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投資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大,對建設項目審計與監(jiān)管的需求顯著提升。然而,現行審計資源配置機制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難以有效滿足多層次、全方位的審計監(jiān)督需求。審計部將工程的投資金額確定為風險評價的依據,造成了對投資額較大的工程的風險估計過高。這樣的考核方式導致了審計資源的分配不合理,無法對項目中潛在的風險進行及時檢測,從而導致了審計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分配條件下,對各個工程的審計風險進行科學評估,并對其進行合理的排序,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AHP-TOPSIS方法在計算權重排序方面應用廣泛,趙振華[1]采用AHP法原理確定各項評價指標對于總目標層的綜合權重,基于TOPSIS法對各備選方案進行排序,選出最優(yōu)方案。甘毓2通過AHP-TOPSIS法構建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模型,該模型能夠有效識別和評估各種數據安全風險,得出更準確的風險等級。因此,本文擬采用AHP-TOPSIS方法,對A企業(yè)的內部審計決策風險進行了實證研究。
1文獻綜述
建設工程審計屬于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研究范疇,得到中外學者的廣泛研究。宋暉[3指出美國公共工程審計開展多種方式相融合的審計,重點關注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朱恒金等4認為建設工程管理審計有助于提升公共工程的績效。時現依托現代項目管理理論、投資管理理論和審計理論,提出開展建設工程管理審計有利于重塑審計目標,優(yōu)化審計模式,整合審計資源,調整審計重點[5]
在風險基礎上,李兆龍等運用博弈理論對內控流程進行了實證研究,發(fā)現內控制度對內控風險的控制具有顯著的作用。趙紅衛(wèi)強調,哈佛大學推行的風險管理審計資源戰(zhàn)略,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章敏捷等8提出,對項目進行風險導向的審計,不僅可以規(guī)避風險,而且有助于企業(yè)加強內控制度的實施,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更好地發(fā)揮內審的監(jiān)督與服務作用。穆大常認為項目全程追蹤審計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有: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審計對象風險、審計師風險及其它風險。劉雷等[10]將FMEA、GCA、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和PSO-BP神經網絡相結合,構建了一種新的、有效的、可用于我國公共工程建設項目風險控制的審計評估模式。邢風云[\"]認為,在評價重大誤報風險時,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分析法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評價方法,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獲得重大誤報風險的隸屬程度,從而實現了對審計風險的定量評價。
上述研究普遍認為,實施風險導向審計對于提升審計質量、合理配置審計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在建設工程內部審計中科學地進行風險評價已成為當前研究熱點。
2建立A企業(yè)建設工程內部審計決策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2.1 評價指標的建立
本文以A公司為研究對象,構建基于審計責任風險、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審計任務風險與委托方風險4個維度構建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1)審計責任風險。審計責任風險包括審計執(zhí)行人員專業(yè)性風險、審計人員獨立性影響風險、審計人員廉政風險、內部審計機構管理風險[12-3]。審計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和能力是影響審計質量的關鍵因素,需確保審計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并遵守職業(yè)道德。
(2)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包括審計標準缺失、宏觀政策風險和審計行業(yè)環(huán)境風險。由于審計人員主觀性較強,審計標準的缺失及政策的頻繁變動易影響審計進度[14]
(3)審計任務風險。審計任務風險主要體現在工程項目的復雜性、資金的管理、招投標過程中的風險和項目的安全管理方面。項目管理的復雜性及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決定了審計工作的難度。
(4)委托方風險。協(xié)審機構的管理風險是由于在缺乏內部審計師的情況下,依靠諸如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社會中介組織來進行審計,其收費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參差不齊,如果管理不嚴,缺少對其的評價和評價,很難保證審計質量。為此,應當將協(xié)同審計機構的經營風險納入風險評估系統(tǒng)。
2.2建設工程項目內部管理審計決策風險層次結構
本文從審計責任風險、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審計任務風險及委托方風險4個維度選定了14個具體指標,并據此構建了A企業(yè)建設工程項目內部審計決策風險的指標體系(見表1)。
3A企業(yè)建設工程內部審計決策風險評價
3.1A企業(yè)概況與建設工程項目背景
A企業(yè)為國有企業(yè),主要從事公路、橋梁及隧道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同時負責當地420公里道路和231座橋梁的養(yǎng)護工作。A企業(yè)內部審計部門每年都需要制定審計計劃用以監(jiān)管下屬企業(yè)的各類項目。由于項目投資額和復雜性差異較大,當前審計計劃僅依據投資額大小來安排審計,易出現風險識別不全面和部分項目未審計或重復審計的問題?;诖?,本文以A企業(yè)下屬的3個建設工程項目為研究對象。具體項目包括:
項目 F1 :路口立交改造工程,長850米,投資13621萬元,資金到位7432萬元,已發(fā)生4項設計變更,變更金額171萬元。
項目 F2 :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路段長約4.9公里,包括特大橋、多個中橋和交叉口??偼顿Y85732萬元,資金到位64318萬元,已發(fā)生16項設計變更,變更金額842萬元。
項目 F3 :立交提升改造工程,總投資73346萬元,到位資金6538萬元,已發(fā)生18項設計變更,變更金額851萬元。
3.2 AHP-TOPSIS評價法概述
3.2.1 AHP法分析步驟
層次分析法的步驟主要有幾下幾步:
(1)構建層次化模型。將目標問題分為準則層和指標層兩個層級,其中準則層包括評估對象,指標層包括具體的評價標準。
(2)構建判斷矩陣。由專家對指標層的指標分別進行比對評分,在決定各個層級各個因子的權重時,對與上一層某個標準相關的該層的所有元素進行成對地比較[15]。 Gij 為代表了第 i 個元素對于第 j 個元素的重要性的比較結果,通過對各個元素進行單獨的比較,將評分的結果構建出了一個矩陣。常見的標度見表2。
(3)層次排序與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指標CI的計算公式為
為了評估CI值的大小,引入隨機一致性指標 O其計算公式為
通過對比CI值和RI值,計算檢驗系數CR,其計算公式為
CR=CIRI
若CR值小于0.1,則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
3.2.2TOPSIS 法分析步驟
TOPSIS方法通過對評估目標和正、負兩種理想解決方式之間的差距來確定最優(yōu)的決策方法。當評估目標與正理想解的關系越接近,與負的理想解之間的關系越好[16]。研究采用專家評分數據進行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趨勢化處理。處理指標數據以確保各指標的變化趨勢一致,消除不同指標之間可能存在的方向性差異。
(2)規(guī)范化矩陣的計算。對特征矩陣進行標準化,得到規(guī)格化向量 r?ij ,進而構建規(guī)格化矩陣 B 。接著,采用平方和標準化來對樣本數據進行標準化,其公式為
(3)根據AHP法計算各指標權重,對規(guī)范化矩陣
進行加權得到加權規(guī)范化值 Vij 和加權歸一化矩陣 s 。
(4)基于加權規(guī)范化值 Vij ,確定正理想解 V+ 和負理想解 V- ,分別代表理想情況下的最優(yōu)和最差選擇。
(5)計算評價對象與正理想解及負理想解的距離,其公式為
(6)計算各評價對象的貼近度,其公式為
(7)基于貼近度進行影響因素分析。
3.3 數據整理與評價
3.3.1基于AHP-TOPSIS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研究通過邀請內部審計部門的經理、審計員等5位關鍵人員對決策風險因素的評價指標進行評分。
1.準則層權重的確定及其一致性檢驗過程
標準層包括 B2 審計責任風險, B2 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 B3 審計任務風險, B4 委托方風險。在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標準層各項指標權重時,根據表2中的評分標準整理出原始數據,進而構建了判斷矩陣 。在此基礎上,利用5名評分者的評分結果,以幾何平均法來計算評分結果,以確保資料的客觀。在表3中示出了所產生的判定矩陣 M1 。通過SPSS27軟件進行AHP分析,結果見表4。
接著計算得出CI值、RI值、CR值并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5。
2.指標層權重的確定及一致性檢驗(1)審計責任風險層。
5位專家根據審計責任風險層指標進行評分,并參考表2中的標準,構建出判斷矩陣 ,結果見表6。接著,通過SPSS27并采用和積法進行AHP分析,計算結果見表7。
(2)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層。
(3)審計任務風險層。
通過計算判斷尺度值,得出了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層的判斷矩陣 ,見表8。接著進行AHP分析,分析結果見表9。
通過對判斷尺度值進行平均值計算,得出矩陣M23 ,具體結果見表10。接著進行AHP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1。
(4)委托方風險層。
通過對評判標度數值進行平均數計算,得到的評級結果如表12所示。結果顯示,協(xié)審人員道德失范風險 C13 權重為 76.046% ,協(xié)審機構管理效能風險 C14 權重為 23.954% ,分析結果見表13。
(5)指標層一致性檢驗。
從表14中可以看到,所有的指標都符合審核風險評估系統(tǒng)的標準層次。將上述14個指標在各標準層級的權值按層級總分序排列,確定各評價指標的重要性。
3.層次總排序權重
從表15、圖1可以看出,在本文設定的4個標準層中,審計責任風險層( B1 )所占的比重最大,達到44.158% 。這表明,公司的審計管理水平對A企業(yè)的內部審計決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審計任務風險層次 )的權重是 23.591% ,資金運用管理風險指標的權重是 9.767% ,這說明A企業(yè)的資金流動密集,用途廣泛,因此對資金的嚴格監(jiān)管也要格外關注。審計環(huán)境不確定性風險層次( B2 )以 20.332% 的權重排在第三位,可見,外部政策和產業(yè)因素雖然對審計行為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但不是主導因素。另外,盡管委托審計沒有被列入準則層次,但是它的有關指標的權重卻高達 11.919% ,同樣值得企業(yè)關注。
3.3.2基于TOPSIS法改進建設工程內部審計次序
其正負理想解距離計算結果見表16、圖2。通過TOPSIS的分析,得出了A公司3個工程項目在綜合評估后,其相對接近程度從高到低的順序是: F2gt;F3gt; F1 。因為項目 F2 的投資額是最大的,因此,行業(yè)主管部門、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審計局等相關方會對其進行多種形式的審計。如果將內部管理審計置于優(yōu)先地位,可能會導致審計工作重復進行,從而造成審計資源的浪費和分配的不均衡。從內部審計的觀點來看,3個項目中, F2 的風險是最大的,而內部審計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4 優(yōu)化建議
4.1建立審計人員專業(yè)能力認證體系
為有效防范審計責任風險,A企業(yè)可構建審計人員專業(yè)能力認證體系,包括各類審計技能的培訓與考核,以保證審計人員具備從事專業(yè)審計工作的能力與素質。具體而言,定期組織審計人員職業(yè)資格考試與專項培訓項目,以保證審計人員持續(xù)更新專業(yè)知識。
4.2建立資金流向實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
為有效應對資金管理不當風險,A企業(yè)可建立資金流向實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確保對資金的流動、使用和支付情況進行全面、實時監(jiān)控。同時,對于大額支付,建議實施雙因子審批機制,即需要兩個以上的負責人在不同層級上審核和批準資金支付。
4.3 加強審計行業(yè)政策預測與評估
為有效應對審計環(huán)境與規(guī)范的不斷變化,A企業(yè)應加強對審計行業(yè)政策變化的預測與評估工作,及時掌握國內外經濟形勢、審計政策變化等信息,針對宏觀經濟變化、行業(yè)政策調整等因素的潛在影響,調整審計策略和技術手段,保證審計工作的有效性與合規(guī)性。
4.4建立協(xié)審人員定期評估與監(jiān)督機制
為降低協(xié)審人員道德失范對審計工作的影響,A企業(yè)可建立定期評估與監(jiān)督機制,通過定期的內外部監(jiān)督,確保協(xié)審人員在執(zhí)行審計任務時嚴格遵循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同時,設立獨立的稽核機構,對協(xié)審人員的工作狀況進行持續(xù)監(jiān)督,以保證審計質量和道德水平的持續(xù)改進。
5 結語
研究通過采用AHP-TOPSIS法對A企業(yè)建設工程項目的內部審計決策風險進行實證分析,構建了相應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對3個項目的內部審計決策風險進行了評估和排序。審計責任風險是影響企業(yè)決策行為的主要因素,審計工作風險次之,而外部審計環(huán)境的不確定因素對企業(yè)決策的影響相對較小?;诖耍疚奶岢鼋徲嬋藛T專業(yè)能力認證體系、建立資金流向實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加強審計行業(yè)政策預測與評估、建立協(xié)審人員定期評估與監(jiān)督機制等優(yōu)化建議。
研究結論為建設工程領域如何科學評估和控制審計決策風險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為其他同行業(yè)企業(yè)在審計資源優(yōu)化配置及風險管控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然而,目前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可以通過擴大樣本量、充實評估指標,或者引入多種評估手段,提高研究結果的普適性和準確度。通過以上研究,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企業(yè)內審決策的風險,提高其內審效率,同時也為同行業(yè)其它公司的內審工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趙振華.基于AHP-TOPSIS法的某新建住宅工程建筑模板選擇評價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24.
[2]甘毓.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價分析的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與應用[D].南昌:南昌大學,2024.
[3]宋暉.美國公共工程審計的做法及對我國投資審計的借鑒意義[J].審計研究,2018(1):46-50.
[4]朱恒金,時現,李躍水.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分業(yè)經營的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0(2):146-147.
[5]時現.公私合伙(PPP)模式下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問題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31(3):3-9.
[6]李兆龍,李敬,王丹.基于博弈論的高校內部審計行為分析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8(5): 37-42.
[7]趙紅衛(wèi).哈佛大學風險管理審計的經驗與啟示[J].審計研究,2017 (4):106-112.
[8]章敏捷,楊小秋,周勤.風險導向工程審計體系建設淺探[J].財會通訊,2014,(28):93-95.
[9]穆大常.強化對政府投資工程的審計[J].統(tǒng)計與決策,2004(10):144-145.
[10]劉雷,杜秀紅,時現.公共工程施工過程風險控制的審計評價[J].系統(tǒng)工程,2015,33(8):147-153.
[11]邢風云.層次分析與模糊數學在風險導向審計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3,21(1):44-47.
[12]黃凱熙.信息化背景下光電企業(yè)內部審計的風險識別與應對策略[J].財會通訊,2024(21):116-120.
[13]胡愛平,潘海天.數字化驅動內部審計增值路徑研究[J].會計之友,2024(22):123-129.
[14]張霖琳,馬曉紅,徐玉琳.國有企業(yè)集團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一個探索性案例研究[J].當代會計評論,2024,1(2):97-120.
[15]王靜波.風險管理視角下人民幣發(fā)行庫風險控制與評價研究:以中部地區(qū)兩個省份的地市級樣本中心支庫為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7(7):110-114.
[16]李放.基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β系數風險評價模型應用:以商業(yè)銀行為例[J].財會通訊,2014(7):81-84.
收稿日期:2024-11-29
作者簡介:張齊,男,1988年生,本科,審計師,主要研究方向: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