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幻莫測的巴丹吉林沙漠,他開車如履平地,仿佛自己是這片神秘沙海中一尾自由穿行的魚,或是一株遺世獨立的麻黃
他熟悉每一座沙山,就像熟悉故園的一草一木。
大風從哪一座沙丘上刮來,又朝著哪一座沙峰刮去;億萬粒黃沙,在靜默的夕陽下,折射出怎樣奇幻的光華;高聳的山峰,如何在遮天蔽日的沙塵暴席卷過后詭異地消失;而一百多個天大小小的湖泊里,又隱匿著哪些神奇的生命…這些讓旅者驚異的沙漠奇觀,是他人生中的日常。
他生長在這里,就像一粒沙子落到巴丹吉林,便注定了此后一生的命運。
他說,他在城市里開車,即便有導航指引,也常常迷路,但很多次開車橫穿巴丹吉林沙漠,卻從未迷失過方向。沙漠巡護員的工作,讓他像一只蜥蜴,一年四季都在沙海中穿梭來去。他無疑是孤獨的,但他喜歡這樣的孤獨。
他曾有過婚姻,后遭變故,家也就不再屬于他。盤腿坐在蘆葦叢生的湖邊,他講起過往,表情平靜,語氣平和,仿佛那是漫長人生中小小的插曲,大風吹過,便在納闊萬千的沙海中消失不見了。此時的他,人近暮年,早已化為一株頑強的梭梭草,將根扎進荒漠,以強悍的生命力,對抗著呼嘯來去的風和人生煩惱。
他有時候也會罵人,訓斥那些偷偷跑進沙漠腹地的孩子。他們年少無知,并不知沙漠的兇險,放任好奇在荒蠻的大地上蔓延。而他們的父母,則在意外發(fā)生后,指責他沒有盡好巡護的責任。這時的他,會放棄爭辯,選擇盤腿坐在沙漠上,背對著焦灼憤怒的人群,看向無盡的遠方。那里,除了綿延不絕的沙漠,什么也沒有,仿佛浩瀚無垠的宇宙,盛滿巨大的空
人類的生死悲歡,在這無盡的黃沙面前,不值一提。
活著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當他孤身一人在沙漠中穿行的時候,一定很多次思考過這兩個問題。他曾許多次途經(jīng)死亡現(xiàn)場,看見鎖陽、檉柳、胡楊、沙蜥、鷹隼…生命以干枯尸骨的形式,被浩蕩的沙漠記錄、掩埋,而后消失為廣闊的無?,F(xiàn)在,他走完人生的大半,選擇一個人簡單地活著,猶如一粒沙子,隨風起舞,又緩緩下落,匯人無數(shù)的同類,以隱匿的姿態(tài),讓生命盡情地舒展。
生與死,共存于這片荒涼靜謐的宇宙。
一年前,兩個無畏的年輕人,避開他的視線,偷偷穿越巴丹吉林沙漠。行至中途,兩人水盡糧絕,陷入絕境。一個,相信翻越對面的沙山,就可以抵達救命的淡水湖,于是拼命地向上攀爬,最終耗盡力氣,在即將抵達峰頂時饑渴而亡。另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埋入沙子深處,最大可能地保存體力,終于在奄奄一息之際,等來了救援。活著還是死去,不過是一段欲望的博弈
或許,只有那些將欲望埋人黃沙的人,才能最終抵達寂靜的湖泊。
曾多少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自已也記不清了。也許,他根本不關心結果。生與死,都只是這個星球上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無數(shù)的沙子落下來,便成為壯闊的巴丹吉林沙漠。他一日一日將生度過,猶如沙子日復一日地下落,消失在蒼茫的大地上
回程時,遇見他的姐姐,她正在湖邊熱情地追著游人,兜售簡陋的紀念品。他搖下車窗,探出頭去,大聲向姐姐打招呼。姐弟倆互道一句家常,便各自離去。他說,他的姐姐很不容易,獨自養(yǎng)育著兩個孩子。只是,烈日下忙碌的她,并沒有太多的悲傷,仿佛這樣的人生,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她起身接納這粒來自星空的沙子,便可以安然度過此后的余生。她如他,亦是這漫漫沙海中的微粒。
沒有人記住他的生,所有人也終將忘記他的死。
讀到
粗讀此文時,覺得有些落寞,看到的是一個孤獨的人的無奈。再讀時,便有了一點振奮。是的,就是振奮。因為作者在無奈中潛藏了無盡的力量,那是灑脫,那是堅毅,也是獨一份的清醒。于廣袤的沙漠里揀拾一顆沙粒,于無垠的宇宙探看一個生命,不免有唏噓。倘若把目光聚焦在他馳騁于巴丹吉林沙漠的自由與奔放上,聚焦在他姐姐在烈日下的忙碌上,興許我們會把當初的落寞驅散,落在心底的便是那句“仿佛這樣的人生,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
接納自己是來自星空的沙子,安 然度過每一天便是我們生活的要義。 (讀稿人/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