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常不滅,萬法總無言。
在1500年的歷史上,明代高僧無言正道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不僅傳承臨濟宗禪法,也在曹洞正宗弘揚曹洞禪風,同時他還是一位高超的僧醫(yī)和武術家,說他是一代禪武醫(yī)宗師毫不為過,
作為住持,禪法無疑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妨先看看明代高僧對他的評價。明末四大高僧中的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均對正道寄予厚望。萬歷二十年,禮部欽命正道住持嵩山,真可聞之欣然提筆,寫了一首情誼深沉的《燕山送無言道公住持》:
青山不易老,白日何其短。
葉落黃金臺,誰人行急緩。
四泉清且深,五乳秋云滿。
取汲豈有心,為霖濟枯旱。
茍非善用之,雖正亦復反。
缽樹既成抱,帝座香未散。
椎輪久失主,賞罰貴明斷。
祖令試全提,波旬應左袒。
焦螟泊火聚,燕雀秋鵠卵。
直下不生心,圣凡俱納款。
德清在《送無言道公住持少林序》中更加深情地叮囑正道:“達摩以震旦少林為菩提初地,十方無盡法流源源從此而出?!彪m然正道住持是眾望所歸,但是,德清還是希望正道不要固守教條,隨緣而化,要多去體諒佛祖?zhèn)鞣ǖ钠D辛—“佛祖以法界為家,大地為業(yè),虛空為量。若不立一塵,則不能現(xiàn)身。若立一塵,則不能度生。”重振祖庭、弘法利生難免會有糾結,“若不立一塵,則負佛祖。若立一塵,則非佛祖所以望公者。”德清希望正道能夠聽進自己的善言,“赤身而全荷其業(yè),拽百川而歸源。”
除了寫序,德清還多次寫詩給正道在《寄少林無言宗師》中,他諄諄之言如暖風撫面:
五乳峰頭草木深,春來花發(fā)滿空林。
峰頭積雪仍千尺,誰似當年斷臂心清涼會罷復長安,一度相逢一度歡。
別后天南望天北,炎風朔雪兩相看。
正道出身臨濟宗,何以擔當曹洞宗主大任?并得到真可、德清這樣的巨璧力挺?
這跟正道自八歲出家后,長達30多年的天下參學有關。
年幼出家江西上藍寺(今南昌佑民寺)的正道,俗姓胡,20歲遇到臨濟宗高僧知休。這次拜師對正道的成長極其重要。知休是一位世外高人,據(jù)記載,知休得道后一直居住在榮陵的秦人洞內,不食人間煙火。好幾個月后,偶然被上山砍柴的樵夫遇到,名聲傳開后,才有一些信佛的居士和高僧前往拜訪。山高林深,多有老虎出沒,成為公害。知休神通廣大,“與虎馴狎,作偈戒之,今其境虎不傷人?!鄙蕉粗校麑懹匈试唬?/p>
我到龍回似有因,特來此地覓前身。
洞中鐘鼓猶無恙,不記當年繙貝人。
在知休的引導下,正道到湖南衡山松樹坪隨侍遜庵3年,又到東巖聽大方如遷講法,之后到衡山石龍?zhí)磷冯S另外一位臨濟宗高僧無盡受具足戒。28歲受知休之命,正道孤身千里北上西京,拜謁了一代名僧幻休常潤。
師徒二人的對話,成就了一段著名的公案。
正道問,什么才是我們曹洞宗的家風呢?
常潤告訴他,月下三花樹,峰前雙桂枝。
這樣一位不出世的高僧,對正道影響極大。本來是曹洞正宗,但正道“銳志參宗,無論寒暑”,8年之后洞徹了曹洞要旨,并被常潤任命為書記,在寺院起草文書。
正道開悟后呈偈:云攢絕頂,月鎖幽巖。石人撫掌,木女舒顏。
常潤看后,非常高興,他認為正道已經洞徹曹洞宗的宗旨,將會成為僧中之杰他贊頌正道:“無言的旨不離言,玄唱玄提妙絕傳。今日單傳親印授,他年雙桂利人天?!?/p>
在,很多大居士找正道談禪論佛,晉川的劉公、沖庵的顧公、聚所的鄒公都認為下一任的住持一定會是正道。
1582年(萬歷十年)春天,受到常潤的點撥,正道再次向北,抵達五臺山。當時由于神宗朱翊鈞沒有兒子,“顧好佛,京師內外多置梵剎,動費數(shù)萬”,親慈圣皇太后,在五臺山修建“大舍利寶塔(大白塔)”,為皇帝祈子。憨山德清與妙峰福登共同主持了祈嗣法會。正道刺血書寫了《普賢行愿品》和常潤所傳授的法偈,德清刺血用泥金、福登刺舌血分別書寫了《華嚴經》。法會之后,這四份血書被放置在寶塔頂部。秋天的時候,的僧人明成、如意夢到蓮花和明月現(xiàn)于塔際,感覺很神奇。沒想到,第二天一早便看到了正道攜帶的“雙機靈相圖\"拓片,二人認為這是天人感應,夢已成真,遂捐資將圖刻立在大白塔的塔基上。正道之所以能夠和福登、德清一起參加皇家的祈嗣大會,原因在于福登與常潤有師生之誼?!独m(xù)燈正統(tǒng)》上說,福登“參遍融圓、嘯巖寶、大千潤諸公,萬歷初再參大千于少林”。
在五臺山,正道停留了9個月,參訪了諸位大德,隨后到達燕京。在京城,正道與雙寺的寶藏、龍華寺的瑞庵、廣化寺的荊川等諸尊宿交流心得,密契宗乘。大方如遷在東巖講法,正道前往聽諸經長達7日。
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禪學修養(yǎng),正道決定南下到普陀山參訪觀音道場。臨行前,他夢到觀音為其清洗六根,于是再次刺血書寫了《法華經》,并跪下誦讀:“自朝抵暮,勺水不人口。”
讓慈圣皇太后非常高興的是,正是在這個秋天,太子朱常洛出生了。
此后,慈圣皇太后更加篤信佛教,常修建廟宇,并頒賜宗教繪畫給名山寶剎。
也得到了恩惠。
1587年(萬歷十五年),朱翊鈞下詔,贈送一套大藏經。這套藏經共有678函,其中舊刻藏經637函,另有41函由慈圣皇太后組織續(xù)刻,包括各種佛教著述36種,410卷。
永化堂南山坡無言正道衣冠塔
次年,慈圣皇太后拆除位于洛陽的伊王府,用其殿材在立雪亭后鑿山為基,創(chuàng)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千佛殿。該殿面闊7間(27.09米),進深3間(11.15米),通高17.579米,為單檐大硬山式建筑。殿內三面墻上繪制的壁畫《五百羅漢朝毗盧》由宮廷畫師親繪,整幅畫高達7.5米,長達42米,總面積更是超過了320平方米。這幅壁畫分三層,構圖嚴謹,氣勢磅礴,歷經500年依舊栩栩如生,被今人譽為“明代壁畫的巔峰之作”在正道上成長的路上,師叔大方如遷的提攜極其重要,正是因為跟隨如遷說法,正道得到了慈圣皇太后的賞識。
禪武少林
從普陀山回京后,聽說師叔在慈壽寺講解凈土深義,他欣然前往。這個慈壽寺是1576年(萬歷四年)朱翊鈞為母親慈圣皇太后祝壽所建如遷禪凈雙修,經常宣講公案及諸經,“名剎爭延,歲無虛日?!泵看伍_法會,正道都是首座,助揚法會,清規(guī)肅然
在京城,正道結交了首輔申時行,王錫爵,禮部尚書陸光祖,張位,李戴,董其昌,陸樹聲。名重公卿,作賓王家,名動京師的正道走進禮部,領取了劄子,準備回擔任住持。
臨行前,都門中貴到城郊外送行的人多達二三百人。不少官員還作詩相送。如禮部尚書陸樹聲、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樂元聲等?;侍笠才扇怂蛠砹她S銀、冬夏紫衣、僧帽僧鞋及香燭在,正道“戒行冰潔,機辨泉流。或升堂普說,或八室小參,莫不摧彼疑城,登之覺岸”。
德清很關心正道,希望他能重振少林宗風。在《與少林無言宗師》中,德清殷切囑托道:
“痛念世道交衰,人多薄信,一概不以根本為懷,且心器不凈,又安可以注甘露,瘳大病乎。惟愿座下深思顧命之言,廣闡最初之制,使初機之士,追風受勒,大步隨鉤,然后播真風于性天,撤迷云于蘊谷,特本分尋常輕車熟路耳?!?/p>
正道雖然出身臨濟宗,但時時不忘維護曹洞宗宗主的地位,他寫偈道:
且道拈花是別同,莫將忙迫當從容。
如絲過扣分明處,綿密還吾曹洞宗
正道的禪學思想非常深邃,傳法授徒的方式因人而異,或隨機接應,或明暗相參。有弟子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意旨如何?”正道告訴他:“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币馑际菍W佛一定要真參實究,同時在適當?shù)臅r候心了機悟。
在回答什么是“新年頭佛法”的時候,正道以“來年更有新條在,不假重重為指陳”,可謂機鋒敏捷,襟懷平實。
(作者為少林文化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