部設計,使讀者樂于在此進行閱讀。
麻省理工學院海登圖書館庭院四周均為通透玻璃面,交通空間環(huán)繞庭院四周(圖6)。這種布局將庭院自然景色與室內(nèi)融合,閱覽區(qū)窗外便是庭院自然景色,讀者可選擇走進庭院進行閱讀與交談。以庭院為中心,將花園引入圖書館內(nèi)部設計,優(yōu)化了閱讀環(huán)境,使讀者更樂于在此閱讀。
圖書館中心式空間組織設計原則
目前,圖書館已從藏書、借書為主的功能性場館向知識中心、學習中心、交流中心等多元功能為主的公共學習空間轉變。未來,圖書館應在服務第一的基礎上,將更多精力投入非傳統(tǒng)業(yè)務。中心式空間組織設計可為圖書館舉辦非傳統(tǒng)業(yè)務提供空間可能性,而圖書館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也促進了圖書館設計原則的升級。
多元性原則
圖書館空間在統(tǒng)一性設計原則下,還要兼顧多功能的空間多樣性。在中心式空間組織設計中,中心式空間不只具備單一功能。無論是以交通空間、門廳空間、閱讀空間為中心,還是以庭院空間為中心,中心式空間因面積較大且視野開闊,可以增加交往空間或展覽空間。
在傳統(tǒng)圖書館中,中心空間往往只具備單一的服務臺引導咨詢功能,已無法滿足未來圖書館的發(fā)展需求。圖書館設計中,在滿足服務引導、借還書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據(jù)圖書館的定位新增展覽空間、電子閱覽空間、庭院休閑空間等。許多圖書館在設計時,為展覽空間單獨劃分了區(qū)域,有助于讓讀者沉浸式觀展,但由于路線不便或展覽信息閉塞,導致觀展人數(shù)有限。
在中心式空間組織中,中心空間較為開闊,在此增加展覽活動等,將中心空間打造為多元性空間,使讀者進入圖書館后的第一感受不再是沉悶壓抑,而是感受到更多的空間樂趣。同時,豐富的活動及展覽可以提升館員的綜合能力。中心式空間組團要實現(xiàn)空間的多元性,在空間布局、劃分、使用和功能組合等方面打造靈活的空間,各功能之間可以相互擴展、可變,中心空間的復合多元性設計,能夠較好地滿足圖書館未來發(fā)展的功能訴求。
高效性原則
圖書館的本質(zhì)功能是為讀者提供書籍或其他知識服務,當讀者來到圖書館時,需要快捷、便利地到達目的地獲取知識。因此,在圖書館設計中,提高空間組織的實用性,設計高效、便捷的讀者動線十分重要。
交通空間是實現(xiàn)讀者在圖書館中使用便捷的一個重要因素。門廳和電梯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空間,門廳能夠將人群過渡到各個單元空間內(nèi),電梯和自動扶梯則能夠幫助讀者快速到達目的地。中心式空間組織能夠使讀者進入圖書館后,通過明確的設計指引快速到達目的地。例如,以門廳或以交通空間為中心的設計中,讀者能夠快速通過交通空間到達目的地,縮短讀者動線、提升效率。
開放性原則
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直接受所在環(huán)境的影響,人的各種需求也反作用于環(huán)境。在中心式空間組織設計中,中心空間的象征性十分重要,優(yōu)秀的圖書館設計應該在空間和心理上使讀者感到舒適和開放,如以庭院為中心的設計,讓讀者能夠走入其中,并感到放松和悠閑;或將閱覽區(qū)設計在景色較好的位置,讓圖書館內(nèi)外的讀者均能享受優(yōu)美的景色和濃厚的學習氛圍。
圖書館進行中心式空間設計時,應充分發(fā)揮中心式空間的象征性和影響力,通過綠色空間設計、舒適性和開放性設計,拉近圖書館與讀者的心理距離。中心式空間組織設計具有較多的可能性,能夠打破傳統(tǒng)圖書館中各區(qū)域分開的嚴格布局,使圖書館空間更加活潑、開放。
在多元文化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圖書館如何增強吸引力,讓讀者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十分重要。在公共圖書館蓬勃發(fā)展的當下,圖書館設計的相關理論卻較為匱乏。圖書館設計關乎讀者的使用感受,合理安排圖書館各功能空間、注重圖書館精神文化場所營造顯得尤為重要。中心式空間組織設計不僅能讓讀者進入圖書館后有明確的認知方向和空間感受,還能為讀者提供展覽知識普及和優(yōu)美的閱讀環(huán)境,從而增強人們對圖書館的精神認同。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