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怎樣有效疏導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已成為當前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積極應對的教育新課題。
一、單親家庭兒童的心理狀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從2021年到2023年,單親家庭學生數(shù)量明顯增加,其中留守兒童也很多,約占全校學生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據(jù)我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單親家庭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都不樂觀,心理狀態(tài)也比較復雜。
1.無助不安。父母離異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面對家庭解體,絕大多數(shù)孩子會無助、不安、迷茫、無所適從,進而發(fā)展為焦躁、怯懦、自卑等情緒。我校五年級有個叫李某的學生,他父母離婚已經(jīng)3年了。他出現(xiàn)了失眠、不想上學的情況,目前處于中度焦慮狀態(tài)。他總是過度警覺,一點小動靜就很緊張,而且情緒很容易崩潰。還有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張某,他媽媽去世后,就一直跟著奶奶生活。因為缺少媽媽的關愛,他有很嚴重的焦躁情緒,不合群,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待在角落里,每天上學都帶著媽媽的照片,估計只有這樣他的心里才踏實。
單親家庭學生比完整家庭學生情緒不穩(wěn)定的比例較高。另外,單親家庭學生中焦慮情況比較嚴重,這說明,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情緒方面面臨的問題更嚴峻。
2.父母離異擾亂了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心理。在情緒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膽怯、憂慮、暴躁等;行為方面表現(xiàn)為不合群、不友好,如我校六年級的王某,他爸爸在外地打工,他一直和爺爺相依為命。因為沒有爸爸在身邊引導,導致他缺乏安全感,性格變得急躁,一言不合就和同學發(fā)生沖突。他平時一生氣就摔東西,還會用很難聽的話罵人,成了學校里有名的“刺頭”。四年級的趙某,父母離婚后他跟著媽媽生活。他因為家庭困難怕被同學嘲笑,慢慢地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對集體活動總是找各種理由不參加,以冷漠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
單親家庭學生中違反校規(guī)、校紀的也很多,而且,在社交方面有退縮問題的更多。這就能看出,單親家庭學生在行為上極易和其他學生存在差異。
3.消極厭學。積極的心態(tài)對學生在學習中集中精力、提高效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當學生面對壓力、焦慮、沮喪等情感問題時,往往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據(jù)了解,很多學生成績不穩(wěn)定、厭學情緒重,都是因為心態(tài)消極、思想壓力大。部分學生還出現(xiàn)了課上睡覺、課下吵鬧、擾亂學校秩序等嚴重行為。有些單親家庭的學生甚至還會逃課、抄襲作業(yè)。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與信心不足,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所以學習的動力也不足,導致學習成績不斷下滑。
二、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難題:對孩子的教育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寵成小霸王,要么不管不問
典型案例:我校有一位張姓家長離婚后覺得虧欠孩子,每月給孩子的零花錢多達400元,結果孩子并沒有因此感恩父母,反而變得自私、不服管教;還有的家長外出打工,一年到頭不給孩子打電話,孩子和父母就像“陌生人”。在一次談心活動中,學生小林說:“我連我爸爸長什么樣都快忘了,他一年四季都不回來,連個電話都沒有,是不是爸爸不要我了?”
教師觀察:這類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兩極分化一一要么霸道不講理,要么膽小怕事、不敢表達。
真實場景:單親媽媽李阿姨靠干農活維持生活,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研學活動需要300元,她只能偷偷抹眼淚說“下次再去”;學生小韓是一對孿生兄弟,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父親對其不管不問,也不給家里寄錢。他經(jīng)常穿親戚送的舊衣服,被同學嘲笑“破爛王”,從而造成心理自卑,常常低著頭走路
(二)學校短板:想幫助卻顯得“力不從心”,心理教師由班主任兼任,缺乏專業(yè)教師、時間沒保障、內容不系統(tǒng)、心理輔導不科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停留在紙上
現(xiàn)狀描述:鄉(xiāng)鎮(zhèn)學校雖配備心理輔導室,但沒有發(fā)揮其作用,所謂“心理咨詢\"就是班主任課間聊幾句;教師培訓會上,校長坦言:“我們也知道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重要,但人員緊張,實在抽不出人手,缺少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師,缺少科學、合理的疏導手段?!?/p>
典型案例:心有余而力不足。學生小吳因父母離異成績下滑,班主任想幫忙卻不懂方法,只能反復說“你要堅強,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老師相信你”,結果孩子越來越封閉;學校評比“先進班級\"時,校長強調班級以“班風和成績”為主,無人關心哪些孩子需要情感支持。很多教師表示,我們也想從孩子心理健康入手幫助他們,但考核壓力太大,實在顧不過來。
(三)社會問題:世俗的成見可以毀掉一個人
目前社會對單親家庭這個群體還存在偏見。缺乏針對單親留守家庭學生心理輔導、生活救助、法律援助等的機構或組織。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教育資源匱乏,家長要么不知道、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么本地沒有兒童心理咨詢機構,家長想找專家只能去市里,來回車費貴,經(jīng)濟壓力大。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單親家庭學生成長環(huán)境、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如不能及時有效疏導,將會對孩子的學習發(fā)展、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產生諸多不良后果。
三、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疏導策略
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包含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教育疏導也需對癥下藥,從家庭情感支持、學校心理輔導與教育、社會觀念轉變與資源統(tǒng)籌等方面切入。
(一)家庭:用溫暖對話代替粗暴批評,重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策略1:建立家庭互助小組 —學會“好好說話”
具體做法:組織單親家庭家長培訓會,交流自己的家教心得,為家長搭建分享成功家教經(jīng)驗的平臺。家長通過互相介紹育兒經(jīng)驗,分享生活中的感人瞬間,學習如何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例如,當孩子發(fā)脾氣時,家長轉換角色從孩子的角度思考,不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你真令人煩”,而是問“你現(xiàn)在是不是很難過?媽媽(爸爸)在這里陪你,有什么煩心事,說出來好嗎?”
案例:實施一段時間后,很多家長反饋“孩子愿意主動分享學校的事了;孩子的情緒好了;父母和孩子的爭吵少了”,親子關系明顯有所改善。
策略2:擺正心態(tài) 成長中陪伴引導
具體做法:引導家長向網(wǎng)絡、書本及身邊成功的家庭學習,不斷改進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生活上細心照顧,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支持,讓他們樹立信心。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和班主任、任課教師共同協(xié)商孩子的教育計劃,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在校表現(xiàn)等方面的情況,不斷修正孩子的成長計劃,逐步讓孩子的成長步入正軌。
案例:單親媽媽高某,家庭破裂后情緒不好、愛發(fā)脾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屢屢受挫,親子關系處于冰點。在教師的幫助下,她改變教育方法,主動和孩子溝通,當孩子情緒低落時耐心詢問,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成績下降時,積極配合教師、虛心請教教師,解決了孩子心中的疙瘩,現(xiàn)在孩子精神滿滿,學習進步了,家庭關系和睦了。
(二)學校:從“束手無策\"到\"措施得力”
有人說:讓單親家庭的孩子體會到社會、精神生活各方面的完善和人類美德的快樂,是我們學校和教師應盡的義務。因此,無論學校還是教師,都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辦法,幫助學生堅強面對挑戰(zhàn)。
策略3:用簡單工具關注學生情緒——實現(xiàn)轉變與成長
具體做法:每天放學前,班主任讓學生用表情貼紙表達自己一天的心情;對連續(xù)三天得不到笑臉的學生,班主任私下談心,聯(lián)系家長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現(xiàn),或邀請心理教師一起做沙盤游戲疏導情緒。
案例:五年級某班通過此法及時發(fā)現(xiàn)一名因父母爭吵而準備離家出走的學生,班主任發(fā)現(xiàn)后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學校、家庭相互配合,及時采取措施,最后該學生回歸家庭,矛盾解除。
策略4:抓住閃光點——激勵自信
具體做法:教師應細致觀察、詳細了解、仔細捕捉單親孩子的每個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為他們提供發(fā)揮自己優(yōu)勢的機會。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孩子的可喜變化,提醒家長過分溺愛的負面作用,指導家長把對孩子的愛用鼓勵、夸獎、表揚等更積極的方式表達出來。
案例:六年級班上有一位單親家庭的學生,母親的溺愛讓他目中無人、不思進取。一次班級活動,他主動為教師讓座?;顒咏Y束后,教師在全班同學面前及時表揚了他,同時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尊重教師不僅要注重文明禮貌,還要聽從教師教導,把尊重教師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好好學習。從這以后,他懂事多了。
策略5:課余開小灶 和孩子交朋友
具體做法:由班主任協(xié)調,實施一對一幫扶計劃,任課教師每人認領一個單親孩子,每天課后輔導15分鐘,經(jīng)常和他們談心;在活動中培養(yǎng)興趣愛好,用集體的力量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就在身邊;班主任每周開展一次“我想對你說\"活動,通過主題班會用故事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說心里的煩心事,和孩子交朋友,真正走進孩子心里,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
案例:學生小李因父母離異成績大幅下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上課搗亂、三天兩頭遲到。班主任通過電話家訪得知原因后,幫他解開了思想上的疙瘩,分析學習失利的原因,利用課余時間為其開小灶,期末考試小李同學數(shù)學提高了20分,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有遲到、早退過,學習成績一直處于中上水平。
策略6:扶助政策落地——減輕經(jīng)濟壓力帶來的焦慮
具體做法:學校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在住宿費、生活費上給予適當減免,確保單親家庭孩子都能享受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讓他們無后顧之憂,擁有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健康童年。
案例:學生小趙因家境困難不能參加研學活動,整日無精打采。班主任通過談心了解他的實際情況后,通過與承辦方協(xié)調,為其申請費用減免。小趙參加了研學活動,孩子重展笑容。
策略7:榜樣的力量 一引導孩子積極向上
具體做法:教師在班會課播放《當幸福來敲門》《風雨哈佛路》等勵志電影,講述奧運冠軍、高考狀元的故事,討論“怎樣做一個真正勇敢的人”;邀請本地單親家庭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如鄉(xiāng)村警察、教師、解放軍)到校分享奮斗經(jīng)歷,激勵他們用自己的堅強和努力成就不一樣的自己。
案例:我曾經(jīng)帶過一名叫馬某的學生,他和大多數(shù)單親孩子一樣,不合群、思想極端、調皮搗蛋,是全校聞名的“小霸王”,所有給他代過課的教師,提起他都是直搖頭。當我接手這個班后,第一節(jié)班會,他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他不僅無視課堂紀律,還不服管教摔門而去。后來經(jīng)過走訪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身體素質棒,籃球打得好,最崇拜的人是球星喬丹,但由于他缺點眾多,完全掩蓋了這一優(yōu)點。于是,我開始每天找他“麻煩”,讓他給我?guī)兔?,每次他都能很好地完成。課余時間,他時常找我打籃球,我趁熱打鐵向他講了喬丹、拳王阿里在逆境中成長,最終成功的故事。他聽后眼中有了光。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變了,不再搗亂,開始認真上課了,尤其在體育課上更是表現(xiàn)出眾,令同學們刮目相看。在一次次成功后,他不再是教師、同學心中的搗蛋鬼了,人也變得自信起來。
策略8:成立“愛心之家”—來自學校的溫暖
具體做法:由學校牽頭,籌措資金成立專門針對單親、留守孩子的愛心之家,建立特殊兒童一生一卡檔案,定期開展活動,如給他們過集體生日,給不在本地的父母打電話,邀請監(jiān)管的爺爺奶奶到校參加校園開放日,和孩子一起體驗校園生活。
案例:學生小王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他從小缺少來自父母的愛,變得性格孤僻、不善言辭。有一次她過生日時,班主任組織同學們在班里給她過生日,在許愿的那一刻她淚流滿面。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的臉上逐漸有了笑容,人也變得開朗起來。
(三)社會:用行動消除偏見,搭建支持橋梁策略9:建立社區(qū)愛心崗——來自社會的愛
具體做法:由民政、婦聯(lián)部門聯(lián)合行動,邀請熱心鄰居、志愿者擔任“周末爸媽”,帶單親孩子放風箏、一起做手工;開設“家長加油站”,邀請專業(yè)心理輔導師定期坐診,宣傳單親家庭正能量的事跡案例,免費解答心理問題;鼓勵社會組織、慈善機構、社區(qū)街道等建立單親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社區(qū)服務站等,及時解決社區(qū)單親家庭的矛盾糾紛。
案例:單親媽媽張女士離異后,一邊打工一邊撫養(yǎng)年幼的孩子,生活壓力很大。在婦聯(lián)等部門的幫助下,她就近找到了一份工作,現(xiàn)在張女士一邊工作一邊陪伴孩子,兼顧了工作與陪伴,緩解了家庭壓力。
策略10:聯(lián)合社區(qū)提供“課外加油站”
具體做法:設立“周末托管班”,整合社會公共資源,如免費開放社區(qū)活動中心、體育館、圖書館等,豐富學生校外活動資源。
案例:學生小馬從小跟隨奶奶長大,每天放學后總是游蕩于鎮(zhèn)區(qū)各個角落,無所事事,后來甚至出現(xiàn)了小偷小摸的現(xiàn)象。奶奶非常著急,在社區(qū)的幫助下,小馬到了體育館。在義務教練員的訓練中,他逐漸喜歡上了打乒乓球,后來成了班級體育委員。
策略11:網(wǎng)絡助力,專家遠程輔導
具體做法:搭建線上心理健康服務平臺,邀請心理專家?guī)椭?,為單親家庭學生及其家長提供遠程心理咨詢服務。利用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專欄、線上互動社區(qū)等項目,讓學生和家長能夠便捷地獲取知識,分享各自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在相互支持中共同成長。
案例:單親媽媽賈某文化水平低,對自己上五年級的孩子的教育問題可謂絞盡腦汁,但效果甚微,母子關系緊張。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利用網(wǎng)絡向專家請教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并得到了網(wǎng)上專家的積極回應。在專家的幫助下,她找到了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目前孩子情緒穩(wěn)定,學習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單親家庭學生由于成長環(huán)境的特殊性,心理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例如,進人青春期的單親家庭孩子,面臨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變化,情感需求增強,此時他們可能會出現(xiàn)新的心理問題,如進人新學校的社交困惑、對自我的不自信等。學校和家庭應建立長期跟蹤機制,如小學畢業(yè)后要將個人心理檔案移交至初中學校,持續(xù)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時調整教育策略,以適應他們不斷變化的需求。
總之,社會的進步讓單親家庭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多元又復雜,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教育領域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復雜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構建覆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全方位教育疏導體系,讓所有的單親孩子陽光快樂、積極健康。
(作者單位:甘肅省玉門市赤金鎮(zhèn)學校)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