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痹谛畔⒈ǖ漠敶鐣?,一種新的書籍載體一一電子閱讀如潮水般洶涌而至。它在賦予人們獲取知識和智慧前所未有的便捷性的同時,也悄然引發(fā)了人們對于由其造成的深度思考是否正逐漸消失的深切憂慮。那么,電子閱讀的濫觴究竟是文字的便捷之旅,還是深度思考的迷失之途?
電子閱讀的便捷性,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亮點。只需指尖輕點屏幕,海量的書籍便能如魔法般瞬間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由此無論身處何方,人們都能輕松開啟一場閱讀的盛宴。對于學生群體而言,電子閱讀設(shè)備更是以其龐大的存儲量和便攜性,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移動圖書館”,極大地滿足了他們隨時隨地汲取知識的迫切需求。例如,在短暫的課間休息時光里,學生們便能迅速查閱所需資料,或是瞬間打開經(jīng)典名著的深邃世界。這無疑極大地提升了閱讀時間的靈活性以及拓寬了空間維度,使得文字的獲取變得前所未有的輕松與便捷。
然而,電子閱讀的濫觴也伴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它提供了過多的碎片化信息,這些信息如同繁星點點般充斥在電子屏幕上,使得人們習慣于快速瀏覽,其專注力也隨之被嚴重分散。以網(wǎng)絡(luò)小說為例,其情節(jié)往往追求快速刺激,這就使得讀者在追求閱讀快感的過程中很容易陷入一種淺層次的閱讀模式,即只是機械地跟隨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缺乏對文字背后深刻思想內(nèi)涵的深入挖掘。長此以往,當面對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經(jīng)典文本時,讀者可能會因為缺乏足夠的耐心,而難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思想精髓和哲學內(nèi)涵,從而導致其深度思考能力逐漸退化。
此外,電子閱讀設(shè)備上的廣告、提示彈窗等干擾因素也層出不窮,它們極易打斷讀者的閱讀思路,使得閱讀過程變得斷斷續(xù)續(xù),難以形成完整而深入的思考鏈條。這讓我們不再像閱讀紙質(zhì)書籍那樣,能夠沉浸在文字所營造的靜謐世界中進行深層思考,而是在各種信息的干擾下,只能浮于表面地獲取花里胡哨的資訊。
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有一句流傳至今的經(jīng)典名言:“存在即合理。”電子閱讀的出現(xiàn),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此,盡管電子閱讀存在著上述這些不容忽視的弊端,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在電子閱讀的浪潮中,我們應(yīng)學會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培養(yǎng)深度思考的習慣。例如,我們可以制訂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專門留出時間進行深度閱讀;也可以在閱讀電子書籍時,主動關(guān)閉無關(guān)的信息提醒,將全部精力專注于文字內(nèi)容本身。同時,學校和家庭也應(yīng)加強引導和教育,幫助學生們正確對待電子閱讀,將其視為拓寬知識視野的有力工具,而非消磨時間的娛樂玩具。
電子閱讀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知識的便捷之旅,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也可能成為深度思考的迷失之途,讓人們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其便捷性帶來的優(yōu)勢,同時時刻保持警惕,防范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電子閱讀的時代中守護好深度思考的能力,讓電子閱讀真正成為提升自我、豐富內(nèi)心世界的有效途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信息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借助電子閱讀的力量,駛向知識與智慧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