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高考制度實施以來,“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成為高考必考內容,試題以多樣化的形式分布在試卷的不同位置.在眾多題型中,“比較類”試題出現的頻率較高,要求學生以原子結構和微粒之間不同的作用力為線索,通過比較元素或物質的性質解題.本文結合2024年高考真題,探討該類試題的考查方向和解題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1“比較類\"試題在高考中的考查情況
筆者通過分析2024年部分高考試卷中涉及的物質結構與性質“比較類\"試題(如表1),從宏觀上了解試題的考查方式和常見考點,幫助學生建構常見考點的解題思路,以期能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備考.
1.1 題目呈現方式
“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中的“比較類\"試題將考點分散到選擇題和填空題中,其中較多是在元素“位、構、性\"推斷選擇題(如全國甲卷第5題、新課標卷第 5題等)中進行考查,需要學生先推斷出具體元素,再去比較元素或物質的相關性質.此外,部分高考卷把“比較類”試題與其他知識融合進行考查,如在有機大題中出現比較有機物的堿性大小(如1月浙江卷第21題)、比較有機物鍵的極性大?。ㄈ缳F州卷第18題)、比較有機物的熔沸點大?。ㄈ绾颖本淼?8題)等.可以看出,在新高考中,對物質結構與性質的考查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有效地將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更加重視考查學生運用必備知識進行解題的能力.
1.2 元素考查頻次
2024年各地高考試卷中“比較類\"試題共涉及23種元素,基本是前四周期元素,且以短周期主族元素為主,考查內容相對比較基礎.除此以外,部分地方卷會聚焦到同主族的元素,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如全國甲卷考查錫的鹵化物熔點比較,涉及對第VA族和第VIA族元素的認識.
1.3 考查內容
“比較類”試題常以具體的元素或物質為載體,對元素和物質的性質進行考查.從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角度看,微粒半徑、電負性與電離能等知識考查的頻次較高.從微粒間的相互作用與物質的性質角度看,鍵參數、物質的溶解性、物質的酸堿性與物質的熔沸點等知識考查的頻次較高.
2“比較類\"題型核心考點分析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學業(yè)質量水平提及“能根據微粒的結構、微粒間作用力等說明或預測物質的性質,評估所做說明或預測的合理性”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比較相關元素或物質的性質,還能用簡潔的語言分析解釋原因.以下結合近年高考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點進行分析.
2.1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元素的性質主要包含原子半徑、電離能和電負性等考點.由于原子半徑、電離能和電負性均與原子結構有關,隨元素核電荷數的改變發(fā)生周期性改變,所以使元素的性質呈現出了一定的規(guī)律.
1)微粒半徑比較例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 2 0 2 4 年全國甲卷5)原子半徑: Fgt;Ngt;L i ②( 2 0 2 4 年河北卷7)原子半徑: Hlt; Clt; N ③( 2 0 2 4 年江蘇卷4)離子半徑: :④( 2 0 2 4 年1月浙江卷17)離子半徑:
:⑤( 2 0 2 4 年廣西卷11)原子半徑:
答案
這類題目需要學生厘清影響微粒半徑大小的主要因素,即原子或簡單陰、陽離子的電子層數,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數.在此給學生幾點提示:a)明確影響因素的主次,一般先比較電子層數(層多徑大),再比較核電荷數(荷多徑小),最后比較核外電子數(電多徑大).注意分析順序不能顛倒.b)可以先書寫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方便觀察比較.
2)電負性比較
例2按要求回答問題( ①~ ④ 為判斷題).
① (2024年重慶卷5)Si的電負性大于Al.② (2024年江蘇卷4)電負性: 0gt;S. ③ (2024年河北卷7)電負性: ④ (2024年湖北卷9)電負性: Agt;S ⑤ (2024年全國甲卷11)一種光刻膠薄膜成分為聚甲基硅烷"
(204號 ,其中電負性最大的元素是
答案 ①∨ ③× : ④× : ⑤ C.
這類題目需要學生理解電負性的含義,結合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教材(以下簡稱“選擇性必修2教材\"“圖1-23\"掌握短周期主族元素電負性的變化規(guī)律:同主族元素從上往下電負性逐漸變小,同周期元素從左往右電負性逐漸變大.在具體解題時,還可以根據常見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正負進行判斷,如 中C顯一4價,H顯 + 1 價,而在
中Si顯 + 4 價,H顯一1價,顯負價(價態(tài)越負)的電負性大,所以電負性:
3)電離能比較
例3 按要求回答問題( ①~ ④ 為判斷題).
① (2024年安徽卷8)基態(tài)原子的第一電離能: C l gt; P ② (2024年重慶卷 5 ) M g 的第一電離能小于 Al.③ (2024年甘肅卷13)第一電離能:
④ (2024年6月浙江卷17)Na的第二電離能gt;Ne的第一電離能.
⑤ (2023年北京卷15)比較S原子和O原子的第一電離能大小,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說明理由:
答案 ①× ; ②× ;③ X;④√;
;S和〇為同主族元素,O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層,S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O原子半徑小,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大,不易失去1個電子,即
這類題目需要學生基于原子結構理解電離能的含義,結合選擇性必修2教材“圖1-22\"掌握電離能的變化規(guī)律:一般來說,同主族元素從上往下第一電離能逐漸變小,同周期元素從左往右第一電離能逐漸變大;其中第ⅡA族和第VA族元素因為原子軌道的全滿或半滿結構,較穩(wěn)定,因此第一電離能高于同周期相鄰兩種元素.解題時要看清楚題目要比較的是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還是其他電離能,要能夠基于原子結構分析“失去1個電子\"所需要的能量的大小.
2.2微粒間的相互作用與物質的性質
物質是由原子、離子、分子等微粒構成的,微粒之間存在不同類型的相互作用.不同類型的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共價鍵、配位鍵、離子鍵與分子間作用力等)與物質的性質有密切聯系.
1)鍵長、鍵能、物質穩(wěn)定性比較 例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 (2024年福建卷3)鍵長: c - c gt; c - o gt; C-F.
② (2024年江西卷2)分子中三鍵的鍵長:
③ (2024年海南卷11)某溫控質子驅動反應如圖1所示,I轉化為Ⅱ后, 鍵長變短.
④ (2024年全國甲卷5)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⑤ (2024年北京卷12)依據F、C1、Br、I的氫化物分子中氫鹵鍵的鍵能,可推斷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強弱.
⑥ (2024年甘肅卷14)相同條件下 比
穩(wěn)定.
答案 ①~ ②× ③ 一 ∨ ;④×; ⑤ lt;
原子間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現為共價鍵,鍵能和鍵長是衡量共價鍵強弱和分子穩(wěn)定性的重要參數,共價鍵越牢固,由此形成的分子越穩(wěn)定.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需要關注以下幾點:a)結合選擇性必修2教材“表2-1\"和“表2-2”的數據判斷,一般形成共價鍵的原子的半徑越大,鍵長越長,鍵能越小.其中F—F鍵比較特殊,F—F鍵比Br—Br鍵的鍵長短,但由于鍵長短,兩個F原子形成共價鍵時,原子核之間的距離小,排斥力大,因此F—F鍵的鍵能相對小.b)若成鍵原子相同時,鍵能強弱比較:單鍵鍵能 lt; 雙鍵鍵能 lt; 三鍵鍵能.c)結合人教版必修1教材,可以直接根據元素的非金屬性,快速判斷對應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越強
2)鍵角、分子極性比較例5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 (2024年河北卷8) ,
0、
鍵角依次減小,是因為孤電子對與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于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斥力.
② (2024年安徽卷7)鍵角: :
③ (2024年江西卷3)鍵角:
④ (2024年6月浙江卷10)分子的極性: ·
⑤ (2024年江西卷2)分子的極性: 答案 Φ × , ? × , ? × , ①× , ? × .
高中階段一般是利用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來預測分子的空間結構,根據微粒的空間結構特點來分析鍵角和分子的極性,這需要學生掌握好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數和價層電子對數的計算,熟悉中心原子的雜化方式和微粒的空間結構.
對于鍵角的比較,主要從以下幾種情況去分析,a)先看中心原子雜化方式,鍵角: 當中心原子雜化方式相同時,比較孤電子對數,孤電子對數越多,對成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越大,因而鍵角較小.c當微粒的空間結構完全相同時,要根據中心原子和配位原子的電負性大小判斷.若中心原子不同,配位原子相同,如
與
,中心原子的電負性N強于P,對成鍵電子對的吸引力越大,成鍵電子對離中心原子越近,斥力越大,鍵角也越大,故鍵角:
.若中心原子相同,配位原子不同,如
與
,配位原子的電負性F強于
中成鍵電子對離中心原子較遠,斥力較小,鍵角也較小,故鍵角
:
對于分子極性的比較,學生需要知道分子有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之分.選擇性必修2教材提及“判斷分子的極性可依據分子中化學鍵的極性的向量”和“根據分子的正電中心和負電中心是否重合來判斷它是否是極性分子”,使用前提都是學生要知曉該微粒的空間結構.在解題過程中,如果遇到 或
型分子,可以根據中心原子的孤電子對數進行快速判斷,若無孤電子對則為非極性分子,若有則為極性分子.
3)鍵的極性、物質的酸堿性比較例6按要求回答問題 ( ①②③⑤⑥ 為判斷題).
① (2024年江西卷2)鍵的極性: -H.② (2024年廣西卷7)O的電負性大于C,CO中的化學鍵是極性鍵.③ (2024年福建卷7)共價鍵極性: I C lgt; IBr.④ ( 2024 年貴州卷 18)
是常用的乙基化試劑.若用a表示—
的碳氫鍵,b表示—
一的碳氫鍵,則兩種碳氫鍵的極性大小關系是a b(填4 gt; \"\"lt;”或“
):⑤ (2024年廣東卷13)由于電負性: Fgt;C l ,故酸性:
(204號⑥ (2024年1月浙江卷21) 的堿性比(204號
(204弱.
(204號
答案 ①∨
( ④lt; : ⑤× ; ⑥×
共價鍵的極性是由成鍵原子吸引電子能力不同所造成的,一般利用元素的電負性來判斷.往往認為同種元素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是非極性鍵,不同種元素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是極性鍵,兩種成鍵元素間的電負性差值越大,共價鍵極性就越強.但在實際解題中,同種元素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不一定相同,需要分析原子在分子中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如乙醇 中的C—C鍵就是極性共價鍵.
此外,共價鍵極性的強弱對物質的化學性質有重要影響,如有機物的酸堿性.在解題過程中,要關注物質結構的差異,分析不同基團對鍵的極性影響,一般鍵的極性越大,越容易斷裂.結合選擇性必修2教材“表2-6\"不同羧酸的 的大小,學生要關注常見的吸電子基團,一般是含有電負性較大的元素,如—F、—Cl、-
等,會讓羧基中O一H鍵的極性增大,更易電離出氫離子,酸性增強.而烴基是推電子基團,烴基越長,推電子效應越大,使羧基中O一H鍵的極性減小,酸性減弱.
4)物質溶解性比較 例7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 (2024年天津卷6)已知(如圖2),根據G與H的分子結構判斷,H的水溶性相對較高.
② (2024年江西卷10)物質Z的結構如圖3所示.親水性: Z gt; 聚乙烯.
③ (2024年甘肅卷13)在水中的溶解度:苯lt;苯酚.
④ (2024年海南卷9)已知某物質的結構如圖4所示,預測其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S:S(環(huán)已烷) gt;S (乙醇).
⑤ (2024年新課標卷 5 ) M g
高1051 數理化
的氫氧化物難溶于NaCl溶液,可以溶于 溶液.
答案
物質間相互溶解的性質十分復雜,受許多因素影響.學生在解題時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角度.a)從分子結構的角度分析,存在“相似相溶”的規(guī)律,非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非極性溶劑,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極性溶劑,因此要分析清楚分子的極性.除了分子極性,還要注意分子結構的相似性.如果溶質和溶劑相似的結構很多,往往溶解性相對較大.b)如果溶質和溶劑之間存在氫鍵,可以增大溶質的溶解性.要熟悉選擇性必修2教材“圖2-25\"常見氫鍵的類型.c)物質能與溶液發(fā)生反應,在溶液中的溶解性會增大,如例7中的第 ⑤ 小題.
5)物質熔沸點比較
例8按要求填空 ①~ ③ 、 ⑤~ ⑦ 為判斷題).
① (2024年6月浙江卷10)共價晶體熔點: ② (2024年黑吉遼卷11)單質沸點:
·③ (2024年6月浙江卷
沸點低于相同結構的
C1④ (2024年河北卷18)G( )和NO2
OHH( )相比,后者的熔、沸點更高,原因 為
⑤ (2024年江蘇卷4)沸點: ⑥ (2023年湖南卷4)鄰羥基苯甲醛的沸點低于對羥基苯甲醛的沸點.⑦ (2024年新課標卷 5 ) C, N, M g, Fe四種元素的單質中Fe的熔點最高.⑧ (2024年全國甲卷11)早在青銅器時代,人類就認識了錫.錫的鹵化物熔點數據如表2所示,結合變化規(guī)律說明原因:
答案 ①× : :
: ④ H分子中存在羥基,能形成分子間氫鍵; ⑤ ×; ⑥~ ; ⑦× :⑧ (20
屬于離子晶體,
屬于分子晶體,離子晶體的熔點比分子晶體的高,分子晶體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強,熔點越高.
比較熔沸點時,學生需要把握好以下基本思路a)熟悉常見物質的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熔沸點:固體 gt; 液體 gt; 氣體).例如,常溫下 是液態(tài),
是氣態(tài),則沸點:
.b)熟悉常見晶體類型的結構特點,能識別物質對應的晶體類型(一般情況下共價晶體 gt; 離子晶體 gt; 分子晶體).其中由于金屬晶體跨度較大,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c)若是同類型晶體,熟悉微粒間作用力的大小比較思路,晶體熔沸點比較的思維導圖如圖5所示.
3復習備考建議
結合高考試題,不難看出“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比較類\"試題基本是必考內容,難度相對比較平穩(wěn),針對“比較類\"試題的特點和考查內容,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準備,以提高解題效率.
1)“比較類”試題的基礎性較強,考查的內容大多源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因此復習時學生要回歸教材,夯實必備基礎知識,理解原子半徑、電離能、電負性等基本概念,掌握其比較規(guī)律,
2)“比較類”試題的各個小題通常具有獨立性,考查的知識點相對獨立,在考試中學生可以逐個擊破.因此復習時學生要通過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總結解題經驗,注重對每個知識點的獨立掌握,確保在面對不同問題時能夠迅速調用相關知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