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課前,班長馬焱明心急火燎地沖進辦公室,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付老師,不好了!不好了!小凱踢球把教室窗戶的玻璃打碎了。\"“傷人了嗎?\"我急切地問?!澳堑箾]有?!彼晕⑵届o了一下心情說。
我三步并作兩步趕到教室,只見孩子們把小凱圍在中間,七嘴八舌地聲討他。小凱昂著頭,臉脹得通紅,大聲辯解:“玻璃不是我打碎的!”“怎么不是你?”緊跟在我身后的馬焱明高聲質(zhì)問,“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是你踢球把玻璃打碎的?!盶"對?。"小凱如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情緒激動地反駁,“我只踢了球,又沒踢玻璃,所以玻璃是球打碎的,不是我!”
聽到他的這番奇談怪論,孩子們紛紛指責(zé)小凱狡辯,但小凱所說的話問題在哪里,大家心明口不明,因此除了虛張聲勢的聲討,沒有人能做出針鋒相對的辯駁。聰明的小凱敏銳地捕捉到大家的頹勢,目光緊盯著面前的同學(xué),咄咄逼人地問:“你說,玻璃是不是球打碎的?”
小凱的表現(xiàn)讓我刮目相看。與他接觸的這段時間,我只知道他好動、沖動,卻不知道他有如此敏捷的思維和控場能力。我立即制止大家爭論,和幾名細心的孩子一起把碎玻璃清理干凈,裝進垃圾桶,然后約小凱到操場上走走。
小凱跟著我往外走。我用眼角的余光觀察他,發(fā)現(xiàn)他雖然沒有剛才辯駁時的張揚,但眼中的倔強仍若隱若現(xiàn)。走到乒乓球場旁時,我停下腳步,嚴肅但平和地說:“小凱,玻璃碎了是結(jié)果,而原因是你選擇在不合適的地方踢球?qū)е逻@個結(jié)果發(fā)生,所以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爭論是誰更直接地打碎了玻璃?!笨赡苁菦]想到我會如此直接地談?wù)撨@個問題,小凱愣了愣,狡黠地說:“付老師,我的話似乎沒有問題啊!”他特意把“話”說得很重。我瞬間明白了他的心思:這孩子,分明是想考考我??!不過,這次他肯定失策了,因為在他們爭論時,我就思考了一系列應(yīng)對方法。比如歸因分析法:球自己會飛出去嗎,是誰踢的球?如果球沒被踢,玻璃會碎嗎?再比如責(zé)任歸屬法:司機如果開車撞了人,能說“是車撞的,不是我撞的”嗎?如果你用朋友的畫筆亂涂墻壁,筆的主人該負責(zé)任嗎?還比如共情引導(dǎo)法:如果別人踢球打碎了你的水杯,你希望別人怎么說?
正當(dāng)我準備開口時,一個乒乓球不偏不倚落在小凱的鼻尖上。他揉揉鼻子,沖著一旁全神貫注打球的同學(xué)喂:“你們是打球還是打人啊!”打球的孩子跑過來,準備給小凱道歉。我連忙制止他并一本正經(jīng)地對小凱說:“小凱,你怎么能怪打球的同學(xué)呢,他有什么錯?”“付老師,他用球打了我,怎么沒有錯?”小凱很激動?!安粚Π?,小凱。\"我裝出更嚴肅的表情,“我看得清清楚楚,是乒乓球打了你,不是同學(xué)打了你?。 薄澳牧?!付老師?!毙P更加激動,甚至有些惱怒,“他不打球,球會自動飛到我鼻子上嗎?”我忍俊不禁,“撲赤\"笑出聲來。小凱回過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對不起,付老師,我知道錯了!”
第二天早上,小凱從家里帶來一塊玻璃。我和他一起把玻璃安裝到窗框上。看著干凈明亮的玻璃,小凱開心地笑了。
(作者單位:棗陽市中興學(xué)校)文字編輯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