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五、六年級的同學來說,文言文學習依然充滿各種挑戰(zhàn)。隱晦的文言文用詞、繁復奇特的語法結構和遠離現(xiàn)代生活的時代背景,往往令每位同學望而卻步。但文言文本身也不是沒有樂趣的,故事演繹法給文言文學習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法。本文以部編版《語文》五、六年級教材中的幾篇文言文為例,深度探討故事演繹法在文言文學習中的各種應用。
一、故事演繹法,使文言文學習變得“活”起來
故事演繹法既是娛樂方式之一,也是幫助同學們深化理解文言文內容的有效方法。通過生動形象地演繹文言文故事,同學們可以從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面沉浸到文言文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角色之中,這樣會給文言文學習帶來新的生機。激發(fā)學習興趣,是打開文言文大門的金鑰匙。
因為興趣是學習的良師益友,對文言文學習來說,激發(fā)興趣非常重要。傳統(tǒng)的文言文學習方法,通常只注重字詞解釋、語法講解、重點句翻譯等,課堂氣氛呆板,這樣容易使同學們覺得枯燥無味,而故事演繹法不斷拓展情節(jié)意趣,打破了這一僵局。
當同學們參與到演繹文言文故事創(chuàng)作中,本來抽象的文字就會變得生動起來。故事演繹時,同學們要把文言文里的某些詞語變成人物角色特定的行動、表情和語言。這需要同學們細致地分析原文,正確地抓住人物感情及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通過對人物言行的切身感受,使同學們更深切地感受文言文中傳遞的思想情感與文化內涵。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不會覺得文言文學習是個包袱,而變得趣味盎然起來。
這種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究的學習模式,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也打開了學習文言文的大門,從而深化了對內容的理解,領略文言文的精華。
故事演繹法相對于簡單地讀和聽,使同學們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內容,并能真正體會文言文的本質。同學們像探秘一樣解讀文言文,全面鍛煉和提高了閱讀理解、綜合分析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此同時,為使故事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需要對語言進行重新組織,對動作與表情進行相關設計,從而鍛煉同學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與肢體表現(xiàn)力。
另外,同學們還要互相配合,共同做好人物角色分配,對交鋒場景進行適當布置,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及組織協(xié)調能力。同學們經(jīng)過這種實踐活動后,不自覺地促進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在故事演繹中提升文言文素養(yǎng)
從《書戴嵩畫?!泛汀秾W弈》兩個案例中,可以明顯看出故事演繹對文言文學習的突出效果。
演繹《書戴嵩畫?!窌r,同學們對字詞的理解就變得更直觀了。當同學們模擬戴嵩揮毫作畫、牧童拊掌大笑的場景,對“錦囊玉軸”“曝書畫”等詞匯會格外關注。表演牧童指出畫中牛尾的錯誤之時,同學們能深刻理解“尾搐入兩股間”的具體意思,以及“謬矣”一詞所傳遞的批評與幽默感。這種通過動作和表情展現(xiàn)的互動,遠比單純背誦注釋更能讓同學們記住文言文的精妙之處。
從文言文特有的“惜字如金”式表達看,《書戴嵩畫牛》中“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短短數(shù)字,竟藏著一場微型劇。牧童“見之”,不是慢條斯理地步欣賞,而是蹦跳著突然闖入畫室;“拊掌大笑”更不是抿嘴淺笑,必是前仰后合拍得掌心通紅。有的同學在演繹牧童發(fā)笑場景時,設計他先踞腳偷瞄畫作,接著突然瞪圓眼睛倒退三步,最后抱著肚子在地上打滾。通過這般活色生香的文言文解讀表演,同學們逐漸摸到文言文“留白”的秘訣,而適時“補白”竟成了同學們大展身手的舞臺。當演繹“有友過訪”這類簡短句式時,教室里就會響起“咚咚”的敲門聲、“吱呀”的開門聲和“哎呀,久違了”的寒暄聲——這些聲音劇本,可都是同學們從某些文言文字縫中挖出來的彩蛋呀!
《學弈》故事演繹,對理解文言文知識同樣具有啟發(fā)意義。文中“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的對比描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展現(xiàn)兩人截然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飾演“專心致志”的同學全神貫注于棋局,而另一人則用夸張的眼神和動作表現(xiàn)其分心狀態(tài)。通過這種對比,同學們能直觀理解“弗若之矣”的結論,并領悟“學貴專一”的核心思想。
在文化內涵方面,《書戴嵩畫?!返墓适卵堇[,讓同學們感受到古人對待藝術與真理的嚴謹態(tài)度。知名畫家戴嵩因細節(jié)失誤被指摘,牧童基于現(xiàn)實觀察指出錯誤與杜處士坦然接受,暗含“實踐出真知”“虛心納諫”的深意;而牧童敢于直言不諱,則彰顯了“童言無忌”的率真誠實。通過對故事的演繹,同學們不僅能理解文言文的表層含義,還能深入體會古代文人重視實踐與虛心求真的價值觀。
三、故事演繹法的創(chuàng)新應用
在演繹故事時,同學們還可勇于創(chuàng)新,改編劇情與人物,使故事更生動、有趣。同學們也可以試著改編一些大膽、無厘頭、富有想象力的對白以及演繹場景、道具等,讓飾演者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洞察文言文背后所蘊含的哲學意趣。
以《書戴嵩畫?!窞槔?,杜處士的對話可以是:“諸位,請看我收藏的戴嵩《斗牛圖》——牛角沖天?!痹捯粑绰洌镣粋€跟沖過來,手里還擦著半根糖葫蘆。他注視畫作,突然笑了:“戴嵩先生畫的牛倒威風,可牛打架時尾巴都夾在腿間,哪兒有像這般翹上天的?”賣燒餅的王嬸說:“哎喲,處士收藏的怕不是牛,而是尾巴成精的掃把星吧!”杜處士笑著說:“領教了!”
又如學習《自相矛盾》一課時,故事背景可設定在一個熱鬧的古代集市上,楚人(賣家)穿著夸張的古裝,手舞足蹈地推銷自己的盾和矛。楚人(夸張地揮舞盾牌):“看官們,過往行人,注意嘍,千萬別錯過!我們這家商店的盾牌,堅固結實得不能再堅固結實了,沒有什么能刺透它的!”圍觀群眾甲(調侃地)說道:“那么,如果拿你們這家商店的名牌矛來捅一下這名牌盾,會怎么樣呢?”楚人(自信滿滿)地說:“我的長矛銳利異常,無敵于天下,可以刺破一切!”圍觀群眾乙(突然扮成“科學家”)說道:“你不要把兩件事情分開講,要合起來做,講和做不一樣的,如果真的拿你們自己的矛來刺你們自己的盾,會怎樣呢?”楚人(突然陷入沉思,撓頭)說:“這……我還不清楚呢,還是來試一試吧,要不我就是胡說了?”此刻,楚人開始展示他的長矛與盾牌對決的表演。但是,他幾次用矛試圖刺透盾,要么矛彎曲,要么盾裂開,甚至有一次,矛被盾彈飛,擊到楚人自己的腳。這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大笑。楚人(痛得跳腳)道:“鳴呼,吾矛與吾盾還沒有達到最佳水準,有待提高呀!”圍觀群眾齊聲大笑,楚人也尷尬地笑了起來,說:“看來,以后你要先好好想想,吹牛不能把自己的腳也搭上??!”這種無厘頭演繹方式通過夸張動作、搞笑情節(jié),使同學們在笑聲中體會到“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也懂得一個人說話不能沒有邊際,不能講得太滿,否則就難圓自己的說法。
在對《學弈》進行故事演繹時,同學們可以把背景設定在一個古代庭院。弈秋架起補光燈,對著手機激情開播:“老鐵們,今天帶徒弟沖擊圍棋十段!”鏡頭一轉,兩位學生正襟危坐——左邊白衣少年緊盯棋盤如臨大敵,右邊黃衫小哥卻把棋子擺成了愛心形狀?!翱春昧耍 鞭那飫偮湎乱幻逗谧?,黃衫小哥突然蹦起來:“老師等等,我剛發(fā)現(xiàn)這個棋罐長得像奶茶杯!”說著掏出手機咔咔拍照發(fā)朋友圈:“猜猜我在哪?”額頭青筋直蹦的白衣少年說:“師弟,這局我才吃掉你三十個子……”“噓——”黃衫小哥神秘兮兮舉起手機,“快看!隔壁主播在教用棋盤煎牛排”他突然一個后仰翻,躲過了白衣少年砸來的棋子。
故事演繹法作為學習文言文的解碼器之一,以鮮活的方式讓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體會文言文的神奇之處,提高了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這一通過飾演實踐的學習方式,極大提高了每位同學的學習效率,同時也使大家不自覺地掌握了文言文學習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