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百應化身 ——書籍史會在文學學科留下什么?”座談紀要

    2025-05-29 00:00:00葉嘩于溯李成晴韋胤宗徐隆
    中國出版史研究 2025年2期
    關鍵詞:文本研究

    本次座談的標題“百應化身”出自王世貞為刊刻《嘉興藏》所做募緣疏:“百應者化身也,不動者法身也。梓者法身也,流傳者化身也。\"2023年11月,、在共同召集了一個近世書籍文化跨學科工作坊,邀請了來自文獻學、文學、歷史學、宗教學、人類學等不同學科的學者一起來探討宋元明清的印本文化,彼時的標題是“梓者法身”。如果說“梓者法身”會議的關注點是印本這樣一個物質載體以及其串聯(lián)起來的一個整體史,那么本次座談的側重點就有一個翻轉,思考中國文學學科中書籍史方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以及哪些影響將會持續(xù)下去。本次與談的學者治學領域各有專長,于溯關注中古寫本,李成晴關注唐宋“集部之學”,葉嘩關注宋元明會通,韋胤宗關注清代閱讀實踐,恰好能覆蓋從漢魏六朝到清代一千多年的文學史。座談次序采取“問—答—論”的形式,由主持人拋出問題,然后各位嘉賓按照所治時段的順序依次作答。座談共討論了五個問題,即“什么是書籍史”“你從哪里學到書籍史”“書籍史帶來哪些新變”“書籍史會在文學學科留下什么”以及“未來你會做哪些與書籍史有關的研究”。

    徐隆作為社會文化史的一個分支,書籍史與傳統(tǒng)的文獻學有明顯的區(qū)別。尤其在當下,受不同學科訓練的學者進入到這個領域,把自己專業(yè)的習慣和理解方式帶入進來,為書籍史增添活力的同時,也使這個概念膨脹起來,或者說使它的內核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穩(wěn)定。所以我首先拋出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問題,那就是:“什么是書籍史?\"

    韋胤宗就這個概念本身來講我覺得書籍史其實很簡單,就是關于書籍及其相關的人物、事件、歷史、意義等的歷史。書籍史不是某一部書的歷史,而是整體的書的歷史。但書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而且書對人有影響,所以書籍的歷史不是在研究死板的、死的書,同樣也是在研究書背后的人。

    我們中國大學里還沒有一個學校開一門課叫“中國書籍史”或“書籍史”,而歐美比如說哈佛大學甚至有兩三門課叫“History of theBook”或者近似的名稱,高年級會有各個時代的書籍史專題課,特別是17、18世紀印本產生之初的,然后有中世紀的書籍史。我在UBC(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讀書的時候老師講的是專門的英國書籍史。課程名稱不一定是“History of the Book\"或者\"Book History”,有時候還會用“The Lives of the Book in the Histo-ry”。有課程所以就會有一些課本,比如說有一部書叫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就是書籍史的指南,它在序里講書籍史研究的就是書與人。它有兩個前提假設,第一書是人創(chuàng)造的,第二書在塑造人。只要你研究的東西是人創(chuàng)造的書,你就在研究書籍史;只要你在研究書如何塑造人,你就在研究書籍史。單純研究某一方面都不是書籍史,或不是現(xiàn)在統(tǒng)一認為的純正的書籍史。

    那么現(xiàn)在的問題是:什么是書?一本書其實是有三個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是thephysicalbook,就是物質形態(tài)的書;第二個是 textualbook,就是文本形式存在的書;第三個叫 abstractbook或 spiritualbook,就是內容層面或精神層面的書。書籍史也是從這三個方面去研究。從物質層面一般要研究書的刊刻,即誰在刊刻它,刊刻出來是什么樣子,用了什么紙張、什么墨,書籍的生產流程是怎樣的,誰刊刻的,誰組織的,物質形態(tài)對閱讀有怎樣的影響,等等。還有經(jīng)濟因素,比如誰有錢刊刻。文本層面包括文字的面貌,文字的形、音、義之間的關系,文本的面貌比如行款、體例,先寫哪一行,后寫哪一行,你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的文本的樣貌,這屬于第二個層面,還涉及到文本生成、流傳等特征,和文本學是有交叉的。第三是抽象層面的書,事實上已經(jīng)不在書籍史的研究范圍里。在我們平常說話時老師問:“你讀過什么書?”你說:“讀過《詩經(jīng)》?!逼鋵嵲谀愕哪X海中的《詩經(jīng)》并不是物質形態(tài)的書,也不是文本形態(tài)的書,你不會討論《詩經(jīng)》最早的樣貌,或者你看到的《詩經(jīng)》是以什么樣的文本樣貌存在,你只是在說我能背出一部書來,我背《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這其實是精神層面或者抽象層面的書,這反倒不在書籍史的研究范圍里面,它往往就在各個專門領域里面。比如你背的是《老子》,它就在哲學研究里面,你研究的就是哲學,還有其他歷史、文學之類的。所以書籍史我覺得其實就是在研究書籍的文本層面和物質層面。

    我個人覺得書籍史的研究領域事實上不是由對象決定的。什么是由對象決定的領域呢?比如說婦女史,研究的對象就是婦女,文學史研究的是文學。書籍史實際上不是以書作為對象,更多的是一種眼光、視角、方法。我們通過書籍史去研究很多與人相關的東西,可以拿來研究文學,也可以拿來研究歷史、哲學、社會、經(jīng)濟。它是一種文化史的眼光,有文化史的性質。文化史的性質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大部分情況下幾乎所有文化史學者都秉持著文化史觀。如果不是文化史觀,很多人的研究往往就不是書籍史。什么是文化史觀,就是認為文化是決定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根本的動力。馬克思主義史學就不是文化史觀。馬克思·韋伯的史學就是文化史觀,他認為文化(包括觀念、思想等)決定很多東西,不是由經(jīng)濟基礎決定的。這是不同人對于文化的看法。我們中國古代的歷史觀念很多時候是一種道德史觀,或者說“借鑒史學”,一切都要服務于某一種道德教條,尊重這種道德教條,我們就認為這種歷史是進步的。很多人現(xiàn)在在做“書籍史”研究或者說書籍研究時不停地追尋圣人的本意是什么、儒家的道德是什么,這樣的研究就不是書籍史,因為最后是要為圣人立言,或者是要回溯甚至恢復或者重構某一種道德教條。這是第一個,文化史觀。文化史的第二個層面是研究方法受到社會史、歷史人類學和近代結構主義、解構主義思潮影響。如果研究沒有接觸到這些學科的話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書籍史。具體表現(xiàn)就是第三點,第三個層面,書籍史家一般研究實踐的東西、表征的東西、意義的東西、價值的東西、符號的東西。你要看某些人寫的書籍有關的研究,他在討論意義、價值、符號、表征、實踐、功能,那這就是書籍史。如果不是這些的話,他做???,拿兩個版本對來對去,校出了圣人的本意或者他認為的圣人的本意云云,這就不是書籍史,這是傳統(tǒng)的文獻學。

    葉嘩我認同韋胤宗老師的說法——書籍史是文化史的一種,也有人統(tǒng)稱為“書籍文化史”,以及書籍史不是由研究對象定義的,它主要是一種思維方式。我會有意將書籍史和傳統(tǒng)的文獻學、文學史中的專書研究區(qū)分開來,更強調書籍史是一種\"書物”的生命史,就像剛才韋老師所說的thelives of books,進而重視書籍的物質媒介及形態(tài)。文學研究中有一種常見的思維,那就是借用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的說法,將文學分為作者、作品、讀者、世界四個基本要素。在這樣的視域下,作為“物”的書籍是沒有位置的。在這四要素中,與書籍最近的是\"作品”,夏蒂埃在《書籍的秩序》中將作者、文本、書籍、讀者視為書籍史與閱讀史研究的四極,相當于將“作品”裂分為文本、書籍兩種樣態(tài)。作為文學史研究對象的“作品”,在剛才韋老師劃分的三個層次中,是一種體現(xiàn)內容的書籍;而作為書籍史研究對象的“書籍”,是一種更真切而獨立的實物,對應了韋老師所說的另兩個層次,那就是文本形態(tài)與物理形態(tài)。這里的文本形態(tài)指向的不是內容,而是文本在一個物理空間中呈現(xiàn)出來的面貌。將書籍作為“物\"來認識,同時又避免將“書物”視為孤立、靜態(tài)的研究對象,這是我在書籍史研究中收獲的一種思維方式。

    傳統(tǒng)的漢語學術體系中有很強大的版本學傳統(tǒng),而文學領域的版本研究,其訴求在確立善本、定本,盡可能地逼近創(chuàng)作的原貌,服務于更根本的作家研究或作品研究。而書籍史最關心的,是書籍作為“獨立之物”的生命史。它可以是客觀存在的“物”,如古人接觸過的、至今尚存的一本實物書籍;也可以是實物書籍,今已亡佚,但我們通過史料,仍可還原出一個實物書所在的歷史場景。書籍史研究的正宗,在于書籍從制作到流通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包括抄、刻、印、買賣、典藏,以及影響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各種要素,包括技術能力、經(jīng)濟成本甚至各種話語、觀念等。但說實在話,這些固然重要,與文學研究的核心議題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在書籍史研究中,我比較關注書籍閱讀與流通的某種局限性。如果我們將內容的書籍視為work,將物理的書籍視為book,那么,對于work我們更愿意去闡釋它的無限可能性,但面對 book 時,我們必須留意其有限性對于理解書籍世界的作用。一旦關涉到實物書籍,各種限度和論證上的困難都會浮現(xiàn)。書籍史的思維方式固然可以讓文學研究更加精細與綿密,但也會給我們制造各種障礙,對此視而不見,簡單地跳過,絕不是學術研究應該有的態(tài)度。以前我們對古人文學活動的考證,其實不太考慮書籍的物理性所造成的各種限制,現(xiàn)在就不得不考慮了。

    至于書籍史給文學研究帶來了什么,我們不妨類比文學史研究中的一種思維方式,即蔣寅老師在多年前提出的“進人過程的文學史”。蔣老師在《王漁洋與康熙詩壇》一書中指出,“文學”是一個包括寫作、傳播、接受并產生影響的過程,這一過程還包含文學觀念的演變、作家的活動與交往、社會的文學教養(yǎng)和時尚等。而明清兩代的豐富文獻,為真正進入文學史過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這一論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來二十年的文學研究法,包括大量的文學事件研究成果,及張劍老師對“情境文學史”的理論探索。如果現(xiàn)在改用書籍史的眼光去切人,我覺得“進人過程的文學史”還可以再細化,原先的闡釋框架仍存在某些真空,較少考慮實物書所造成的各種閱讀肘。基于實物書籍的閱讀史考察,可以把論證過程往更精細的方向推進,讓相關研究更加微觀、更加情境化。

    客觀地說,書籍史屬于歷史研究的范疇,所有學科都能用書籍史的方法,來對自己的研究領域進行改造。要說它給文學研究帶來了什么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東西,我認為,書籍研究有一個直接而密切的關聯(lián)對象,那就是讀者。有書籍就有讀者,而讀者是文學研究的基本四要素之一。只要我們還關注讀者,以及讀者如何在閱讀與創(chuàng)作中轉變?yōu)樾碌淖髡?,那么,書籍史就有很多寶貴的資源,可以為文學研究提供新的啟示。

    李成晴我特別認同葉老師所講書籍史關心書籍物質層面的觀點,在我們思考書籍史相關問題的時候,這是非常重要的參考維度。我自己在做研究的時候,對書籍史能做什么其實是非常疑惑的。關于“什么是書籍史”,我們可以逆向界定,關于書籍的哪些研究不是書籍史?或者窄化界定,書籍中的某一單篇,并且它又是實物形式,對其研究是否屬于書籍史?提到書籍,其實我們對它有一個相對共識的理解,那就是多篇或卷的集合。那么,一個單體的文本,它的實物性載體或許是碑刻、寫卷,其文本內容呈現(xiàn)在非常小的一個器物或一頁紙上,對它展開研究的話,這是不是書籍史的領域?

    近來,我一直在關注“詩與物”的系列問題,對單體文本本身的研究,涵蓋它進人書籍的過程,以及進入書籍之后的一些安排,包括它在書里的體例、位置等,相關思考確實有“史”的成分。一部書不是突然形成的,它背后其實有著非常多的考量。在近世中國之前,也就是宋代之前的研究上有著天然的弱勢,我們很難找到豐足的實物文獻來提供助力于邏輯推演的證據(jù)鏈,哪怕單體的文獻都找不到這樣充足的鏈條。在這種情況下對它進行考察的話,還是得借助非常傳統(tǒng)的方法,比如說體例視角,這在古人那里是日常熟視的。體例包含體制與義例,體例研究不是純機械的編纂學的內容,而是需要我們“神游古人”,和古人一起思考如何沿承體例、新創(chuàng)體例,對單體文本進行安頓,比如說如何放置第一篇,背后可能就涉及到作者和其他士人的交往;為什么皮日休、元結、歐陽修、蘇洵在文集里要放上家族世系、譜,這都涉及書籍形成的問題,背后就是剛才葉老師提到的書籍文化史的問題。而要研究這些內容,我們去找宋代以前的實物文獻是非常困難的。通過一方面通觀大體,另一方面援用基礎的考證,對于這樣一種禮俗、傳統(tǒng)的挖掘和互證,便可稱作觀瀾索源、觀風察勢??偨Y而言,體例之學其實是可以和書籍史形成聯(lián)動的。

    徐隆對話越來越好玩了,可以發(fā)現(xiàn)做明清研究的學者對書籍史理解的關鍵詞在于“實物”,而到了唐宋變革這里則因為實物證據(jù)不那么完備而開始出現(xiàn)了另一個關鍵詞“神游”。我特別喜歡您說的“神游”這個詞,讓我想起陳寅恪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之境界”。似乎書籍史越往上做就越需要研究者具有這種“神游”的心態(tài)。

    于溯早期時段的研究確實經(jīng)常要面臨文獻不足征的困境,就傳統(tǒng)文獻學而言,這個時段比較成熟的研究領域,很多是因為有幸存的體量相對充足的文獻群而形成的,比如敦煌學依托敦煌文獻,《文選》版本學依托諸種唐宋抄刻,等等。但無論是敦煌經(jīng)卷還是《文選》都有它的特殊性,要想追問更具普遍性的問題,那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我介紹自己的研究領域都不太敢用“中古文獻學”這個詞,這個詞太小眾了。書籍史的情況也是如此,就像李老師說的,我們能接觸到的實物太少了,樣本數(shù)量和多樣性都遠遠無法和后代相比,而且“書籍”的范疇還比“文獻”狹窄,我當然更不敢說自己是做中古書籍史的。

    徐老師一開始說,書籍史與傳統(tǒng)的文獻學有明顯的區(qū)別,但書籍也是一種文獻,在文獻不足征的情況下,能否進行書籍史研究呢?這的確得先回到徐老師的問題,“什么是書籍史”。我剛剛打開手機把這個問題扔給了ChatGPT,它給出的回答是:“書籍史是一門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專注于書籍作為文化、社會、經(jīng)濟和技術現(xiàn)象發(fā)展的影響,它的主要核心問題是書籍的物質形式,書籍的傳播與分布和書籍的閱讀?!边@是個中規(guī)中矩的定義,但還是無法把書籍史和傳統(tǒng)文獻學分開,因為書籍的物質形式、書籍的傳播分布、書籍的閱讀也都是傳統(tǒng)文獻學關注的話題;而且就中古時期而言,如果書籍史的研究對象僅僅是這三者,那還是文獻不足征。我覺得這個定義可以擴展一下。首先書籍史不僅包括實踐層面,也包括觀念層面。比如,人們是怎樣看待書籍和閱讀行為的?像ChatGPT,它算“書”嗎?不同時代的人對書的定義、對書的認知有什么差別?漢代墓葬出土的簡牘、行政文書和文學作品可能混放在一起,它們在當時人看來都是書嗎?為什么要用書做隨葬品?隨葬書的行為延續(xù)到什么時候,為什么斷絕,書籍為什么沒有發(fā)展出明器形態(tài),以及還有其他文明有此葬俗嗎?又比如,在早期類書中有“書籍”這個類目嗎?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這個類目的?第二個擴展,就是書籍史關注的不僅是載體、文本、作者、讀者這些孤立對象,還涉及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剛才葉老師已經(jīng)提到了,書籍史強調把書作為主體來看待。我們過去說為什么會有書籍呢,因為作者想寫它,讀者想看它,作者讀者是主動方,書是被他們生產的。但是現(xiàn)在這個關系顛倒過來,或者說我們切入的主體變了,那么我們可以看到書籍也培育著讀者、孵化著作者,書籍不再僅僅是一個工具、介質,它在知識的生產、分化和傳播中扮演起相當主動的角色。再比如說書籍載體和內容的關系。我聽說治療心理創(chuàng)傷有一個辦法是學一門新語言,它的原理是我們有這樣的語言,我們才會有這樣的思想,換用新語言就等于讓人換上一套新的認知工具。那書籍的載體和文本兩者關系就和這個很類似,載體的作用不止于\"載”,它也培育并約束著文本的結構和內容。這些都是傳統(tǒng)文獻學不關注,或者至少不太去深究的問題。在中古時段史料不充足的局限下,纏繞于具體問題的實證研究有時候是很危險的,盡管看上去挺“實在”;反而大問題、結構性問題倒是可以嘗試去把握的,因為大問題更多的是靠視角打開的,不是靠遷曲地解讀材料打開的。

    徐隆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我們做晚近研究的學者對于書籍史概念好像比較篤定,時代越早,于老師直接拋出“我不是”或“我不做”這樣的話題。我有一個想法,想請各位老師用一句話回答,你做的是不是書籍史,或你做沒做過書籍史研究?

    葉嘩我立足于文學史,最后還是要解決文學史的問題。宋代以后的實物書籍有較好的保存,就有很多話可以說;此前的實物書籍很少,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以前的古典文學研究,大多是從上古、中古總結出一套方法,然后向后半段推廣;到底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從后向前的“方法輸出”,至少在書籍史的領域,后半段可以有更多的作為。另外,剛才成晴兄提出的問題,是可以再討論的。一張紙上的散篇,以及各種石上文獻,或許不是我們現(xiàn)代意義上的書,但它們又確實有一個實物的載體。我個人認為,以紙張為載體的文獻,無論一頁還是一冊,毫無疑問屬于書籍史的研究范疇;石刻涉及物理層面的不可移動性,其情況可能更復雜一些。

    徐隆韋老師覺得剛才李老師說的文本形態(tài)的流轉,從“非書”到變成“書”,這個問題會困擾您嗎?

    韋胤宗剛才聽幾位老師講,我和大家的不同之處可能在于,我更偏于歷史系的思維方式,我思考問題還是會給出非常嚴格的定義、語界。比如剛才成晴兄的這個問題,我們是有比較嚴格的界定,這個很早錢存訓就界定過,銘文這種東西是不當成書的。從藝術史的定義來說,這種紀念性的東西它就不是書,帶有記錄性的東西才是書。什么是記錄性呢,記錄知識、思想、文化的載體的,這是書,具有政治、文化表征的功能或者傳情達意的功能。比如寫一個牌子給女朋友說“我愛你”,它是一種愛情宣誓而不是書。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它也不在書籍史研究中,它不是知識,只是一種紀念性的人造物。如果反過來以一種歷史的角度,當成史料去重新看待它,比如英雄紀念碑既有紀念性,又有記錄人名的記錄性,它也可以轉換成書籍史,但這個時候它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碑。

    徐隆幾位學者的討論已經(jīng)從什么是書籍史轉換為什么是書,那么牽扯面相會非常多。對于做中國文史研究的學者來說,無論所治是哪一個斷代,在書籍史這一方法論的意義上其實都是后發(fā)的。我們當然有文獻學的傳統(tǒng),西方也有分析書志學、校勘學,但是書籍史的興起就是近十年來的事情。嚴格意義上的書籍史著作,除了1958年法國年鑒學派的《印刷書的誕生》,我們還會想到九十年代參與其中的海外漢學家比如井上進、大木康、周紹明、周啟榮、何谷理、賈晉珠、包筠雅等,他們的著作最近幾年備受關注。同時,歐洲書籍史研究的翻譯近年也在增多,書籍史相關的會議也越來越多。種種跡象表明,最近十年出現(xiàn)一個接受書籍史方法的高峰,而在座幾位青年學者過去十年當中也貢獻了優(yōu)秀的成果,受到書籍史讀者的歡迎。那么我的下個問題是,各位進入書籍史或了解書籍史的緣起是什么時候?

    于溯我讀大學的時候,我們學校旁邊有幾家舊書店,淘書是學生們最熱衷的業(yè)余活動之一,但我那時候意識到舊書店老板進什么書,好像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我的閱讀興趣,這可能算實踐中的書籍史啟蒙吧。其實我們小時候更是,我小時候有那種出租書店,如果這個店是租金庸的,那我們這個片區(qū)就流行看金庸武俠;如果是租日本漫畫的,那我們都看日本漫畫。老板的興趣左右著一個片區(qū)的青少年的興趣。再往遠想,在古代中國,即便是圖書業(yè)發(fā)達的明清時期,城鎮(zhèn)中書店的數(shù)量也是相當有限的,我剛才說書籍培育讀者,就是因為讀者的選擇權是十分有限的,有什么讀什么是常態(tài)。

    接觸專業(yè)的書籍史知識就比較晚了,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哈佛大學田曉菲教授的《塵幾錄》翻譯過來,這個譯本算是我書籍史的理論啟蒙吧。在這本書之前大家對抄本的基本認識是復制力差,在這本書之后,流動性成了更被重視的抄本屬性。這本書也沖擊了我當時作為一個文獻學在讀生對異文的認知,傳統(tǒng)上我們認為異文??本褪歉鶕?jù)文獻學基本原則比如“義長”來選擇的,很少意識到異文選擇的背后可能有一個文化建構的這樣一個驅動在里面。當然《塵幾錄》對文學研究的沖擊大概也不小,畢竟它的解構色彩相當濃厚,而陶淵明偏偏是學者最經(jīng)常用來“知人論世”的古代作家。這種碰撞讓我覺得十分精彩。

    李成晴此時在現(xiàn)場想的話,似乎沒有一個能叫得上名字的具體的文獻,事實上,我很長時間里沒有想過自己的研究是否和書籍史的研究理路有關涉。印象比較深的是,曾經(jīng)有過一些和朋友之間的討論,深人之后,呈現(xiàn)出來的一些關切和方法層面的相持不下很有意思。比如現(xiàn)在能想起來的一個例子,《明夷待訪錄》這樣一本書,在晚清被發(fā)現(xiàn),后來對整個國民產生了影響,這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有實物性的抄本、得到版刻并參與到近代中國變革的例子。再比如在座的張冰兄的研究可以揭示,即便到了明清,印本書總體繁榮,但大家在讀一些經(jīng)典如《資治通鑒》時,還是讀的節(jié)鈔本,而非全本。我也去找過一些書籍史研究的著作來看,我研究室一個移動書架有一層主要是西方文獻學和書籍史研究的著作。在這里必須坦陳一個困惑:書籍史可能給我們呈現(xiàn)出某種視野,但它沒法帶給或者說啟發(fā)我們習得一種相對明確的研究方法。這會導致我們在觀察一些有關典籍的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比較新的視角,但是視角后面是什么呢?難道是要去“不比功夫比想法”?很多書籍史的研究,并非是一種理想的“發(fā)覆”型的研究,我們從這個視角進去后,形成的往往是一種比較平的描述—這種描述型的研究就形成了一種概述型講義,可能寫教材是可以的,但在當下文獻學方法、理念的革新階段,總感覺力道綿軟,沒法啟發(fā)“浮一大白”的意氣。就我個人而言,現(xiàn)在最關注的是書籍史有哪些經(jīng)典性研究,它到底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方法論自覺,但目前還沒有比較明確的答案。

    葉嘩觀念上接受書籍史的理念和實操層面用到書籍史的方法是兩回事。我博士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古籍所,用現(xiàn)在的眼光去回顧自己的學術之路,有些在今天看來屬于書籍史的專著,比如錢存訓的《書于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當時我是視為文獻學專書的,認為對文學研究的幫助有限。于溯老師提到的《塵幾錄》,確實是在我們的研究生階段風靡一時的書,對我也很有沖擊力,但震撼歸震撼,對當時的我來說,并沒有能力展開聯(lián)想,去思考對印本時代的書籍研究可以有什么直接的啟示。還有周紹明的《書籍的社會史》,考察明代的書籍世界,與我的研究時段很匹配,但此書的重點在書籍的社會文化層面的話題,當時的我也沒想清楚,如何將這種研究方法切人至文學史的核心議題之中?,F(xiàn)在看來,這些書在研究生階段都讀過,但限于學力,并沒有第一時間轉化成自己的想法。

    嚴格來說,在我的研究中,可以放入書籍史框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lt;牡丹亭》集句與湯顯祖的唐詩閱讀》,已經(jīng)蠻晚了。如果深究自己的寫作初衷,雖然將“閱讀史”三字寫進了論文的副標題中,但這篇文章所受的最直接影響,并不源自書籍史的研究方法。當時林曉光老師還在浙大任職,他所在的周秦漢唐讀書會,一直關心早期中國文學的文本問題,如“文本的衍生性\"\"文本的不穩(wěn)定性\"等話題。我和林老師經(jīng)常聊天,感覺到中古文學研究在不斷精深的過程中,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因為文獻不足征,導致論證邏輯鏈條的某些缺環(huán),研究者對上古、中古文本性質的判斷難以達成一致。比如一位唐代詩人的知識結構,到底是來源于比較系統(tǒng)的對前人別集的閱讀,還是更有可能來源于類書或選本?有的人認為來源于類書或選本的可能性較大,但也有人認為多數(shù)的中古作家身為貴族,應該有機會系統(tǒng)地讀過那些文集。不同的研究者,誰也說服不了誰。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類問題,當然是很復雜的,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少實物去論證閱讀的限度。閱讀限度靠中古有限的材料解決不了,或者說無法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但宋以后的可用材料實在太多了,不僅文獻海量,而且實物俱在,完全是可以嘗試的。十六世紀的湯顯祖,不是王世貞這樣的大學問家、大藏書家,只是一個普通的進士、官員,如果他存在各種閱讀的局限,那我相信時代更早的文人們,他們所遇到的閱讀困難肯定更多。這個問題的提出,可能和書籍史沒什么關系,當時我的主要目的,是想推動元明清文學進入到“文本”話題的討論中去,看看能不能用不同于中古文學研究的方式,提出近世時代獨有的“文本”議題,后來的“文本凝定”,其實也是在這種對話思路的框架內完成的。相較而言,我近幾年的研究成果與書籍史的關系更近,一是受郭立暄《中國古籍原刻翻刻與初印后印研究》李開升《明嘉靖刻本研究》等專著的影響,對實物書籍的版次、印次有了更精細的認識;二是現(xiàn)在能看到的古籍高清影像越來越多,很多原先無法開展的工作,現(xiàn)在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雖然說看到高清影像不等于接觸實物書籍本身,但畢竟是在盡可能地靠近原始的文獻形態(tài),而且可以同時調閱并比對不同的版次、印次。如果只有新的文獻理念,而相關技術還不支持我們對研究對象的微觀考察,那么,這種理念就無法轉化為有理有據(jù)的歷史闡釋,其意義必然大打折扣。從這個角度來說,工具還是非常重要的。

    韋胤宗我在讀碩士前就在北大接受了非常嚴格的文獻學訓練,對于西方漢學例如書籍史之類的,雖然知道但是也有點不屑一顧,天下學問唯我中華最好。我開始接受書籍史很簡單,在UBC讀博士的時候要做一個博士資格考,在一年時間里跟三位老師,跟每位老師讀四個月的書,然后寫三篇論文出來。我的第一位導師是做明清思想史的;我的第二位導師是做明代的文化史,就是大明文化如何構建這樣一個話題,也關注書籍史;第三位老師在愛丁堡讀大學,在伯克利讀博士,他做西方中古及上古時期的書籍史。我受到三位導師的引導,接觸了書籍史,而后很自然地具備了這種眼光,成了此中之人。我的博士論文寫的是批校本,但我做的并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獻學的批校本,而是從書籍史的角度去做的。剛才那個問題我忘了回答你,我覺得我目前做的很多工作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書籍史研究。大部分的書籍史研究我都讀過一點,中國書籍史研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何予明的《家園與天下:明代書文化與尋常閱讀》,2013年出版,2015年得了列文森獎。我覺得她這本書倒是可以部分回答成晴兄剛才提到的問題,比如說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國內的文獻學家,他們會覺得書籍史“破而未立”或者立得不多,它有很多視野和方法的更新,但似乎沒有太多襯得上它的視野和方法的那些成果。我個人其實是不太同意這種看法的。比如說何予明這本書就是,它在很多地方呈現(xiàn)給我們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新的認識。它已經(jīng)在立,只不過這種立是建立在文化史觀的基礎上。我剛才說過,書籍史是一種文化史觀,它研究表征、實踐、意義、價值比較多,它受到西方很多思潮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和解構主義。解構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思考就是反權威、反傳統(tǒng)、反經(jīng)典,所以它對于你研究的那些經(jīng)典都是反對的,它自己構建了一個新的傳統(tǒng),比如說俗文學的傳統(tǒng)、通俗文化的傳統(tǒng),等等。我看了她的書大受震撼。什么是好的書?要么它改變了你對古代一些問題的實證性的看法,要么是改變你的某些思想,我覺得她的書就改變了我的思想,即文學不只是詩詞歌賦,文學還有另外一種樣貌存在;文學不只是少數(shù)精英的高級玩樂、文字游戲,文學可能還是一些世俗的、下里巴人的甚至惡心的東西,但它會讓人的心為之一動。這些東西在明清時期,在沒有電腦之前是怎么傳播的、有多大的影響,對人民群眾的日常有哪些塑造,等等,這些研究就可以算作是書籍史。現(xiàn)在這樣的研究已經(jīng)很多了。

    徐隆我接下來的問題是:就文學研究而言,在各位學者所治理的斷代之中,您覺得這幾年發(fā)生的哪些新變化是真正和書籍史方法密切相關的?這個問題背后有一個預設,即有一些新變是一定要靠書籍史思路去推動的,而有一些看似與書籍相關的研究其實是獨立于書籍史這個方法,沒有書籍史它也會發(fā)展出來,有了書籍史也不妨礙它們并行不地發(fā)展下去。

    韋胤宗如果說我覺得書籍史有哪些建立、在哪方面做得比較好,舉個例子,比如日本學者夫馬進,有人說他不是一個書籍史家,事實上他做的很多研究是關于中國古代法律史的,現(xiàn)在做法律和文學,兩者的結合有一種叫公案小說。他的研究很精彩,但部分研究我覺得是有問題的,比如說他說很多公案小說的故事是編造的,然后提到民間流傳的《驚天雷》《透膽寒》《蕭曹遺筆》等民間流行的訟師秘本,明清時期的人打官司的時候需要去看這些秘本,他說這里面的案例都是編造的。我覺得這個結論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們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用書籍史的思路看這些書是如何編的,去研究書籍的編纂過程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明清時期的訟師秘本是通過具體的案例來重新改編,很多小說的作者把訟師秘本拿來編成小說,然后變成公案小說。夫馬進等一批文學研究者為了強調文學的重要性,就說民間流傳的俗本、訟師秘本都是大家把小說改編而成的,就完全顛倒了真實的歷史狀況,可能是某些文學家研究的時候想象力太豐富了。之前可能不好說,但明清我們能拿到現(xiàn)實的證據(jù)。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例子,就是證明沒有書籍史研究的話是可能有問題。我總結一下,書籍史研究對文學研究有什么貢獻、經(jīng)驗,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一種眼光。在以前學術界是有比較明顯的經(jīng)史子集的“階級的”,這種觀念今天在某些領域里還存在,今天跟我年紀差不多的研究詞學的學者還會抱怨,說研究經(jīng)學的人會趾高氣揚地瞧不起我們研究詞學的,我會安慰他說我是研究通俗文化的,你們都看不上我。書籍史會給我們文學研究帶來最大的變化,我最近總結出一句話:在書籍史家眼中“眾書平等”,沒有什么經(jīng)典。當然經(jīng)典很重要,杜甫的詩一千四百多首我以前能背一半,我也很喜歡經(jīng)典的東西,但在做研究的過程中,我慢慢改變了這種“絕對的經(jīng)典觀”,改變了對經(jīng)典和宋文學的看法。如果沒有書籍史,很多領域都很難建立起來,比如小說知識史,就是以知識史的眼光來觀照小說。再比如詩歌的知識史,以前研究《詩經(jīng)》的博物學,但那種眼光和現(xiàn)在知識史的眼光完全不一樣。比如小說知識史,要研究小說中某一種知識的流行,就得去看明清時期的類書,明清時期的大眾是在流行一種什么樣的知識,這些書是怎樣編纂的,怎么流傳的,從哪里到哪里,誰學誰的,現(xiàn)在都可以通過書籍史的方法來考察。我們去一本一本地檢查,現(xiàn)在很多博士生都在研究類書,它就是知識在傳播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它的研究是知識史研究,當然也是書籍史研究。所以我認為書籍史最重要的是一種眼光,還有就是我剛說的“眾書平等”。與之相關會有兩個意義或者貢獻:第一,它會拓展文學研究的領域,以后文學研究就不只是局限于幾首詩和幾個著名的人物,可以有很多材料,以前不算文學的現(xiàn)在可能就算文學了,或者能做文學研究;第二,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以前的一些材料。最后說一點我提出來但無法回答的問題,那就是書籍史事實上還是在教現(xiàn)在的人去重新反思,或者說叫我去反思“什么是文學”,就是文字寫下來的東西在怎樣的情況下是文學呢?如果它是文學,那就會是我們的研究領域。如果我們文學研究者還是在圈地,說“杜甫詩是文學,寒山詩不是文學”(寒山詩現(xiàn)在算文學了),那明清時期有些算命的人寫的算命詩算不算文學,葷段子算不算文學?書籍史家告訴我們,起碼在書籍的編撰流傳過程中,這些文本和書在古人眼中是同等地位地在流傳和生產,甚至可能還更流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重新去思考什么是文學。

    徐隆“眾書平等”這個說法讓我想起來西方書籍史研究的兩部經(jīng)典作品,達恩頓的《法國大革命前的暢銷禁書》,還有夏蒂埃的《法國大革命的文化起源》。這里面都提到在大革命前夕地下文學的流行,或許正是這樣一些低俗作品毀掉了舊制度的信仰基礎。

    葉嘩就\"眾書平等”而言,我百分之百地支持韋老師,特別是對研究近世中國的學者來說,“眾書平等”的概念可以無限地打開我們的視野,有非常大的學術活力。而且宋以后的文學沒有太多的經(jīng)典包袱,可以輕裝上陣。以前無論是作家研究,還是書籍研究,我們難免會有一種價值上的預判,一部書在傳統(tǒng)文學史中的位置越高,那么,其光環(huán)效應所營造的研究空間就越大。但是韋老師提出“眾書平等”的概念,基本上顛覆了這種價值預判。書籍的意義,不應該由文學史、學術史來提前給出一個大方向上的答案。

    這幾年,我和徐隆老師有一些相近的學術興趣,比如對“讀寫轉換”或“讀寫實踐”的關注。書籍是串聯(lián)作者和讀者的一個紐帶,它最基本的串聯(lián)方式,就是作者創(chuàng)造作品,作品以書籍為載體而流傳,然后被讀者所接受,這是我們慣常的思維方式。但是,作者和讀者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串聯(lián)一讀者先閱讀到某本書籍,將之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與思想,然后再用創(chuàng)作的形式表達出來,成為一名新的作者。顯然,這個過程過于內在與抽象,以致相關討論的難度不小。如果一定要深人討論的話,閱讀什么樣的書籍就成為相當關鍵的一環(huán),它直接影響讀寫實踐的不同模式。就像剛才韋胤宗老師所說的,很多作品在一部分學者看來未必是文學文本,但從廣義上來說,它們卻是作家創(chuàng)作偉大作品的前期素材。這些素材是通過閱讀具體的實物書籍來獲得的,但未必是今人眼中的某部經(jīng)典,也不能用一部全錄式的《太平廣記》或《全唐詩》來覆蓋所有的讀者群。就算《太平廣記》在明萬歷年間被重新刊印,就算《全唐詩》有機會進入到清乾隆文人的書籍世界中,也不代表這個時代的所有人都能讀到。更何況俗文學的發(fā)展、宗唐詩風的發(fā)展,也不是明萬歷、清乾隆時期才開始抬頭的。更早出現(xiàn)的俗文學經(jīng)典,它們的知識素材及其來源到底是什么?我們是把它們精細至碎片化的材料,還是將其聚合至幾部在那個時代廣泛流行的“稗販之書”?我相信還有很多空間可以開辟出來。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我最近比較關注的,那就是書籍的“集前形態(tài)”。明清以后的集部文獻很發(fā)達,在“結集形態(tài)”的某某詩文集之外,還保存了很多形成于結集之前但以物理形態(tài)流傳的散篇作品,如書信的正副啟、自書詩文、繪畫題跋、石刻等,我把它們稱為“集前文獻”。以前我們也關注這一類文獻,但重心會放在其上文本與“集本”的異文??鄙?。從實體書籍的角度來說,集前文獻的豐富數(shù)量與形態(tài),確實可以讓我們去討論一部文集是怎么形成的。這個話題在前半段很難落實,或者說只能還原其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但晚近的存世文獻非常多,可以討論的空間就很大。一部別集,如何從“集前態(tài)”發(fā)展至我們以前最關注的、代表作家創(chuàng)作整體情況的“結集態(tài)”,在明清書籍史中有很大的探索空間。甚至可以說,雖然從中古到近世,中國的思想觀念、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考慮到人類編集存在一些基本的共性,明清書籍史的研究成果,完全有可能為文獻不足征的前段研究提供某些方法論上的啟示。

    徐隆好的,謝謝葉老師,我想他好像隱隱然給我們提出這樣的一個想法,就是說雖然在文學經(jīng)典性上,我們學習文學史到了明清時代好像乏善可陳,就是我們在經(jīng)典性的壓力面前沉睡了太久。然后忽然韋老師和葉老師說“眾書平等”,我們可以用書籍的研究給前段一些啟發(fā),我不知道李老師是否認同這樣的說法?

    李成晴我就接著剛才葉老師在講的這個問題。確實非常巧,前段時間葉老師邀約我和隆兄一起在《中外論壇》發(fā)了一期《宋明文學會通專號》(2024年第2期),當時確實也思考、討論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現(xiàn)在的書籍史研究,無論是成果還是方法,可能對我們的古典文學研究有一些什么影響?我想舉一個比較小一點的,但是比較具體的例子——詩歌的題目。按照我們既往的文學史書寫,詩歌從無題、首句標其目,然后發(fā)展加長,一直到晚清,大家看到的同光體,有的時候單單一個題目就占半頁紙那么長。按照既往的文學史書寫,這個就代表了詩歌敘事性的加強,因為詩歌的正文本,也就是詩句本身,很難傳達一種敘事性,那么我們就在詩歌題目上對其緣起、本事加以記錄。不過按照近年的一些研究推進,我們可能要對這個結論重新思考。首先需要指出,中古的寫卷時期,包括唐人的詩題,一些詩歌的長題目,很多在寫印轉換的過程中,是由詩序或者是詩歌題目下面的小字注亂而造成的。證據(jù)比較充分,那么我們就很難說題目的加長是“文學敘事性加強”的自然動因。更何況,從實物文獻層面看,唐宋很多手寫詩,本身其實沒有題目。比如像蘇軾的一些寄題詩,他寫這一首詩,不是蹈空地從文本到文本,而是會在文學現(xiàn)場、建筑物中有實然的呈現(xiàn)。因為有實然的呈現(xiàn),所以它會有一些前面的序、后面的跋這類實實在在的副文本,對詩歌的相關本事進行詳細的敘述。而這類副文本在編人文集的時候,又會被打亂,進行重組,很多時候就是割截序引跋語來充當題目。還是回到前面提及的,首先我們需要確認一個事實,唐宋很多詩歌在實然書寫的時候是沒有題目的,這和我們既往認為的為了敘事性加強給它寫個長題目這樣的認識恰恰相反。人集的時候,因為有既往文集的傳統(tǒng),它必須要有題目,一個處置方式就是把序跋進行整合,“以序為題”“以跋為題”,蘇軾《次辯才韻詩帖》蘇轍《題靈巖寺》石刻都給我們提供了實物的例證。因此我們也很難說,這就是題目自然規(guī)律所衍生的,并且是為了文學層面的敘事性而主動撰擬的長詩題。從宋之前,題下注、題序對詩題的錯亂,在宋刻本那里得到了“事增華”。因為印本這樣一種固化或者葉老師說的“凝定”,到明清之后詩人覺得它就是一個傳統(tǒng),所以明人學唐詩,包括清人學江西詩派,便以敘事性長題為典范,甚至要在唐宋印本長題基礎上繼續(xù)加強,一個題目多到幾百字,這就造成了一個文學史的“誤會”。唐代之前的文獻,在《藝文類聚》那里也大為變貌,大家可以研讀林曉光老師的系列研究。

    徐隆我聯(lián)想到嚴羽《滄浪詩話》有一條以辨體作考證,說“唐人命題,言語亦自不同。雜古人之集而觀之,不必見詩,望其題引,而知其為唐人、今人矣”,現(xiàn)在李老師把這個集部體例的問題用書籍史的視角再現(xiàn)出來了,非常精彩。下面有請于溯老師。

    于溯我其實沒有什么發(fā)言權,因為我這些年的研究課題離文學有點遠。我現(xiàn)在還沉浸在剛才韋老師的“眾書平等”中,因為畢竟古典目錄學就是建立在一種等級基礎上。傳統(tǒng)的文學研究也是,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就有這種吐槽,一流作家研究完了研究二流作家,二流作家研究完了研究三流作家,言外之意就是非經(jīng)典作家沒有研究價值,因為作品沒有文學性。我有一次和做現(xiàn)當代文學的朋友開玩笑,我說好像你們的做法越來越歷史學,這位朋友也坦承,有部分原因是很多作品缺乏文學性。但我還是認為,一方面書籍的等級、文學的等級,在歷史上是客觀存在的,比如一個古代人,他在閱讀經(jīng)典和閱讀消遣小書時他的閱讀姿態(tài)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這種等級性及其引發(fā)的書籍史或者文學現(xiàn)象,本身就是我們研究的對象;另一方面,現(xiàn)代研究者仍然持一種等級觀去區(qū)別文獻,有的的確是傳統(tǒng)慣性導致的偏見,但也有的是基于研究路徑的預設,比如研究經(jīng)典作家作品的文學性、文學技巧,研究這些作品為什么會打動讀者,這種純文學研究,它就不適合拿末流作家來作研究對象。書籍史也是這樣,眾書平等,但不同的眾書適配的研究方法未必一樣。

    回到徐老師的問題,就中古文學而言,過去不少成果都和書籍史相關,《文心雕龍》講“因書立功”,用典在中古詩歌是重要現(xiàn)象,化用更是,它們都和閱讀密切相關。經(jīng)典作品適合做純文學研究,但經(jīng)典何以成為經(jīng)典,這就不是單純的作品分析能解決的了,它其實也是個書籍史問題。就文學批評而言,比如我們看陳子昂那些人的詩論,再看看《初學記》這種類書中的魏晉齊梁詩的比例,也會發(fā)現(xiàn)其間的背離。但這些研究路徑在書籍史舶來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的確有時候掛著書籍史、知識史標簽的新論文,就是舊有研究路徑掛個新標簽而已。

    徐隆夏蒂埃有一本小書叫《書籍的秩序》,秩序與權力是書籍史很關心的問題。剛才于溯老師也提到古典文獻學或目錄學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建立一種秩序。那么在文化史思路的關照之下,這樣一種秩序的根基開始晃動,我們可以開始對它的基盤去商榨和討論。那么進入本次對談的核心問題“書籍史會在文學學科留下什么”。剛才大家講到,書籍史給我們這樣一個古老的學科帶來的變化非常多,但是我們所說的“文學學科”其實一種制度,從\"壬寅學制”\"癸卯學制”這百多年以來,文學學科被建構起來,它給大學里的教師、學生帶來一種來自第三方的規(guī)范,它約束著你的注意力,塑造你的閱讀和寫作慣習。那么現(xiàn)在書籍史作為一種舶來的方法,它和這個文學學科之間(不管是文獻學還是古代文學)將持續(xù)地保持一種張力。我想在未來,學科肯定會選擇性地從書籍史那里留下一些東西。當然這個問題本來沒有答案,但是要為難各位與談人去預測一下,就像預測美國大選一樣,在我們剛才提到的這些書籍史帶來的種種變化當中,什么東西可能被未來文學學科的讀者接受?那么請于老師先開始。

    于溯書籍史是歐美學者開創(chuàng)的學術領域,它基于歐美書史的實際狀況而成立,所以我想它首先適用于我們書史中那些跟歐美近似的情況的研究。像在文學領域,那些民間的、日用的、娛樂性的、獵奇的、文學性不強的書籍,倒也不能說過去被忽視、蔑視,畢竟從胡適、顧頜剛、鄭振鐸開始大家就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但是怎樣深度研究它們,怎樣把它們的價值激發(fā)出來,甚至通過它們走向更宏大的歷史圖景,在書籍史興起后,我們肯定有了更多的思路。其次我覺得,正因為書籍史肇啟于西方,它的很多成果能帶來一種比較研究層面的啟發(fā),能讓我們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獻的一些獨特的地方。比如西方古典書籍有一個先卷子裝、后冊頁裝的裝幀演變史,為什么卷子會被冊頁替代,有一個說法是基督教鐘情冊頁裝所致。有意思的是,中國古籍也是先卷子裝、后冊頁裝,但冊頁取代卷子的時間點要遠遠晚于西方。這就逼迫我們思考,中國的卷子裝為什么會被冊頁取代?為什么我們的卷子時代更持久?還有,夏蒂埃認為卷子裝培育了一種從頭到尾連續(xù)閱讀文本的習慣,而冊頁裝則讓讀者可以跳讀、選讀,這是對西方古典書籍的觀察,那么我們的卷子培育的閱讀習慣是線性的嗎?這背后就會牽扯出中國多卷本卷子裝書籍的結構特征。再比如剛才韋老師提到石碑的例子,東西方都有碑,其實西方的碑刻產生比我們還要早,但是中國石刻有一點和別的文明不一樣,就是字特別多。我們的碑文打從東漢起字就能大幾百上千,后面更是密密麻麻。這種密密麻麻的碑文在西方就很少,只有漢謨拉比法典那種非常特殊的例子。所以把碑歸于“紀念性”還是基于埃及羅馬西亞碑石的總結,中國的情況恐怕要復雜一些。像李老師做唐代文學,唐集研究就有集本、石本的概念,一篇體量不小的文學作品也會被刻在石頭上,石本和集本之間就會產生異文關系,這種文獻現(xiàn)象在西方可能不是那么多見??傊袊鴷?、文獻的很多問題,如果沒有一個他者的參照,是容易習焉不察的。最后書籍史可能也會帶給我們一些理論焦慮。我總是覺得我們的古代學科——甚至也不僅僅是古代學科,我們在理論建設上,環(huán)顧全球,好像總有慢一步的感覺。我們更擅長的是拿別人的理論來用,拿一把別人生產的刀來殺自家的雞。開發(fā)刀比殺雞有價值,殺第一只雞比殺第二只雞有價值。既然如此,我想我們不要再去殺第三只雞了。在書籍史的啟發(fā)下,不妨重新審視我們的古典文獻,根據(jù)它的體制特征開發(fā)一些更稱手的刀。

    李成晴之前有一個說法對我觸動非常大,陳寅恪先生在做研究的過程中,背后總是會有一個體系性的大的關懷以及方法論。他在關注很多問題的時候,背后有種一以貫之的東西,比如說婚宦、婚姻和門第,乃至宗教信仰,就在他的中古史研究過程中成為背景性關懷。關于書籍史研究,我覺得書和人兩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可以作為總體的關懷。從書本身出發(fā),可以有兩個角度,一個就是它的體制和義例,體制比較外在,義例相對來說比較內在。還有另外一個,也是我更加期待的,是什么呢?我們的前輩、前賢,其實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表達學術產出的著作體式——“書籍史”的提法是舶來的、很新的,但書籍之史可以說在古代典籍的流衍脈絡中本來具足。單從文學來說,我們現(xiàn)在能不能接續(xù)古人的詩話傳統(tǒng)、“本事”“紀事”傳統(tǒng),通過“才子傳”來呈現(xiàn)“文變”的傳統(tǒng)?其實這是我非常個人的想法。只要進入目錄學,我們多多少少會感佩古人著作體式的自由與多樣,同時可能也會去想,現(xiàn)在學術的“黃茅白葦”。書和人有關的層面,每一種書,它背后涉及到宗族問題、地域問題這種“近相關”,還涉及到文化和風俗之類的“遠相關”。我們通過書去觀風察俗,看到一些對古人影響非常深的宗族、地域、風俗的一些東西,大約也是雖然漸行漸遠但努力去理解的一種姿態(tài)吧。這是我比較初步的思考。

    葉嘩對文學學科而言,書籍史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可能要比作為具體方法更有前景一些,也更能打通中西文化的隔。有些研究方法在面對特定對象的時候,是非常鋒利的一把刀;但到了解決其他問題的時候,就沒有那么鋒利了。那么,在書籍史思維方式的啟示下,到底有沒有一種可適用于大多數(shù)研究對象的普遍性路徑?這是我最關心的,即書籍史、閱讀史方法的普適性問題。我自己的判斷是,近年來提倡的古籍原刻、翻刻、初印、后印的思維方式,因為涉及到所有的古代印刷書,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以往對古籍的認識,無論你是做“眾書平等”的尋常書研究,還是基于名家著述的經(jīng)典書研究,把研究對象細分至印次的層面,必然會有很多新的問題浮現(xiàn)出來。另外,八月份與韋胤宗老師、徐隆老師在社科院參加了一次學術會議(“游目萬卷:書籍閱讀視野下的近世中國文學”,2024年8月),我提出在充分認識書籍流通限度的基礎上,在文本中去發(fā)現(xiàn)和認識閱讀史,而不是在史料中去發(fā)現(xiàn)和認識閱讀史。中國古代的知識人,有的有日記或藏書志存世,相應的書籍史、閱讀史研究就有先天的優(yōu)勢,但這些人未必是文學史中的經(jīng)典作家。而我們更熟悉的經(jīng)典作家,很多人既沒有日記也沒有藏書志,慣有的研究方法就基本失效了。如果我們不再堅持從特定的史料中去發(fā)現(xiàn)閱讀史,而是從普通的文本作品中去發(fā)現(xiàn)閱讀史,那么,閱讀史及其周邊理論就可以覆蓋更廣闊的作家群體。理論上來說,只要作家有一定體量的文集存世,我們就可以從文本與知識溯源的角度,去探究他的閱讀與書籍世界,這一路徑的適用性是相當寬廣的。

    韋胤宗這個問題我剛才已經(jīng)說過了。書籍史會改變我們看待問題的思路和眼光。

    徐隆各位老師都提到,當下書籍史與文獻學的互動搭建了一個中西互鑒的平臺,在此出現(xiàn)了反思傳統(tǒng)與重新確認文化主體性的契機,也帶出了史料與理論之間關系的話題。文獻學與古代文學學科一向強調實證的傳統(tǒng),正如李老師所言,那是一種“發(fā)覆”的批判意識,是用證據(jù)搭建因果鏈以說服他人的“功夫”,這當然是學科的看家本領,我想這個傳統(tǒng)也會持續(xù)下去。過去也聽文藝學的老師講過\"做理論就像蓋房子”,剛才于老師、葉老師又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意象“刀”,或許正因為我們學科總是把理論拿到證據(jù)中進行校驗,“刀”這個意象比起“房子”顯然更尖銳也更有殺氣。那么磨刀霍霍是要干什么呢?于老師提到了“刀”與“雞”的關系,好像任何文化傳統(tǒng)中的“雞”都有它狡的一面,如果你不去針對它們的脾氣秉性去打造趁手合用的“刀”,有些本土的“雞”你是永遠也殺不掉的,所以發(fā)明新“刀”很重要。我猜測這個妙喻與她參與南京大學文學院“文獻文化史”工程的經(jīng)驗有關,因為我們知道“文獻文化史”這個概念就是南大老師們根據(jù)本土的“雞”而發(fā)明出來的“刀”,而葉老師、李老師剛才也提示了體例研究、印本研究的路徑,原來我們還有這么多有待轉化的本土資源,這個局面很令人鼓舞。那么我的最后一個問題也是展望未來,請各位老師告訴我們在座的讀者:您最近在從事哪些與書籍史相關的工作,未來將有什么新作推出?

    韋胤宗我現(xiàn)在在寫兩本書,一部是明清時期的大眾閱讀實踐,用英文寫的,寫了兩三章了,準備在兩三年之內完成,它主要涉及:第一個問題,明清時期的大眾到底是誰,怎么樣的人才能算作大眾讀者。我們以前說通俗小說的讀者是大眾,《三國演義》的讀者可能就不是大眾,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部分是一些大眾喜歡讀的書,一個就是剛才大家都說什么是經(jīng)典的問題,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過不停地流傳,不停地翻刻、改寫,像《論語》這種就經(jīng)過了不停地復刻翻拍改寫的;情色小說也在不停地流傳翻拍和改寫,那如何認識這種“經(jīng)典”。再接下來會有一些研究,像女性閱讀,我會有大約兩章討論女性閱讀的問題,在最后會討論秘密社會的秘密閱讀狀況,這是第一部書。第二本書是回歸。因為我們做的書籍史研究的議題大多都不是做經(jīng)典研究的,通俗研究太多了,也得不到經(jīng)典研究者的承認。下面我就打算討論中國和西方的經(jīng)典闡釋學方面的書籍史研究,目前還沒有起好名字,我寫了幾篇,或者說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這里其實還涉及到一個剛才我們沒有討論的問題,就是有哪些西方的書籍史著作還沒有譯介到中國來?我覺得里面大頭還是經(jīng)典研究,我們目前對西方經(jīng)典的研究只存留在漢語翻譯的部分,甚至被誤解了的經(jīng)典上面,這里面有語言的問題。西方有很多經(jīng)典原典,我們更沒有接觸到西方經(jīng)典的改寫的過程、閱讀接受的過程,甚至還有我們所謂多語種閱讀接受的過程,比如說柏拉圖的經(jīng)典,剛開始也許是有拉丁文的,然后變成德語的,變成愛爾蘭語、俄語、英語,就是歐洲的這些語言,等等。它們不光是被翻譯成這些語言,還在以拉丁文的方式被不同的民族進行閱讀。那么這一套闡釋的方式和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進行比較,比如說《論語》《孟子》,在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闡釋,在不同的地區(qū)傳播就會有不同的方言,那么這兩種經(jīng)典閱讀的體系會具有哪些同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整個世界范圍內人類的經(jīng)典閱讀是否在遵循同樣的一些原則?如果說有于溯老師剛才所說的不同的東西、中國特色的東西,那是不是這些特色的東西最應該存在于所謂的經(jīng)典之中?我不知道。我現(xiàn)在還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我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還沒有答案。

    葉嘩我打算寫兩篇文章,一篇是《在文本中發(fā)現(xiàn)與認識閱讀史》,已經(jīng)完成了;另一篇還沒寫,題目擬為《集前形態(tài)與“集部之學”的向前一路》。除此之外,我想探索一下專書研究的新寫法。當然,我打算選取的對象,不是那些早已經(jīng)典化的典籍,而是一些以往不受重視的非經(jīng)典書籍。因為屬于個案研究,相對來說進退會從容一些,不會有太大的項目包袱。不同案例的交叉推進,一方面是一個集腋成裘的過程,或許以后可以結集成一部小書;另一方面,篇與篇之間的相互串聯(lián),會形成一些靠單篇文章無法激發(fā)的新的想法,其中的歷史暗線也會慢慢地浮現(xiàn)出來。

    李成晴目前有一個已經(jīng)比較明確的專著計劃——《詩與物》,“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緣起大約是十年前偶然開始的關于“詩板”的研究。這個研究主要討論詩歌和它的物質性載體。當然不是說全部的物質性載體,主要是抓一些比較重點的像碑刻、壁帖、窗紙、屏風等,以問題意識驅動,進行系列專題研究。另外一個我正在做的,我自己覺得會更加看重的,就是研究唐宋時期的家集。明清的家集大家都比較熟悉,像徐雁平老師也有專題研究,但是唐宋時期的文集和宗族的關系,雖然在電子資源大備的當下,可稽考的文獻依舊非常少。當然,還是有討論的可能性。

    于溯書籍史有一個概念叫作“未被閱讀的書”,我現(xiàn)在就在做一個石刻的閱讀和不閱讀的研究。做閱讀史的話,早期讀者留下的閱讀反饋當然是很少的,無論是對書籍還是其他文獻種類。不過唐詩中還是能找到一些碑石的觀看體驗,宋詩當然更多,而唐宋詩呈現(xiàn)的觀看重點完全不同,唐代詩人幾乎只觀看碑石的形制和環(huán)境,宋代詩人才把重點放在讀碑文上。這種差異讓我好奇在宋代金石學興起之前,一方石碑究竟有多少人會在現(xiàn)場閱讀,甚至小字高碑會不會只有寫刻者“過”過一遍;那么石碑的建造者會不會考慮閱讀的問題,會不會為讀者而調整他的設計;以及更本質的問題是,石碑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在所謂的紀念性和記錄性之間,有沒有功能上的搖擺。這個研究還跟書籍史的另一個概念相關,就是“閱讀空間”。無論墓域還是自然、人文景觀的配套石刻,經(jīng)常會是一個石刻群。石刻群承載著互相相關甚至互有類似超鏈接關系的文本,而擔當文字載體的同時,它們也構筑出一個閱讀空間,那些文本的群積效應、超鏈接關系,只有在這個特定的閱讀空間里才能讀到,一旦銘文隨著它的作者進人各家文集,這些信息就沒了。所以我覺得“閱讀空間”對石刻研究來說特別重要。然后配合這個碑石閱讀的研究,我也花了很長時間在做碑的高寬、銘文字徑和字數(shù)等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按照術語說這屬于“文本文獻計量學”吧。這類工作很枯燥,也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但做出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舉個例子,我統(tǒng)計過中古正史各卷的字數(shù),發(fā)現(xiàn)《史記》《漢書》各卷字數(shù)嚴重不均衡,《三國志》以下諸史卷子差異就相對較小。這個結果等于用實例印證了西晉以下紙作為書籍載體逐漸代替了竹簡的判斷,因為紙質地輕薄,它沒辦法像簡那樣做成非常大的或非常小的卷子。我還復核過《隋書》和兩《唐書》經(jīng)籍藝文志的數(shù)據(jù),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我甚至還想過比較一下《玉臺新詠》各卷字數(shù)和同時期其他文獻各卷字數(shù),看看《玉臺新詠》是不是每卷更偏小,更適合女性讀者持握—當然這里面變量太多,純屬腦洞,沒有什么實操意義,但總之我的體驗是,“文本文獻計量學”對于打開中古文獻學的局面特別重要,它會一直是我的一個工作重點。

    徐隆感謝幾位老師非常坦承與真誠的分享。過去的十年書籍史在本土迅速發(fā)展壯大,文學學科的學者開始參與到這一進程之中,幾位老師都是預流的高手,用他們充滿獨創(chuàng)性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告訴我們一種文學的書籍史何以可能、如何實現(xiàn)。而我也真誠地相信,在下一個十年,他們的工作還會繼續(xù)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保持期待!

    附:本文是根據(jù)2024年11月在文學院舉辦的“百應化身—書籍史會在文學學科留下什么?”座談會整理的會議紀要。文稿整理者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黃齡萱。

    [與會者葉嘩,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于溯,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成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副教授;

    韋胤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主持人徐隆,文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

    猜你喜歡
    文本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久久97久久精品|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日本wwww免费看|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熟女电影av网|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少妇的逼好多水|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色播亚洲综合网|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搡老乐熟女国产| 一本久久精品|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 看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国产色婷婷99| 亚洲色图av天堂|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女人十人毛片免费观看3o分钟|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成人二区视频|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老司机影院毛片|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亚洲综合色惰|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最大成人av| 丰满少妇做爰视频|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热99在线观看视频|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丝袜喷水一区|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久久热精品热| 亚洲综合色惰|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在线 av 中文字幕| 如何舔出高潮|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性插视频无遮挡在线免费观看| 美女高潮的动态|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直男gayav资源| 看黄色毛片网站| 日本黄大片高清|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 一本久久精品|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人妻一区二区av|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国产综合精华液| 三级毛片av免费|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午夜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国产乱来视频区|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国产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亚洲成色77777|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av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性插视频无遮挡在线免费观看|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日本wwww免费看|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三级经典国产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舔av片在线|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六月丁香七月|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 六月丁香七月|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老司机影院成人|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亚洲精品第二区|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av视频|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十八禁|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wwww免费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国产| 国产大屁股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视频|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国产亚洲最大av|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丝袜美腿在线中文|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高清毛片免费看|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成人av| 成人二区视频|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99久久人妻综合|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777米奇影视久久| 丝袜美腿在线中文| 韩国av在线不卡|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如何舔出高潮| 身体一侧抽搐| av在线播放精品| 十八禁国产超污无遮挡网站|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综合色丁香网| 欧美97在线视频|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一级毛片我不卡| 少妇的逼水好多|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日日撸夜夜添|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老司机影院毛片|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视频|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色图av天堂|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一级黄片播放器|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亚洲成色77777|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搞女人的毛片| 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freevideosex欧美|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黄色日韩在线|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欧美97在线视频|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国产精品久久| 美女大奶头视频|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videossex国产|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97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亚洲性久久影院|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老师上课跳d突然被开到最大视频| 深夜a级毛片|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综合色av麻豆|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丰满| 中文欧美无线码| 午夜爱爱视频在线播放|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熟女电影av网| 色播亚洲综合网|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女|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别揉我奶头 嗯啊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身体一侧抽搐|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激情 狠狠 欧美|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日日啪夜夜爽|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精华液| 18+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成年av动漫网址| 国产真实伦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美女被艹到高潮喷水动态|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91狼人影院| 欧美另类一区|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高清av免费在线|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av.av天堂| 直男gayav资源|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蜜桃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成人二区视频|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eeuss影院久久| 一级av片app|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久久热精品热| 三级毛片av免费|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色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无大码| 国产乱来视频区| 亚洲精品视频女| 51国产日韩欧美|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hd| ponron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国产色婷婷99|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成人欧美大片|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一二三|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深爱激情五月婷婷|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成年女人看的毛片在线观看|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别揉我奶头 嗯啊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激情 狠狠 欧美|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又又久久亚洲欧美| av卡一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 成人无遮挡网站|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看a级黄色片| 韩国av在线不卡| 深夜a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免费看不卡的av|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中文欧美无线码|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又又久久亚洲欧美|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久久久噜噜|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久久午夜福利片|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99热全是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or卡值多少钱|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身体一侧抽搐|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熟妇午夜|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口|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免费看不卡的av|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av在线老鸭窝|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国产|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久久97久久精品|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亚洲综合色惰| kizo精华| 丰满少妇做爰视频|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一夜夜www|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一及|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一区|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亚洲av.av天堂|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搞女人的毛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中文欧美无线码|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真实伦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噜噜| 久久97久久精品|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国产老妇女一区|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黑人高潮一二区|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色婷婷99|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