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家里的水仙又開過一季,我細細地洗凈水仙盆,小心收納好,留待來年的芬芳。
每年入冬以后,江南的花市上就會滿滿當當擺出白色的水仙球。雪白的蒜球上冒出幾抹翠色的新芽,如雪地之新綠。楊萬里說:“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依水而生的水仙,自遙遠的古代便以亭亭玉立之姿折服文人之心,它不但出現(xiàn)在文人的桌案上以作清供,更頻繁亮相于文人的畫卷中讓人愛不釋手。只是,這裊娜的身姿要如何承載?古人多么擅長抓取美、突出美啊一—因有水仙,而有了水仙盆。
水仙盆那么多,最有名的當數宋代汝窯的青瓷水仙盆。盆形橢圓,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邊棱,四云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更精確的描述是,它高5.2厘米,口徑長18.6厘米,寬13.3厘米,底徑長16.2厘米、寬11.1厘米。這樣說,我們還是很難想象它的樣子,但只要看一眼,我們便會驚嘆最初設計它的人用盡了巧思。
為了充分體現(xiàn)水仙的姿態(tài),水仙盆的一大特點,便是淺。淺淺的洗子,有圓形的、橢圓形的、長方形的清水浸漫過水仙的根須與球體,翠色嫩芽通過吮吸陽光與水分,一日日抽長。直到某日,蔥綠葉脈挺立,雪白花苞張開,承托出清靈的金黃色花蕊一—沒有什么更好的花器可以這樣恰如其分地托住水仙整體的美了。
在所有的宋代汝窯青瓷水仙盆里,最珍貴的,要數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那只無紋水仙盆。
首先,我們從汝窯說起。汝窯珍稀,為世人所愛。為什么?有一個名叫周煇的宋代人在他的《清波雜志》中寫道:\"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意思是,汝窯由北宋皇宮專門燒制,民間禁止制造,更不可能擁有。宋室南渡時,汝窯燒制前后不過二十年,產量、存量都小,流傳至今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僅六十七件。
其次,因在原材料中加了珍貴的瑪瑙末,汝窯釉質瑩潤、光澤內含,有了“雨過天青云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的美妙,世人評價其“似玉非玉而勝玉”。汝窯為魁,居于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
最后,這是一件\"無紋\"的汝窯作品?,F(xiàn)存的汝窯瓷器都帶有開片紋,皮、蟹爪、芝麻花因瓷器胎層和釉層原料在燒制時膨脹程度不同,釉面就產生了開片。這一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恰好契合宋代崇尚自然、接受殘缺的理學家思想,廣受追捧。只是,也許理學家們也要為這只無紋水仙盆的完美所驚嘆,它無一縷開片,通體滿布天青釉色,如此瑩潤,連邊緣處的釉色都薄薄均勻掛住。既有骨骼的秀美,又有肌膚的秀潤??粗?,如一縷清泉入眼,心中剎那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