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小滿和夏雷走進音像店,見到濃妝的女老板,頭都不敢抬。他們躬身瀏覽柜臺里的磁帶,拄著膝蓋的手臂在微微發(fā)抖,女老板不耐煩地問他們究竟買哪盤。“最下面的那盤張雨生?!毙M直起身,掏出5元錢,那是他靠賣拌菜積攢下來的錢。
出現(xiàn)在小說《子弟》中的這一幕,喚起了我的回憶:很多年前,我也曾攥著平生領(lǐng)到的第一筆5元錢稿費,鼓起勇氣走進學(xué)校附近的音像店,俯身柜臺前選來選去,最后買了一盤蘇芮的。
小滿買的那盤磁帶,是張雨生1993年推出的第5張個人專輯《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專輯同名主打歌由許常德作詞、陳志遠作曲并編曲。而我當(dāng)年買的那盤蘇芮專輯的主打歌《跟著感覺走》,也出自陳志遠之手?;蛟S我們都是成長于20世紀末華語樂壇的“子弟”,一盤磁帶可以翻來覆去聽到壞,一首老歌可以高唱低吟一輩子?!耙惶斓酵碛斡镜聂~啊,魚不停游?!毙M和夏雷騎著自行車,高唱著張雨生的歌,穿過大街小巷,穿過13歲的夏天。長大后的夏雷“游”去上海發(fā)展,小滿留在家鄉(xiāng)和女朋友一起經(jīng)營花店,洗洗剪剪切切時,他最喜歡哼哼“游泳的魚”,女朋友覺得這首歌簡單又很有感情,小滿卻覺得它是無憂無慮的。
在他鄉(xiāng)打拼的夏雷,有一次在飯店聽到這首歌,身邊人感慨還是老歌好聽?!耙膊皇切赂璨缓寐牐彼f,“只是再抓不住我們這代人的心了?!?/p>
許常德將“游泳的魚”寫進張雨生的歌中,小魚從此游向更廣闊的海洋。我想,“如魚得水”形容的正是許常德走進唱片圈,這位金牌填詞人創(chuàng)作出千余首浪漫的許氏情歌,牢牢抓住了幾代人的心。
雖然“游泳的魚”出名,但許常德早期創(chuàng)作的閩南語歌曲《魚》更打動我。歌詞大意是,媽媽的眼睛邊有一尾魚,歡喜的時候它就跳來跳去;媽媽的眉毛上也有一尾魚,憂愁的時候它就游來游去……每當(dāng)我聽到這首歌,都會想起媽媽,于是一尾小魚悄悄翻起浪花,打濕我的心。
1993年,我是初入職場的小白,上班無事可做,下班無處可去,想傾訴無人可聊。那時的我常躲在空曠的機房里,一遍遍播放《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張雨生清亮的歌喉令人沉醉,而前奏里那串咕嚕咕嚕的水泡聲,更讓我著迷。后來為《新青年》雜志寫“惟音樂”專欄時,我為自己起“GULU”這個筆名,就是因為那段難忘的時光。
咕嚕咕嚕咕嚕,小魚在唱細小的歌,告訴我要慢慢游,不停游,不問結(jié)局,不眠不休,憂愁會從心頭流走,希望會從遠方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