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xù)傳承、世代發(fā)揚。”坐落在抗美援朝出征地——遼寧省丹東市的遼東學院,始終堅持以抗美援朝精神鑄魂育人,構建起“課程、實踐、場館、文化、科研”五維融合的育人體系,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思政“小課堂”上筑牢信仰根基、在社會“大課堂”上涵養(yǎng)家國情懷、在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激活紅色記憶、在校園沃土中浸潤青春心田、在科學研究中傳遞精神密碼,書寫“強國有我”的青春答卷。
江水滔滔,斷橋仁立。長期以來,坐落在英雄城市丹東的遼東學院堅持將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政課程與專業(yè)教育,構建起“課程、實踐、場館、文化、科研”五維融合的育人體系,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時代新人。他們活躍在校園內外,賡續(xù)紅色血脈、踐行時代使命,如同一朵朵杜鵑花,燃燒著青春的夢想之火、力量之火。
“立體化”思政課:讓青春點燃信仰之光
“我們聯(lián)合從事抗美援朝精神研究的國內權威專家學者,精心打造了全國第一門‘抗美援朝精神’慕課課程?!边|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越介紹。目前,該課程已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等12個國家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87所高校的53萬人在線學習,成功入選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東學院立足內部挖潛、注重對外引智、匯聚研究力量,為思政工作提供了堅實支撐和持續(xù)動力。近年來,學校思政課教師獲教育部“首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特等獎等國家級獎勵11項、省部級獎勵60余項。
2024年10月,遼東學院舉辦第二屆抗美援朝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學術會議,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防大學、嘉興大學等全國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專家學者、思政課教師匯聚一堂,從不同視角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其中既有學理方面的理論闡釋,也有教學實踐探索和經驗分享。遼東學院已成為被省內外高度關注的抗美援朝精神研究前沿陣地和智庫平臺。
“行走式”思政課:讓青春趕赴使命之約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祖國和人民在盼望你們快速成長、早日成為祖國的棟梁!”2016年7月,年過八旬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劉振清為遼東學院學生寫下寄語,遼東學院“千名大學生行萬里路尋訪百位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活動就此拉開帷幕。截至目前,遼東學院先后組織2228名學生,橫跨全國15個省、38個地級市,總計行程10.6萬公里,實地尋訪了孫景坤、周晚芳、劉克仁等434名老戰(zhàn)士、老英雄,編撰形成30萬字的紅色記憶。在遼東學院大學生的倡議下,省內13所高校的大學生也積極響應參加尋訪。
遼東學院學生張鵬飛在志愿軍公園講述老戰(zhàn)士賀德安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感人故事。
“楊玉峰爺爺講述當年經歷的艱難困苦時,臉上總是帶著笑容,我也要學習志愿軍戰(zhàn)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薄霸S慶林爺爺從敵機轟炸后的廢墟里救出一名嬰兒,送給了朝鮮老鄉(xiāng)撫養(yǎng),中朝軍民一家親的國際主義精神,讓我深受感動?!薄摆w洪章爺爺靠幾個凍土豆挺過了一星期;張岱山爺爺在一次行動中潛伏七八個小時,餓了就挖附近的草根吃。我們要傳承志愿軍戰(zhàn)士不怕犧牲不怕苦的精神?!卑赘邘r、劉安娜、王禹涵、范崇檸等同學爭相向記者講述自己在尋訪中的感受,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白高巖甚至差點誤了回家的火車。
遼東學院成立了全國首個大學生抗美援朝精神宣講團,制作《抗美援朝英雄事跡接力講》100集,獲評全國優(yōu)秀大學生宣講團?!暗谝淮蔚缴鐓^(qū)宣講后,爺爺奶奶們抓著我的手,連聲說:‘講得太好了,以后一定要常來呀!’那個場景我至今難忘。我要將抗美援朝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毙v團成員馬夢轅說。
“沁潤型”思政課: 讓青春綻放夢想之花
2024年11月6日,到丹東開展專題調研的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郝鵬一下火車,便首先來到遼東學院。在剛剛落成的抗美援朝精神育人館,郝鵬叮囑,學校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引導青年學生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
近年來,遼東學院先后建成抗美援朝精神廣場和抗美援朝精神育人館,依托“一場一館”開展“開學第一課”“我是志愿軍后代”等豐富多彩的思政活動,讓抗美援朝精神在學生心中開出最美的花朵??粘藢I(yè)的宣講團成員姜玥畢業(yè)后放棄高薪工作,成為抗美援朝紀念館的講解員;尋訪團成員趙磊畢業(yè)后扎根西北邊陲,在新疆一所高校擔任輔導員,繼續(xù)弘揚抗美援朝精神;馬夢轅將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職業(yè)理想,在遼寧省第二屆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成長賽道摘得本科組金獎·…·
2022年,遼東學院啟動“紅杜鵑”計劃,組織學生志愿者助力鄉(xiāng)村基礎教育發(fā)展,累計服務鄉(xiāng)村學校30余所,開發(fā)國防體育、經典文化、紅色教育等課程資源20余項,惠及師生超2萬人次。
“杜鵑花是丹東市的市花?!边|東學院領導介紹,“具有抗美援朝精神特質的時代新人,就是我們心中最美的‘杜鵑花’。我們堅信,這些‘杜鵑花’必將紅遍祖國的四面八方,扮靚絢麗多彩的時代畫卷!”