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院子西側(cè)有一棵大榆樹。
聽奶奶說,它是風吹來的一粒種子,扎了結(jié)實的根,抽出稚嫩的芽,長出繁茂的綠葉。盛夏里,灼熱的陽光在葉間空隙中流瀉,風一吹便分散開來,斑斑駁駁。
榆樹,承載著爸爸美好的童年。
爸爸小時候,家里窮,村里的人喜歡煮紅薯面條吃,我家也不例外。可是清湯寡水的紅薯面條,爸爸實在不愛吃。奶奶便摘下榆葉,洗凈了,放入鍋里,一鍋清水立即變成了漂著片片浮萍的小水塘,原本“坦蕩”的清水有了伴兒,滑溜溜的面條也就入了口、下了肚。
爸爸說,后來,他再也沒吃過那樣美味的榆葉面條。
榆樹,連接著我們與家鄉(xiāng)的情誼。
榆樹不算美,粗糙的枝干彎彎曲曲,猶如老婆婆臉上的皺紋。但是每年春回大地時,榆樹便使出攢了一個冬天的勁兒,長出一嘟嚕一嘟嚕小小的、圓圓的、綠綠的榆錢兒,滿樹的榆錢兒在風中搖曳,惹人喜愛。怪不得它又被稱為“搖錢樹”。幾年前,我家搬到了縣城,每到榆錢兒滿樹的季節(jié),鄰居就捋了榆錢兒,跑到縣城給我們送。每年,我們都能和鄰居一起品嘗家鄉(xiāng)春天的味道。
榆樹,見證著自然生靈的成長。
老家的院子,爸爸一直不用水泥硬化,就是因為這棵大榆樹。每年仲夏,爬蟬出洞,這棵老榆樹便是它們完成蛻變的最佳場所。沒人打擾,沒人傷害,老榆樹上會出現(xiàn)數(shù)不清的蟬蛻,如毛毛蟲破繭成蝶,如蝌蚪退尾成蛙,爬蟬也完成了它們的羽化,變成飛蟬。
大榆樹,讓我學會了保護生命和尊重自然。春天來了,大榆樹的故事又開始了……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qū)實驗中學
指導老師王瑞杰
推薦語
這篇作文以老家的大榆樹為線索,串聯(lián)起爸爸的童年回憶、鄉(xiāng)鄰的情誼以及家人對自然生靈的尊重等內(nèi)容,層次分明,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對榆樹的描寫細膩生動,從榆葉面條到老家鄰居送榆錢,細節(jié)之處盡顯生活氣息與鄰里溫情。結(jié)尾余韻悠長,給人溫暖與希望,是一篇充滿溫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