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定主題,明確目標
(一)科學選擇單元主旨
在教學設計中,選擇合適的教學主題是關鍵,合理地確定大單元的教學主題可以確保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于高中生物學來說,我們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中有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高中生物學科的知識結構相當復雜,因此其涵蓋的教學內容范圍相對較廣。但是,如果教學內容缺乏核心思想,可能會導致學生陷入,雖然對其有深入的了解,但對其背后原因感到困惑的認知誤區(qū)。為此,在開展高中生物學教學活動時,應充分重視教學主題的選擇工作。生命價值觀被視為生物學核心能力的關鍵部分之一,在確定大型教學單元的主題時,教師應將生命的理念納入教學,協(xié)助學生確立健康的生命觀念。同時,把握重點知識難點,引導學生厘清脈絡,高中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比較典型的生物學問題,這些問題涉及許多基本的生命現(xiàn)象或原理,需要學生結合所學過的理論知識來解決。
例如,在“基因的表達\"這一單元中,教師從分子層面深入探討了遺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作用機制。這一單元內容深奧、抽象,并對傳統(tǒng)遺傳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本單元應以實驗為載體,將教學內容貫穿于整個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主要圍繞遺傳信息的傳播、表達和性狀展示進行了大單元教學,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通過各種任務驅動的方式,指導學生模仿真實的探索過程,從而培養(yǎng)出更高級的概念知識。結合生物實驗等手段,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依據(jù),使學生能夠步步為營,逐漸掌握生物學的基礎概念,并深入理解與生物學知識之間的深層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
例如,在教授“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單元時,它涵蓋了眾多生物學的不同階段,包括細胞的分化、增長、死亡、繁殖、癌癥轉化和老化等,這一單元具有很強的理論深度。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認識這些生命現(xiàn)象,提高學生對生物學學科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部分與之相關的生活實際進行探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細胞概念\"設定為本次單元教學的中心詞匯??梢酝ㄟ^大單元教學的方式,將不同的概念加以練習,以此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分析相關事實,從而充分理解課本中的基本概念,并將這些概念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以此,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清晰而又全面地認識整個生物學科,進而提高整體水平。在特定主題的引領下,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進行,從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認識到知識間的緊密聯(lián)系,并最終塑造出健康的生命觀念。
(二)明確單元目標
在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科學的思維方式能夠激勵學生尊崇并有效地建立科學的認知模式,從而幫助學生對生物學知識進行高效的總結、概括、推導和推理。因此,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成為生物學課堂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教學單元的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被視為教學設計的中心和精髓,也是制定教學策略和進行教學評估的基礎。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具有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的公民”,其中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科學思維內涵,因此,科學思維成為落實這一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制定大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巧妙地將科學的思考方式融入教學活動,從而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教授“基因的表達\"這一主題的課堂教學中,筆者設定了更詳細和可研究的教學目標。首先,教師使用生物學教科書中的圖像和教師展示的視頻動畫來引導學生概括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并借助實驗探究活動,將相關概念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激發(fā)學生興趣。其次,通過以各個層次的問題為導向,自的是讓學生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深人地分析、比較和總結,以實例的形式解釋基因如何控制生物體性狀,明確細胞分化的本質,并認同現(xiàn)代生物可能具有相似的起源。并對不同基因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進行歸納,從而形成生物進化規(guī)律。再次,通過應用證據(jù)和邏輯分析來研究生物學案例,我們總結了生物體在表觀遺傳方面的現(xiàn)象,并據(jù)此得出了相應的結論。最后,結合學科特點及教材編寫意圖,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延伸,并提出相關學習建議,以此幫助學生形成完整而深刻的概念體系。這種邏輯明確、層次分明、逐步深化的教學任務導向,確保教學目標始終沿著正確的路徑前進,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積極地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實施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興趣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情境教學在單元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教師在引人單元教學主題和構建單元教學內容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通過將不同類型的知識內容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構建高中生物學課程的單元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單元教學的核心主題,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并通過這些情境整合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整體教學品質。本文從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出發(fā),結合具體課例,探討如何運用單元教學情境來優(yōu)化高中生物學課堂結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在教授“基因的性質\"這一單元時,教師引入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熱門話題,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統(tǒng)的構成,以及在疫情背景下為何需要接種疫苗和佩戴口罩,從而加深學生對該單元內容的認識。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來進行教學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不論是新的課程設計、更新的教材,還是最新的高考制度,都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應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將現(xiàn)實生活與生物學知識相聯(lián)系,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感受到學習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無疑,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礎構建的生物學教學環(huán)境,更能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生物學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問題驅動,提升效果
在當前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可以加快實現(xiàn)對其的深入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以期獲得更廣泛的成長和突破機會。
以“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為例,在教授這一單元時,教師需從一個宏觀的視角講解與細胞相關的各個知識點。這樣,學生就能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去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細胞\"這一概念,可以以“生命活動\"這一章作為切入點展開論述。鑒于這一大單元所包含的生物學知識相對細致和復雜,教師需提出一個問題:細胞膜的具體結構和功能是什么?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來分析細胞膜的內部結構,以及其內部所具有的各種生理功能。接下來的任務是,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索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單獨進行探索,也可以選擇與他人合作來尋找答案。同時在課堂上還會穿插部分小實驗,以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四、結合史料,體驗教學
面對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挑戰(zhàn),教師在高中生物學大單元的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以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利用不同類型的歷史材料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可以基于單元的歷史資料,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一個鼓勵自主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中,體驗到生物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授\"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主題時,教師需引導學生去理解生態(tài)足跡這一概念,進行生態(tài)足跡的分析,并深入探討人口過快增長對環(huán)境造成的壓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以及如何進行合理利用。在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深入探索人類活動與其環(huán)境間的循環(huán)因果聯(lián)系,研究人類行為如何影響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平衡,并努力為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共生提出合理的建議。如在學習“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防止環(huán)境污染一—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為基礎”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我國生物圈保護區(qū)建設情況引出“人地關系協(xié)調\"這一主題。在教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插人不恰當?shù)娜祟惢顒訉ι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以此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類的不良行為,最終會給人類帶來消極和負面后果。如當下由于人們亂丟垃圾,致使海洋環(huán)境被污染,大量垃圾被海洋生物吃進肚子里,部分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家園被破壞,最后走向滅亡的歸宿。因此,通過影片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對人類自身行為的約束,加強對自然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
五、整合資源,評價教學
教學評價是實施大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通過教學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現(xiàn)有學習進度和狀態(tài)有充分的了解,還能促進教學觀念的“知行合一”,通過過程式的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以學定教,及時更改教學策略。
例如,在進行“發(fā)酵工程\"的教學評價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深刻體驗到了發(fā)酵技術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評價學生的整體表現(xiàn),教師需要結合知行合一的教育哲學。評價標準包括深入理解泡菜和果酒的制作原理,確保無菌操作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并簡要描述發(fā)酵工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識別出學生學習中的弱點,并據(jù)此調整教學策略。此外,還需要重視課堂效果的評估和反思,及時彌補自身不足。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拓寬評價的范圍,實施教師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及自我評價的綜合教學評價,以提升評價結果的準確度。
六、結束語
高中階段是學習生物學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yǎng)高中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高中生物學教師必須注重對高中生進行生物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成敏.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生物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J].學周刊,2024(23):101-103.
[2]柳國學.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生物大單元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4(21):107-109.
[3]黃士庭.高中生物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考[新課程研究,2024(S1):73-75.
[4]鄭靜,梁新苗.基于大單元視域的高中生物學教學探究[J].高考,2024(1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