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修復的完善和發(fā)展,林業(yè)建設中的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該技術不僅具有保護自然資源、修復受損生態(tài),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還能保證樹木移植的存活率,保證樹木健康生長,促進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中,土壤、水分、光照等環(huán)境因素影響著最終的移植效果。做好樹種選擇、苗木準備和土壤處理,種植時間,移植過程中的技術操作以及移植后的水肥管控,病蟲害防治,修剪與整形有利于樹木移植的成活率,提升林業(yè)建設的整體水平?;诖?,本文主要分析了林業(yè)建設中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的重要性,具體的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以期可以為相關林業(yè)工作者提供參考。
一、林業(yè)建設中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的重要性
1、提高成活率與生長質量
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工作可以通過科學的移植方法提高樹木的成活率,確保樹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生長環(huán)境,實現健康生長。在移植后,通過精細養(yǎng)護,根據樹木生長的水肥需求進行供給,可以提高樹木的生長質量,增強樹木的抗逆性,使其更好地適應各種環(huán)境條件。
2、促進生態(tài)恢復與環(huán)境保護
林木作為生態(tài)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樹木移植和養(yǎng)護工作可以將樹木移植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受損的地區(qū),通過移植的樹木改善該地區(qū)的土壤結構、增加水源涵養(yǎng)能力、減少水土流失,加快該地區(qū)的生態(tài)修復,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措施。不僅如此,樹木還可以吸收空氣的有害物質,灰塵、粉塵等,并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人類提供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
3、應對自然災害與氣候變化
通過移植和養(yǎng)護技術培育出的樹木品種,抗逆性更強,可以更好地應對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減少經濟損失和后期維護費用,尤其是隨著日益突出的氣候變暖問題,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可以通過發(fā)揮自身作用,調節(jié)氣候,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增加碳匯功能。通過合理的移植與養(yǎng)護,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維護生物的多樣性,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降低氣候變化對生態(tài)系統的負面影響,從而緩解全球變暖的趨勢。
二、林業(yè)建設中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
1、樹木移植前的環(huán)境與準備工作
① 制定詳細移植計劃。在進行樹木移植工作之前,必須制定詳細的移植方案,對林業(yè)建設的樹種、數量、規(guī)格以及其他要求進行了解,并按照明確要求進行。包括選擇哪些品類的樹木,樹木的高度養(yǎng)護,長勢要求,胸徑要求和冠幅參數等,確保所選擇的樹木符合林場建設要求,滿足景觀設計標準。
② 樹種選擇與苗木準備。在樹種選擇方面首先要考慮到林場的立地條件,也就是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地形地勢等方面。如果氣候較為干旱,降水量少,則需要選擇耐旱性強的樹種,少量搭配其他樹種,反之,在濕潤地區(qū)可以選擇耐濕性好的樹種,以提高樹種與環(huán)境的適配性,提高存活率。其次,樹種選擇還要考慮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優(yōu)先選擇高生態(tài)效益和好經濟效益的樹木品種,這樣既能使樹木在生長中改善土壤結構,降低水土流失發(fā)生的概率,維護生物多樣性,還能通過木材銷售、加工產業(yè),果實,種子等在經濟方面發(fā)揮較大的價值。除此之外,在樹種選擇時還要注重合理搭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多樹種混合種植,營造混交林,以增加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和抗逆性。樹種選擇結束后,要對苗木進行移植前的準備工作,要選擇優(yōu)質苗木,選用品種純正、長勢良好、枝干健壯、成本低、抗病性強、抗逆性強、適應能力強的苗木,優(yōu)先選擇嫁接苗,尤其要注意剔除變異苗和實生苗。仔細檢查苗木的質量,尤其是檢查根部、樹干、樹皮等重點部位,確保不攜帶病蟲害病毒與外部損傷。如果是經過長途運輸的苗木,需要檢查苗木的根部并進行根系處理,一般選擇用生根粉進行浸泡,這樣可以提高移植的成活率。
③ 土壤處理與改良。在移栽之前需要對土地環(huán)境進行全面評估,尤其是土壤類型和酸堿度,排水條件等,如果環(huán)境條件不能滿足移栽條件,還應適當進行土壤改良,如通過施肥、添加有機物質等措施,滿足樹木的生長條件。首先,對移栽地區(qū)進行清理,包括垃圾、廢土、雜草、土塊等,確保移植環(huán)境。其次,對土壤的酸堿度進行檢測,一般情況下,酸堿度在6.5一7.5之間為宜,如果低于6.5,則說明土壤中的酸性較高,則需要在土壤中均灑石灰或者草木灰來中和土壤中的酸度,如果超過7.5,說明土壤中的堿性含量過高,這時添加硫磺酸來中和土壤中的堿性物質。當然,如果是喜酸性的樹木,土壤酸堿度要控制在5一6.5之間,以滿足生長需求。最后,土方回填和夯實要按照豎向設計要求進行,一般深度要大于 1 . 3 m ,然后對低洼處進行平整,保持排水通暢。對苗木移植而言,土壤條件是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基礎,一旦王壤條件不能滿足苗木生長,應立即進行土壤改良,從而提高移植的成活率,促進苗木健康生長。
④ 選擇適宜的移植時間。樹木移植一般在春天進行,因為這時的氣溫開始回升,陽光充足,對于樹木的根系發(fā)展、枝葉的萌芽非常有利。這時,樹木處于生長初期,根系活力強,易于生根和恢復生長,即便是在挖掘時出現損傷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愈合并生長出新根。再加上降水較多,土壤濕潤度較高,可以促進樹木的根部吸收,成活率相對較高。除了在春天進行移植,深秋也是適宜的移植時間,雖然進入深秋,大多數林木都進入了休眠期,但地下根系仍在活動,此時移植有利于斷根后的愈合和新根的生長。在移植時要避免夏季,夏季溫度過高,而且降雨量較大,蒸騰量也大,樹木很容易在移植中死亡。
2、樹木移植中的操作流程
① 樹木的挖掘與包裝。挖掘與包裝的目的在于保護樹木的根系,一般會選擇帶土球的挖掘方式,一是,樹木根系不會被損壞,保持根部濕潤,二是,即使是在長途運輸中也可以保持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在挖掘和包裝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結構,避免被破壞,這樣樹木在新的生長環(huán)境中可以快速恢復生長。在挖掘時要根據樹木胸徑大小來確定挖掘坑的尺寸,在挖掘時沿弧線的外沿垂直向下挖溝,當挖掘到土球的2/3深度時,開始收底,這時土球會呈現出蘋果形狀,便于包裹。在包裹時要注意包裹嚴實,防止草繩松脫。外包裝方面通常會選擇橘子式、五角式的包裝方式,其中,橘子式的包裝方式適用于大多數的樹木品種,通常用于胸徑大于 1 0-1 5 c m 的大樹移植,五角式包裝則適合土質松散,根系發(fā)達,分布廣泛的樹種,尤其是要經歷長途運輸或者環(huán)境惡劣的環(huán)境下移植,五角式包裝方式是最好的選擇。總之,樹木移植的挖掘與包裝是一項技術性工作,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并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
② 樹木修剪方式與保護。樹木移植修剪與保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確保樹木在移植過程中成活并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其中,修剪工作主要是保持樹木的長勢平衡,減少水分的蒸發(fā)。修剪方式主要有全柱式修剪、截枝式修剪、截干式修剪幾種。全株式修剪一般適用于萌芽能力較弱的樹種,如雪松、廣玉蘭,剪掉徒長枝、交叉枝、病蟲枝,剪掉長勢過密的樹枝,只保持樹木的原有形狀。截枝式修剪通常適用于萌芽能力較強的樹種,如香樟樹、女貞樹等,這種修剪方式只保留樹冠的一級分枝,其他部分全部剪掉。截干式修剪是將整個樹冠截去,只保留一定高度的主干,適用于生長迅速、萌芽力很強的樹種,如懸鈴木和國槐等。而保護主要是對樹木的傷口進行處理,對修剪的創(chuàng)口進行藥物涂抹,來促進愈合,避免病毒細菌入侵,常用的藥物有愈合膏、創(chuàng)可涂。對于新移植的樹木,尤其是常綠樹品種,應進行遮陽處理,避免陽光直射,增加水分蒸發(fā)。樹木移植后應立即澆水和施肥,并在必要時施用生根液和根腐靈,幫助根系恢復和生長。
③ 樹木運輸與栽植。樹木移植的運輸與栽植環(huán)節(jié)有利于提升移植效果,確保林木存活,涉及從挖掘、包裝、運輸和移植等多個方面,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謹慎對待。首先在運輸前,要對需要運輸的樹木進行適當的修剪,避免其在運輸途中流失水分,對枝干進行包扎,做好遮擋,避免陽光直射,加大水分蒸發(fā)。在裝車時盡量選擇吊車和機械設備,保證不會損傷土球,在運輸途中盡量減小顛簸和摩擦,確保樹木安全到達目的地。在栽植時,根據土球的大小進行挖穴,尤其是坑穴的大小和深度要符合樹木的生長需求,放人時按照樹木原來的生長方向進行調整,這樣有利于樹木盡快適應新的移栽環(huán)境,恢復生長。移栽后進行土壤回填,在回填時要分層進行,一層壓實之后再進行下一層回填,確保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促進根系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
3、樹木移植后的養(yǎng)護管控措施
① 樹木支撐固定方法。樹木移植的支撐固定是確保樹木不會因為外部因素出現晃動、移倒而影響生長,也是促進其成活率的重要步驟。通常在樹木支撐固定方面會根據不同的樹木品種選擇單支柱、門字形支柱、人字形支柱、三角形支柱等幾種方法。單立柱是在樹木移植培土后,在樹木主干旁邊立一根直立支柱并將其和樹干捆綁在一起,防正樹木出現晃動,但是在捆綁時盡量用海綿等松軟的物體隔開,留出適當空間,避免樹干磨傷。樹木干徑在10—15cm的樹木一般會選用門字形支柱的方式,尤其是在道路兩旁多見此方法,通過在樹干相對應的兩側約50—7 0 c m 處各搭1根高約1—1 . 5 m 的支柱與樹木進行捆綁,防止晃動。人字形支柱是在樹木的兩側各立1根支柱,使之與樹木形成一個人字形,用來固定樹木。三角形支柱,是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將3根木棍將樹木枝干捆綁在一起,起到支撐作用,一般常用于空間較大,比較空曠的綠地栽植時應用。總之,對移植的樹木進行支撐和固定可以大大提高樹木移植的成活率,促進樹木在新環(huán)境中的健康生長。
② 樹木灌溉管控技術。澆水灌溉是樹木移植時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灌溉時要根據樹木的需水量、土壤條件、氣候類型制定合理的灌溉計劃。樹木在移植后需要大量的水分,需要通過灌溉讓土球和土壤緊密結合,也就是常說的定根水,需要在移植后立即澆水,等到移植后1周左右,需要進行第2次澆水,以促進樹木的根系生長,提高樹木的成活率,第3次澆水要在第2澆水后的10一15天后進行,以滿足樹木生長的水分需求,保持水土濕潤,如果溫度較高,水分蒸發(fā)較快,則需要在早晚進行外部噴水。澆水過后,注意排水,避免根部積水導致根系腐爛。
③ 樹木移植施肥方法。樹木移植后,施肥的管控非常重要,提高樹木成活率,保證樹木健康成長的關鍵,樹木移植后對肥料的需求較大,尤其是生根劑和根腐靈要在栽植后立即施用,促進根系恢復和生長。在這個過程中,有機肥是使用較多的肥料品種,根據樹木的品種和規(guī)格控制在 0 . 2 -2 k g 之間施在樹木的根部附近,但是不能直接接觸到根部,避免造成燒傷,然后覆土澆水,促進肥料溶解和吸收。當新梢長到 1 5-2 0 c m 左右時,要進行追肥,使用條狀施肥法進行補肥。等到樹木生長季節(jié),需要通過葉面噴施補充營養(yǎng),將肥料按照比例與水混合溶解,進行噴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④ 樹木移植后期修剪與整形。修剪與整形工作是樹木移植后期需要進行重點關注的,最佳的修剪時間為秋季和春季,在秋季進行修剪,是因為這時樹木正進入休眠期,樹液流動緩慢,不會對樹木造成太大的傷害,也不會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另外,在生長期修剪可以調整樹形,促進花芽分化。在修剪時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剪掉生長緩慢的枝干、剪掉枯枝、死枝、病枝,剪掉重疊的枝干、交叉的枝干,其目的是增加透光性和通風性,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促進茁壯生長。對于多年生枝條進行短截,以促使其長出的新的枝干,還可以通過拉繩或撐桿改變枝條生長方向,調整樹冠結構。在修剪與整形的過程中要遵循自然生長的規(guī)律,嚴禁過度修剪破壞樹形,影響樹木正常生長。
⑤ 樹木病蟲害防治方法。病蟲害防治是確保樹木健康生長的關鍵,樹木生長中不可避免的會遭受病蟲害的威脅,影響正常生長。比如流膠病,腐爛病,立枯病等常發(fā)生在樹木生長中的病害和蚜蟲,卷葉蛾,天牛等經常發(fā)生的蟲害,不僅會破壞樹木的莖稈、根部、葉片,造成莖稈變軟,根部腐爛,葉片脫落,還會在發(fā)病嚴重時造成樹木死亡。這些病蟲害會在不同的季節(jié)發(fā)作,甚至有些病毒還能在土壤中過冬,一旦爆發(fā)防控難度較大。因此,應定期監(jiān)測樹木的生長狀況,及時發(fā)現并處理病蟲害問題。在移栽前,通過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減少病毒細菌的數量,同時選擇健康的苗木進行移植。在移植后,針對病害初期用600一800倍液菌殺,均勻噴霧,重噴根部或灌根,讓藥液充分滲透根部即可。發(fā)病嚴重時可適當加大用量,間隔7—10天,連用2一3次效果最佳。針對蟲害可以采用噴灑 4 0 . 0 % 的樂果乳油1500倍液、濃度為 1 0 . 0 % 的毗蟲琳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 , 6 . 0 % 的高效氯氰菊醋1500倍液或者是濃度為 5 . 0 % 的毗蟲清乳油2000倍液等。噴灑的過程中要注意,需要將苗木進行全面噴灑,或者利用天敵進行捕殺,控制蟲害數量。針對樹木病蟲害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既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又能做好環(huán)境保護。
綜上分析,林業(yè)建設中,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設計范圍較廣,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在遵循自然規(guī)律和經濟規(guī)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水平,通過樹木移植前的環(huán)境與準備工作,樹木移植中的操作流程,樹木移植后的養(yǎng)護管控,促進樹木移植的成活率,促進林木健康生長等措施。在未來的發(fā)展中,還需要將重點放在氣候變化對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的潛在的影響方面,不斷優(yōu)化和調整樹木移植與養(yǎng)護技術,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養(yǎng)護效率和精準度,促進樹木茁壯生長。
(作者單位:530303廣西橫州市馬山鎮(zhèn)鄉(xiāng)村建設綜合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