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這個商場需要驗資嗎?”
“朋友推薦的南京著名打卡點是德基洗手間,這對嗎?”
以上都是某社交平臺上“南京德基廣場”的網(wǎng)友評價,置頂?shù)膸讞l要么是“造價千萬的德基網(wǎng)紅洗手間打卡攻略”,要么是“商場居然有藝術博物館”,得往下翻好幾下,才能看到“德基購物指南”這類正兒八經(jīng)的商場購物指南。
今年,商場圈出了一個“大新聞”:2024年,德基廣場的單店年銷售額達245億元,超過北京SKP的220億元年銷售額,成為“全國第一”。這個第一,是誰捧出來的?
“商場1.0時代是百貨的時代;2.0時代是購物中心,拼的是招商和運營能力。但我們從2017年就開始實踐3.0時代,也就是‘內容為王’?!钡禄幕囆g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艾琳介紹,德基的轉型并非偶然,“我們很清楚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優(yōu)質的內容才能帶來真正的流量價值,當你做出好的內容,大家自然會幫你傳播”。
通過藝術博物館、藝術衛(wèi)生間等一系列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德基這座老牌商場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火得不行。“年輕人、游客可能一開始沖著展覽來,但走進商場后發(fā)現(xiàn),這里能喝咖啡、吃輕食、逛潮牌,他自然愿意多停留,消費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卑照f。
“有人專程為我們的展飛來南京,住樓上的麗思酒店、逛樓下的商場,這就是文化轉化成了消費力。”對于外界“商場里為啥要開博物館”的疑問,艾琳笑道,“好多觀眾按導航找來,盯著商場的LOGO蒙圈:‘博物館在哪兒?’最后被我們同事‘撿’到8樓看展。你看,對于慕名而來的觀眾來說,人家甚至不知道我們博物館樓下是商場。”
“三展聯(lián)票只要140塊,還送全場免費講解,工作人員非常專業(yè),會掏出手機展示正講解的畫家不同時期的作品。”一名年輕消費者告訴記者,在商場看起了莫奈、畢加索、馬蒂斯、雷諾阿,這個體驗很特別?!八囆g館賣的是正品草間彌生、村上隆,還有年輕人非常喜歡的jelly cat,我只舍得買幾個39元的冰箱貼?!?/p>
2021年,德基一期6樓的“熱帶花園洗手間”在網(wǎng)絡上突然火了。隨后,德基時不時就關閉衛(wèi)生間進行重裝,陸續(xù)推出簡歐風、水墨風、夜店風等主題洗手間,網(wǎng)傳最高造價超過千萬元。
艾琳解釋起了德基的改造初衷,“首先肯定是為了實用”。德基將每層衛(wèi)生間結合業(yè)態(tài)設計,“男裝層用高爾夫元素,女裝層走禪意風,美妝層做成粉色化妝間。我們在第三衛(wèi)生間和母嬰室也下了功夫。細想一下,還有哪家商場舍得把500平方米黃金位置留給衛(wèi)生間?我們想用以人為本的方式做商業(yè)?!?/p>
走進“賽博風”衛(wèi)生間,花花綠綠的電子顯示屏差點“閃瞎”小北的眼。
家住安徽小城市的小北,小時候就來過德基。當時年紀尚小的小北,就記住了這個商場很貴,全是大牌,只能來“借個洗手間”。萬萬沒想到,十幾年后,她會特意過來打卡它的網(wǎng)紅洗手間。
“太離譜了,衛(wèi)生間還有藝術家聯(lián)名款,叫‘解憂所’。在門口,聽到游客阿姨吆喝同伴拍照,然后大家一起舉起手機咔咔拍。”小北說。
社交平臺上,德基洗手間的相關話題流量過億,甚至催生“在洗手間開起了直播”“鋼琴演奏排隊”“洗手間快閃”等無厘頭場景。然而,流量太大也有煩惱,不少高消費會員抱怨洗手間全是游客。商場增設了掃碼進入的“天象會員專屬衛(wèi)生間”。結果,神秘衛(wèi)生間啥樣,里面的備品是啥,到底消費多少才夠資格進入,又在社交平臺上被熱議。
2025年,德基廣場推出“24h模式”,部分區(qū)域實現(xiàn)夜間開放,一直營業(yè)到次日凌晨3點。夜間模式的目的很明顯,吸引的就是熱衷夜生活的都市年輕人。
“我們馬上還要開設年輕化的探索空間?!卑胀嘎?,“在商場7層,你甚至可以把外賣點進商場里,和朋友小酌一杯,把商場的空間當作一個社區(qū)、一個公園?!卑照f,“去年我們客流超7000萬,周末日均都有20多萬。流量在這里,品牌自然會把最新、最全的貨給你——這就是商業(yè)3.0的邏輯,用內容引來流量,用流量重塑生態(tài)?!?/p>
2006年就開業(yè)的德基廣場已經(jīng)是一座老商場了,地處商業(yè)重地新街口。當時南京高端商業(yè)近乎空白,德基卻在開門時談下多個奢侈品品牌,迅速占據(jù)附近地區(qū)的高端市場。
“很多人一提德基就說高奢,我們早期確實把LV、愛馬仕這些大牌做到‘大滿貫’。但對于德基而言,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是更廣泛、更多元的客戶群體?!卑照f。
她提到一組數(shù)據(jù),“去年商場消費人群顯示,35歲以下年輕人占比近50%,消費額貢獻40%?!彼毖?,“我們在短期內更新了將近一半的品牌,更加貼近年輕消費者的喜好?!?/p>
剛剛20歲的糖糖就是被吸引來的外地年輕消費者,苦于老家商場連一個奢侈品專柜都沒有,網(wǎng)購又無法保證是正品,高鐵僅需幾十分鐘就能到的南京就成為她的必選之地。
“雖然來回有一點折騰,但我一年怎么也要去個20趟,每次都像進貨。來一次還是有時間成本,得值。父母陪著我來德基,就是直奔奢侈品店。我和閨蜜來就是吃吃飯,買點化妝品之類的小東西。”糖糖和無數(shù)從外地專程來的消費者一樣,普遍目標明確,直奔看好的品牌,悶頭就是買。
為了接住外地顧客的“潑天流量”,德基的柜姐們也是火力全開,在社交平臺上隨手一翻就是她們的吆喝——“小姐姐,看看我家”。
不少媒體在關注德基銷售額時,都會提到一個數(shù)據(jù),江蘇、安徽消費者為德基廣場貢獻了70%的業(yè)績,進而得出結論:小城買家們,把德基買成了第一。事實果真如此嗎?
可能有些片面,事實上南京本地人也很能買。早在2021年,南京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99.41億元,位居全國第八;人均社零消費8.48萬元,超越“北上廣”位列全國第一,南京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人均消費超過8萬元的城市。
當記者帶著這個疑問詢問艾琳時,她如此回應:“南京本地的消費者,本身有著很強的購買力。還有我們常提到的‘3小時消費圈’,3個小時車程是消費者跨城消費的心理臨界值,這個半徑圈里的人可以選擇去上海、杭州,但德基用藝術、用差異化體驗給了他們來南京的理由。去年,南京旅游人次已經(jīng)破億,帶來了龐大的消費人群。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通過全消費場景布局、精準觸達細分人群,滿足更多元的消費需求?!?/p>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北、糖糖均為化名)
責編:郭霽瑤" guojiyao@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