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字長卿,公元前545年生于齊國,被后世尊稱為“孫子”。他是東亞各國尊奉的兵家至圣,是將帥推崇備至的祖師爺,與孔子并稱“文武兩圣人”。
孫武祖上是陳國貴族。公元前672年,陳國發(fā)生內亂,陳厲公之子陳完為了避禍逃到了齊國。當時齊國的國君是著名的齊桓公,他授予陳完官職。陳完為了避免引人注意,將家族改姓田。后來,田完的五世孫田書,也就是孫武的祖父,在齊景公時率兵討伐莒(ju)國立下戰(zhàn)功,被齊景公賜姓孫,田書于是改名為孫書。孫書的兒子,也就是孫武的父親孫憑也是齊景公時期的高官。
孫武從小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閱讀兵書、研究兵法,凡是有不明白的地方,祖父、父親就是最好的老師。
后來,晉國聯合燕國進攻齊國,大臣晏子推薦了孫武的同族田穰(ráng)苴(jū)擔任大將,率軍擊退了敵軍,孫武自睹了自己這位族中前輩是如何帶兵打仗的,將心中的軍事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印證。
公元前532年,齊國發(fā)生“四姓之亂”,也就是田氏聯合鮑氏打敗了以欒氏、高氏為代表的舊貴族勢力,孫武家族也被卷入了這場政治風波,失去了齊景公的信任。孫武無意卷入政治斗爭,于是舉家搬遷到了南方的吳國,隱居在田野之中耕田、讀書,觀察天下大勢,尋求出山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領悟,完成了奇書《孫子兵法》。
后來,他遇到了來吳國避禍的伍子胥,兩個曠世奇才很快就成為莫逆之交。公元前515年,公子光趁著國內大軍伐楚未歸,派人刺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hé)閭(lú)。闔閭即位后,征召伍子胥等人共商國家大事。在伍子胥的多次推薦下,孫武帶著他的軍事著作覲見了闔閭。在當面見識了孫武的領兵才能后,吳王任命孫武為將軍,操練軍隊,積蓄實力。
當時楚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吳國地處偏遠,發(fā)展相對落后。晉國不斷扶持吳國,支持其從背后攻打楚國。
公元前512年,吳軍首戰(zhàn)告捷,不僅吞并了兩個小國,還擊敗楚國大軍,奪取了楚國舒邑(今安徽淮南市壽縣西南部)。闔閭自信爆棚,準備趁勢進兵楚國都城。孫武勸阻說:“楚國是一個國土面積廣袤的國家,仗打到現在,我軍士卒和百姓都很疲憊了,不能立刻進攻楚都,要等待時機。”于是吳國將軍隊分成3部分,輪流對楚國進行騷擾,讓楚軍疲于奔命,消耗巨大。
公元前506年,吳楚決戰(zhàn)爆發(fā)。吳王親自統(tǒng)兵,以孫武、伍子胥為將軍,統(tǒng)領3萬軍隊由淮河逆流而上。吳軍前進到半路的淮(音rui,有資料認為是今安徽淮南市一帶),孫武突然下令放棄舟船登陸,改為向南挺進。伍子胥被孫武的操作弄糊涂了,孫武解釋說:“楚國地域遼闊,我們勞師遠征,需要速戰(zhàn)速決。走水路容易遭到楚國水軍的阻擊,會延誤戰(zhàn)機。兵貴神速,我們從陸路穿過山脈,直插楚國腹地,可以打楚軍一個措手不及。”
孫武親自挑選了3500名精銳士兵作為先鋒,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穿過了楚國北部的3道險關,幽靈一般直插漢水東岸,距離楚國都城郢(yǐng)都(今湖北荊州)不足百里(一般認為當時的一里在400米到550米之間)。
楚軍還在水路上傻等吳軍的到來,沒有想到吳軍會從其他方向殺來。接到報告的楚昭王慌了手腳,急令令尹(相當于丞相)囊瓦和左司馬沈尹戌調兵20萬,在漢水西岸列陣布防。
沈尹戌頗通兵法,他建議楚軍不要急于開戰(zhàn),而是利用吳軍遠道而來、補給線長的弱點,由囊瓦率主力與吳軍對峙,自己率領一路偏師切斷吳軍后勤,徹底困死吳軍。囊瓦先是同意,但在沈尹戌出發(fā)后不久,又擔心功勞會被搶走,于是又決定率領主力出擊。
孫武率領吳軍緩緩后撤,利用丘陵、山地地形扼制楚軍,引誘楚軍進入吳軍安排好的戰(zhàn)場。公元前506年11月的一天,雙方在柏舉(今湖北麻城)展開決戰(zhàn)。
吳軍先鋒、闔閭的弟弟夫概請求出戰(zhàn),闔閭沒有同意,結果夫概帶領自己的5000名部下直接沖了上去。這些士兵都是吳軍精銳,瞬間把楚軍的陣型撕開了一個大缺口。囊瓦被吳軍的氣勢嚇到了,沒有發(fā)出任何有效指令,楚軍根本做不出有效反應。很多楚軍戰(zhàn)車兵還沒做好準備,就被洶涌殺來的吳軍掀翻了戰(zhàn)車,死傷無數。夫概就這樣在楚軍陣中往返沖殺,如入無人之境。
孫武果斷揮舞令旗,鼓聲隆隆響起,吳軍吶喊著向楚軍發(fā)動總攻。已經被夫概攪得大亂的楚軍紛紛丟盔棄甲、亡命奔逃。楚軍主帥囊瓦見己方陣線這么快就崩潰,嚇得面如土灰,扔下軍隊逃出戰(zhàn)場。他害怕被楚王責罰也不敢回楚國,于是逃亡鄭國。
數十萬楚軍失去了指揮,只能亂哄哄地向后逃跑,一直逃到了清發(fā)水(位于今湖北安陸)邊。吳軍尾追至此,夫概卻下令停止追擊,他說:“困獸都會作殊死搏斗,何況楚軍,我們繼續(xù)追擊必然會遭到殊死反抗,因此可以讓一部分楚軍先渡過河去,后面的楚軍看到前面逃走了必然無心再戰(zhàn)?!?/p>
果然如夫概所料,就在楚軍堪堪過去一半時,吳軍突然直撲渡口而來。楚軍只想著趕緊逃過河去,根本無人抵抗,遭到吳軍砍殺,實在逃不掉的紛紛丟下兵器投降。
此時,沈尹戌聽說囊瓦大軍潰敗,急忙率軍回撤。他本來可以直接回到國都郢都,將戰(zhàn)敗責任都推給囊瓦,但依然帶領著萬余楚軍重返戰(zhàn)場,抵抗士氣正旺的吳軍,為郢都布防爭取時間。最后,力不能支的沈尹戌傷重不起,命令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級送往郢都告警,他的頑強抵抗讓孫武都欽佩不已。
就這樣,經過5次激烈戰(zhàn)斗,孫武率軍殲滅了楚軍主力,殺到了郢都城下。楚昭王派出軍隊防守不遠的紀南城,與郢都互成騎角之勢。孫武讓中軍圍困郢都,自己率軍圍攻紀南城。孫武發(fā)現紀南城地勢低洼,南北兩面都是大河大湖,于是命令軍隊引水灌入紀南城。楚軍守將堅持不住,只得跑回郢都。兇猛的水勢不僅淹沒了紀南城,甚至還將郢都的城墻沖垮。孫武早就預備好了船筏,吳軍輕而易舉地攻進了郢都。楚昭王只帶著幾個親信從西門逃了出去,此時距離孫武指揮柏舉之戰(zhàn)才過去了10天。
在孫武的指揮下,3萬吳軍千里奔襲,神出鬼沒,攻破了春秋強國楚國的都城,打垮了楚國,創(chuàng)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長途奔襲的光輝戰(zhàn)例。
后來,秦國出兵支援楚 國,夫概與秦作戰(zhàn)失利后悄 悄回國,自立為王,闔閭聞 訊急忙帶兵回國平定叛亂。 就這樣,楚國才得以收復郢 都并復國。楚國在此次戰(zhàn)爭 中損失慘重,國都郢都幾成 廢墟,宮殿損毀。楚昭王決 定遷都,并將新都城仍然稱 為郢。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闔閭出兵伐越,孫武勸阻,但闔閭不聽。結果吳軍大敗,闔閭不久后病重去世,公子夫差即位。孫武等繼續(xù)輔佐夫差,擴充軍隊、打造軍械、積攢糧草。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出兵進攻吳國,孫武領兵迎戰(zhàn)。在孫武的布置下,吳軍在兩翼布設了很多疑兵,高舉火把。越軍果然中計,全軍出動,結果中了孫武的埋伏,被打得潰不成軍,這就是著名的夫椒(今江蘇無錫太湖西洞庭山附近)之戰(zhàn)。勾踐被吳軍團團包圍。孫武和伍子胥都建議夫差殺掉勾踐,但寵臣伯(pi)接受了越國賄賂,游說夫差接受了越國的求和,為之后的亡國埋下了禍根。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