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周遍句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見構式,它是通過句法手段表示全量義的構式。陸儉明指出,周遍句主語主要由三種成分充當:含有數(shù)量詞“一”的數(shù)量短語、含有量詞重疊形式的名詞性成分和含有表任指意義的疑問代詞[1]。本文將這三種類型分別簡稱為“一十量+ 名”、名詞/量詞重疊和疑問代詞??偟膩砜?,這三種類型的周遍句主語實現(xiàn)全量義的機制并不相同?!耙唬ㄊ浚ㄊ?”表示最小量,往往與否定詞或否定補語搭配使用,通過否定最小量來表達全量義。名詞/量詞重疊和疑問代詞都表示最大量,通過肯定最大量或否定最大量來表示全量義,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兩種形式。
經過初步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三種類型周遍句主語包含了不同的具體形式,并且不同時期文獻中的具體形式存在較大差異。本文擬從歷時角度出發(fā),考察不同時期周遍句的主語形式,梳理不同形式出現(xiàn)的先后關系,進而探究它們之間的諸種關聯(lián)。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選取了口語性較強的歷時文獻進行考察,主要包括:先秦時期的《論語》、兩漢時期的《韓詩外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唐宋時期的《祖堂集》、元代的《西廂記》、明代的《喻世明言》和清代的《紅樓夢》。它們的版本情況分別是: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8年;西漢韓嬰撰、許維遹校釋《韓詩外傳集釋》,中華書局,2020年;北齊顏之推撰、檀作文譯注《顏氏家訓》,中華書局,2011年;南唐靜、筠禪僧編、張華點?!蹲嫣眉?,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元代王實甫著、清代金圣嘆評點、李保民點?!段鲙洝罚虾9偶霭嫔?,2016年;明代馮夢龍編、許政揚校注《喻世明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清代曹雪芹著、無名氏續(x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為節(jié)約篇幅,凡是出自上述文獻的語料,不再一一標注頁碼。
二、不同時期周遍句主語的具體形式
在我們所考察的文獻中,《論語》和《韓詩外傳》中均未發(fā)現(xiàn)周遍句,周遍句自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xiàn),清代以前的用例數(shù)量都不多。我們對三種類型的周遍句主語在歷時文獻中的用例數(shù)量進行了統(tǒng)計,其中,半( + 量) + 名)”形式只在《紅樓夢》中出現(xiàn)4例,其用法與“一(十量)( + 名)”相同,因此,我們將它與“一( + 量)( + 名)”形式合為一類。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一/半(十量)(十名)”和名詞/量詞重疊類型的出現(xiàn)時間較早,疑問代詞類型至清代才開始出現(xiàn)。下面,我們就分別考察不同時期文獻中周遍句主語的具體形式。
(一)《顏氏家訓》
“一”是最早出現(xiàn)的周遍句主語,也是《顏氏家訓》中唯一的周遍句形式。例如:
(1)守門詣闕,獻書言計,率多空薄,高自矜夸,無經略之大體,咸秕糠之微事,十條之中,一不足采,縱合時務,已漏先覺,非謂不知,但患知而不行耳。(《省事》)
(2)吾當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隨,床上唯施七星板。(《終制》)
例(1)中,“十條之中,一不足采”的意思是:“十條建議中,沒有一條值得采納?!崩?)中,“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隨”的意思是:“里面除了衣服和帽子之外,什么都不要放進去?!?/p>
(二)《祖堂集》
在《祖堂集》中,除了“一”為主語的周遍句之外,還出現(xiàn)了幾種新的周遍句主語形式。其中,“一”為主語2例,“一 + 量 + 名”2例,“一 + 名”9例,“量+ 名”2例,名詞重疊1例,量詞重疊1例。
在《祖堂集》中,以“一”為主語的周遍句有2例。例如:
(3)某甲老病,一無知解。(卷三)(4)此理智行三人同體,故一不可舍也。(卷二十)
例(3)中的“一無知解”,是指什么都不能領會。例(4)中的“一不可舍也”,是指一個都不能舍棄??梢钥闯觯耙弧睂嶋H上與“一十量十名”同義,“一”指的就是“一條/一件/一個\"等最小量。例(2)和例(3)都將“一”釋為最大量“什么”,這種全量義是通過否定最小量來實現(xiàn)的。此后的其他文獻中,均未見這種形式的用例。
“一+量十名”“一 + 名”“量+名”與“一”的語義和用法相同,都可以歸為“一(十量)( + 名)”類型。在《祖堂集》中,“一十量 + 名”“一十名”和“量+ 名”的用法共有13例。例如:
(5)我今日困,一點氣力也無。(卷六)(6)若有一物所憑,一滴水也難消。(卷十三)(7)他老宿云:“你莫棲束,正因中一字也無?!?
(卷六)(8)若是全收,一法不取,一法不舍,愧無偏見,
皆取來往之次,方知有無。(卷十二)(9)曹山云:“為什摩寸絲不留?”(卷六)(10)作這個語話,滴水也消不得。(卷十六)
例(5)例(6)中的主語“一點力氣”和“一滴水”,均是“一 + 量 + 名”形式。例(7)例(8)中的主語“一字”“一法”,均是“一 + 名”形式。例(9)、例(10)中的“寸絲”和“滴水”,則是“量 + 名”形式,表示最小量。其中,“寸絲”指的是一寸絲,“滴水”指的是一滴水。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主語都表示最小量,通過否定最小量來表達全量義。
在《祖堂集》中,名詞重疊和量詞重疊形式作主語的周遍句共有2例。例如:
(11)師云:“事事總須打過?!保ň硎?/p>
(12)雖然如此,個個總須嘗他始得。(卷十四)
例(11)、例(12)中的“事事”和“個個”,分別表示最大量“每件事”“每一個”,這兩個句子都是肯定句。
總之,在《祖堂集》中,“一(十量) ( + 名)”類型的各種形式都表示最小量,只能用于否定句。名詞/量詞重疊則表示最大量,都用于肯定句。可以說,這兩種類型也構成了否定句與肯定句的大致分工。
(三)《西廂記》
在《西廂記》中,僅出現(xiàn)2例周遍句,分別是“一+ 量”和“一十量詞重疊”形式。例如:
(13)將腹中愁恰待伸訴,及至相逢一句也無。(第五本第四折)
(14)小姐寄來這幾件東西,都有緣故,一件件我都猜著了。(第五本第二折)
例(13)中,“一句”是“一十量”形式;例(14)中,“一件件”是“一 + 量詞重疊”形式。在我們所考察的文獻中,這兩種形式都是首次出現(xiàn)?!耙?+ 量”和“一十量詞重疊”形式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卻截然不同。“一 + 量”表示最小量,與“一十量十名”的意義相同;“一 + 量詞重疊”則表示最大量,與量詞重疊的意義相同。例(13)中的“一句”不能替換為“一句句”,例(14)中的“一件件”也不能替換為“一件”?!耙?+ 量”表示最小量,用于否定句;“一+ 量詞重疊”則表示最大量,在我們所考察的文獻中僅出現(xiàn)2例,另一例見下文《喻世明言》中的例(15),它們都是肯定句?;谡Z義和用法,我們將“一 + 量”歸為“一(十量)(十名)”類,將“一十量詞重疊”歸為名詞/量詞重疊類。
自元代的《西廂記》開始,文獻中再未出現(xiàn)周遍性主語“一”,只出現(xiàn)“一(十量)(十名)”類型中的其他形式“一十量十名”“一十名”“量十名”。相比較而言,“一 + 量 + 名”“一 + 名”“量 + 名”形式的能產性更強,傳遞的信息也更為豐富。元代以后,周遍性主語“一”被“一(十量)(十名)”類型的其他形式取代,這種趨勢在《祖堂集》的用例數(shù)量中己經有所體現(xiàn),兩者的用例數(shù)分別是2例和13例。這也是漢語語義表達精細化的必然結果。
(四)《喻世明言》
在《喻世明言》中,共出現(xiàn)34例周遍句,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 + 量 + 名)\"和名詞/量詞重疊,它們的用例數(shù)量分別是23例和11例。
在名詞/量詞重疊類中,“一 + 量詞重疊”形式僅有1例,量詞重疊形式有10例,未出現(xiàn)名詞重疊的用例。其中,“一 + 量詞重疊”形式周遍句的用例如下:
(15)原來細姨在內爭論時,二程一句句都聽得了,心中十分焦燥。(卷三十九)
例(15)中的“一句句”,與量詞重疊一樣表示最大量,用于肯定句。
在《喻世明言》中,以量詞重疊為主語的周遍句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量詞的種類更加豐富。其中,“件件”出現(xiàn)6次,“色色”出現(xiàn)2次,“般般”出現(xiàn)1次,“個個”出現(xiàn)1次。例如:
(16)凡收租、放債之事,件件關心,不肯安閑享用。(卷十)
(17)奴仆器用,色色皆備。(卷二十二)
(18)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詩詞歌賦,般般皆曉,篤好吹簫;結交幾個豪家子弟,每日向歌館娼樓,留連風月。(卷四)
(19)吾三人親提雄兵,將楚國踐為平地,人人皆死,個個不留。(卷二十五)
例(16)~例(18)都是肯定句,例(19)是否定句。如前所述,量詞重疊表示最大量,否定最大量和肯定最大量都可以表示全量義,但實際語料中以肯定句為主。在《喻世明言》的10個用例中,有9例是肯定句,只有1例是否定句。
在《喻世明言》中,“一(十量)(十名)”類周遍句共有23例。其中,“一 + 量 + 名”形式有5例,“一+ 名”形式有8例,“一 + 量”形式有10例。例如:
(20)郭大郎道:“你不來討酒吃,要我一文錢也沒。你會事時,吃碗了去。”(卷十五)
(21)就地方喚個媒婆,教他尋個主兒,把胡氏嫁去,只要對頭老實忠厚,一分財禮也不要。(卷二十二)
(22)在老身身上,管成你夜夜歡娛,一些事也沒有。只是日后不要忘記了老身。(卷一)
(23)是人家各有內外,甚么花子,一些體面不存,直入內室,是何道理?(卷二十八)
(24)相見時一言不能發(fā),但索酒與似道相對痛飲,悲歌雨泣,直到五鼓方罷。(卷二十二)
(25)原來梅氏平生謹慎,從前之事,在兒子面前,一字也不題。只怕娃子家口滑,引出是非,無益有損。(卷十)
(26)你說做狀元宰相的人,命運未至,一瓜也無福消受。(卷十八)
(27)那討價的一口不移,這里陳大郎拿著東西,又不放手,又不增添(卷一)
(28)若果是,便賞你一千貫錢,一分不少。(卷二十六)
(29)此是黃家賣女之物,一文不可動用。(卷九)
例(20)~例(23)中的周遍句都屬于“一 + 量+ 名”形式。其中,例(20)、例(21)中的主語“一文錢”“一分財禮”,都表示最小量,與否定詞“沒”或“不”搭配以否定最小量,從而實現(xiàn)表示全量的意義。例(22)例(23)中的“一些事”“一些體面”的“些”,含有“少許、一點兒”的意思,這兩個短語相當于“一點事”“一點體面”,表示最小量。例(24)~例(26)中的周遍句都屬于“一 + 名”形式,同樣表示最小量。例(27)~例(29)中的周遍句都屬于“一 + 量”形式,也表示最小量。
《喻世明言》中還有3個比較特別的用例,“一(十量)(十名)”的前面出現(xiàn)了充當話題的名詞。例如:
(30)絹價一些未還,如何將我絹去?(卷十三)(31)篾子一條也不動,緣何又回來得早?(卷二十六)(32)東坡尋思,此夢非常,四句詩一字不忘,正不知甚么緣故。(卷三十)
從前文內容可知,例(30)、例(31)中的“絹價”和“篾子”都是已知信息,其語義重心是表數(shù)量的“一些”“一條”,這兩例可歸入“一十量”形式。例(32)中的“四句詩”,說明了“字”的具體所指,此例可歸入“一 + 名”形式。
如前所述,“一(十量)(十名)”形式的周遍句都是否定句,其多數(shù)形式是與否定詞搭配來表示全量義。值得注意的是,在《喻世明言》中,還出現(xiàn)了通過否定補語來進行否定的用法,共有2例。例如:
(33)從來陰性吝嗇,一文割舍不得。(卷三十九)
(34)那假公子在夫人前一個字也講不出,及至見了小姐,偏會溫存絮話?。ň矶?/p>
例(33)例(34)中的“割舍不得”和“講不出”,都是用否定補語進行否定。
(五)《紅樓夢》
在《紅樓夢》中,共出現(xiàn)了115例周遍句,用例數(shù)量大大超過了之前的文獻,同時,還出現(xiàn)了新的周遍性主語形式:“半(十量)(十名)”和疑問代詞,名詞和量詞的種類也更加豐富。其中,“一/半(十量)(十名)”類周遍句有93例,名詞/量詞重疊類周遍句有8例,疑問代詞類周遍句有14例。
在《紅樓夢》中,“一(十量)( + 名)”類型的周遍句數(shù)量最多,共89例。其中,“一十量 + 名”有25例,“一 + 名”有32例,“一 + 量”有32例。在“一+ 量 + 名”形式中,“一句話”出現(xiàn)9例,“一個錢”出現(xiàn)6例。此外,還有“一根草”“一點情意”“一個果子\"等用例以及1個兩個“一 + 量 + 名”連用的例子。例如:
(35)我想寶琴雖有了人家,我雖沒人可給,難道一句話也不說。(第五十七回)
(36)且慢說和他好說,又多給銀子;就便不好和他說,一個錢也不給,安心要強留下我,他也不敢不依。(第十九回)
(37)你們想想這話,若果真交與人弄錢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許掐,一個果子也不許動了,姑娘們分中自然不敢,天天與小姑娘們就吵不清。(第五十六回)
(38)李納輕輕叫了兩聲,黛玉卻還微微的開眼,似有知識之狀,但只眼皮嘴唇微有動意,口內尚有出入之息,卻要一句話一點淚也沒有了。(第九十七回)
例(37)中,“一枝花也不許掐”與“一個果子也不許動了”兩個周遍句連用。例(38)中,最后一個小句出現(xiàn)了兩個主語“一句話”“一點淚”,都是“沒有”所否定的對象。
在“一十名”形式中,“一言”出現(xiàn)8例,“一字”出現(xiàn)4例。此外,還有“一人”“一技”“一語”等用例。例如:
(39)那婆子羞愧難當,一言不發(fā)。(第五十八回)
(40)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保ǖ诙兀?/p>
(41)今日又見旺兒每每來求親,早聞得旺兒之子酗酒賭博,而且容顏丑陋,一技不知,自此心中越發(fā)懊惱。(第七十二回)
在“一十量”形式中,“一個”有8例,“一聲(兒)”有8例,“一句”有5例,“一點(兒)”有3例。此外,還有“一次”“一文”“一顆”等用例8例。例如:
(42)頭一個詩題《詠〈太極圖>》,限“一先”的韻,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韻都用盡了,一個不許剩。(第五十二回)
(43)賈璉一聲兒不敢說,忙退了出來。(第四十七回)
(44)探春聽著毫無道理,只低頭作活,一句也不言語。(第一百回)
(45)這是老太太的幾件衣服,都是往年間生日節(jié)下眾人孝敬的,老太太從不穿人家做的,收著也可惜,卻是一次也沒穿過的。(第四十二回)
值得注意的是,《紅樓夢》中首次出現(xiàn)了“半(十量)
(十名)”形式的周遍句。其中,“半十量 + 名”形式有2例,“半 + 名”形式有1例,“半十量”形式有1例。“半(十量)(十名)”與“一(十量)(十名)”一樣,都表示最小量,通過否定最小量來表達全量義。例如:
(46)林黛玉聽了這話,如轟雷掣電,細細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竟有萬句言語,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卻證征的望著他。(第三十二回)
(47)寶釵聽了,唬得兩眼直瞪,半句話都沒有了。(第一百十七回)
(48)眾人接過燈去,扶了寶玉,仍舊坐下,兩眼直視,半語全無。(第九十七回)
(49)寶蟾也是夏家的風氣,半點兒不讓。(第八十三回)
例(46)~例(49)中的“半個字”“半句話”“半語”“半點兒”,都是指最小量,比“一(十量)(十名)”更凸顯量小。這些句子與“一( + 量)( + 名)”形式的周遍句一樣,都是否定句。
《紅樓夢》中,量詞重疊共有6例。其中,“色色”出現(xiàn)4例,“章章”“個個”各1例;名詞重疊僅2例,分別是“事事”和“人人”。例如:
(50)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連這一出戲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說了這么一串子。(第三十回)
(51)翻了一本,看去章章里頭似乎明白,細按起來,卻不很明白。(第八十二回)
(52)因這事更比晴雯一人較甚,乃從襲人起,以至于極小作粗活的小丫頭們,個個親自看了一遍。(第七十七回)
(53)他雖是姑娘家,心里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慎;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利害一層了。(第五十五回)
(54)如今寶玉、賈環(huán)他哥兒兩個,各有一種脾氣,鬧得人人不理。(第一百十七回)
《紅樓夢》中的名詞/量詞重疊類周遍句,分別有5例肯定句和1例否定句。其中,例(50)~例(53)都是肯定句,例(54)則是否定句。
名詞重疊形式只在《祖堂集》和《紅樓夢》中出現(xiàn),分別有1例和2例。名詞重疊形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在使用,但使用頻率遠遠低于量詞重疊形式。李宇明指出,名詞可以借用為量詞,并且名詞重疊與量詞重疊可以表示“每一、所有”的數(shù)量意義[2]。陸儉明將名詞/量詞重疊形式稱為“含有量詞重疊形式的名詞性成分”],這是因為名詞進入重疊格式后具有量詞性質。因此,陸文并未單獨列出名詞重疊形式。周遍句中的名詞重疊也可以替換為量詞重疊形式,如例(11)和例(53)中的“事事”指的是“每件事”,可以替換為“件件”;例(54)中的“人人”指的是“每個人”,可以替換為“個個”。
在《紅樓夢》中,還出現(xiàn)了新的周遍句主語類型:疑問代詞。它通過疑問詞配合反問語氣,表達對某種可能性的質疑,進而否定這種可能性,從而表達全量義。《紅樓夢》中,疑問代詞作主語的周遍句共有14例。其中,否定句有12例,肯定句有2例。例如:
(55)你們別和我裝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第三十七回)
(56)我雖在這里聽哈,里頭卻也有兩個姊妹成個體統(tǒng)的,什么事瞞了我們!(第六十一回)
例(55)、例(56)中的主語都是“什么事”,其中,例(55)是否定句,通過反問“什么事我不知道”,表示“我什么事都知道”;例(56)是肯定句,通過反問“什么事瞞了我們”,表示“什么事都瞞不了我們”。
周遍句中的疑問代詞除了“什么”之外,還有“那”“何”“誰”等。例如:
(57)鳳姑娘那樣剛強,瑞叔還想他的帳。那一件瞞了我?。ǖ诹兀?/p>
(58)或買東西,尋張覓李,其中夜靜人稀,趨便藏賊引奸引盜,何等事作不出來?。ǖ谄呤兀?/p>
(59)天天在一處,誰的恩你們不沾,只不過我這一會子輸了幾兩銀子,你們就三六九等了。(第七十五回)
高順全指出,周遍性成分可以說是泛指成分,表示某一范圍的無例外(或對某一情況的極端否定)[3]。這些含有疑問詞的句子都不是疑問句,從句末的標點符號就可以確定。這種類型中的疑問代詞都表示泛指意義,如例(57)~例(59)中的“那一件\"“何等事”“誰的恩”,都表示沒有任何一個例外。
陸儉明將疑問代詞類周遍句主語稱為“含有表任指意義的疑問代詞”[,就此而言,任指意義是疑問代詞作周遍句主語的基本條件。肖任飛曾考察了“什么”的任指用法演變過程,作者指出,唐五代是其萌芽期,宋元時期是發(fā)展期,明清時期是成熟期,之后,表示任指的句式增加,“什么”可以位于主語位置[4] (PI1)。張鑫認為,疑問代詞類周遍句是由任指疑問代詞組成的讓步條件復句,經過句法單位的省略、語音停頓的取消、分句結構合并之后而生成的緊縮結構[5] (P29)。金克中認為,疑問代詞類周遍句是由一般疑問句賓語疑問代詞前移至動詞前主語位置,構成否定義的反問句表全量,繼而轉化為同義的肯定義陳述句表全量[]。無論疑問代詞類周遍句表全量的具體機制如何,不可否認的是,任指意義是疑問代詞充當周遍句主語的基本條件。疑問代詞作周遍句主語出現(xiàn)在清代,也與疑問代詞任指用法的成熟時間相吻合。
在《紅樓夢》中,周遍句也出現(xiàn)了一些否定補語的用法。與明代的《喻世明言》相比,其否定補語更加豐富多樣。例如:
(60)若是三姑娘在家還好,如今只有他幾個自己的人瞎張羅,面前背后的也抱怨,說是一個錢摸不著,臉面也不能剩一點兒。(第一百十回)
(61)氣得薛姨媽白瞪著兩只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第一百回)
(62)奈他是個新來乍到的人,一句話也插不上,他便生氣,每天吃了就睡。(第一百七回)
(63)王夫人是哭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寶釵心里已知八九,襲人痛哭不已。(第一百十九回)
(64)這好一會我沒進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二些聲氣也聽不見。(第六十四回)
(65)紫鵑欲說話時,惟有喉中哽咽的分兒,卻一字說不出。(第九十七回)
需要指出的是,在《紅樓夢》中,還有名詞在“一十量”前作話題的用法,共有2例。例如:
(66)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得,有的像“芍”字,有的像“?!弊帧ǖ诎耸兀?/p>
(67)琴譜怎么不知道,為什么上頭的字一個也不認得? (第八十六回)
例(66)例(67)中,“書上的字”和“上頭的字”都是定中短語,與《喻世明言》中“一(十量)(十名)”之前充當話題的名詞一樣,它們的作用都是說明后面“一(+量)( + 名)”的具體所指。
總之,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三種周遍句類型,不但在清代全部出現(xiàn),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格式。王艷考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中很多周遍句均可以刪除“都/也”,也不影響全量義的表達[7]。從歷時語料來看,很多周遍句中都沒有出現(xiàn)“都/也”,這也可以證實“都/也”并不是表達全量義的必要手段。
三、周遍句主語形式之間的關聯(lián)
通過對歷時語料的梳理,可以看出,不同時期周遍句主語的具體形式各有差異,同時,這些不同形式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我們對不同時期文獻中周遍句主語的具體形式和用例數(shù)量進行了歸納、匯總,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周遍句最早出現(xiàn)在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中,只有“一”這一種主語形式。至南唐時期,《祖堂集》仍沿用了“一”這種形式,并發(fā)展出“一 + 量 + 名”“一 + 名”和“量 + 名”三種形式,其中,“一 + 名”占有數(shù)量優(yōu)勢;同時,還出現(xiàn)了量詞重疊和名詞重疊形式。元代的《西廂記》中,并未出現(xiàn)前述幾種形式,只出現(xiàn)了1例“一十量”和1例“一 + 量詞重疊”,這與雜劇劇本的特殊性質不無關系。明代的《喻世明言》繼承了前期的五種形式:
“一 + 量 + 名”“一 + 名”“一 + 量”“一 + 量詞重疊”和量詞重疊,其中,與量詞相關的兩種形式“一 + 量”和量詞重疊數(shù)量最多。清代的《紅樓夢》中,周遍句的數(shù)量和種類最多,既有前期已經形成的“一十量 + 名”“一 + 名”“一 + 量”、量詞重疊、名詞重疊,又新增了“半(十量)(十名)”和疑問代詞形式。其中,“一(+量)( + 名)”形式的用例數(shù)量最多。
據(jù)胡清國考察,唐宋時期,表主觀小量的完全否定格式以“否定十一量”為主;至明清時期,“一量+ 否定”表主觀小量的格式成為優(yōu)勢格式,并且語法化程度相當高[8]。值得注意的是,“一量 + 否定”并不依賴于量詞的虛化,元代以后量詞開始進入,“一量名”構成的完全否定格式大量增加;直到明清時期,該格式對量詞的使用才逐漸嚴格起來[8]。本文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紅樓夢》中“一(十量)(十名)”形式周遍句的數(shù)量劇增,與“一量 + 否定”格式的發(fā)展成熟時間基本一致。可以說,“一( + 量)(十名)”類型周遍句不僅最早出現(xiàn)、發(fā)展成熟,而且在不同時期的文獻中都占有絕對優(yōu)勢。
從歷時文獻中的使用情況來看,“一\"“量 + 名”“一+ 量詞重疊”等形式,都僅在一兩部文獻中短暫出現(xiàn),用例數(shù)量極少,隨后即被取代,但被取代的原因各不相同?!耙弧北蝗〈脑蚴恰耙皇?+ 名”“一 + 名”“一十量”承載的信息比“一”更加豐富,能夠滿足更精確的表達需求?!傲?+ 名”可以視作“一十量 + 名”的省略形式,但存在一定的歧義①,沒有指明最小量的直接成分“一”,表達全量義的效果欠佳?!耙皇吭~重疊”則被形式更為簡潔的量詞重疊所取代,這也符合語言表達的經濟原則。
四、結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周遍句主語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一十量十名”、名詞/量詞重疊、疑問代詞,每種類型又包括多種具體形式。本文選取口語性較強的古籍文獻,對不同時期周遍句主語的具體形式進行考察,并著重探討不同形式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綜合周遍句主語形式出現(xiàn)的先后和形式之間的關聯(lián),我們認為,“一十量+名”“一十名”“一十量”“量十名”等形式,都是在“一”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表示最小量?!鞍耄ㄊ浚ㄊ眲t是在“一(十量) ( + 名)”的基礎上進一步演化形成的。上述幾種形式只能用于否定句,這是因為它們的最小量無法突破通過否定來實現(xiàn)全量義。名詞/量詞重疊類能夠滿足肯定義的表達需要,名詞或量詞的重疊表示最大量,既可以用于肯定句,也可以用于否定句,但實際語料中以肯定句為主,極少用于否定句??梢哉f,名詞/量詞重疊與“一(十量)(十名)”形式基本上形成了表達肯定義和否定義的分工。疑問代詞類周遍句至清代才開始出現(xiàn),疑問代詞任指用法的發(fā)展成熟,是疑問代詞作周遍句主語的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陸儉明.周遍性主語句及其他[J].中國語文,1986,(3).
[2]李宇明.量詞與數(shù)詞、名詞的扭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3).
[3]高順全.施事后周遍性受事的句法性質一—兼論“前置賓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4).
[4]肖任飛.非疑問用法的“什么”及其相關格式[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張鑫.疑問代詞類周遍性主語句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1.
[6]金克中.語法手段表全量的受事主語句的歷史演變[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
[7]王艷.從周遍句看漢語OV語序的全量傾向[J].世界漢語教學,2020,(1).
[8]胡清國.“一量(名) + 否定”格式的語法化[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1).
A Diachronic Examination of the Subject in Chinese Universal Quantification Sentence Wang Yan
SchoolofLawandHumanities,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Hangzhou3ool8,China
Abstract :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ubjects in Chinese universal quantification sentence: “yi ( - ) + quantifier , noun/quantifer overapdieprossof quantificatioeouaedot diachroniccorpus,“yi一)”istheearliestsubjectofChineseuniversalqantificationsentene,andbasedonthis,atypeofyi ( - ) ( + quantifier) + N)\"thatcanousgaietesseevedeapeooapdl ofexpreingaiisofegisideailstyd referentialusageduringtheMingandQingdynastieswasthebasiccondtionfortetosereasthesubjectofChineseuniversalquantifcation sentence.
Keywords σ: σ universal quantification sentence universal quantification;“yi
;overlap;interrogative pronou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