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每次回奶奶家,總能看見一縷炊煙。裊裊炊煙,盤旋而上,飄過樹梢的鵲巢,途經(jīng)村巷的拐角,最后融入片片朦朧的煙霞。那溫暖的煙霞,一頭連著遠方,一頭連著家鄉(xiāng)。
每每看到這縷炊煙,再多的煩惱和喧囂都會歸于平靜?;啬棠碳?,仿佛成了一種朝圣,朝拜的是愛,是安寧,是那股特別的鄉(xiāng)土味。
炊煙下有寧靜的瓦屋,那是一所老房子。父親說老房子已經(jīng)有三十多歲了。它是父親實實在在的家園,亦是我童年記憶中的樂園。蓋這所房子的人是我的爺爺,但我不曾與他謀面,只在泛黃的舊照片里看到過他老人家。那照片里也有一縷炊煙,炊煙下,爺爺握著煙袋鍋,滿面慈祥的笑容,背后是一片玉米地。
炊煙下有粗壯的棗樹。棗樹是爺爺種下的,幾乎和老房子同齡?!捌咴聴梼喊嗽吕?,九月柿子紅肚皮?!睏椬邮斋@的季節(jié)到了,紅瑪瑙似的掛滿了枝頭,在綠葉間閃著誘人的光。這時候,父親就會帶著我爬上爬下摘棗子,而奶奶則焦急地在樹下等著,不時叮囑著,生怕我掉下來?!绑陆砺錀椈?,村南村北響燥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焙髞韺W了蘇軾的這首《浣溪沙》,在我心目中,棗子香甜的味兒就和記憶深處的那縷炊煙一起進入文學的殿堂,升級了。
炊煙還和飯香緊緊纏繞,炊煙升起意味著奶奶正在做可口的飯菜。小時候,我和伙伴們成群結隊地去田野里玩耍,去小河里嬉戲,興起時,便忘了時間,忘了回家。這個時候總會有人喊一聲:“我家房頂上沒有煙了,家里做好飯了?!贝蠹伊⒖听R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莊,紛紛尋找自己家的房頂。不久前還裊裊升起的炊煙,都漸漸散盡了—家人把飯都做好了。大家收了心,嬉鬧追逐著跑向村里,跑回自己家,那里有可口的飯菜等著。每次我回到,奶奶都已經(jīng)擺好碗筷。我最饞的是奶奶做的魚湯和鍋貼。魚是村頭河里的新鮮鯽魚,鄰家撐船的楊二伯時不時就給我和奶奶送些來。魚湯真鮮呀,嘟嘟冒泡時,香氣彌漫了整個,金黃的玉米餅則透著焦香。奶奶總會盛上一大碗魚湯讓我給楊二伯送去。
長大之后,我到城里上學了。城市里沒有炊煙,炊煙只屬于寧靜古樸的鄉(xiāng)村,屬于渾厚的土地,屬于那一間間。炊煙是從里長出來的。我突然想到“人間煙火”這個詞,那是家園的象征,是歸家的信號
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
指導老師 劉為民
推薦語
習作以“炊煙”“”為線索,串聯(lián)起對家園的情感記憶,視角獨特,結構清晰,傳達出“我”對家園的獨特理解和深深眷念,亦有對城鄉(xiāng)生活狀態(tài)差異的思考。文章情感真摯,語言細膩,表達貼切。作者在追憶中完成了一次家園返歸之旅,引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