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這些蚊蟲叮咬,不僅會產生疼痛,還可能感染各種疾病?!拔逡弧奔倨诩磳砼R,我們特意為您準備了一份戶外防蟲指南。
蚊子
蚊子是人類生活中常見的昆蟲之一,在全球范圍內有3500余種,我國境內有近400種。蚊子在叮咬人時會分泌唾液,導致被咬部位皮膚充血、水腫,造成難以忍受的瘙癢感。抓撓瘙癢部位,可能會導致皮膚破損,進而引發(fā)局部感染,甚至留下瘢痕。被蚊子叮咬的人,可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緩解癥狀,也可通過冰敷來減輕紅腫和癢痛。此外,使用堿性溶液(如肥皂水)中和,也可起到緩解作用。
白蛉
白蛉是一種體形較小的吸血類昆蟲,多為灰褐色,全身覆蓋著細毛。它們通常棲息在陰暗、潮濕、避風的地方,如屋角、墻縫、畜舍、地窖、橋洞、洞穴等處。被白蛉叮咬后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與被蚊子叮咬相似,皮膚上常出現(xiàn)小的瘙癢性丘疹,容易被誤認為是蚊子叮咬所致。然而,白蛉叮咬處紅腫痊愈后會留下黑色素沉積的印記。如有戶外活動計劃,大家要盡量避開白蛉活躍的時段,選擇在白天進行戶外活動。
蜱蟲
蜱蟲多在白天活動,叮咬人體后可進行長時間的吸血活動。它們通常寄生于皮膚較薄、不易被搔抓的部位,如頸部、耳后、腋窩和大腿內側等。吸血后,蜱蟲的體積可以膨脹幾倍甚至幾十倍。人被叮咬處的皮膚會出現(xiàn)局部充血、水腫等急性炎癥反應,也可能繼發(fā)感染。有些蜱蟲還能分泌神經毒素,引起肌肉萎縮性癱瘓或神經麻痹的“蜱癱瘓\"癥狀。進行戶外活動時,大家應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蜱蟲棲息的環(huán)境中坐臥。如需進人這些區(qū)域,應穿著防護衣物、戴防護帽,或穿經驅避藥物浸泡過的衣物并在皮膚裸露部位涂抹驅避劑。建議定時檢查體表是否有蜱蟲附著,一旦發(fā)現(xiàn),應立即抖落。若被蜱蟲咬傷,切勿硬拽蟲體,以免蜱蟲口器內的倒刺留在皮膚內。此時,應先用酒精涂抹蟲體,再用鑷子小心取出,如無法完全取出,應及時就醫(yī)。
蜜蜂
在戶外野餐時,甜食和含糖飲料等可能會吸引蜜蜂。蜜蜂蜇咬通常會導致被咬處皮膚出現(xiàn)紅腫、疼痛、瘙癢等癥狀。如果多處被蜇傷,傷者還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頭暈、惡心、暈厥等癥狀。大家尤其要注意黃蜂(又稱胡蜂、馬蜂),其毒液呈弱堿性。人被黃蜂蜇后,局部皮膚除了會出現(xiàn)疼痛和瘙癢,還可能伴隨紅、腫、熱等過敏刺激和局部炎癥反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溶血、昏迷、休克等癥狀。在戶外活動時,若被蜜蜂蜇傷,應立即檢查蜇傷部位,確保沒有遺漏,并用針尖或鑷子小心地將蜂針取出,切勿擠壓傷口。因為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可將肥皂水或小蘇打水輕輕涂敷在蜇傷處以中和毒液。如果是被黃蜂蜇傷,可用食醋或1 % 的醋酸擦洗傷口。此外,對傷口進行冷敷,有助于減輕腫脹和疼痛。
毒隱翅蟲
毒隱翅蟲是一種類似螞蟻的小飛蟲,多棲息于雜草叢生的潮濕環(huán)境中。毒隱翅蟲通常不會主動叮咬人類,如誤拍打該蟲,其體內的強酸性體液會接觸到人的皮膚,引發(fā)強烈的刺激性反應。被咬部位皮膚常出現(xiàn)水腫性紅斑,并伴有密集丘疹、水泡或小膿包等,附近淋巴結也可能腫大。如發(fā)現(xiàn)毒隱翅蟲,切勿隨意拍打或碾壓,應輕輕將其抖落或彈走。若不慎被咬,應口服撲爾敏、息斯敏等抗過敏藥物,外擦皮炎平等藥物。
紅火蟻
紅火蟻是火蟻的一種,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地區(qū)。它們常筑巢于農田、苗圃、綠地、草坪等處。紅火蟻聚在一起時,就像一團濃烈的火焰。紅火蟻是目前全球公認的極具危險性的螞蟻之一,它們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當蟻巢受到侵擾時,紅火蟻會迅速出巢對入侵者發(fā)起攻擊。人被紅火蟻叮咬后,會感到火灼傷般的疼痛,隨后被叮咬處皮膚會出現(xiàn)類似灼傷的水泡。部分人對紅火蟻毒液中的毒蛋白過敏,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發(fā)生過敏性休克。因此,在戶外活動時,大家應盡量遠離蟻穴和疑似蟻穴的小土堆,避免赤腳活動。一旦發(fā)現(xiàn)紅火蟻在身上,應立即將其抖落。被叮咬后,如有條件可先用冰塊或涼水對傷口進行冷敷,以減輕疼痛感,然后再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同時保持傷口清潔,切勿抓撓以免引發(fā)二次感染。
內容來源:《大眾健康》雜志官方公眾號本欄目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