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第一次去下蜀看櫻花,過了范巷,兩輛車就走散了。只能跟著導航往“長江提水站\"方向走,不知不覺竟然被導到一處僻靜的平地,抬眼四周,前方倒是有一道高高的壩,但完全看不到櫻花。遲疑中,我還是爬上高壩,看到櫻花稀疏,全然沒有下蜀政府宣傳片里的那般盛大。正深感失望之時,接到同行的電話,原來她們已經(jīng)到長江提水站了,車停在官港人家,讓我們和門衛(wèi)師傅打個招呼,說來看花就會放行。難怪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呢,原來是跑錯了地方。
于是,趕緊下坡,如同追星一般,從下蜀長江提水二站一直趕到提水一站?;蛟S我長期在山里工作,看慣了山上的櫻花林,甚至在印象中,春天的櫻花,只有盛開在山里美得像滿山的緋云最為好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瀕江臨港的下蜀竟然真有如此美的櫻花。走進長江提水一站,沿著山坡的階梯一路往上,綻放的櫻花在枝頭伸手可觸。山坡很長,樹與樹之間隔著階梯兩兩相對,伸出的枝丫正好在空中交錯,像粉白色的櫻花隧道,不時有蜜蜂圍繞其間,煞是浪漫,看來,這下蜀的春天,連蜜蜂都浸在水粉色的溫柔里呢。
繞過水閘,來到一處高崗平臺。這里視野極為開闊,可以從從容容地看花觀景,拍照打卡。從定格的相機鏡頭看過去,滿樹盛開的櫻花努力向上伸展著,層層疊疊的,似乎把天都給遮住了。一陣微風吹過,花瓣隨風飛舞,飄飄灑灑,宛若粉色的雨簇簇而落,同行干脆撩起衣襟兜住花雨,直呼太有詩意了。然而,更驚艷的是,順著櫻花樹前傾的枝頭望向?qū)γ妫崎L的軌道上,白色的動車疾馳而過。我們還在研究用哪朵花枝做前景呢,動車已然閃過。雖然沒來得及拍下來,我們在櫻花樹旁看動車,想必車上的人也在透過車窗看花吧。或許動車上就有回鄉(xiāng)的游子,櫻花用春色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這些櫻花樹在長江提水一站建站時就栽種了,經(jīng)歷40年的風雨依然枝丫遒勁,生命力真是旺盛。而下蜀作為句容的古鎮(zhèn),距今更是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下蜀自古交通便捷,在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明時代,水路是鏈接中國的經(jīng)濟動脈,下蜀沿長江興起了商業(yè)、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特別是當上海和南京的第一條滬寧鐵路建成,并設有下蜀、橋頭鎮(zhèn)兩個火車站后??梢哉f,下蜀鎮(zhèn)既擁有長江水路,又有鐵路過境,特別是長江在下蜀經(jīng)年不息地奔騰,擁有3.5千米長江岸線的下蜀鎮(zhèn),是發(fā)展工業(yè)的理想之地。
載入史冊的“長江提水工程\"著實完成了“北水南調(diào)”。長江提水工程全長15.8千米,將長江水提高了54米。1978年冬,人們從下蜀的便民河開挖一條引水河,直達空青山北坡,再建造一級長江提水站,引水上山,沿著開挖的溝渠、鑿通的隧道,一路向南,翻山越嶺,把取之不盡的長江水通過二級提水,調(diào)到空青山南麓的北山水庫,再根據(jù)需要調(diào)配到句容廣袤的丘陵山地,從此,句容建成了“扎根長江、江庫相連,能蓄能引、能灌能排,調(diào)遣自如、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體系。
長江在漫長的流淌中,迎來了江水奔涌的新節(jié)點。然而,不管江水如何漲落,長江提水站的櫻花都是春天最柔情的告白。櫻花的花期,短暫而熱烈,它開得燦爛,謝得從容,仿佛天空遺落的粉色夢境。在光陰的河流中,它堅守著每一個曉日與夕暉,經(jīng)歷著每一次的風霜與雨雪,它在春天里誕生,又在春天里凋零?;厝サ穆飞?,我有些感傷。隨手涂鴉了幾句詩,猛然就想到,凋零的同時是失去了孕育的希望,但它又何嘗不是新生的序曲呢?畢竟,生命的意義就是盛開。于是,我繼續(xù)寫詩,“它們絢爛在臨江而建的提水站,在濤濤江水聲中約定一朵花與另一朵花相愛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