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姐打來電話,說家里又開始下雨了。想象著家鄉(xiāng)綿綿的陰雨和濕潤的泥土氣息,我知道,清明再一次臨近了。
關于家鄉(xiāng)清明的記憶,總與艾草緊緊纏繞。老家門前有一塊草地,草地邊上種著一叢艾草,淺綠色,近聞有苦香。雨季正是它們舒枝展葉的好時節(jié),吸吮著雨水,旺盛生長。每到這時,爺爺就會將鮮嫩的艾葉摘進竹籃子里,等我們回來一起制艾香、做青團。
制艾香的工藝是很煩瑣的。我常??粗鵂敔攲窀傻陌~細細搗碎,然后加入各種中藥磨成的細碎粉末,反復攪勻后加入蜂蜜,揉成型。在清明節(jié)夜里,爺爺會在每個房間點上艾香,說逝去的親人可以尋著艾香來探望我們。
相比于制艾香,包青團倒是格外吸引我。做青團時,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我們中,揉成團。淡綠色的青團皮中有時還夾雜著細細的蜷成一團的艾葉,實在是其貌不揚。
爺爺會用他有力的大手不停地揉著面團,換好后,分成一塊塊的,放到桌上的大盆中。我和堂姐就會停止打鬧,開始認真包青團。家鄉(xiāng)的青團只有花生芝麻餡的,令我有些疑惑,這種餡固然好吃,可年年吃不會膩嗎?我也曾心血來潮,偷偷地在其中一個青團里放了一顆糖,再小心地包上花生芝麻餡。堂姐只是看著我笑,手上麻利的動作未曾停正。
青團包好后,我們幾個孩子就會趴在灶臺上,目不轉睛地看著青團一個個被放進竹籠屜里,開始大火蒸制?;鸸庥臣t了我們的臉頰,也把整個屋子照得亮堂堂的。奶奶在灶臺邊守火,笑著對我們說:“小心別把臉掉進蒸鍋里去了喲?!卞佒械那鄨F在騰騰升起的白霧中漸漸溢出艾香,慢慢披上成熟的深綠色衣裳。它們的肚子里裝滿了溫情,一年一次的溫情。
后來我滿懷期待地尋找那個帶糖的青團,卻未能如愿,想來在蒸制過程中,糖果融化了。青團中的糖會融掉,可花生、芝麻不會,它們不管蒸多久,都安靜地守在青團里。那一刻,我好像明白為何老家的青團餡始終如一了:年年包青團的人沒有變。親情,亦如這不變的餡料,亙古長存,歲歲綿延。
廣東省深圳市博雅實驗學校
指導老師陸巧伶
推薦語
習作借清明時節(jié)家鄉(xiāng)做青團等習俗傳遞真摯情感。開篇以電話引入,自然帶出故鄉(xiāng)清明節(jié)與艾草的關聯(lián)。制艾香、包青團的過程描寫細致,將爺爺?shù)膭幼?、一家人的互動生動展現(xiàn),畫面感強。獨特之處在于通過“青團餡始終如一”,引發(fā)“年年人常在”的感悟,升華了“親情恒?!钡闹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