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是新高考化學命題的一個重要考向,試題多以弱酸鹽和弱酸酸式鹽的溶液為情境.由于許多鹽溶液涉及多級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因此該類試題往往能深入考查學生的理解與辨析、分析與推測、歸納與論證等關(guān)鍵能力.在教與學的實踐中,對于這類問題常常僅從定性的角度進行研究,即認為弱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較小,而忽略個別弱酸鹽水解程度較大的事實,所以容易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因此,對于弱酸鹽水解程度的分析,需要根據(jù)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進行定量的推理和計算,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以2024年高考真題為例,探究基于數(shù)據(jù)推理突破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的思路和方法,并通過推導給出弱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超過 50 % 的濃度范圍.
1用二元弱酸電離平衡常數(shù)和溶液中的守恒關(guān)系解題
例1 (江蘇卷第12題)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 的性質(zhì).已知
,
實驗1:將 氣體通人水中,測得溶液的p H= 3
實驗2:將 氣體通入
NaOH溶液中,當溶液的 p H=4 時停止通氣.
實驗3:將 氣體通入
酸性
溶液中,當溶液恰好褪色時停止通氣.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1所得溶液中: B.實驗2所得溶液中:
C.實驗2所得溶液經(jīng)蒸干、灼燒制得
固體D.實驗3所得溶液中:
)
本題給出了 的一級、二級電離平衡常數(shù),要求判斷
通入不同溶液后,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的大小關(guān)系.
受熱易分解,且易被空氣中的
氧化,所以C選項不正確.以下重點研究A、B、D三個選項.
A選項,實驗1得到的是 p H= 3 的 溶液,觀察A選項中微粒的特點,可以選用電荷守恒進行判斷.實驗1所得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
則
,所以A選項錯誤.
B選項,實驗2是將 氣體通入
NaOH溶液中,至溶液的 p H 為4,即
.B選項中要比較的是
和
濃度的相對大小,故可以選用
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
進行判斷.由于
則溶液中 3選項錯誤.
D選項的研究對象是比較實驗3所得溶液中 和
濃度大小關(guān)系,對應的離子反應為
,依據(jù)反應的定量關(guān)系可知
,D選項正確.答案為D.
是一種中強酸,其二級電離常數(shù)較小.解決其溶液中的離子平衡問題時,可以按照弱酸電離平衡的處理思路來進行.C選項,根據(jù)二級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將
濃度代入后,即可比較
和
濃度的相對大小,這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一種基本思路.
2綜合運用電離平衡常數(shù)和溶度積常數(shù)解題
例2 (安徽卷第13題)環(huán)境保護工程師研究利用 和
處理水樣中的
.已知
時,
飽和溶液濃度約為
", K a l ( H "2" S ") =" 1 0" - 6 . 9 7 ,"K" a 2(H2S )"=" 1 0 - 1 2 . 9 0",
,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溶液中:
B.
溶液中: c ( N a "+ ")"gt;"
C.向
的溶液中加入F e S ,可使
D.向
的溶液中通入
氣體至飽和,所得溶液中:
0
本題以 和
處理水樣中的
為情境,考查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
A選項, 溶液中,電荷守恒關(guān)系為
,正確.
B選項, 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
由于 和
水解,溶液呈堿性.根據(jù)電荷守恒:
溶液中
)最大.以下從定量的角度研究
、
的大小關(guān)系.
先求出水解平衡 ①② 的平衡常數(shù):
由于 ,忽略
的第二步水解和水的電離,初始溶液中
,設本步水解生成的
,列三段式:
c (起始)/ ) 0.01 0 0c (變化)
) (204號 x x x c (平衡)/
) 0 . 0 1-x x x
解得 ,平衡時
.考慮到
的水解會消耗
并生成
,所以平衡時 ∣ c ∣ 1
(
.故B選項不正確.
C選項,加入足量FeS后,溶液中
由于 ,所以
向 的溶液中加入FeS時,可以發(fā)生如下沉淀轉(zhuǎn)化:
,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反應進行完全時有
C選項正確.
D選項,向 的溶液中通人
氣體,假設能發(fā)生如下轉(zhuǎn)化:
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該反應進行得比較完全.考慮到上述轉(zhuǎn)化中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關(guān)系為 ,所得溶液中
),D選項正確.答案為B.
本題C、D選項考查了沉淀轉(zhuǎn)化、溶度積常數(shù)和反應平衡常數(shù)的綜合運用,需要依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定量計算,分析和判斷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難度較大.B選項,若定性認為 水解很弱,則會得出
的錯誤結(jié)論.鑒于此,對于電離常數(shù)較小的弱酸對應的鹽,其水解常數(shù)通常較大,會導致酸根離子濃度小于
的濃度,這一點,需引起高度重視.
3用分布系數(shù)曲線的隱含信息和溶度積常數(shù)解題
例3(6月浙江卷第15題)室溫下, 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δ 隨 p H 變化關(guān)系如圖1所示[例如
已知:
(
,
[Fe(OH)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解度:FeS大于
B.以酚酞為指示劑(變色的 pH 范圍 8 . 2 ~10.0),用NaOH標準溶液可滴定 水溶液的濃度
C.忽略 的第二步水解,
的
溶液中
水解率約為 62 %
D. 的
溶液中加人等體積的
溶液,反應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
向 溶液中逐滴加入堿溶液,會發(fā)生如下連續(xù)反應:
根據(jù) δ - p H 圖可知,隨 p H 逐漸增大 δ 逐漸減小的曲線(實線)為 ,先增大后減小的曲線(粗虛線)為
,后期才逐漸增大的曲線(細虛線)為
.為研究方便,我們在圖像上標注曲線歸屬,并給出兩個交點( M , N ) 的坐標,如圖2所示.
A選項,飽和 F e S 溶液中有
設
,則
,即
解得
飽和 溶液中有
(2設
,則
,即
,可得
.顯然
的溶解度更大,A選項不正確.
B選項,用 Δ N a O H 溶液滴定 溶液,發(fā)生反應:
,由交點 N 可知,當
時,
,酚酞早已經(jīng)變紅.因此,若用酚酞作指示劑,會導致提前到達滴定終點而使測定結(jié)果偏低.B選項不正確.
C選項,求算 的水解率需要用到
的二級電離常數(shù).由于Ka=
,在 N 點,
,故
.忽略第二步水解,則有
設水解的 的濃度為
,列三段式:
c (起始)
) 0.1 0 0
(變化)
0 x (204號 (204號 x (202 x (204 c (平衡)/
) 0 . 1 - x x (202 x (204 所以
,解得 x ≈ 0 . 0 6 2 ,故
的水解率約 (20號
為 C選項正確.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電離平衡常數(shù)較小的弱酸,其對應的弱酸根水解的程度還是較大的,本題中, 的水解程度超過了 50 % .憑借“水解一般不完全,程度較小\"直觀理解C的正誤,則容易得出錯誤結(jié)論.
D選項, 的
溶液中加人等體積的
溶液,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還是
,需要根據(jù)
濃度大小以及
的溶度積來判斷.
的
溶液中加人等體積的
溶液后,體積加倍,假定不發(fā)生任何反應,則
根據(jù)C選項的結(jié)論,有 62 % 的 發(fā)生水解,則溶液中
(204號
所以,兩種溶液混合后,反應初始生成的沉淀既有FeS也有 ,D選項不正確.故本題答案為C.
本題以 的分布系數(shù)和
的溶度積為已知內(nèi)容,考查學生從圖像中獲得信息并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曲線交點處的兩種離子濃度相等,由其橫坐標可以求得溶液中
濃度的大小,結(jié)合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可以求得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這是解決分布曲線問題常用的方法.對于很弱的酸(例如
,由于其電離常數(shù)很小,所以其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往往較大(本題為 62 % ),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不能一味地認為弱酸根的水解都是微弱的.在解決此類問題時,唯有定量計算作出的推理才具有確定性.
4多大濃度的 溶液,其
的水解程度大于 50 %
鑒于以上題目中,涉及 溶液中
水解率約為 62 % 的問題,那么,
溶液中,
濃度多大時,其水解程度會超過 50 % 呢?以下進行定量推導.
的水解分兩步:
由于 ,忽略
的第二步水解,設
濃度為
、平衡時
和
的濃度均為
,列三段式:
c (起始)/ ) x 0 0c (變化)/
) a a ac (平衡)/
) x - a a a
可知 ,若 x = 2 a ,則
的水解程度為 50 % ,代人上式得
,故
,即當
時,
的水解程度為50 % ,其溶液中存在
當溶液中 時,根據(jù)平衡移動原理,稀釋時
水解的轉(zhuǎn)化率將更大.例如例3中的C選項,當
時,
水解的比例為 62 % ,溶液中
當溶液中 時,
水解的比例小于 50 % ,溶液中
以上結(jié)論告訴我們:溶液濃度越小,弱酸根離子水解的比例越大;對于 ,只有其離子濃度足夠大時,弱酸根水解的比例才小于 50 %
5 結(jié)束語
鹽類水解平衡的定量問題是平衡思想定量理解的具體應用,也是離子濃度大小比較的關(guān)鍵所在.應用這些典型試題,可以有效地對學生化學學習水平作出準確評價,同時,通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表現(xiàn),也可以評價其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因此,需要我們對此類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
從數(shù)據(jù)推理的角度對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問題進行探討,提醒我們對這類問題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分析的層面上,要從電離程度、水解程度、電離平衡常數(shù)、水解平衡常數(shù)等視角對問題作基于數(shù)據(jù)推理的定量分析,并建構(gòu)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思維模型,以此推動學生形成微粒觀、平衡觀和守恒觀,提升基于數(shù)據(jù)進行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四五”重點資助課題(2302027)“教育數(shù)字化背景下高中化學學生學習水平評價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