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如愿是堅定的無產階級戰(zhàn)士、中國農民運動的杰出領導入,“在早期革命活動中對黨是有貢獻的”。在艱苦曲折的革命斗爭生涯中,廖如愿堅定信念、追求真理,出生入死、百折不撓,依靠群眾、發(fā)展武裝,勇于探索、敢于擔當,鞠躬盡瘁、服務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建設事業(yè)作出了積極努力,受到人民群眾愛戴,得到了黨的高度評價。充分認識和弘揚廖如愿的革命精神,對于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歷史偉業(y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信仰維度:從廖如愿終身追隨黨的政治品格中觸摸絕對忠誠
1904年廖如愿出生在湖南安化楊林鄉(xiāng)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年幼的廖如愿受到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影響和民主思想啟蒙。之后的五四運動則讓他感受到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神奇力量。
1920年,廖如愿在東坪高等小學讀書時,接受了愛國進步、科學民主的進步思想,后因參加學生運動而被開除,但他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信念開始萌芽。1921年,廖如愿考入倡導自由的湖北武昌旅鄂中學。他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宣傳進步思想,參與組織學生游行示威。1923年,陳潭秋作為參與發(fā)動和領導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中共武漢區(qū)委領導人之一,發(fā)動工團、大中學校等各界群眾,聲援、支持鐵路工人的罷工斗爭,成為這次斗爭的重要聯絡人員。廖如愿也參加了陳潭秋組織的聲援京漢鐵路大罷工的示威游行。當年5月,廖如愿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6月,在陳潭秋的介紹下加人中國共產黨,成長為一名信仰堅定的共產黨員。
九一八事變后,沈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1931年11月,時任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的廖如愿被日本憲兵逮捕投入監(jiān)獄,遭受多種酷刑,仍堅貞不屈,守口如瓶,被判處服刑兩年六個月。1934年,因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登基頒布大赦令,廖如愿提前獲釋,但與黨失去了聯系,只得返回家鄉(xiāng)秘密開展革命工作。
廖如愿加人黨組織后,積極開展工農運動,發(fā)動群眾武裝,開展革命斗爭。在白色恐怖的環(huán)境中,他將生死置之度外,冒著犧牲的危險繼續(xù)工作;被捕后鐵骨錚錚,頑強地與敵人周旋和斗爭;與黨失去聯系后,仍堅持協(xié)助黨組織開展活動,信念從沒有動搖。這種追求真理、對黨絕對忠誠的品格,是廖如愿革命精神的核心。
人民維度:從廖如愿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情懷中感悟初心使命
廖如愿從小就特別喜歡聽行俠仗義的故事,少年時期生活比較富裕,經常接濟貧困群眾和弱小,在家鄉(xiāng)有一定的聲望,為他今后開展農民運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1925年7月,廖如愿畢業(yè)回湘,很快與湖南黨組織取得聯系,迫不及待地要求參加革命工作。8月,中共湘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指示他前往家鄉(xiāng)安化,從事秘密建黨活動。廖如愿組建了安化農協(xié),領導農協(xié)打土豪、平價出售糧食,組織力量互幫互助,特別是開展減息運動,深受貧苦農民擁護。很快,農協(xié)成為當地最有影響的組織,狠狠地打擊了土豪劣紳、貪官污吏。他還開辦農民夜校,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為當地建立黨組織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
廖如愿積極開展農運工作。1925年秋,中共安化特支成立后,廖如愿任特支書記。根據中共湘區(qū)委“加大對農運骨干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力度”的指導思想,廖如愿通過舉辦農民夜校、開展通俗演講、辦墻頭壁報、散發(fā)傳單、演出話劇等形式,激發(fā)群眾反帝反封建的熱情,培養(yǎng)了一批黨員和革命骨干。到1926年,安化特支黨員隊伍得到很大發(fā)展,同年5月,中共安化縣委成立。從此,安化人民有了自己的領導核心,在黨的領導下,轟轟烈烈地開展各項革命斗爭。
廖如愿真心關愛民眾、關心群眾疾苦,一心一意服務勞苦大眾的革命精神,在今天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我們要牢記廖如愿等革命先輩不懼流血犧牲所追求的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全面推進改革發(fā)展成果共享,讓廣大人民群眾從改革發(fā)展的巨大成就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斗爭維度:從廖如愿不畏艱險的革命活動中汲取斗爭智慧
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精神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和政治優(yōu)勢。廖如愿在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中逐漸成長、成熟,表現出堅定的政治信仰、正確的政治方向、靈活的工作策略和頑強的拼搏精神。
1926年2月,廖如愿受中共湖南區(qū)委委派,前往常德組建中共常德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接替譚竹影任中共常德特別支部書記,積極在共青團員中發(fā)展黨員。1926年4月8日,轟動全省的“省立二師事件”爆發(fā),廖如愿組織力量與國民黨反動勢力展開堅決斗爭,營救出了部分被關押的學生,大大提升了共產黨的威信。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寧漢合流之后,從1927年5月至9月,湖南省共產黨員的人數由天革命高潮時期的2萬多人銳減到5000人。湖南省委相繼派出一些黨員骨干前往各地,秘密從事收編黨員、重建組織的工作。1927年7月,廖如愿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安化恢復黨的組織,很快使當地黨組織得到了恢復,在后鄉(xiāng)建立了益陽特委,并被任命為特委書記。1928年2月,廖如愿作為省委委員,被安排到安化縣指揮年關暴動。6日,安化縣委率領革命武裝沖進縣城監(jiān)獄,救出了40多名黨員和80多名農工骨干,鼓舞了工農群眾士氣,使安化革命烈火在馬日事變后重新燃燒起來。
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的政治品格。廖如愿積極開展革命斗爭,充分體現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我們要繼承發(fā)揚廖如愿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堅持敢字為先、干字當頭,知重負重、迎難而上,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征途中建功立業(yè)。
實踐維度:從廖如愿勇于探索的巨大勇氣中領略擔當作為
廖如愿比較系統(tǒng)地接受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教育,他利用這一優(yōu)勢,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為黨的革命工作積累了寶貴的成功經驗。
廖如愿勇于探索、擔當作為的精神,體現在常德三次組軍上。1926年秋、1927年春,廖如愿兩次計劃組軍,建立由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均宣告失敗。1927年,廖如愿按照湖南省委的相關要求組軍,計劃以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wèi)隊為基礎,先訓練組軍干部,再訓練各縣工農干部,訓練地點設在烈士祠。不久,就招收了第一期學員。但是還沒來得及開訓,馬日事變發(fā)生了,組軍再次失敗。三次組軍雖然都失敗了,但在組軍中培訓的農運骨干,為常德迎接新的革命高潮打下了較好基礎。
廖如愿勇于探索、擔當作為的精神,體現在建立營口轉運站上。1928年8月,廖如愿被黨組織安排到中共滿洲省委工作。這年冬天,廖如愿在營口奉天漁業(yè)商船保護局工作,后建立了營口轉運站黨支部,主要任務是接收黨中央從上海運來的文件、書籍、報刊,將其轉運到全省,同時將滿洲省委的報告、刊物通過轉運站呈報黨中央。
廖如愿勇于探索、擔當作為的精神,還體現在新中國成立后他積極參加推廣茶葉貿易賺取外匯的工作中。當時,茶葉這種極具中國傳統(tǒng)優(yōu)勢的商品,是突破貿易封鎖、獲取外匯的重要手段。1949年8月,廖如愿被派往湖南幫助成立中茶公司安化分公司,翌年10月,中茶公司湖南省公司成立,廖如愿出任省公司副經理兼長沙茶廠廠長。1954年他被調到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工作。這期間,在他的努力推動下,安化磚茶廠、安化試驗茶場陸續(xù)建成。他參與研制的廣東普洱茶行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